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下午的会,人员增加到20人,先对风大山的规划进行了讨论,然后大家都疯了。

直到晚上,大家针对如何保密,如何建工坊,召收人员的要求,安全问题等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形成了文件。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十家缔结血誓,结成攻守同盟。

最终形成的决议主要内容如下:

一、苏家肥皂作坊按股份进行执有:股份为100股,每股原始作价100贯。风容辉以配方入股,占30股;苏运入股金2500贯,占30股;苏东来、苏元镜、李育羽、陈展礼、苏元志、苏元法、吴佳书、苏仁各入股金500贯,各占5股。每贯按足陌即1000个铜钱计量。

二、苏家肥皂作坊股东会由执5股以上人员组成,每股为一票决定权。股东会为作坊最高决策机构,决定100贯以上事务及其他重大事务,选举股东会会长及副会长、文书,任命总管及各部管事。

三、股东决定由半数以上参会人员所执股份过半方为通过。股东会召开每季度召开一次。平时需要召开由会长或股份超过30股的多个股东提出。

四、作坊人员由苏家庄正式成员组成,前三年签订保密协议,在作坊中工作,无作何事情均不能出作坊。亲人探望需要有两个保卫人员陪同。

五、每年拿出5股分红奖励有功之人。

六、如果有人退出股份,执有5股以上的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否则股东会不予承认。

决议形成了文字之后,大家纷纷回家召集亲戚朋友凑钱,500贯,还是足陌的贯,没有哪一家拿得出来。有很多都是用土地折抵,风大山在制定规则时就同意了这种方式,只要土地在这方圆10里之内,都可以按市价进行折抵。

这是风大山与苏运商量后的结果,风大山认为今后苏家庄所有土地都要重新规划,现在多收一亩,以后就少一亩的阻碍。

苏家庄为了庆祝战胜流匪的功劳,特意向四周购买猪,而且一天之间,把襄阳府的猪油、肥肉全部买走,还订购了500斤口碱。

在口碱没有到之前,他向会烧炭的村民订购了500斤的木炭,并且告诉村民,因为要开作坊,需要大量木炭,叫他们烧,有多少要多少。

木炭煮水可以得到碱水,用于生产肥皂是可行的。

第一批人工人11人,风大树、苏卫帝大公子都在其中,每个股东都推选了一人。

这十一人,当头所有股东的面,签订了保密协议,这10个人是可以自己活动的,不用在工坊中关3年,因为风大山是作为技术员培养的,他们如果犯错,泄露了肥皂的秘密,那推荐人的股份将由股东会无偿收回。

第一期工坊设置在了苏运庄园的一个园子中,11个年轻人就开始了肥皂制作。

风大山作为技术责任人,作设计了无数种配比,并教会大家如何进行试验,采用不同的油进行试验,加入蜂蜜等不同物质产生的不同效果。

他很忙,大量的猪肉需要他指导着加工成香肠和腊肉,就连进行烟薰都需要他点头,风大山知道,这是因为庄户们长期的贫困,让他们面对大额财物时,不敢作主,于是,他又提拨了几个临时负责人。

新厂区这才是方大山最为关心的事情,股东会安排了三名股东负责征地,现在的地价并不高,襄阳在十多年前被金国占领,后来是被岳飞将军收回,作为战区,地价相对要低一些,但一贯一亩的地价还是要的。

风大山要求征收的新厂区在苏家庄西面,离苏家庄有10里地,有一片山谷刚好适合,四面山,还有条小溪,只需要一个路口就能够封闭厂区,很适合作战略要地和厂区。于是,轰轰烈烈的征地运动开始了,但很不幸,征地历来都是不容易的,于是,一个星期后,大家经过讨论之后,决定放弃那个山谷,那不是苏家庄的地盘,对方听说建工坊,就漫天要价,比市价要高出不少。大家根本不愿意吃这个亏。

苏运苏员外发挥了自己地多的优势,在离苏家庄东边只有6里地的地方,有一片靠山的旱地,离500米有一条小河,河边是一顺的水田,这才定了工坊的位置。

风大山告诉自己父母,在那附近,能够买多少地就买多少,贵点都无所谓。

在包装上,风大山也是煞费苦心,但他在给木匠师傅口若悬河地讲他的高档的包装盒时,人家一声不吭,只是拿出了十多个样品,还对他说,还有几十样品,如果需要,都可以拿过来。望着华美的小包装盒,风大山脸红了,他发现自己小看了大宋朝的工匠。

在销售上,在襄阳城盘了一家店铺,苏员外打着感谢宣抚使及一众官员对苏家庄的驰援之情,特意送上苏家庄的土特产--肥皂。

大部分官员都不太感兴趣,有用于清洁身体的腻子了,这个肥皂一听名字就很平贱。

贵人们觉得不好的东西,自然给了下人,几天的过后,当贵人们发现下人们都比平时干净了,然后就有好事者体验,然后,风家庄的肥皂就供不应求了。

在定价上,苏运的开始的想法是定价十贯一块,但风大山说要迅速打开市场,而且有高档的香皂,肥皂就定价要平民,就二贯。

二贯的价格也不是平民家可以使用的,反正风大山他们在初期的定位也不在平民家,一家人一个月的收入用来买肥皂,除非这家人疯了。

一个月之后,宣抚使专门订购的一千块香皂交付成功,对外称10贯一块,实际为3贯一块,是按官定770块铜钱一贯作的价。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