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知州带着又壮大许多的队伍,浩浩荡荡到了宣抚使府。
宣抚使在南宋初年设都督军事之前,为方面军最高统帅,襄阳府属于京西南路,知府及知县虽然属于文官,但是,襄阳长年处于战争的前端,襄阳府还在金国治下很多年,还是岳飞收回的,因此,宣抚使的权利很大,要想事成,必须知会宣抚使。
宣抚使在苏家庄可是有代言人的,他早就收到了信息,但收到的信息是风大山要修一条三丈宽的道路,遭到了众人反对,现在,他在肥皂、香皂上可是赚得飞起,连着宫中的女儿地位也高了许多。
但当来访的众人打开几张规划图,风大山再一次讲述了他的理念和设计,宣抚使知道自己派去的人是个笨蛋,这根本不是一条路的事,这是一个需要一代人努力的事,而且,如果真的完成了,苏家庄工业区的税收,说不定就能够满足整个京西南路的用度。
现在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问题不是钱财,这是苏家庄的事情;政策也不是问题,他只需要以扩建到苏家庄道路列为军事用途报上去,上面见又不要他们出钱,没有道理不允;最大的问题是襄阳府在战争前沿,如果金国出兵,那就全毁了。
宣抚使:“你们这个设计非常好,很有想法,但这个规划要不往南边挪挪。来人,拿地图来。”
知府和知县都傻了,我们不是讨论建设的可行性吗?怎么就要改地了,那自己还忙个屁啊。
宣抚使的手指往下指,一直指到江陵府,两人汗都下来了,面面相觑。
“大人,苏家庄是我们的故土,我们都不想离开。”风大山见事情不对,就开口了。
“大山,这最大的问题是金国,如果打过来了,我们如何应对?”宣抚使道。
“大人,万里长城也挡不住蛮族的进攻,我们的城池再坚固,也没有挡住敌人的进攻,然而,岳将军却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如果敌人过来图谋我襄阳,我苏家庄绝对会与敌人战致最后一个人。”
风大山话说得很大声,但是效果却不是很好,岳飞不光是武将之痛,也是大宋最羞耻的一件事,秦桧在年前老死了,是善终。所有的高级武将心中都害怕了,害怕自已功高震主。
宣抚使望了望风大山,风大山知道自己的话并没有什么效果,他也冷静了下来,看来这事要黄。
“你们送给陈内侍的的条陈我看了,三年后把配方交给官家,既然已经说出了口,肯定是要做的,那时,其他地方的工坊一开,你们的工业区恐怕就没有优势了。”宣抚使对着苏家庄众人说。
“要不由知州衙门出点钱,把你们庄子到襄阳府的路修整一下。你们把时间精力都放在工坊的建设之上,如何?”那苏家庄里面也有宣抚使的分子,他也心痛钱,有官府出资,干嘛要自己出资。
“大人,如果这个项目可以有一倍的利润呢?”风大山没有放弃,还想再努力一下。
“一倍的利润?怎么会有利润?”宣抚使很疑惑,历来搞基建所以够产生的利润,都是很漫长的时间才能够体现出来,但见风大山这样说,就有些疑惑了。
“咱们这样想,我们本来就是想建一些住人的房屋,卖给这些工人,但是,为了提高房屋的价格,我们需要做什么事呢?大人们可以想一下。”风大山循循善诱地启示大家。
大家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附近有大路。”
“对。”
“有集市。”
“对。”
“住的人很多。”
“这位大人说得太对了。”
“离官衙近。”
风大山:“对的,大人们是经济高手,那么大人们,你们再想想,我们买一条鱼,花二十文钱,但是,如果我们买十条鱼呢,是不是价格要低很多。如果我们买一百条鱼,那估计一半的价格都能拿得下来。”
风大山喝了一口水:“大量建设的房屋价格肯定高不了,那建好房屋后咱们怕的是卖不出去,但在苏家庄有之个顾虑吗?”
“可以卖给作坊中的人员?”一个官员说道。
风大山:“对,我们不缺少顾客。除了房屋,我们还有木工作坊,还要建陶瓷作坊,如果大人们允许,我们还能建铁器作坊,产品就卖给这些工人。”
风大山:“那么,大人们算一下,我们的这个工业区的建设,不仅不会亏钱,如果操作得好,还能有所营利。但是,我们工业区所有人员都有了安置的地方,也能够把精力都放在生产上。然而,这却给我们襄阳府整治下了一个万人以上的大集镇。”
“如果这种模式操作得好,我们准备利用这次机会培养出一批得力人手,在全国进行推广。这些的这个设计,看着是个大项目,超过了万贯的支出,但是,小子觉得,今后这万贯的项目,却还是小了。”
大家从来没有想到这苏家庄的人,胆子这么大,这万贯以上的项目居然只是试验。这小少年,好像还觉得这次的资金少了。
知州不由问道:“你刚才说这次只是一次试验?按这规划,可是在投入很多钱的。”
风大山:“回大人,我们第一期的预算是一万贯,准备建8里道路和100套房屋。至于安全问题,还请大人们多多考虑。江陵府那边,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准备不光江陵府,隆兴府、临安府等,我们都想去试试。”
大家都沉默了。
望着设计图,所有官员都非常不舍,不需要花钱,就能够拥有一个小县城,还是个下金蛋的金鸡窝。
“我们再思量一下,苏将军你们今天肯定也乏了,先去休息,咱们明日再议。”宣抚使最终还是把苏家庄众人叫走,留下众官员再议一下。
又一天后,宣抚使、知州、知县三位主官又与苏家庄的人详谈了一会,苏家庄众人就返回了。
四天后,京西南路宣抚使的《请建襄阳府工业区路》的奏书就摆到了兵部侍郎的案头。
“㘈,建三丈宽的马路?怎么这么宽?曾大人,请你看一下这京西南路的奏书,很有意思,要修建三丈宽的马路,还不用朝庭出钱。”左仆射王博明见兵部尚书曾展国刚好过来,就叫他看一下这封奏书。
尚书一听也很感兴趣,就走过来接过看了一会。
两人为此讨论了一番,都觉得不可思议,事情透着诡异,所涉银钱虽在公文中没有提起,但需要公征的土地数量却是异常巨大,所涉及的金额绝对少不了,就所需要土地就有一万多亩,按一贯钱一亩的征价,那就是上万贯。于是便发了公文,叫京西南路宣抚使进京述职,顺便解释这道奏书的内容。
京西南路宣抚使收到公文,叫上了苏运和风大山一起出发去临安府。
风容辉也想去,但风大山要他继续试验提炼酒精,初步提炼出的酒精作为融合剂,已经开始用于肥皂和香皂的制作,大大缩短了皂化反应的时间,品质也有提升。现在风容辉也了解基本的蒸馏技术,但需要改进很多,他也开始喜欢这种试验了,尤其是他的白酒,成了所有喜酒之人的最爱,现在他已经成了苏家庄最受欢迎的人,走到哪里,都有一群人围着他,向他讨酒喝。
风大山只带了纯阳道人上路,苏运带了一队人上路,当然也带上了四大车苏家庄特产,香皂、肥皂和香肠、腊肉等。
本来风大山是不愿意跑太多路的,他的事情又太多,他计划在苏家庄呆二年,把事务都处理好,培养几个人,把经济引导上正确的道路。自己就进行游历,他想到处走走,虽然没有忧国忧民之心,但身为一个现代思想的人,谁有机会看来古代的大好河山,也不枉来一趟这大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