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周羽一路游玩,游到寺后灵泉处。但见前面熙熙攘攘,与此处环境大不相称,他心内好奇,便走近一探究竟。

原来灵泉上游,一群游玩的香客围住一个老僧模样人,年在六旬左右,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那老僧肥头大肚,身披杏黄僧衣,端坐在一块大石上,双腿盘起打坐,身旁一个竹篓,白布盖住,竹篓上一面小旗,上写“高僧禅宗六祖慧能十八代嫡弟子开山”十六字,分四竖排列,每竖四字,字体隽秀。

一位香客道:“大师是慧能禅师门下,请大师为我一卜前程,倘若应验,小可自有奉酬。”老和尚眯着杏眼,缓缓道:“不知施主从事何业,何处公干啦?”那位香客道:“小人经商,家住婺源。”老和尚道:“哦,施主原来是徽州人士,待老衲施法!”说着伸手从竹篓里拿出一个竹筒,那老和尚打开木盖,向众人说道:“这是老衲祖传法器,叫做‘过去未来乾坤杯’,能卜前程,决大事。”接着他手握竹筒,伸手往灵泉里舀了一杯泉水,又把筒盖盖上,双手捧杯向南,鞠了一躬。接着紧闭双目,摇头晃脑,嘴里念念有词,只是一句也听不清楚,一手握住杯底,一手握住杯身,手随脑袋晃动,低喝一声,打开杯盖。

他将杯子端到那位香客面前,说道:“施主请看。”周围一群香客瞬间围拢过来,都来瞧杯中物事。但见杯中一个白色老虎形状出现,随着杯中泉水晃动,众人纷纷称奇。那香客惊疑道:“大师,这······这是怎么回事?”老和尚道:“施主,杯中气象显示施主近日有白虎煞,不宜经商。”香客忙道:“大师,这可如何是好,求大师设法化解。”老和尚合什念道:“阿弥陀佛!”又道:“施主只需以钱财镇压,白虎煞可解,所谓‘破财消灾’,善哉善哉!”

那香客忙从怀里掏出几张银票,五十两一张,大概有五百两之多,说道:“大师,够了么?”那老和尚道:“钱财乃身外之物,出家人自然不屑一顾,只是镇压白虎煞,需越多越好!”周羽听得暗暗发笑。那香客又从怀里掏出一叠钞票,比先前还多,忙道:“请大师快些施法,镇压白虎煞!”老和尚道:“好!”将银票盖在竹筒上,又如前法炮制,动作一模一样,只是将木盖换成银票。过得片刻,老和尚睁开眼睛,将木筒拿到那香客面前道:“施主再看,白虎煞消除没有?”那香客凑眼一看,喜不自禁,欢欣鼓舞道:“多谢大师!多谢大师!”连连施礼。众人纷纷赞道:“真灵啊!”“真灵验!”“大师莫非已经得道成仙?”老和尚将杯中水倒掉,捻须微笑。

又有一位中年香客道:“大师,请为我儿子卜一下科考前程。”老和尚双掌合什道:“阿弥陀佛!施主请稍候!”老和尚又如前法,请中年香客看竹筒中物事,竹筒中显现一条白龙形状。老和尚道:“善哉善哉!施主之子他日必定高中,荣登龙庭。”中年香客喜形于色,伸手掏出几张银票交到老和尚手中,眉飞色舞道:“大师,这是酬劳,请务必收下!”老和尚单掌立于胸前道:“阿弥陀佛!出家人远离三垢!戒贪!戒嗔!戒痴!只为增添白龙之喜,钱财需越多越好。”中年香客解开腰间悬挂的玉佩道:“大师,这个可以吗?”老和尚回道:“可以。”随即将玉佩和银票收入僧袍衣袋中,将竹筒内泉水倒掉,合上木盖,放入竹篓。嘴里念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老和尚端坐念经,念了一会,不见有人求卦问卜,遂站起身,背起竹篓径自要走。众人正逐渐散去,突然一个声音从人群中传来:“大师且慢!”他这一喊,本来渐渐散去的人群又聚拢来看热闹。

老和尚回过头来,见是一个少年书生。老和尚合十道:“施主有何事?”书生恭敬道:“大师,晚辈也想请您为我算上一卦。”老和尚道:“好说好说,不知施主向贫僧卜何事?”书生道:“晚辈想卜问明日科考成绩。”老和尚道:“待贫僧掐指一算。”说着掐起手指来。书生笑道:“大师,还是请您用‘过去未来乾坤杯’算算比较好,别的晚辈恐怕信不过。”老和尚一听此语,嗔道:“胡说,难道你不相信贫僧的法力?”书生连忙致歉:“大师,请别误会,晚辈绝无此意!只是大师法器厉害,大家亲眼目睹,晚辈斗胆请大师亮法器,好教我心里踏实。”老和尚听如此说,心中一宽,连声道:“好好好,施主既如此诚心仰慕,老衲岂能拂你心意。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老和尚除下背上竹篓,放在脚边,从里面又拿出那个竹筒,拧开木盖要去泉边取水,书生道:“大师稍候,这点小事晚辈代劳。”遂从老和尚手中夺过竹筒,老和尚不知他心中主意,竹筒任他拿去。

书生拿着竹筒舀了一杯泉水,走到老和尚跟前。老和尚伸出双手要待从他手中接过,书生身子一侧,竹筒捧在怀里不给他。老和尚奇道:“施主,你待怎样?把他交给老衲。”书生笑道:“大师,还是让我给你算一卦吧!”书生学着和尚样子,口里念念有词,双手一上一下握着竹筒,喊声“开!”旁观众人无不期待结果。

书生拿着竹筒在众人面前走了一圈,众人看了杯中物事,无不怒喊叫骂。“什么玩意儿,这老和尚骗人!”“妈巴羔子,操你奶奶熊!”“原来是个招摇撞骗的!你个龟儿子!把老子钱拿来!”原来杯中正是白虎之象,众人始知受骗。那老和尚见此情景,顿时心慌。三十六计,走为上。老和尚急转身欲走。

他竹篓再不要了,刚转身迈出第一步,突觉背心一紧,有人揪住他衣领,将他往后一扯,他一时站立不稳,摔倒在地。抬头看那抓他之人,正是揭破他骗术的书生。书生脸带笑意,以嘲讽的口吻说道:“大师,你还没看我给你算的卦象,怎么可以走?”

书生转向众人,朗声说道:“诸位朋友,这老和尚交给你们处置,他骗你们的钱,你们统统从他身上拿回来。”众人迅速围住老和尚,生怕他逃脱。大家怒不可遏,七嘴八舌叫骂,有的忍不住往他身上施展一拳两脚,有的叫嚷还钱。忽然有人扒开老和尚的僧袍,衣袋内厚厚的一叠银票散落一地,众香客纷纷争抢,瞬间瓜分殆尽。

老和尚鼻青脸肿,衣服腌臜,龇牙咧嘴,嘶嘶喘气。此刻书生早已悄悄在众人惩罚老和尚之时离开人群了,人们一心憎恨老和尚的行为,忘记了书生的功劳。

你道书生是谁?此人正是周羽。

你道老和尚怎生骗人?原来那竹筒分上下两截,老和尚一切动作都是掩人耳目,包括盖上木盖,只有取水是真。那杯底用透明油纸糊住,水渗不下去。而杯子上下截之间有小孔,杯底刻画有龙虎朱雀饕餮等上古神兽之象,极细极微。老和尚假装用杯给人算卦,杯中装水之后,他一手在上,一手在下握住竹杯,在别人不经意间偷偷扭动杯底,使得各种兽象对准小孔,然后在众人面前打开木盖,阳光照进杯中,杯底兽象通过小孔反射出来,放大映现在水面上就形成他口中所说的白虎煞、白龙之喜。

这种把戏显然是他精心准备,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按:在现代物理学上,这种情况叫做小孔成像原理。)周羽之所以识破他骗局,乃是见他握杯姿势总是一成不变,兼之他在出示卦象之前总是身子微侧,大袖遮遮掩掩,不欲让人窥见他手中动作。他越看越疑,决定亲手试探,最终洞明诀窍,恍然大悟。

周羽心情欢快之极,总算不虚此行,既有美景,又有奇人。他返回龙门客栈,结束一天的行程,决意迎战明天的考试。

周羽回到客栈之时,日头偏西,满天红霞,映得紫禁城本来红墙红瓦益发鲜明,就像涂上一层鲜血,似乎象征即将到来的大战。而那夕阳无限好,只是大清最后的余晖。

他上楼回到自己房间,再次经过早上那读书人的门前,听闻他读书声依旧。店伙将晚饭端到他房内,周羽饱餐一顿。人逢喜事精神爽,周羽想起那大觉寺老和尚就好笑,于是觉得饭菜也格外可口,食欲大增。

店伙收拾碗筷,周羽打来热水洗了手脸,美美地睡上一觉。

翌日所有考生提前赶赴考场外等候,钟声响起,诸考生步入考场,会试开始!

考生个个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各各奋笔疾书。其他考生都迫切希望高中,独有周羽抱着尝试的心态。因此考场上其他人较之周羽内心压力要大得多,有的人额头已经开始冒汗,周羽虽不成竹在胸,却也从容不迫。有两个奇葩,一个急躁上火鼻孔出血,一边右手写字,一边左手用衣袖揩抹鼻子;另一个右手握笔发抖,在白纸上颤抖着写写画画,字迹弯弯扭扭,还未写几个文字,突然两眼一黑,晕倒在书案上。

经过九天的奋战,考试终于结束,所有人都长吁一口气,依次退出考场。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日后放榜。

四月十五日,晴!宜沐浴嫁娶治病祈福,忌动土安葬破屋。

初夏四月,杏花盛放!

出榜之日,满城骚动。兵丁贴出皇榜告示,人人迅速围拢观看。几家欢喜几家愁,人群中既有欢快声,又有哀叹声。等到周羽跌跌撞撞挤到皇榜前,已经有些人摇头叹息走开了。

周羽抬头看壁上皇榜,每个名次对应一个名字,他从右往左扫视,眼前豁然一亮。榜单上第三列赫然写着“第三名周羽”字样。他心内欢喜,虽然先前高中的愿望不强烈,但此刻真的榜上有名,也不由得心神激荡。

此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朝廷惯例,历届新科举人,于四月二十一日,在保和殿进行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查制策,重新评定一甲三名二甲七名次序,十名之后依阅卷官所排名次,于卷面书第二甲第三甲第几名字样。最后依次填榜,称金榜。

二十五日于太和殿举行传胪典礼。宣读皇帝制书:一甲第一名褚子虚,一甲第二名钱乌有,一甲第三名周羽。此之别称谓状元、榜眼、探花也,其后为进士诸生。

太和殿前鼓乐鸣奏,王公大臣身着朝服等候皇帝升殿。皇帝来到太和殿,太和殿内奏韶乐。升殿之后,奏乐停止。鸿胪寺官员领着周羽等一众进士排班下站,司仪官在丹陛上的东边唱名,状元榜眼探花依次出列下跪,各赐披红一段,镀红金花一对,插在朝冠两侧。唱名完毕,新科进士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礼。礼毕,皇帝起驾回宫,文武百官出宫。鸿胪寺和礼部官员领着一众新科进士到东长安门外观榜。顺天府准备伞盖仪仗,引导一甲进士三人入顺天府参加宴会,叫做“琼林宴”。

在旁人看来,他们三人此刻风光无限,日后也必定前程无限。唐朝诗人孟郊五旬中举,有诗表达中举后的心情。诗云: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白马走在街道上,蹄声嗒嗒,敲击着青石板的街道。三人刚下马,衙役赶紧迎上去牵住马缰。为首的说道:“小人领路,三位大人请随我来。”三人此时只是新科进士,但自古以来科举高中,便可在朝廷做官,甚至出将入相,飞黄腾达。因此世人都说读书好,有道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三人在衙役引导下赴宴,酒席都已备齐。三人同科进士,自免不了一番把酒言欢,之后仪鸾司送他们回到各自寓所。

第二日清晨,周羽用过早饭。客栈门外脚步声杂沓,一行人匆匆进来。为首那人娘娘腔高叫:“圣旨到!今科探花周羽接旨!”周羽趋步进大厅,原来是一个为首太监走出人群,众人全都跪下,周羽在众人面前下跪候旨。太监宣旨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朕登基以来,勤政务本。然天下乱贼四起,民生不安,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宣今科三鼎甲褚子虚、钱乌有、周羽即刻进京面圣。钦此!”

周羽磕头谢恩,内心颇不以为然,心想:“要是皇帝真为民着想,天下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吃不饱饭,到处都有饥荒。倘若人人都有饭吃,有钱花,那我大哥三弟他们造反干嘛!”

只听那太监说道:“现在请随我入宫”。太监举步往外走,周羽跟在公公一行人之后朝皇宫走去。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天下权力的中心。来到午门,三人正好碰面,原来各有几个宣旨太监分领三人同入皇城而来。

紫禁城气势恢宏,三人一入宫门,登感荣华富贵气象。

众人行到金銮殿阶下,那石阶落差三丈,数百级。中间是一片斜坡,坡面上石雕一条巨大的蟠龙,腾云驾雾,气势汹汹。石阶两旁每隔数级错落分列着带刀侍卫和传唤太监。

为首公公回头对三人道:“三位止步,待咱家先进去通报一声。”说完和身后几人进入宫殿。

三人在宫殿玉阶之下,各有一番感慨。钱乌有心潮澎湃,语气激动道:“两位仁兄,不枉我们寒窗苦读十载。现在终于金榜题名,前途无忧了。”褚子虚道:“话是如此,但今后入朝为仕必定为国为民分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周羽极为赞赏,说道:“褚兄所言甚是,范文正公文武双全,胸怀天下,是我辈楷模。”

三人言谈间,殿内太监传唤:“圣上有旨,宣今科一甲进士觐见。”太监们依次照原话传唤几遍,声音由内及外,由远及近。三人并肩上殿。

金銮殿内,嘉庆皇帝端坐在龙椅上,文武群臣排列两班。三人跪下齐道:“微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道:“卿等平身。”三人道:“谢皇上!”皇帝龙颜大悦道:“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卿等今科高中,俱是国家栋梁。”

嘉庆皇帝问策:“如今白莲教乱贼猖獗,卿等有何高见?”

钱乌有对道:“回皇上,臣认为朝廷应派能征善战之良将领兵征讨,对叛贼分兵围剿,各个击破。”

周羽道:“皇上,臣认为当以安抚为主,一味剿杀,战乱旷日持久,只会劳民伤财,使百姓更加困苦。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璐,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褚子虚上前一步,禀道:“皇上,臣认为应当剿抚并重。臣听闻白莲教有八位护教使,十二位坛主。对于这些人,我们可以分化他们,愿意归顺朝廷的,封赏利用;坚决与朝廷作对的,则重兵围剿。如此一来,朝廷可以省些军费,还可以敌制敌。

嘉庆微微点头:“褚卿家言之有理。”随即语气威严道:“兵部尚书何在?”左列班内站出一人,跪答:“臣在!”嘉庆道:“着兵部拟定作战方略,剿抚并重,明日交付军机处审理。”兵部尚书叩头道:“微臣遵旨!”起身退回班内。

皇帝钦点三人供奉翰林院,褚子虚授翰林院修撰,秩从六品;钱乌有和周羽授翰林院编修,秩正七品。

三人下榻翰林院,正坐下休息,府外马嘶。一个管家模样人走了进来,手捧三张拜帖。那人走到三人面前,鞠躬说道:“成亲王有请三位过府一叙。”褚子虚接过帖子放在茶几上,施礼道:“劳烦替我等谢过王爷,我们稍后就到。”王府管家拱手道:“在下先行告辞。”说完转身离去。

那成亲王是乾隆帝十一子永瑆,嘉庆皇帝异母兄。三人来到王府前,已有两个仆人在门前等候。见三人走来,二仆忙趋步迎上,作揖道:“王爷特命小人恭迎三位。”一人说道:“三位请随我来。”

王府内花园假山极多,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经过一个湖泊,湖泊上木板铺就的长廊曲折萦回,湖泊四周种上桃树柳树。桃花开得正艳,粉红的花朵招蜂引蝶,惹人欲醉;柳絮随风飞舞,轻抚在行人的身上,仿佛置身于银河星海。

五人走过蜿蜒的长廊,来到湖边的小阁上。阁楼上下两层,通体红透,小巧玲珑。那两个引路的仆人戛然止步,一人回头道:“三位请留步,待小人进去通报一声。”

转眼之间,原先那两人又走出阁楼,恭请三人入内。五人一同上到二楼,一张大圆桌上早已备好一席美酒佳肴。一个便装中年人笑脸相迎,说道:“三位果然是一表人才,人中龙凤,来,请坐!”这人气度恢弘,不怒自威。三人一见便知他就是这里的主人——成亲王永瑆。三人一齐施礼道:“谢王爷!”成亲王入座,三人随之入座。王爷身后站着几人,个个身材健硕,显是负责保卫安全的侍卫随从。

阁楼四窗洞开,可观望楼外湖光山色。微风吹拂,湖面波光粼粼,旁边帘幕摆动,一切都显得柔情无比,令人心神荡漾。酒桌旁另有两个随侍的婢女,两个小婢容貌相似,更兼相同的头饰打扮,旁人一时难以分辨。好在两人服饰颜色有别,一个穿红,一个着绿。

红衫婢女持酒壶往王爷杯中倒满酒,绿衫婢女依次为三人斟酒。成亲王举杯祝道:“首先恭喜三位今科高中,本王敬你们一杯!”三人忙起身举杯道:“多谢王爷!”成亲王面带微笑,挥手示意坐下,接着说道:“如此良辰美景,又有美酒佳肴,何不听个小曲助兴。”他双手拍掌,楼下走上来一个怀抱琵琶的女子。

此女气质优雅,花容月貌。一双秀眸泛起清波,湖色都有不及;她的嘴角上扬,呈一条优美的弧线,就像天上的一弯新月;她那微微泛红的脸颊,尤似天边的晚霞,阁楼外的桃花艳尤不及。

只见那女子怀抱琵琶来到众人面前,微一欠身道:“小女子见过王爷。”成亲王笑道:“姑娘请坐,为我们弹奏一曲。”红衫婢女搬来一张凳子,琵琶女坐下调弦,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女朱唇轻启,歌声如夜莺婉转。唱道: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曲罢,成亲王拍手笑道:“好!实在是好极了!琴姑娘果然是才貌无双,可否赏脸再请姑娘弹奏一曲?”

他口中所说的“琴姑娘”,正是京城万花楼四艳之一的“花琴”,其他三位分别是“花旗”“花书”和“花画”。“花琴”乃四艳之首,花中之花,万花中的花魁!四伎名动京城,他们的一颦一笑,令京城少年迷恋不已,流连忘返于万花楼。

花琴唱起第二支曲子。唱道: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成亲王边听边饮酒,一手捏杯,另一只手摁在桌边,四指轻敲桌面,附和着她的节拍,神情悠然自得。周羽听着花琴的曲子,心旷神怡。单听她的歌声,就知她是一个才貌动人的女子。只是她的眼眸一直隐含淡淡的忧郁,仿佛夜空中朦胧的月色,没有人知道她心中藏着什么忧伤的心事。

再看褚子虚,同样为她的歌声所陶醉,为之动容。钱乌有轻闭双眼,慢慢品酒,悠闲自在。阁楼上此时除了歌声外,出奇的宁静。这声乐与阁楼外的水天一体,浑圆天成。

突然阁楼外一个黑影打破了这一片祥和气氛。

一个蒙面黑衣人蜻蜓点水般,掠过湖面,凌空翻身,做个金鸡独立之势,单脚站立在阁顶尖上。成亲王身后那些侍卫立即反应,拔刀喝问:“谁?”他们分别从四面窗沿迅速倒翻出去,借力窜到阁顶瓦面上,对站立顶尖的黑衣人形成合围之势。看他们身手,不愧为亲王府的卫士,确实有两下子。

琵琶女陡遇如此情形,一声惊呼,琵琶掉地,不敢拾起;其他几个奴仆婢女一时也惊呼起来。褚子虚和钱乌有神情紧张,只有成亲王和周羽是见过激烈场面的人,因此并未慌张。

其实武功越好,内力越高深之人,听力越佳。在座之中,周羽最先知觉,而且早在百步之外,脚踏湖面的那一刻。他不露声色,只因为他不愿在不明情况下强出头。他不知道来者是谁,意欲何为?于是自顾自地豪饮一杯酒。

阁楼上黑衣人与王府卫士恶斗一场,屋顶上乱哄哄一片。初时双方还能互相僵持一阵,一盏茶功夫后,王府众卫士渐渐抵挡不住,逐个败下阵来,有的被抛了出去,有的滚了下来,纷纷堕入湖中。

成亲王眼见众卫士败倒,喝道:“阁下是什么人?想干什么?”这一声喝问虽然语气十足,但神色间却是外厉内荏。突然一声巨响,瓦片坠落,屋顶破了一个大洞,黑衣人落了下来。

一个冰冷的声音答道:“杀你的人!”他握在手里的剑已沾满鲜血。

他长剑一挺,直刺成亲王。锋利的剑尖直指咽喉,剑气迫得他连连后退,但身后壁柱阻碍,令他退无可退。

长剑堪堪刺到,危急之际,站在王爷身后两个一动不动的侍卫,突然双双抢到王爷身前,步伐迅捷。他两个自始至终一动不动,此刻突然出手,席间几个宾客,包括周羽在内,均感诧异。其他人不懂武功,周羽是行家,但看两名护卫抢步腾挪的身法,就知他们武功不低,看来王府内果然有好手,否则王爷活不到今天。

两护卫分左右两边夹攻,配合得天衣无缝。左边那人出右掌,右边那人出左掌。双掌相击,同时拍在剑面上,将黑衣人的剑夹在双掌之间。那黑衣人虽看不清面貌,但一双眼睛上下翻动,显是陡遇强敌,又惊又怒。他原本单手握剑,这次双手紧握剑柄,催动内力,要将兵刃从双掌之间拔出来。这一来身前有了空档,两护卫双掌齐到,凌厉掌风直扑面门,这一击变成左边那人出左掌,击对方右肩;右边那人出右掌,击对方左肩。

黑衣人武功纵然不低,无奈“双拳难敌四手”,只得松开剑柄,撤出双手,“砰”的一声巨响,四掌相击,双方都尽全力一拼。如此一来,两护卫又腾出两只手来,仍是占据上风。

两人同时翻转手掌,以内力拨动剑刃倒转,那柄剑此时并未沾手,但在两人内力催动之下,反朝黑衣人刺来。形势危急,黑衣人正在拼掌,无法闪避,倘若收手,对方掌力携带剑势和自身掌力立即回流,等若以血肉之躯承受三人掌击,即便不死也必定筋脉震断。

黑衣人此时兀自僵持着,如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剑尖沾衣,顷刻之间,就要刺入黑衣人小腹。小腹乃人体最薄弱部位,刺入即血流不止,容易失血而亡。值此千钧一发之际,黑衣人仍旧表情冷酷。

突然“铮”的一声细鸣,由剑身颤动发出。那把剑已经刺中黑衣人,不过方位偏了五寸,刺在腰间。两护卫准备一鼓作气,再出杀招。成亲王喊道:“留下活口!”两人立即撤掌。

黑衣人早已拼得筋疲力尽,此时又受重伤,他趁两护卫收掌间不容发之际,迅速转身飞奔,用尽最后力气纵身跃出窗外,“扑通”一声落入水中。但见水花翻滚,水面浮现血色,人已沉入水下。未知黑衣刺客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