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初级逍遥游》的中层奥义有两个效果,一个是增加80%的移动速度,一个是瞬闪。

瞬闪:在一定范围内(1米×当前功法层数)进行一次无阻碍的瞬间移动,需要一定时间进行回气方可再度使用(初始二十秒,每升级一层功法减去一秒)。

因此李彬阳用出瞬闪后,射向他的三根箭矢和刺来的十多杆长枪全部落了空。

以李彬阳如今的战斗意识,完成换位后的他肯定不会愣在原地,而是立即向站在空中圆盘上的陈一劈出了一道刀芒。

李彬阳不会愣住,陈一却愣了一瞬间,虽然他很快就回过神来,但是已然来不及了,被李彬阳劈斩出的刀芒直接斩死。

死了陈一,陈二和陈三立刻警觉起来,所以面对李彬阳近乎无间隙劈出的第二道和第三道刀芒,前者只是受了点伤,后者更是完全躲了过去。

陈二和陈三哪怕没有领悟奥义,也明白刀芒的效果和作用范围,他们不再敢距离李彬阳太近,全部保持在百米开外射箭。

李彬阳倒是想取出弓箭和陈二,陈三对射,无奈周围的长枪重装傀儡不是摆设,他们组成一定的阵势,不断攻击李彬阳,使其不得不辗转腾挪,持刀抵挡。

“哎,只能先破阵了!”在圆形平台上转了几圈,李彬阳始终找不到用刀芒击杀陈二和陈三的机会,他只能将攻击重心放在了长枪傀儡上。

像“无跳重枪阵”这样的守护阵法肯定存在一定的破绽,哪怕一个人不懂阵法,只要他用心观察,也可以慢慢找出破绽,从而完成破阵。

李彬阳赶时间,没有心思慢慢找寻破绽,于是他直接用大力出奇迹的办法来强行破阵。

长枪重装傀儡的防御很强,别说青辉山寨护法级别的山贼了,就是长老级别的山贼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破坏掉一具。

可惜面对全力以赴,用刀芒加持刀身的李彬阳,长枪重装傀儡的防御就不够看了,他基本上两三刀就能破坏掉一具。这还是他没有找到长枪重装傀儡核心部件的情况下,等他找到了,几乎是一刀一个长枪重装傀儡。

陈二和陈三当然不能坐视李彬阳破阵,他们不断射箭对李彬阳进行阻挡和骚扰。

别看陈一被李彬阳一个刀芒劈死,就觉得青辉山寨的弓护法实力很弱,事实上他们皆有二阶顶峰的修为,60点的体魄上限,穿着二阶满级加30点体魄的黄色套装(最差级别,初始红色每级加0.5体魄,每提升一个品质,每级多加0.5体魄),手中是加一箭法技能等级的绿色弯弓。

在功法方面,弓护法皆掌握着十三层的真元诀和轻功,箭法在绿色武器的加持下是十四层,还有满层的基础兵器和基础锻体法。

60点的体魄上限让弓护法的灵相达到了普化实级,从而领悟了大地掌控天赋,可惜大地掌控天赋必须要站在大地上才能生效,因此在满是石质地板的墓地中,这个天赋基本上被废掉了。天赋锐金之力自然没有被废掉,弓护法都掌握了八层。

故而陈二和陈三的不断射箭不可小视,足以给李彬阳造成一点危……麻烦。

李彬阳不喜欢麻烦,于是他开启了爆闪状态。

除了和中层奥义一样的基本加成效果以外,《初级逍遥游》的初层奥义的另一个效果是爆闪。

爆闪:额外消耗100%的体力和真元(功法层数越高,奥义领悟越多,消耗越小,最大可减少50%的额外消耗),让自身的闪避和危险感知效果翻倍。

虽然满层的《初级逍遥游》增加的闪避和危险感知都只有30%,翻了倍也才60%。然而有些东西不是数据可以体现出来的,需要用实际来说话。

李彬阳无论在属性上,还是在功法上都全面压制陈二和陈三,这就导致他用出爆闪后,看似是60%的闪避和危险感知,实际上近乎可以达到100%。

当然,若是陈二和陈三在功法和属性上全面压制李彬阳,60%的闪避和危险感知可能连一半效果都不会有。还有一点需要提一下,《灵相世界》游戏的打斗很贴近现实,不是说你站在那里不动,闪避和危险感知的效果就会生效,哪怕你这两项效果达到了1000%,10000%,该被打中依旧会被打中。

等李彬阳解决完长枪重装傀儡,“无跳重枪阵”就算是被破了,他几个跳跃来到圆盘上,将只擅长远攻的陈二和陈三轻松杀死。

简单副本已通关,是/否结算奖励?若选是,则消耗一次进入副本次数;若选否,则将当前副本进度并入到普通副本中,继续闯关,且通关后,和普通副本一起结算奖励。

“这就完了?!”看到通关简单副本所用时间连十分钟都不到,李彬阳多少有点索然无味的感觉,他一边点击否,一边收取任务物品傀儡残骸。

虽然被李彬阳毁掉的长枪重装傀儡只有30个,但是他发现可以用于收集的发光傀儡残骸竟然多达70余个。

经过前面两轮的傀儡残骸收集,李彬阳现在只需要再收集20多个就能完成任务,不过他本着能不浪费就不浪费的节俭原则,将傀儡残骸全部收集起来,没准以后能用得着。

阵法平台四周没有路,只能通过半空中悬浮着的圆盘向上飞行,继而离开这里。踩踏在圆盘上,李彬阳可以自如的控制圆盘,并且让圆盘的速度不下于他施展轻功的速度,非常神奇。可惜他无法带走圆盘,再神奇也没有用。

使用圆盘上升了数百米后,一个黑黝黝的通道口出现在了李彬阳的头顶,正当他准备跳入通道口的时候,十多杆金石标枪突然从天而降,狠狠的射向他。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