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世纪初。东宁市。
就读于东宁大学古籍研究所的罗亚平,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东宁文艺》杂志社副主编,工作还算稳定,半年后,因为在老家晋宁县的妻子一方面要照顾婆婆,又要扶养年幼的两个女儿,还要到县城加工蛋糕,终因劳累过度,得了肺气肿,住进了医院,罗亚平只得请了十几天假回家给妻子治病,但省城杂志社的工作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工作岗位,罗亚平最终不得不离开杂志社,到市人才市场去找工作。
那时正值一个岗位多人争的年代,毕业分配已成为历史。当然,罗亚平留校任教的梦想也泡了汤。
为了生存,罗亚平不得不自己联系工作。
他在人才市场投了十几个简历,并且都进行了面试,但只有一个单位给他发出了“复试”通知:这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公司名叫:泽信文化传播公司。其主要业务是向企业推销一套“营销必读”之类的光盘---工作地点就在市中区一个写字楼上。罗亚平的意向岗位是讲师。这家公司的老板长得有点像演员王志文。他对罗亚平亲自进行了面试,两个人谈得很“投机”;他面试后,分管业务的郑总又对他进行了面试。这位郑总说话大大咧咧,有点“东北爷们”的风格。他看了一下他的学历证书后,咕噜了一句“噢,孔夫子的学生”,随后又补充道:“学生学历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力”。
两位老总面试后的结果是,“回去听通知”。罗亚平心灰意冷地回到了自已在郑家庄那间简陋的租房里。当时,跟房东讲好一个月50元。本来,他在杂志社工作时一个月两千多元,每月交50元还不算难,可现在他身上只有500多元,因此,这份工作对他来讲,非常重要!
一天过去了,罗亚平一直没听到这家文化传播公司给他的BB呼叫机发信息。
“完了,看来我要成为孔乙已了!”罗亚平软瘫在床上:没了工作,我可怎么办呢?他绝望地抱着头,此时此刻的他,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原谅他吧!让我们设身处地为他想想:现在除了父亲有一月两千元退休金以外,母亲、妻子、两个女儿都需要生存,实指望研究生毕业的“天之骄子”---罗亚平能够给家里带来希望,可谁能想到他现在竟连工作都没找到!将心比心,罗亚平能不绝望吗?
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正当他辗转反侧的时候,他挂在腰上的BB机响了,只见上面出现了泽信文化传播公司的留言:明天上午8点到公司上班。
“我有工作了!”罗亚平一个鱼打挺,像《儒林外史》上的范进听到自己中举一样,激动地喊起来。
罗亚平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唯恐是留言不实,又到电话亭给泽信文化传播公司打了个电话,最终确定信---他千真万确被录取了!
罗亚平这天晚上像过节日一样从菜市场买了几个小菜,同时买了一瓶“手雷”式白酒,自斟自饮到半夜,最后晕晕呼呼地睡着了。
第二天上午7点左右,罗亚平在菜市场买了两根油条,喝了碗豆浆,从饭桌上抽了张几抽纸,擦了擦嘴,就骑着一辆从旧物市场买的一辆破自行车,四十多分钟后,将自行车停在写字楼下面。
这家文化传播公司设在二楼。人力资源主管接待了他。这位人力资源主管是个女的,长相甜美,外形上有点象电视剧《围城》上的苏文纨。她跟他简单说了几句话后,就把他带到一间培训室,只见里面坐着十几人---不用说都是应聘的,当然,都是与他一样第一步得接受培训。
培训讲师姓王,看起来三十多岁年龄,身材有点臃肿,但在培训时,却口惹悬河,思维敏捷。他首先给大家讲了泽信文化传播公司的建立、理念和使命。通过他的讲解,罗亚平才了解到,这家公司是由一位国内资深记者投资创建的,才五年多的时间,在全国各省市都有分部,东宁市分部的这家老板姓庄。这个公司主要是为全国各企、事业单位包括学校卖文化产品的,包括“演讲技巧”、“推销技巧”,当然,还有《百年中国》之类的“内参”产品。
(二)
王讲师首先让每一位学员作自我介绍,这些应聘的员工大都是走向社会多年的“老江湖”了,作自我介绍,当然是“小菜一碟”,当然,也有几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二十几位新员工作完自我介绍后,王讲师开始了他的“拿手好戏”---推销技巧“三步曲”的培训。
“推销技巧”的第一步是“一分钟演讲”。这是训练新员工在推销中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一分钟演讲”时,王讲师随意给两个纸团,每个纸团里写着一个词语,新员工自已随意去抓纸团,抓住那个纸团,就要按照那个纸团上面的词语去讲。
罗亚平抓住的纸团是:恐惧。
罗亚平脑子里想起了世界著名成功学家戴尔.卡内基在《语言的突破》这本书中说过:演讲的诀窍是从身边的故事讲起。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精彩的“一分钟演讲”。
他先从自己考大学讲起:“当我走进考场,坐下来答题的时候,我的心是紧张而恐惧的;因为我平时的努力不足,面对许多题目,我都感到陌生,因此,内心充满了惧;当大学毕业走向社会时,我同样感到恐惧,因为我在学校学的东西,远远满足不了走向社会的需求。。。。。。总之,我们之所以恐惧,是因为我对自己面对的事物不够熟悉。我们为什么怕鬼,是因为我们搞不清鬼究竟是什么;只有当我们通过不断努力,搞清、弄懂我们所面对的事物时,我们就有办法了,我们也就不再恐惧了!”
罗亚平的演讲引起了与会人员热烈的掌声;王讲师也不吝夸奖道:“不愧是名校高才生!”
王讲师推销技巧“三步曲”之二是“三分钟相互认识”
这个环节的核心内容是,每个人分别与其他所有学员握手,尽可能记住每个人的名字,这个环节实质是锻炼记忆力,便于与客户进行沟通,但培训的结果是:大多数不能完全记住自己握过手的学员的姓名,惟有罗亚平是个例外。
王讲师让罗亚平分享经验,罗亚平毫不保留地介绍了自己的自己的记忆诀窍----《联想记忆法》:其实质就是将记忆对象与其姓名作一个联想。
王讲师听完罗亚平的“分享”,脸上掠过一丝僵硬的微笑,大概意识到自己的“不自然”,他带头鼓掌。
王讲师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实战演习。让每个学员把事先准备好的“话术”背熟练;由两个人进行演练,一个人扮演业务员,一个人扮演客户。由业务员千方百计说服“客户”购买自己的产品;而“客户”找各种理由拒绝去购买。
培训的第二天,王讲师让两位应聘讲师的新员工进行30分钟演讲,包括罗亚平和纪宇新。
罗亚平以“挫折与成功”为主题,进行了30分钟演讲,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知识面广的优势,历史典故、名人名言,信手拈来,妙语连珠,引来一阵又一阵掌声。
那位名叫纪宇新的,虽然是大学生,也非等闲之辈,他最大的优势是听了不少成功学演讲,他的演讲自然充满了技巧,而且幽默横生。
“好!”坐在培训室后面的郑总,鼓掌走向讲台,对两位的演讲,都给以高度评价,最后,郑总给两位讲师竞聘者提出了要求:“讲师岗位就这一个,你们两个今天的演讲可谓‘各有千秋’,下一步的考场就不是在讲堂上了,而是在市场。给你们半个月的时间,看谁推广的产品最多,这个讲师岗位就是谁的!”他顺手将一瓶纯净水一仰脖子“咕咚咕咚”喝光。然后,朝台下的人说道:“此处应该有掌声!”,顿时,会场上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
两天的培训完毕后,郑总告诉新员工,明天带来自己的简历和学历证书,就是说,入职新员工需将学历证书放到财务上,这也是对每个入职新员工的一种约束;另外公司提供住宿,个人只需要交每月20元的水电费即可,宿舍有炊具,大家可以凑在一起吃饭。
罗亚平一合计,每月只有20元的水电费,比郑家庄合算:每个月省了30元。于是,罗亚平在郑家庄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跟房东结了账后,就将一床半新被子及生活用品,还有几本书,捆在自行车后面,然后骑着自行车,来到泽信文化传播公司。
将铺盖和其他用具放到宿舍后,罗亚平与其他几位新员工共十人,一起聚到郑总办公室,听从郑总安排。
郑总安排十位新员工分两组,一组去江东市一些中学校,推销一些关于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的光盘,这一组由纪宇新负责;另一组是去市一些写字楼里的企业单位推销有关推销技巧及《百年中国》之类的光盘,这一组由罗亚平负责。
罗亚平这一组大多数虽然是第一次干推销,但王讲师这几天的“推销技巧”培训,增强了推销的信心。
他们化整为零,并且约定:谁出了第一单,谁将获得了“被请客”资格,其他人出钱去喝啤酒、吃羊肉串。可太阳落山了,结果是整个组的成绩都是“零”。
吃过晚饭后,罗亚平回到宿舍,准备看会儿书。这个宿舍一共十张床,上下铺。罗亚平与郑总是上下铺。郑总在下铺,罗亚平在上铺。
郑总一见罗亚平,就招呼他坐下;罗亚平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作为公司副总,现在却只穿背心和内裤。
郑总大概看出了他的想法,就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弟,这里是放松的地方,你就别像个女人那样扭扭捏捏了,快坐下。”
罗亚平脱了西装外套,坐在郑总旁边。
郑总伸手解开了罗亚平脖子上的领带:“老弟,做人别这么累,我觉得你扔掉领带可能可爱一些。”
罗亚平下意识地整了整领带,又解开领带结,然后,将领带叠放在床头枕头下面。郑总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我真拿你们这些书生们没办法!好,谈谈今天的感受吧!”
罗亚平擦了擦变色近视镜,神情沮丧地说:“今天运气太差了,整个小组成绩是零。”
“老弟,这很正常。”郑总从烟盒里抽出一枝烟,又拿起烟盒让罗亚平抽烟,罗亚平摆了摆手。郑总点着了烟。
“不瞒你说,我曾经在一家公司搞推销,半个月不开壶,钱都花光了,咋办?总不能当饿死鬼吧?我就起早给人家送奶,这样总算挺了过来。”郑总吐了个烟圈:“任何事情咬牙挺过来的都是成功者。”
罗亚平伸了个大拇指。
“睡觉吧。”郑总掐灭烟头,就躺了下来;罗亚平就爬到上铺。
“老弟,你可别梦游。”郑总冲着上铺的罗亚平开了个玩笑。
第二天上午,郑总在洗手间刷牙时,碰到了罗亚平,就对罗亚平说:“今天你下个通知,全体新员工在会议室开个工作汇报会。”
“好啊,你得教给我们一些实用战术!”罗亚平满嘴是牙膏沫。
“那要看你们是不是‘孺子可教”!”郑总对着镜子刮着胡须。
今天轮着罗亚平给大家做早饭,他下了几个人的面条后,招呼大家拿碗盛面条,因为在锅里时间长了点,结果面条粘糊糊的。
郑总盛了一碗,扒拉了两筷子:“味道不错;如果再掌握点火候会更好吃。”
罗亚平只觉得脸有点发烧,总觉得自己连面条都下不好,还能做啥?他忽然想到了妻子朱梅:好久没喝到妻子的手幹面条了!同时,一阵自责袭上心头:妻子为了照顾老幼,积劳成疾,而自己竟落魄到如此地步,连自己的生存问题都难维持,何谈“兼善天下”!
郑总好像看出他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要学会忘掉不愉快的事情。加油!”
吃完饭以后,郑总让罗亚平召集新员工在会议室汇报工作,要求每个人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在哪里;以及如何改进。
郑总听完汇报以后,要求每天早上写“拜访日记”,晚上写总结。
“我现在改变想法了,”郑总拍了拍罗亚平和纪宇新的肩膀:“三天之内谁拿到第一单,这个讲师就是谁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力,郑总全体员工“自扫门前雪“---个人跑个人的业务。
罗亚平骑上自行车准备推销时,郑总走到他跟前,递给他一本书。
罗亚平接过来一看,原来是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他倒是听说过这本书,但没认真看过。
“老弟,好好研究这本书,可能对你有点启发。”郑总认真地说。
罗亚平点了点头:“郑总放心,我会好好研究的。”
他将书放到自行车框里,就跨上车子到那座写字楼而去。
二十分钟后,他将自行车停在写字楼前一个车棚里后,就急急向电梯走去。刚准备上电梯时,才想起那本书忘在车框里,他赶紧掉转身,折回车棚,可是,车棚里的书不翼而飞了!
“我真是个大傻帽!”罗亚平自责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郑总送给这本书,说明这本书肯定对我很有用,可我却把它丢了---我回去怎么跟郑总交代啊!
罗亚平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他觉得无论如何得还给郑总书。找回这本书是不可能了,只好再买一本书。
于是,他又骑自行车到省新华书店花二十几块钱买到这本新书。
罗亚平付了钱出了书店后,在书店门前的一个公众连椅子上坐下来,认真翻了翻这本新书。
他很快就被这本书所折服。书中没什么大道理,都是讲的人性。尤其是一句名言,象一个走进黑洞里的人,突然发现光明一样,使他豁然开朗。这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能站在对方想问题的人,不担心他的前程。
是啊!我们之所以说服不了别人,就因为我们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而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我明白了!”罗亚平大喊一声。身边的人向他投向异样的眼光,他们以为他是一个疯子。
下午,罗亚平利用网络等渠道,认真研究拜访对象的背景和需求,并站在对方立场上,写了一个话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罗亚平终于达成了第一单。
那是在他买了这本书的第二天上午。
他到省软件大厦一家公司推销。经研究,他知道这家公司是搞健康行业的,但员工不知道如何推销,很需要这方面的技术指导。
于是,罗亚平满怀信心地来到这家公司,正好碰见其老总开门。他自我介绍了一番后,开始向这位老总介绍《推销技巧》、《商务ABC》两盘VCD对培训员工的优势。老总听了介绍后,表示看看再说。他先是犹豫不决,后来给公司打了个电话,将VCD放在那里,打了个收条。
一个星期后,他向这位老总催促,老总要他来一下,亚平来到这家公司后,老总给事业部的王部长打了个电话后,王部长通知他到事业部。
这位王部长看了他的名片后,带着惋惜的口吻说,你一个名校高才生干这一行太委屈你了,我们这里需要公关人员,你干不干?
“实在抱歉地很,”亚平幽默地回答:“我这副面孔很难讨人喜欢的!”
王部长被他的幽默逗乐了。但他毕竟是一个“老油条”,他上下打量了一下亚平后,别有意味地问:“这是你的PP机号?”
“是的。”亚平不假思索地说。
“那我试试。”王部长“老奸巨滑”地拨了亚平的Pp机号码。
王部长盯着他的脸,想从他的脸上读出点东西来。王部长又拨了一下他的PP机号,糟糕,却没响。
“这是怎么回事,罗讲师?”王部长嘲讽地盯着他的脸。
“那让我来试试。罗亚平自信地按了一下自己的号码,一会儿,PP机便响了,王部长那张脸上这才露出笑容。
“怎么样,王部长,这下放心了吧?”亚平趁机反击了一下。
王部长讪讪地点了点头。他又谈到了价格问题,说是价格太高。于是,他们进行了谈判,最后,把价格打成75折。
(三)
罗亚平成功地拿下了第一单。
为兑现“谁拿下第一单,谁就是讲师”的承诺,郑总向庄总进行了汇报。
“庄总夸你不愧是江宁大的高才生”,郑总向罗亚平竖起大拇指:“他说要在今晚为你开个‘庆功宴’,参加这个庆功的人,除了庄总、郑总、罗亚平以外,还有浙江分公司的方总经理。”
“老弟,你是第一个受到大老板宴请的员工,面子不小啊!”郑总拍了拍罗亚平的肩头。
“有点受之有愧啊!”罗亚平谦虚地。他从包里取出新买的那本书,还给郑总:“郑总,我能取得一点成绩,您这本书功不可抹啊!”
郑总接过书,发现是一本新书,怔了一下:“这不是我那本书啊!”
当罗亚平不好意思地解释了这本书的“故事”后,郑总又将这本书还给罗亚平:“其实,你不用还的,我是送你的。”
“那我恭敬不如从命喽!”罗亚平将新书放回包里。
下午五点左右,庄总、郑总、方总和罗亚平步行来到附近的一家名叫“咱家排骨店”的单间。
只见单间环墙贴满了知青时期的报纸,而锅、碗等都保留着当年的的“风味”。
他们坐在炕上,中间一张方桌。方桌上放了四个小酒杯、四双筷子和一瓶茅台。
大约十分钟后,服务员端来一大盆排骨,并发给每个人一双塑料手套。
罗亚平感觉在座的都是领导,就主动打开茅台,往酒杯里倒酒,却被郑总抢过来说:今天是庄总为你举办的庆功宴,你是嘉宾,怎能由你倒酒呢?”继而他往四个酒杯里倒满了酒。
“庄总,你看今天的庆功宴由我来主持怎么样?”庄总点了点头。
“那好我先来个开场白。”郑总用湿巾擦了擦手:“新员工罗亚平是江宁大学研究生,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就拿下了第一单,打破了员工出单纪录,当然仅次于我。”
“我看,他有望超越你。”庄总点上了一支“大前门”。
“那当然,”郑总举起酒杯:“长江后浪推前浪嘛!所以,我提议,我们共同敬罗老师一杯。”
“郑总,我感觉你这个主持有点欠周到啊,”方总分别掷给庄总和郑总一支烟,意味深长地说。
“哎呀,方总言之有理。好,宴会进行第一项,掌声有请庄总致词。”郑总鼓了鼓掌,方总、罗亚平也象征性地鼓掌。
“好,我长话短说”庄总将烟蒂丢在烟灰缸里;“第一,欢迎罗老师成为咱们公司一员;第二,祝贺罗老师拿下第一单;第三,老郑,你让人力资源部下个文,任命罗老师为公司讲师。下面,我提议,咱们共同敬罗老师一杯。”说完,大家共同干了第一杯。
郑总又给每个人倒满了酒。并提议大家戴上手套抓吃排骨。
“下面,宴会第二项,由罗老师致答谢词。”郑总用餐巾纸拭了拭嘴上的油,示意罗亚平。
罗亚平举起酒杯,想了想说:“首先,感谢郑总、郑总,还有方总为我举行这个庆功宴。说实话,我何德何能?至于拿下第一单,不过是偶然而已,以后,我将以此为动力,尽我所能,为咱们公司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不辜负各位领导的厚爱。这杯酒我敬各位领导,我先干为净。”说完,他一饮而尽。
“下面,该方总讲几句了。”郑总向方总使了个眼色。
“好,我来讲几句,可能我喝多了,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方总滑稽地一抱拳。
“方总,都是一家子,别客气。”郑总又要给各位倒酒,被罗亚平接过去酒瓶,给每个人倒上了酒。
“我刚才听了罗老师的发言,非常震惊,”他握着罗亚平手,醉意朦胧地说:“罗老师,我说实话,你身为一个名校研究生,一个高才生,在这里太委屈你了,你如果不嫌弃,到我们杭州去,我那里太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了!”
“方总,你真有点喝多了,”郑总将方总的手从罗亚平手中拉开:“罗老师可是我们公司的大熊猫,你怎么能挖我们的人才呢!”
“罗老师,”方总不理郑总,继续握住了罗亚平的手:“罗老师,走,我们借一步说话。”
“这开始抢上了?”郑总站起来,拉住方总的手:方总,你太不够义气了。”
“罗老师,咱不管他,我给你许诺:我一个月给你相当于这个公司三倍的工资,怎么样?”方总推开郑总的手。
罗亚平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
“你们也别争,我看还是征求罗老师的意见吧!”庄总用湿巾擦了手和嘴上的油。
“你们那点工资就养不起这样的高才生。”方总向庄总挤了挤眼。
庄总叹了口气。
郑总走到饭桌旁,抓起酒瓶晃了晃,另一只手抓住罗亚平的手,摇摇晃晃地说:“这是我们的国宝,谁也别想从我这里抢走。。。。。。”
第二天上午,人力资源部通知罗亚平去郑总办公室。
罗亚平走进郑总办以后,只见除了郑总坐在他的办公椅上以外,靠墙的棕色长沙发上还坐着方总和人力资源部那位与《围城》上的苏文纨撞脸的刘主任。
“罗老师,请坐。”郑总指了指办公桌前面的一把椅子。
“怎么样,昨天的庆功宴还算热烈吧?”郑总从抽屉里摸出一枝烟,正准备点上,憋见刘主任瞪了他一眼,就又将烟放进抽屉里。他下意识地摸着跟前的一个茶杯,调侃道:“我跟方总有点失态了!”
“哎,郑总,虽然我们当时都有点失态,我可是当真的!”方总走到罗亚平身后:“我还是希望罗老师去我们杭州当讲师。”
“方总,你的心情我理解,不过呢,”郑总向方总挤了挤眼,又向罗亚平投以征询的目光:“这件事呢还得征求一下罗老师的意见。”
罗亚平思索了一下:杭州离老家太远,虽然在那里方总给的工资比较高,但回家一趟不容易。念及于此,他掉脸对身后的方总握了握手:“方总承蒙厚爱,但因为离家太远。。。。。。”
“那就太可惜了。。。。。。”方总扫了郑总和刘主任一眼,掷以心照不宣的表情。
“那,罗老师你这样就给领导出了个难题,”郑总低头沉吟道:“你如果不去杭州,那就没有讲师岗位了。”
“你们当时不是说需要一个讲师岗位吗?”罗亚平有点激动地说。
“罗老师,你还不明白吗?”刘主任给罗亚平端了一杯水:“这里不缺讲师岗位,实际上是方总那里需要讲师岗位。方总给你的工资又高,多实惠啊!”她将一份《调函》拿给罗亚平看。
“我有一个想法供参考,”郑总走到罗亚平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可以继续当业务员,等公司在东宁发展新的公司,到那时讲师岗位非你莫属。。。。。。”
罗亚平感到自己被“涮”了,只觉得浑身的血一个劲地往喉咙里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