组织生活,说的有点陌生了。
说后勤生产,这个大家就熟悉了。
各单位的人员都带上了工具。
有带锹的,有带扫把的。
各单位都有各自的工具房。
这就让郑凯和昌羽很尴尬了。
啥也没有。
尴尬是暂时的,顺利才是人生的主旋律。
有班长在,那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新兵可以搞不来工具,但作为班长要搞不来工具那就不像话了。
在这个地方还有班长搞不定的事?
不存在,又不是什么大事。
无非就是搞一点工具而已。
郑凯和昌羽随着大部队一起向后勤生产基地进发。
此时的新兵们早不知道去过多少回了。
只是郑凯和昌羽第一次去而已。
不得不说,大家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
挺高的不仅仅有大家的积极性,还有风调雨顺!
不是一般的高,有三四层楼那么高。
好一个民安国泰逢盛世的对联。
以前在这里训练的时候,竟然没有在意还有这么一个建筑物。
周围的家属房竟然也显的如此庄严。
以前只想着训练了,这么整齐的菜地竟然没有看一眼。
若不是此刻参与了后勤生产,真不知道原来军人整理的菜地和内务一样。
种的好像不是瓜果蔬菜,好似一排排战士一般。
这踏马的,太整齐了。
一垄一垄的。
中间的排水沟都是那么的标准。
看着菜地都会给人一种基地的感觉。
没办法,这帮家伙整的太整齐了。
没有当过兵的人永远也想象不出军人是怎么种地的。
种地用的方法是最古老的方法。
纯人力。
没有用任何机械设备。
不对。
不对,这不是种地。
种地哪里有这样的?
没有。
之前在教导队看见过大家建立围栏。
在教导队建立的功德亭有自己一分力量。
这连队的后勤生产基地,看着怎么就不像菜地呢。
但不是菜地又是什么呢?
毕竟地里长的都是瓜果蔬菜。
可是又不像是种地。
有谁见过清理长得正旺的蔬菜呢?
和每个群体一样,蔬菜也有长的快长的慢的。
有的茄子已经长老了,有的茄子才刚刚长。
有的南瓜已经老了,而有的南瓜才开花。
至于为什么要统一清理掉,不是说我们不珍惜粮食,而是接下来我们会有很多的演习任务,在不久的现在,我们要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而离开的时间会有一个时令。
一般几个月。
而几个月时间,这片菜地是来不及管理的。
所以在走之前要确保处理好这些。
这些事情,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认知。
而且,我们并不是每天都会管理这些植物。
我们只是在训练之余,周末,组织生活的时候才会理一理这片天地。
走到菜地,各单位的人都开始了工作。
相比较其他单位,我们指挥班的战力人员就显得相当微薄了。
只有郑凯和昌羽。
班长只是引路人。
每个周末班长们都是要开会的。
今天也不列外。
其他的班长都开会去了。
连光浩要把自己班里的事情安排好。
若是有老兵带队的话,班长也不用过来。
但指挥班只有三个人。
所以只能是连光浩亲自带队。
和其他单位相比,我们的菜地就有点不够看了。
啥都没有。
没有硕果,也没有像样的地垄。
穿过所有人的菜地,我们的菜地着实有点远。
他们每个人都找到了各自的责任区。
也已经开始了工作。
而我们指挥班的菜地着实有点不像话。
绕过一个池塘,跨过一条小水沟,杂草丛生处,稀稀疏疏的立着几根水泥干。
还有一张鸟网。
透明色的鸟网遮住了半边天。
也不知道谁挂的。
整的和高尔夫球场一般。
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我们部队里人张的网。
没有意义,也没有作用。
在侧面就是我们班的菜地,啥也没有。
准确的说还是有点东西的。
草盛豆苗稀。
或许就是这个场景的真实写照吧。
也不对。
应该是草稀而壮硕。
豆苗稀中稀而弱无。
不注意看好像没有一般。
郑凯皱起了眉头。
按照郑凯以往的种地经验来看,这地简直就是不毛之地。
砂石土砾,这地怎么种?
一看就是没有肥力的黄土层。
这是不是为难人?
而且种什么?
种什么?
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事情。
一般来说增加土地肥力都会种一点豆科植物。
但,这么一大片,就郑凯和昌羽两个人,又没有种子,又没有现肥料,很为难啊。
我们一起把目光给到了连光浩。
“刚刚走过来的时候,他们的菜地都看到了吧,标准比他们高就行。”
“……”
班长你说这话现实吗?
你不看看别人的菜地是什么样?
郑凯和昌羽对看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无奈。
不可能!
“先除草,把草先处理干净,这条路先清理出来。”
看得出来,连光浩还是抱有幻想的。
然后呢?
关于然后做什么,谁都没有问,也没有说。
简单的安排之后,班长就走了。
郑凯和昌羽对看一眼。
“开始吧。”
事情总是要干的,不干永远也不会出成绩。
不管成与不成,先干上再说。
尽管成的可能很微末。
但依然要干。
毕竟现实情况是,这片地只归指挥班了。
没有外援,没有更好的方法。
只能是脚踏实地的开始干。
清理杂草。
其实还是有惊喜的。
毕竟其中还是有蔬菜的。
青瓜瓜秧。
只是可惜了这些瓜秧。
在我们的照顾下,做了一辈子瓜秧。
但遇见我们,他是幸福的。
幸福吗?
不知道,谁能知道植物的想法,不过是我们强加给它的而已。
清理杂草之后,青瓜秧苗露出来了。
少了杂草的覆盖,青瓜秧苗应该是幸福的。
不过说实在的,这些杂草真的不好清理。
不是说杂草有多么难清理,而是因为在清理的过程中还要保持地垄的原型。
地垄本来就有点水土流失了,在拔草,简直就更不堪了。
和其他单位的地垄相比较起来,这块地更像是寻常百姓种的地。
种地这件事,真的不是上嘴皮扒拉碰一下下嘴皮就能好的。
那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不仅仅是其中付出的心血让人难受,更多的是可能没有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多时候要是这样就好了。
很多时候,那是多分耕耘,丁点收获,甚至是没有收获。
就像郑凯和昌羽这种干劲,到任何地方都得有点工钱。
只多不会少的那种。
完全是付出和回报不对等。
除草之后还要浇水。
这点地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干的不像样了。
不浇水压根就不可能有植物能生长。
挑水这种事,不是谁都会做的。
但说,让两个兵抬一桶水,那简直不敢想象是什么画面。
郑凯和昌羽两个人完全表演了什么叫提水。
来来回回的在水池和地垄之间奔波。
不得不说农民是最辛苦的群体。
不接受反驳。
种了一辈子地,过程中付出的心血,很多时候却要看老天爷是不是赏饭吃。
遇到老天爷残忍,很多心血都白费,还可能会遇到别的群体压榨,这更是无法控制的。
能做的只是认真的耕耘这眼前这片土地。
对于种地这件事,别人是赖以生存的方式,我们不过是体验而已。
其中的辛酸,也只是管中窥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