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诗曰:

二主唐王登基,万民沾恩贺喜。

君明臣忠民安,实行贞观之治。

自古龙争虎斗,西凉又犯边境。

群雄抗击外敌,引出史书传奇。

几句歪诗提过,道出一段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传奇故事。李世民继位后改元贞观,称帝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他善于听信忠言,敢于招贤纳士,大胆起用人才,是治国有方的开明君主。朝中的三班文官,四班武将,五府六部,九卿四相,八大朝臣均是一心秉忠报国。文有丞相魏征,英国公、护国军师徐茂公,杜如晦、房玄龄等人;武有护国公秦琼秦叔宝、鄂国公尉迟敬德、鲁国公程咬金等,都尽心竭力辅助唐王。可称得是君正臣贤,万民安乐。真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国内太平、安邦有道、治国有方。可以说是应天时、顺民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李世民是个有道的明君,他每日三朝召见文武群臣共议朝政。因为他是创业的马上皇帝,深知江山来之不易,另外还有一个教训,那就是前朝隋炀帝杨广的所做所为:欺娘、奸妹、杀兄、图嫂、杀父、夺权,成了六缺之君。造成天愁民恨,怨声载道,不顺天意,失去民心。所以李世民总把前朝的事当成镜子对照自己。认为只有理朝政、爱黎民,才能顺民心。所以不论是百姓还是满朝文武,都很拥护太宗皇帝。

可是好景不长,贞观元年,北国突厥无故犯边,大肆烧杀掠夺,抢男霸女,做尽不道之事。唐太宗命罗通挂帅扫北,大败突厥,狼主投降大唐。扫北之战刚刚平息,东辽国又挑起战端,高建庄王在大元帅盖苏文的怂恿下兴兵犯唐。李世民御驾亲征,薛仁贵跨海征东,历经一十二年,终于得胜还朝,薛仁贵功高盖世,被封为平辽王、天下兵马大元帅,坐镇山西绛州。

这一日天子早朝,静鞭三响,文武百官朝贺已毕,退立两厢。皇上李世民往左右看了看,一声说道:“众位爱卿有事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皇上话音刚落,只听文部班中有一人朗声说道:“臣有本启奏吾皇万岁!”随着话音由打左部班中走出一人,看此人年约六旬开外,目光炯炯,满脸正气,一部须髯,飘洒前胸。头上戴相翅乌纱,身上披绛纱莽袍,足登粉底朝靴,手持象牙笏板,端带撩袍,跨步出班,来在御案之下,跪倒身躯,口称:“臣左丞相魏征,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皇上一看是魏丞相,连忙说道:“爱卿平身,起来说话。”

“谢万岁。”魏丞相磕罢头,躬身退立一旁。

皇上问道:“魏爱卿,不知你有何本奏?”

“臣启禀万岁得知,今有西凉哈密王在苏宝童鼓动下,背叛大唐,并联合六国人马,起大兵四十万,犯我边关,杀我军卒,掳我百姓,口口声声,要杀进长安。现有西凉战表,恭呈御览。”

魏丞相奏罢由袖中拿出本章,递于内侍,内侍臣接过来,转放在龙书案上。

李世民翻开折本,闪龙目仔细观瞧。只见数行字在上面写着:

扫唐灭寇苏元帅,三世仇冤要报仇。

若是让位如尧舜,唐朝纳赆我国收。

若将征伐学汤武,叫你中国血汗流。

手下雄兵千百万,要灭唐朝作土丘。

知时务者来献表,免动干戈让九州。

国家兴亡古常理,难保你朝坐千秋。

战书到日休害怕,不夺长安誓不休。

若要我邦不兴兵,唐主称臣自低头。

他不看犹可,这一看只气得须眉皆奓,怒目圆翻,“啪”声一拍御案,大叫:“阿唷,阿唷!罢了,罢了!那些蝼蚁之邦,如此无礼!苏宝童无知小人,也来欺负寡人!朕平日对这些西域各部,总是以礼相待,谁知西凉竟妄自尊大,背盟毁约,称兵骚乱,妄动干戈,朕岂能容他!”

徐茂公出班说:“陛下龙驾在上,西凉国王表章上说些什么,万岁龙颜如此大怒?”太宗道:“徐先生你拿表去看,便会明白。”徐茂公上前,取过表章一看:“果然无礼,天朝岂惧番邦。今斩了来使,只恐有一番争战,不比扫北征东容易。”太宗说:“徐王兄,苏宝童何等样人?这般厉害,先生讲个明白。”

徐茂公说::“万岁,你是贵人多忘事呀!这个苏宝童,你不知道他是谁吗?李世民说:“不知道。”

“万岁,你是想不起来,把这件事情忘了,且听臣细细道来。”

这苏宝童使何人呢?又与大唐有何怨仇?这还要从隋末说起。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反了十八路反王。十八家反王之中,有一后汉王,叫刘黑闼,刘黑闼手下有一员大将,姓苏名烈字定芳。他是刘黑闼的兵马大元帅,胯下马,掌中刀,能征惯战。

当年后汉王刘黑闼带领手下人马攻取北平府,苏烈苏定芳在两军阵前与北平王罗艺开兵见仗,罗艺武艺超群,十分厉害,苏烈不是他的对手之将,败下阵来,他在前头跑,罗艺在后面追,苏烈用败中取胜之计,回马就是一箭,这支箭还带有一个倒须钩。罗艺一闪,没躲开,箭来得又急,苏烈的箭法又好,射得又准,正射在罗艺的眼睛上。打完仗回来,得起出这支箭。结果一起,罗艺的眼珠子就被箭上的倒须钩给挂上了,把眼球就给拽出来了。你罗艺疼痛难忍,起箭身亡。这是苏罗两家第一次结仇。

后来,刘黑闼兵犯大唐,李世民被建成、元吉陷害,跟随李世民的诸将俱被罢官,秦琼、和程咬金等人回到了山东。秦琼当时染病在身,不放心主公李世民,才派表弟罗成进京来探望。不料想罗成来了以后,大太子建成,三太子元吉,非让他单人独马去找刘黑闼不可。罗成勇冠三军,刘黑闼麾下大将被罗成枪挑锏打杀了几十员,连士卒也死伤数万。刘黑闼见不是罗成对手,遂与苏定芳暗定毒计,将罗成诓到了周西坡淤泥河,将其乱箭穿身。苏罗两家再次结仇。

后汉王刘黑闼被平服以后,苏定芳看出大唐要一统江山了,他就倒戈归降了李世民。李世民念在正是用人之际,前事既往不咎,并加封苏定芳为袭国公。苏定芳后来有两个儿子,长子苏麟,次子苏凤。

李世民登基以后,北国突厥起兵叛乱,大唐头路扫北大军被困牧羊城。程咬金回朝搬兵,罗成之子罗通比武夺魁,成为了二路元帅。罗通的母亲和奶奶知道后登时泪如雨下,罗通大惑不解。

他奶奶说:‘孙儿,你呀,不知道其中之事呀!这么办吧,你不是当了二路元帅了吗?你尽管挂二路元帅印,领兵打仗去,我告诉你这么一件事,等你兵出城外,两国未交锋之前,程咬金不是你的向导官吗?你把程咬金请到帐内,就问问他,请他告诉你,你爷爷和你爸爸都是怎么死的?他要告诉你呀,更好,他要是不告诉你,你就说,半夜里你爸爸和你爷爷来捉他。因为程咬金胆小,他会把实话都告诉你的!”

罗通就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某天,吃罢了晚饭,罗通就把向导官程咬金请进帐中,便问,“程四伯伯,我有一件事情想问问你!”

程咬金手捋胡须说:“元帅,你问什么事呀?”

“我想问问我爹爹和我爷爷,到底都是怎么死的?”

这下,可把程咬金吓得够呛!啊……你……,

罗通恐吓他说:“你要是不告诉我,我爹爹和我爷爷,今晚上非把你活抓去不可。”

听罗通这么一问,可把程咬金吓坏了。因为他胆子最小,怕神怕鬼的,忙问:“罗通,你爹爹和你爷爷,他们要来找我,你怎么知道的?”

罗通说:“昨日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爹爹和我爷爷了,说他们死得屈,让我给他们报仇。我说给你们报那仇人是谁呀?他们说,你不用问我们,问问你程四伯就知道了。你四伯父要告诉你便罢,若是不告诉你呀,我爹爹和我爷爷说了,他俩今日晚上就来,把你活活抓到阴间去!”

程咬金吓得赶紧说道:“哎哟,老兄弟,你们爷俩千万可别来呀!我说,我说,我全说。”

程咬金不知道这是罗通编的瞎话,反而信以为真,只好把实话全部告诉给罗通,并且还拿出来两个小纸包,当着罗通的面,把两个纸包打开了,让罗通看。

一个纸包里,包着一支雕翎箭,这支箭在箭尖的下边,有五个倒须钢钩,上边还有血迹。这就是苏定芳射死罗艺的那支箭。然后又打开那个大包,里面有一百多支箭,各个箭头上都有血迹,这些是罗成所中之箭。

程咬金说完后,心里也在琢磨着苏烈苏定芳的两个儿子苏麟和苏凤,乃是二路元帅罗通的押粮官,这要出了事,还能上北国打仗去?还不得“耗子咬耗子——窝里反”了吗?

这事从头到尾说完了。罗通听了以后,真是气冲斗牛啊!怪不得娘和奶奶,不让我上教军场前去比武争印,跟我说:“你夺什么印,争什么帅?你祖父和你父亲的仇至今未报。”我一寻问,她们就闭口不说。奶奶跟我讲,让我去问程四伯父。原来如此,我们与苏家有如此深仇大恨,此仇不报非为人也!罗通哭得像泪人似的。程咬金一看他这样,更加害怕了。

“我说罗通啊!按年龄讲,你才十二岁,你还是个孩子。但是,你做的可不是孩子的事,仗着你罗家武艺超群,你从小认真读书又练武,所以,你成为文武奇才,十二岁就挂了二路元帅印,这可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孩子,你这么哭,就会误了军机大事!你别忘了二主唐王被困在牧羊城。功高者莫过救驾,咱们救驾是要紧的。”

听了程咬金这番话,罗通也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立刻停止了悲声。“是呀!我怎能为自家私仇而误国家大事呢?四伯父,您放心吧!”

他把程咬金劝回帐中,自己回来休息,实际上根本睡不着,翻来覆去地思索这件事。

正巧,第二日罗通刚刚升帐,进来兵丁禀报说:“苏麟、苏凤押运粮草到了。”

罗通不听倒还罢了,一听苏麟、苏凤来了,真是气冲斗牛啊!就想起昨晚程四伯伯所告诉的话了。“让他哥俩赶快进帐,前来见我。”

苏麟、苏凤一听二路元帅让他俩进帐来见,俩人进来一看,见罗通双眉倒竖,虎目圆睁,哥俩莫名其妙。他们上前缴令说:“拜见元帅,我等押运粮草而归。”

罗通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你们把粮草押到了,好!如今,两军阵前正在开兵作战,本帅正是用人之际,现本帅命你二人,火速上两军阵前去打第一仗。如立功而回,我奏明圣上,给你俩提升官职,去吧!”

这哥俩不明真相,就觉得二路元帅面上的气色不太对,而且,我们俩刚押粮回来,都不让我们休息,水没让喝,饭没让吃,马上就命我们上两军阵前打仗,只好去吧!

这哥俩没法子,上两军阵前打了一仗,正好遇见北国守城之将十分厉害,哥儿俩确实力抵不过,就打了败仗回来了。

这下,罗通的气可就大了,借这个机会,要发泄胸中之恨,就把苏麟、苏凤绑出辕门,怪他们失机败阵,是非杀不可。

众将都莫名其妙啊!不知道元帅的葫芦里头卖的是什么药。有的被惊呆了,谁也不敢去求情。别人不知道,这程咬金的心里非常清楚。程咬金心想:“我的小爷爷、小祖宗啊,你可真是了不得,你怎么单在这个时候……哎呀!这要是出了事,可怎么办呢?将帅不和,会耽误军机大事的。

程咬金上前施礼说道:“二路元帅呀!胜败乃军家之常事,这个……可杀不得呀!”

罗通的令箭已经出了,一听程咬金这样讲,自己心中也想,是呀!我怎能一上来就发泄心中之恨呢?但不杀,我这口气确实不能出。又传下一支将令:把苏麟开刀问斩,把苏凤给押回来,打八十军棍,插箭游营。苏麟斩了,人头悬挂在营门外头示众。

苏凤这小子,可非常鬼,心想,哎哟,我的天哪!大事不好,我哥哥被他斩了,把我打完,还插箭游营,为什么罗通这小子,突然间翻脸无情?押粮回来,本来有功而不赏赐,还命我兄弟二人马上奔向两军阵前打仗,虽然打了败仗,胜败乃兵家之常理,押粮回来,有功不赏,打败仗回来就罚,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他不按军规办事,难道说,我们两家之冤仇,罗通这小子知道了不成?

苏麟、苏凤深知这件事情,因为听爹爹讲过。心想,得了,我呀,我得想个法,再在他的帐中听用,早晚难逃他的暗算,非被他暗害不可。三十六招,走为上策,我还是逃走为妙。

苏凤就乘一个夤夜之间,人不知鬼不觉,鸡不叫狗不咬的,什么插箭不插箭、游营不游营,找了个机会,就逃之夭夭了。扫北之后,苏定芳因暗害罗通,也被满门抄斩。这是两家第三次结怨。所以,苏罗两家是仇深似海。

苏凤最终落到了西凉哈密国,到了西凉哈密国,就凭这小子的聪明伶俐,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见景生情,看事做事,在西凉就逐步升阶,熬了个官做,后来他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名叫苏锦莲,生得十分貌美,儿子叫苏宝童,都是幼小上山随师学过艺的,因为,西凉哈密王十分喜爱苏锦莲,把她纳为皇后,所以,苏宝童成为国舅,封为兵马大帅。

苏凤在临终前,把和老罗家的几代冤仇全都对苏宝童说了。所以,苏凤死了以后,苏宝童就想对老罗家报这个冤仇,又有皇后苏锦莲在哈密王面前说三道四的,西凉哈密王就下定决心造反,夺大唐的江山社稷,把战表打进了京都。

今日,军师徐茂公把这个事情的经过滔滔不绝、一五一十地对李世民说了一遍。

李世民不听此言便罢,闻得此言哪,真是追悔莫及,真是又恼又恨。悔只悔当初自己不该收下苏烈苏定芳,又把他封为袭国公,留下这么大的后患,咳!已经把事情做错了,再后悔也没有用了。想不到苏麟一死,这个苏凤逃到了西京哈密国,这也算给他苏家留下了一个后代,也是留下一条祸根,才有今日夺我大唐江山之事呀!

李世民真是气冲斗牛:“苏宝童既然是我中原人,而投靠了西凉哈密国,如今倒来打自己的中原,真是气煞人也!朕传旨,文武百官哪位爱卿挂印为帅,前去征西!”

李世民心想,准会有人挂印为帅的,结果话说完了,旨已出了,下边却没有一个应声的,这真出乎预料之外。“怎么?旨意已出,众文武没有听见吗?如今西凉造反,为首者是苏宝童,乃是苏烈苏定芳之孙,苏凤之子,爱卿们,你们谁愿挂印为帅?”

李世民又说了一遍,可是文武百官呢,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还是“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谁也没搭茬。

李世民一看急了,问茂公道:“徐王兄,如今朝中能征惯战的大将,或老或亡,如要发兵征西,派何人为帅呢?”

“万岁,您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现放着顶天立地的英雄,治国安邦的俊杰,怎么说无人挂帅呢!”

皇上想了想,问道:“徐王兄说的是——”

“嗳,万岁,臣记得当年征东归来,在一次庆功宴上,陛下对一位将军说道:‘朕朝内诸将俱已年迈,思谋着要有一位年轻骁勇的将军来统领大军,这个骁勇将军今日找到了,就是爱卿啊,朕得了东辽并不欢喜,欢喜的是得到你呀!’万岁,难道说您推崇过的人,就真的忘记了吗?”

李世民听到这儿算恍然大悟:“哎呀呀,若不是徐王兄提起,朕倒忘记了。孤依卿所奏,就命他为征西大元帅,圣旨即刻下达。待薛爱卿到京之日,你们共同商定出兵事宜。”

徐茂公和李世民说的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平辽王薛礼薛仁贵。这薛礼乃山西绛州府龙门县人氏,当年随李世民出兵征东,屡立战功。他曾陷阵挫敌锋,三箭定天山,真得说是骁勇善战,勇冠三军。更兼他文韬武略,排兵布阵,无不通晓,是一位难得的将才。十二载征东归来,论功行赏,皇上封他为平辽王,在龙门县修建了王府。现在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他也就在家赋闲。

闲言表过,书归正传。当下众官员散朝,各自回府,不必细表,皇上提起朱笔,刷刷点点,写下一道圣旨,任命薛仁贵为征西兵马大元帅,起兵讨伐西凉。差定宣旨官,连夜离开长安,调平辽王进京。

宣旨官怀抱圣旨,日夜兼程,这一天就到了平辽王府。薛仁贵设摆香案,接旨已毕,当即打点行装,告别妻子女儿,来到京城。

平辽王薛仁贵一到长安,李世民当即召见,让他看了边关告急的折本及西凉战表,并慰勉了一番。薛礼辞别皇上刚刚回到金亭馆驿,护国军师徐茂公、左丞相魏征、鲁国公程咬金以及秦怀玉、罗通等等众人,一批一批都来了。他们与薛仁贵叙过旧情,便谈到了出兵之事。众将一个个摩拳擦掌,都愿跟着薛元帅出兵。最后军师徐茂公说道:“出兵打仗,光有薛元帅一个人不行,但也不能都去呀,京城还得有人镇守,罗通就不必随征了,其余众将听薛元帅调遣。”薛仁贵也点头同意。

次日五更坐朝,命大元帅薛仁贵在校场之内,把团总兵大小三军武职们等,操演半个月,演好武艺,然后发兵。薛仁贵领了旨意,出了午门,来到帅府,发令与各府总兵官,明日俱嘱大小三军,在校场操演。

再说徐茂公在朝,奏说:“万岁,臣昨夜仰观天象,见西方杀气腾空,必有一番血战之事,不想果有使臣到来。西凉不比东辽,那些鞑囚,一一都是能人,厉害不过,必须要御驾亲征才好。”万岁道:“先生,苏宝童这厮,朕甚痛恨,必要活擒拿来碎剐,以泄此忿,方称朕心。”这一句话不打紧,御口封那宝童不死,后来兵困锁阳城,费了多少事,才将其擒获。徐茂公说:“这个自然。”一面降旨,着户部催促各路粮米。户部领旨。圣上又传旨由太子李治权掌朝纲,左丞相魏征、杜如晦、房玄龄等人料理国家之事,扫北王罗通负责拱卫长安。

明日清晨,薛仁贵打发哥哥王茂生,往山西安慰柳氏夫人并周青等十位总兵,教他操演三军,不日调用。

再说薛仁贵在教场中,操演三军。选定吉日,兴兵前去征西。过了半月,薛仁贵上金銮殿奏道:“臣三军已操演得精熟了,万岁几时发兵?”圣上说:“徐先生已选定在明日起兵,请王兄回衙准备,明日就要发兵了!”薛仁贵领了旨意,退回帅府,另有一番忙碌。这如今各府公爷,都是当心办事,到了明日五更三点,驾登龙位,只有文官一班了,武将都在教场内。大元帅戎装上殿,皇上御手亲赐三杯酒,薛仁贵饮了,谢恩退出午朝门,上了乌龙靠雪山,径往校场来。此时校场上已是:

兵层层,将层层,甲亮亮,盔明明,

马上将,步下兵,大旗高挑半悬空。

一列列,一行行,一排排,一趟趟,

排列整齐多雄壮,旗幡招展号带扬。

薛元帅来至校场,先有众公爷在那里候接,各总管、都督、中郎将、中军、旗牌、蓝旗官,俱是戎装披挂,挂剑悬鞭,都上前称:“元帅在上,末将们在此候接。”薛仁贵说:“诸位兄弟将军,何劳远迎,随本帅上校场来就是。”诸家兄弟及驸马秦怀玉等,同元帅来到校场中。只见团总、兵营官员、游击千总、参将百户、都司守备,这一班武职们,都是金盔银铠,跪接元帅。仁贵身登点将台,霎时间,整个校场是鸦雀无声,三军儿郎,肃然起敬,真好比:

大鹏展翅百禽惧,狮子摇首万兽惊。

薛元帅举目观瞧,嚯,众三军英武非凡,军容整肃,旗幡招展,号带飘扬,怎见得,有赞为证:

旌旗烈烈,有一字长蛇旗,二龙出水旗,三才分立旗,四门斗底旗,五虎五方旗,六丁六甲旗,七星北斗旗,八卦连环旗,九宫遮阳旗,十面埋伏旗,三十六杆天罡旗,七十二杆地煞旗,青龙旗,白虎旗,飞熊旗,飞豹旗。真是旗挨旗,旗挤旗,旗碰旗,旗靠旗,旗压旗,七彩纷染,飘飘扬扬。

战马嘶鸣。有乌骓马,胭脂马,艾叶青,干草黄,青鬃马,深红马,栗色马,火焰驹,雪里站,一匹匹,来往冲撞。

枪缨闪闪。有鸡嘴枪,鸭嘴枪,金凤枪,银凤枪,虎头枪,亮银枪,梅花枪,梨花枪,蛇矛枪,一杆杆,耀眼生辉。

刀光耀耀。有大砍刀,小砍刀,鬼头刀,七星刀,银合刀,绣绒刀,门扇刀,板门刀,偃月刀,一口口,耀眼闪光。

剑生杀气。有太阿剑,太和剑,太极剑,昆吾剑,青钢剑,屠龙剑,斩虎剑,七星剑,青虹剑,一柄柄,冷气森森。

描金戟,困龙戟,方天戟,豹尾戟,如龙摆尾。开山斧,月牙斧,宣花斧,车轮斧,大似冰盘。镔铁锤,瓮金锤,压油锤,梅花锤,左右晃动。毒龙棒,亮银棒,青铜棒,螺丝棒,上下直翻。盘龙棍,紫金棍,亮银棍,镔铁棍戳于尘埃。竹节鞭,亮银鞭,骷髅鞭,七节鞭,光辉灿烂。

这正是:

五色旌旗迎风飘,铁甲将军好威严。

马少儿郎两旁站,堪称地动天又翻。

元帅薛仁贵来到点将台前,甩镫离鞍,下了坐骑,身登点将台,就坐在了虎皮帅椅之上,手下众将官在台前跪倒一大片,齐声说:“参见薛元帅!”

薛仁贵把手一摆,说了声:“免参。”众战将都起身,站在了两旁。

“今日是皇上登台拜帅的日子,众将官侍候了。”薛仁贵说。

“是!”话音未落,就听见城里炮声连响,叨,叨,叨……,原来是皇上起驾动身了。这炮可是有规矩的,不能乱放。元帅率兵出征,是三声炮,杀人,也是三声;如果要响九声炮,那是王爷动身;若是皇上出城,那就得放十二声大炮。那位说,要放一百零八声呢?那是造反的反炮!

果然,十二声炮响之后,满朝文武保护着皇上李世民,由城里就出来了。左有英国公徐茂公,右有鲁国公程咬金,三千御林军在前边开道,像众星捧月似地,直奔校军场而来,怎见得,有赞为证:

二主唐王李世民,登台拜帅出京城。

乌金盆中净龙面,龙须汗巾拈干净。

一副尧舜帝王像,禹背汤肩福禄增。

头戴一顶冲天冠,身穿黄袍绣团龙。

腰中系着攒珠带,无忧朝靴二足登。

皇上步出金銮殿,身后太监簇拥行。

宽宽举步登龙辇,文武百官陪主公。

四十八匹对子马,马上将官带弯弓。

弓上弦来刀出鞘,顶盔贯甲甚威风。

金瓜钺斧朝天镫,两边摆的掌拳横。

执扇掌扇龙凤扇,缨舞缨幡缨照缨。

春秋宝刀两边列,藤子银枪安红缨。

内侍摆了整八对,后跟金顶辇一乘。

菊花骡子拉前套,驾辕马儿是枣红。

黄绒绳套柞木板,挽缰穿的黄绒绳。

龙辇四周宝珠安,颤颤巍巍九条龙。

上安一个黄金顶,一边一个蝈蝈虫。

净水波街黄土垫,买卖铺户皆悬灯。

三千御林在护驾,校军场在前面迎。

薛仁贵急忙传令:“众将官,随本帅迎接圣驾。”

“得令。”众战将随同元帅,一齐到校军场门上迎接皇上。皇上李世民下了龙辇,身登点将台,薛仁贵让皇上坐在正位。可是皇上不能坐;为什么呢?有句俗话说:“龙不离潭,虎不离山,凤不离巢,帅不离位。”在金殿皇上应该坐绣龙墩,别人谁也不敢。到这儿,正坐就是元帅的,所以李世民不坐。命人在上垂首搭了一个偏坐,徐茂公为军师,接着皇上落坐,程咬金等人,站立皇上左右。薛仁贵上前给皇上见礼,李世民把手一摆说:“薛王兄免礼,快快平身入座吧!”

丞相魏征双手托着金盘,盘里放着元帅大印,外面用黄缎子包着。来到皇上跟前往上一递。皇上恭恭敬敬地把帅印接过来。

薛仁贵急忙让出正位,上前跪倒拜印然后皇上又把大印交给薛仁贵。薛仁贵同样恭恭敬敬地接过大印放在虎头帅案上。紧接着皇上也是大礼参拜,这就叫登台拜印,可不是拜元帅,拜的是那颗元帅大印,祝他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那意思是:大唐的兴亡,征西的胜败,都寄托在大帅的身上。丞相高声念了祝文之后,皇上回到原位坐下。然后皇上又把大印交给薛仁贵。薛仁贵急忙让出上位,上前跪倒拜印。

薛仁贵打开黄缎子包,取出帅印,“唰”金印被太阳一照,烁烁放光,夺人二目。

这个金印是个小金狮子,底盘是四方的,小狮子后腿蹲着,前腿站着,头扭着,非常精致好看;主要的还是印文上有十个大字,更说明元帅大印的作用。哪十个字呢,有赞为证:

元帅黄金印,雄狮项扭头。

篆刻十个字,文王拜印留。

升帐天子退,令出斩王侯。

二主唐王又命人献上兵书战策、令旗、令箭、赤蝠、麾盖、金篆黄钺和鸡毛,再加上帅前八宝。

这八宝,只有天下督招讨,兵马大元帅才有这八宝。一般的带兵的元守和节度元帅是没有的。这是皇上授予的,有了这八宝,元帅的权威可就大了。有道是:出京元帅大于天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都是这八宝的威力,这帅前八宝有什么用处呢?有赞为证:

扭头狮子帅印,盖发海捕公文。

令旗指挥将士,纛旗依它布阵。

令箭分为三种,上刻十二时辰。

差令催调公办,罚令一发打人。

刑令上有杀字,军犯推出辕门。

赤蝠抗旨三道,君命有所不尊。

麾盖其形如伞,上有名牌安存。

元帅调遣将领,转动名牌查寻。

兵书战策精论,安其用兵如神。

鸡毛火速送信,金纂黄钺辖君。

元帅薛仁贵把一切安排完毕,回头看了看李世民。皇上点了点头,元帅下令,擂鼓聚将点卯派兵。

一声令下,军政司指挥擂鼓,只听,“咚咚咚,咕噜……”头阵鼓为头卯,二阵鼓为二卯,连点三卯。大小将士三军按营队站好,真是一杆旗下一哨队,一杆旗下一营兵。人人拧眉立目,个个擦拳磨掌持戈待命。

点卯之后,薛仁贵高叫:“军政司!”

“有。”

“本帅命你出征之前悬挂告条宣读军令。”

“得令。”军政司高声宣告十不准。违令者必斩。这十不准是:

一不准交头接耳,二不准军中喧哗,

三不准划拳行令,四不准赌博胡耍,

五不准强买强卖,六不准欺压黎民,

七不准派逼役夫,八不准讹骗敲诈,

九不准掳掠妇女,十不准损坏庄稼。

军令十不准宣读已毕,薛元帅抽出一支令箭:“秦怀玉、尉迟宝林、尉迟宝庆听令!”

三将跨步出列,齐声应道:“末将在!听元帅吩咐!”

“本帅命驸马秦怀玉为前部正印先锋官,尉迟二将为副先锋,给你们一万人马,须过关斩将,遇水成桥,此去西凉,不比东辽,这些鞑囚甚是骁勇,一到边关停兵,候本帅大兵到了,然后开锋打仗,若然私自开兵,本帅一到就要取罪。”

“得令。”秦怀玉上前一步就要去接令箭。

“且慢,秦将军,本帅还有一事向你说知。此番进兵,不比往日。西凉乃塞外之邦,地域人情,与我中原不同。另外,苏宝童称兵谋乱,声势浩大,此番前去,必有一场恶战。秦将军遇事要三思而行,切不可鲁莽用事。”

“元帅吩咐,末将记下了。”秦怀玉接过大令,好不威风,头戴凤翅夜明盔,身穿柳叶绵竹甲,内衬白罗袍,背插一对熟铜锏,左悬弓,右插箭,手执金纂吸水提炉枪,即跨上呼雷豹,同尉迟三将点兵去了。

薛元帅又拿出第二支令箭:“程铁牛、程万牛听令!”

“末将在!”二人跨步站到帅案前,躬身施礼:“听元帅吩咐。

“二位将军,本帅给你一支令箭,命你带领五千人马,押粮运草,军前听用,不得有误!”

“遵令!”二人接过大令,退立一旁。

薛元帅又连着发了几道令箭,把全军编为前后左中右五路。各派了总管、副将,薛元帅自将中军。

分派已毕,天到午时,火工司“咚!咚!咚!”点响了三声大炮,薛元帅传令宰杀牛羊祭了大纛旗,祭旗已毕,吩咐拔寨起兵,前有三十万兵马,摆开队伍,元帅戎装打扮,保住了天子龙驾,底下有二十六家总兵,都是弓上弦,刀出鞘,文官同殿下李治送父皇起程。皇上传旨不必远送,文武各回衙署理事。殿下谢了父皇,回转长安。薛仁贵护驾率兵径望西凉进发,好不威声震耀,家家下帘,户户闭门。正是:

太宗在位二十年,风调雨顺太平安。

凉王麾下苏元帅,差来番使到中原。

辱骂贞观天子帝,今日兴兵往西行。

剑戟刀枪寒森森,旗幡五色鬼神钦。

金盔银铠霞光见,洁白龙驹足端轻。

年老功臣多厉害,此番杀尽西凉兵。

未知此番征西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