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队星夜兼程的赶路,打算到了合肥再好好修整。淮南国地形很是平坦,进入淮南国之后,道路也好走了很多,在合肥逡巡了两日,到达寿春时,已经九月了。
寿春虽是淮南国都,但在周霆看来,尚不及钱塘更为繁华。
进了寿春城之后,杜力使命达成,便向周夫人辞行,去中尉那里复命去了,纪孟作为周策的部将,日后肯定要成为中领军府上的属官,但调令未下,还是要受淮南国中尉辖制的,于是带领的一干侍卫也去中尉那里了。
淮南国原本的中尉就是周霆的父亲周策,咏康之变后,周策一跃做了中领军(中军将军),接替淮南国的中尉一职的便是司马允的表兄——李融,李融的才干很是平庸,身体文弱,并不是领兵之人,但他的父亲是司马允的生母李太妃的兄长,是司马允可以信任的人。
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司马允的王府门前,“终于到了!”周霆也长吁了一口气,一路上水陆兼程,奔波了半个月,一向龙精虎猛的周霆,也感到很是疲惫。
翻身下马,周霆上前将名刺交给门口的护卫,“周策将军的家眷前来谒见,烦请通报一声。”
护卫查看一番便进府通报了,没等多久,一群人便在那名护卫的带领下走了过来。
为首的是一名看起来约莫三四十岁的妇人,一身绣金的华服,容貌艳丽,风韵犹存,依稀能看出年轻时的绝色。妇人急冲冲的就朝周夫人走了过来,显然二人是相识的。
这位正是司马允的生母——李太妃,李太妃是武帝司马炎的夫人,当时年轻貌美,很受武帝宠爱,为武帝生下的一儿一女,便是淮南王司马允与朝歌公主司马脩灵,爱屋及乌,武帝对这一儿一女也很是喜爱。武帝驾崩前更是专门下诏,准许李夫人与朝歌公主在自己死后可以离京去淮南国生活。一边是举目无亲、处处被辖制的洛阳皇宫,一边是自己儿子的封国,李太妃没有什么好犹豫的,武帝驾崩的当年便带着六岁的小女儿司马脩灵来到的淮南国,成了这座王府的女主人。
以李太妃的身份,能够亲自出来迎接周夫人的,显然她在心里很重视周夫人。多年前,淮南王曾带着母亲和妹妹前往钱塘观潮,当时周策就在司马允身边作陪,周夫人与李太妃也因此结识,两人一见如故,李太妃对周夫人表现出的蕙质兰心很是喜欢,以姐妹相称,李太妃离开钱塘后与周夫人也常有书信来往。
“妾见过太妃、王妃。”周夫人分别向李太妃和身后的淮南王妃谢氏行礼,李太妃表现的很是热情,急忙扶住周夫人的手臂,一脸的笑容,“免礼免礼!”
随即便上下打量着周夫人,带着羡慕的赞叹道,“钱塘一别,已有近十年了吧,小雨妹妹真的是一点都没变,依旧是那样风华绝代啊,不像姐姐,这几年越发的人老珠黄了!”
周夫人也不再客套,微笑道,“太妃姐姐说笑了,姐姐与十年前也没什么变化,风采依旧呢!”
李太妃更是喜笑颜开,“那还不是多亏了小雨妹妹给的方子,姐姐一直用着呢,小雨把这样宝贵的驻颜方子送给姐姐,姐姐真不知该如何报答呢!”
......
两个女人就站在一起不停的说笑寒暄着,很是融洽,最终还是王妃谢氏轻声打断了两人,“周夫人远道而来,一路上辛苦了吧,母妃还是快些让他们进府安顿吧!”
李太妃恍然醒悟,一拍手,“你看我这...光顾着高兴了,忘了正事了,让小雨见笑了,不过不打紧,你们来之前,姐姐早就为你们在府里准备好了院子,好好在府里歇几日,咱们再一道去洛阳。”
谢王妃很快便招呼家仆,帮周霆他们整理行装。
李太妃这才注意到了周夫人身后的周霆和关小月,目光有些疑惑。周夫人笑着向她介绍道,“这是我的义妹,小月,这是我儿子,周霆。姐姐当年也见过他们的。”周霆和小月这时也向李太妃行了一礼。
“哎呀,一转眼他们都长这么大了啊,小月当时还是个黄毛丫头,现在都出落成一个美人了!周霆当时也还是个半大娃娃,现在都长这么高了!”李太妃还专门仔细打量了一下周霆,不停的点头,“真不错,英武不凡、仪表堂堂的!将来必定也是一个能够建功立业的好男儿。”
没有母亲不喜欢别人夸赞自己的儿子,周夫人也不例外,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姐姐真的对他谬赞了,他还是个毛头小子呢!”
李太妃对周霆印象很是不错,凑到周夫人耳边小声道,“周霆这孩子我看着挺不错的,将来就让他尚了我们家馥雅(司马脩灵的小字)如何?两个孩子年岁相仿,郎才女貌的,很般配,最重要的是,咱们姐妹就成亲家了,亲上加亲了不是?”
听到李太妃说“让他尚了我们家馥雅”,周夫人脸上突然浮现了一丝不自然,好在她很快反应过来,此“尚”非彼“上”,司马脩灵有着朝歌公主的封号,男子娶公主不能用“娶”字,要用“尚”,称为尚公主。
周夫人只是笑着说了一些敷衍的话,并没有替周霆应下这门婚事,她觉得儿子的婚事自己不应该过多干预,她更希望儿子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妻子,虽然在如今的政局下这很难。周夫人深知李太妃是一个聪慧的女人,联姻这件事绝不会是她随口说说的,恐怕是她或者淮南王那边早已有了打算,这门婚事自己的儿子怕是躲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