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有好事幕僚也不知道哪里得来的消息,说现在的乱象都是大公子他们之前暗中策划的,就是为了防止有一天他们失势,王国正值用人之际,王上年事已高,无法顾及太多琐事,所以只能启用他们。

这话传到十四公子耳朵里,十四公子以扰乱兄弟之情,擅议国事为由,罚那幕僚一年俸禄,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其中的道理,就凭后一条罪名就能够判他个杀头,何况,十四公子召集他们这些幕僚,本就是为了商议国事,增加势力而做的手段。

不过并没有证据说现在发生的情况是大公子他们安排的,王上已经派遣王使安抚中部地区官员,又派王使和武官调查西北荒漠变故,派人与海族沟通,至于西部起义,不过是一群流民罢了,随手便可镇压。

赵聪学久违的有了闲余时间,虽然现在王国乱象丛生,但是他不懂政治和军事,再待在那里也没什么太大的作用,加上十四公子久不回府,纵有下人每日呈上政报,他们这些幕僚也只能是聚集在一起研究一番,通常都是些已经下发了的诏令,他们也无从插手。

告假之后,赵聪学向着西北方向前行,虽说西北方向现在并不太平,但是那隐世贤者的辞世之地也在那里,或许有不出世弟子依旧留守,上一次因种种原因都未能找到,这一次有十四公子给予的消息,想来应该是可以找到的。

身处王都,并不知外界事宜,此次再游历,已和多年之前不同,时有北方灾民成群结队逃难,多见骨瘦如柴,饥寒待弊之人,有聚集城下的,每日领些赈灾汤粥,尚可勉强度日,但还在远处的,难免会死上一些人,命贵命贱,只看上天了。

西北荒漠一片肃杀之景,由于有白袍骑兵作乱,整队整队的斥候来往打探消息,不负之前的那般荒凉,作为十四公子的幕僚,赵聪学得到了座上宾的待遇,那守城将领专派一个小队当做护卫,人虽不多,却也有十多人。

赵聪学依照着十四公子给的信息四处寻找,只是在找到的时候才发现,那隐世贤者的故居早已被黄沙掩埋,挖掘出来的东西也都毫无价值,只能抱着遗憾离去。

在外斥候找到了那伙白袍骑兵的窝点,是在城镇三十里之外的一个不知名村落里,照斥候的消息,那个村落一直很平静,虽然没什么人口,也有十几户,后来是临近村落的人途经那个村落发现了异常,报告给了亭长,亭长又报告给斥候,这才发现了这伙骑兵窝点。

守城将领率军出击,赵聪学与守城将领同车而行,周围兵士的甲胄由于征战,还能依稀看到血迹,因为王国不堪重负,所以兵士的甲胄通常是代代传用,没多大破损的只是略微修复一下,至于破损严重的,就只能丢弃。

早晨出发,抵达那个村落附近已经是下午时分,守城将领一声令下,所有兵士向村中冲去,那白袍骑兵并没有多少人,又被偷袭,不过短短的半个多时辰就结束。

赵聪学随同守城将领巡视,那些白袍骑兵的样貌很是奇怪,与他平日里见到的王国百姓容貌差异很大,使用的武器样式也是从没有见到过的,有兵士报告活捉了几人,想要审问,果然如十四公子说的,这些人说的话他们都听不懂。

返回城中,赵聪学的目的已经达到,虽然有些遗憾,隐世贤者的故居已经被埋没,再待在这里也没有任何用处。

跟随押送白袍骑兵的兵士返回王都,再临王都已经是冬季,据十四公子府内的消息,北方战事越发胶着,北方王国来势汹汹,尤以那大将为首,都是勇猛非常的人,用兵之奇闻所未闻,兵士装备精良,王国内的那些装备与北方王国的装备相比,如云泥之别。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从前方收来的兵器呈在十四公子和众幕僚面前,先贤徒孙曾感慨,北方王国在他那位师兄治理下,国富民强,大有超越诸国之感。

赵聪学自然是知道先贤徒孙为何会有这般感慨,且不论那北方王国的士兵何其勇猛,就单是他们看到的这吹毛可断的利器,就足够胜过王国的许多兵器,而这等兵器,少府令曾直言所耗甚巨,无法成量锻造。

五公子在不久之后回到王都诉职,已到冬季,哪怕北方王国兵士勇猛,但是严寒之日里战斗力也是大减,此刻拼的几乎就是粮草。

五公子这次回来也带来一个也带来一个好消息,北方王国不如东方王国,冬日来临,粮草锐减,在他回王都的前几日,北方王国的军队就已经往后退了百里,有斥候报告,那北方王国似乎军心不稳。

五公子已经命副将率军打探虚实,若北方王国的军队稍显颓势,那或许可以一举打退北方王国。

其余的地方,多半年的时间,西部流民起义被镇压,首领畏罪自杀,东北部的作乱海族,与王国结盟的海族也传来消息,那支作乱海族并不是他们一支,虽然实力不容小觑,但有结盟的海族相助,东北部也逐渐平复,结盟海族也乘势吞并那支海族。

虽然总体向好,但是战争一事想来是瞬息万变,虽然北方王国的军队呈现颓势,但是五公子想要率军就此打退北方王国,却也是一件难事,据传有能人出现在北方王国军队中,取代了原来的统帅,其用兵更显狡诈,先佯装战败退了三十里,在王国军队乘胜追击的时候,突然大起反扑,不仅将先头部队尽数剿灭,甚至包围了五公子,尽管有后续军队的支援,一时半刻也无法救出被困军队。

大公子他们久违的找到十四公子的破绽,在朝堂上大放厥词,欲让王上撤了五公子统帅的位置,十四公子据理力争,但架不住人多势众,只能妥协。

经过三个多月的拼死相救,终于将五公子从北方王国的重重包围中解救出来,只是此刻的他已经是油尽灯枯,虽然在被围之前抢先占据了天险,但粮草不足,每日还要面临数倍敌军攻击,甚至在晚上也会有敌军出没,偶尔还会有将被攻破的危险,种种压力下,饭食不进,身受重伤。

虽然得到军医医治,但在返回王都的路上还是身亡,左右护卫在书信中说,五公子在将死之前,大喊着不甘,他是死不瞑目。

王上为五公子举行了盛大葬礼,赵聪学作为十四公子的幕僚也前去参与,虽然无法进入大堂,但那哭声震天,在外也能清晰听到,王上亲临葬礼,与众公子一同祭奠。

五公子逝世,军政大事交由新上任的太尉,按照十四公子所言,这新上任的太尉是个妙人,能人,还在太学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军事才能,之前看到前方军情报告,在朝堂上提出自己的一番见解,王上夸赞有大将之才。

赵聪学自然也明白,十四公子想要拉拢这新上任的太尉,五公子已死,掌管兵权的也就只剩下太尉,若想继续维持现有的威势,必须要再度将兵权掌握在手中。

但是要拉拢新上任的太尉又何谈容易,十四公子毕竟是叛出太学的人,对于他们那群太学学士而言,是不守正道的人,又怎能会被十四公子的小恩小惠收买归心,不过好在十四公子手中也有筹码,治粟内史是十四公子的人,如果那太尉不听话,虽然不能明目张胆的不运粮草,但是使些其他手段,也足够那太尉喝一壶的,到时候前线战事不利,以办事不力的罪名换一个听话的太尉,也尚且不可。

这计谋自然不能由十四公子亲口提出,赵聪学就做了这坏人,为此遭到了十四公子罚俸半年的惩罚。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