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曜跟他们不一样,刘曜年幼丧父,在被刘渊收养之前曾经度过一段短暂的艰难时光。在那段时光里,刘曜最渴望的就是读书。他被刘渊抚养后,便勤于读书,善于属文。
当他做了皇帝之后,就有心提倡汉学,设立学校,发展文教事业。他的这一想法,遭到了赵国贵族的反对。他们皆为匈奴族,身体强壮,性格洒脱不羁,他们一直认为汉人身体孱弱,而且礼仪繁琐,并不赞同刘曜的做法。
羊献容是支持的。在她看来,读书才能明理。如果觉得礼仪过于繁琐可以改善,但是不可以因此不接受文化教育。
羊献容自从成为赵国皇后,便有了读书的条件。而且她的生活安顿下来之后,身体却不好了。天气特别炎热或者是寒冷的时候,她经常连续数日都待在宫殿里。
寻芳担心着她的身体,却也没办法。之前凶险艰难的生活和与女儿七八年的分离都让羊献容的身心都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再加上嫁给刘曜之后的三次连续生产,更是让她的身体彻底伤了根本。
所以在她成为赵国皇后以后,生活和心情都一下子松弛下来,羊献容的身体反而越来越差,几乎没有好转的迹象。
天气好的时候,羊献容还能够出来随刘曜参加祭礼,巡幸都城,或者在大殿前接受命妇们的拜见。但一旦天气太热或太冷,羊献容便只能在宫殿内短暂地接见命妇,别的一概没有体力参与。
刘曜为她的身体担心,请来全国的名医,都只能让羊献容身体好几日。
刘曜把自己想要办平民学校的想法告诉羊献容的时候,正好是羊献容身体好一些的时候。
“夫人,”刘曜觉得夫人这个称呼比皇后亲切的多,所以从来都只称呼羊献容为夫人,“我想在乡里之间开学校,哪怕是个小书馆也行。可是,大臣里有人反对,多是我的族人。他们担心,一旦兴文教,每个人都能读书了,就没有人种地了。”
羊献容苦涩地笑起来。
“陛下,为妻从小在深宅大院里长大,吃穿不愁,出门有车坐,回家有轿乘,走到哪里都有人服侍。我就以为世间每一个人,过得都是这样的生活,即使有的人需要负担更多地活计,那也不至于吃不饱穿不暖。可是后来,我慢慢发现,世间事并不是如我想的那么美好。就像惠帝,听说百姓遭了灾,第一反应是给他们吃肉粥。我们虽然不似惠帝那般,但也却是不能切身体会到百姓的苦楚。”羊献容说完这些话,猛地咳嗽起来,寻芳连忙端上汤药,给她顺着脊背,“后来,我发现,别说吃饱穿暖,在遭遇战乱荒年,百姓连活下去都得靠老天爷恩赐。陛下,即使我们设立再多的书馆,读的起书的人也是有限的。读书就不能忙家里的生计,太多人要养活自己和家里人,他们没有机会读书的。我们设立书馆,是为了培养出更贤明的官吏,教化出更有学问的大德,让他们把光和热带到百姓中去,让更多的人远离寒冬。陛下,兴文教、设学校是对的。我们从自己身上俭省一些,把学校建起来,这便是千秋之利。”
刘曜握住羊献容冰凉的手。
“知我者,贤妻也!我不仅要建学校,还要亲自考察官吏。如果有真才实学,不必看出身,皆可以授予官职。”
羊献容的眼睛里闪耀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