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炁,冲虚凝远,莫知其极,故说天地沦沉,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元始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野之间,授以秘道,谓之曰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开皇、赤明、龙汉、上皇、延康,是其年号,其间相去经四十一万亿载也。

却说盘古大神开天辟地,身化洪荒,育万物生灵,功德无量,遂天道赐福,洪荒气运昌隆,宁静祥和,俨然一片太平盛景。

又过无数岁月,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历劫成圣,立教度人,弘扬道法,天降功德,元始天尊执掌五大元始阐宝(造化玉牒、九龙金杖、诸天祥云、六魂幡、十二品功德金莲),通天教主执掌六大通天截珠(开天、辟地、无极、造化、混沌、盘古),君临九天之上,分别开辟清微天玉清圣境、禹余天上清真境。

然而通天教主成圣之初,窥得天机,意外得知后世封神之战,其一手创立的截教将遭全灭,惨淡收场,其自身亦将堕入魔道,万劫不复,通天教主勃然大怒,怒斥天道不公,遂将自身恶念一分为六,化为六大通天弟子(其实是其分身),即天地魔神(天魔神恶诛、地魔神邪屠)、盘古二相(盘古邪相、盘古恶相)、太古双魔(魔祖罗睺、魔尊计都),创立伊始截教,企图毁灭洪荒,重开混沌。

另一方面,元始天尊亦得窥天机,不禁心有所感,深以通天教主之品性为忧,不久之后得闻通天教主立伊始截教,欲灭洪荒,元始天尊大为惊诧,为抗衡通天教主及其门下六大弟子,元始天尊请来杨眉大仙(盘古大神胡须所化)、三大混沌神兽(祖龙、元凤、始麒麟)、四象圣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诸天大能助阵,史称伊始阐教,至此双方剑拔弩张,局势亦越来越危险,又过四万八千年,这场太古洪荒时DAI开辟以来的第一次灭世大战终于还是爆发了。

第一次伊始阐截大战,天魔神恶诛、地魔神邪屠自恃法力通天,不可一世,竟妄图介入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的顶层对战,欲以众欺寡,围攻元始天尊,却被元始天尊一招重创(实情则是元始天尊心善,未下杀手),天地魔神不得已舍弃肉身,其元神主动选择与通天教主所持有的混沌、盘古两大截珠结合,借天地之间那无穷无尽的戾气化育三千魔神,组成伊始截教赫赫有名的魔军,继续与元始天尊及其伊始阐教(其实只不过是个利益同盟,并非什么门派)战斗,且十分骁勇,令伊始阐教头疼不已。

而另一方战场,杨眉大仙率领四象圣兽与盘古二相僵持不下,斗到后来,杨眉大仙被迫舍身自爆,欲与盘古二相同归于尽,但最终杨眉大仙身殒道消,神形俱灭,而盘古二相却逃过一劫,四象圣兽伤重,无力再战,退出战场,另一边魔祖罗睺、魔尊计都遭三大混沌神兽围攻,一场惨烈血战之下,魔祖罗睺肉身尽毁,其元神重伤逃脱,流落于人间,三大混沌神兽亦尽皆元气大伤,被迫返回各自祖地休养生息,通天教主手中的开天、辟地、无极、造化四大截珠亦被元始天尊夺走,实力大损,其眼见局势不利,遂下令门众返回宗门,以备来日再战,至此第一次伊始阐截大战结束,双方均死伤惨重,天地之间一片劫后残景,惨不忍睹。

如此又过四万八千年,第二次伊始阐截大战爆发,盘古二相联合魔尊计都统率三千魔神与三大混沌神兽开战,几经血战,在龙族、凤凰族、麒麟族皆付出了巨大牺牲之后,三大混沌神兽才将盘古二相、魔尊计都以及三千魔神歼灭殆尽,大地之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有如人间地狱,伏羲大帝、女娲娘娘等诸天大能心有不忍,便纷纷出面调停,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无奈,只得罢手,伊始阐截大战至此而终,洪荒万物生灵重归宁静,天地之间迎来了短暂的和平。

然而好景不长,洪荒霸主龙族、凤凰族、麒麟族虽然共同统治着这片天地海洋,但千年万年之下,子孙繁衍,族群众多,彼此之间利益冲突已是十分严重,而在以往虽然偶尔有一些小摩擦,却亦能彼此克制,互不侵犯,倒也相安无事。

只是伊始阐截大战过后,三大神族均已元气大伤,急需更多的洪荒资源来弥补日渐凋零的族群数量,以震慑其麾下那些看似弱小却又蠢蠢欲动的臣服者,进而摆脱亡族之厄运,重现昔日的荣光,故此三大神族之间的矛盾亦越来越重,彼此之间明争暗斗亦越来越难克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只是祖龙、元凤、始麒麟尚有几分理智,不忍事态恶化至无法挽回的生死绝境之中,并未下定决心,亦因三大混沌神兽性傲,偏偏谁也不肯低谁一头,故而总是不能找机会聚在一起,以商榷解决问题之道。

如此时光荏苒,一千年、两千年、三千年……乃至五千年、万年之后,三大神族之间的敌对、仇怨亦越来越多,血液之中的战斗本能被彻底激发出来,群情激愤,局面亦越来越危险,如此又过了四万八千年,而为了争夺洪荒世界更多的生存空间与修炼资源,本就相互看不顺眼的祖龙、元凤、始麒麟终于再次爆发大战,三大神族亦迎来决定其族群最终命运的天选之时,共谱一曲史无前例的悲壮史诗……

却说龙族天生肉身强横,防御能力惊人,万法皆难伤之,加上族内大能者众多,实力更是极其深厚,大有舍我其谁、气吞万象的撼天之势,而另一方面凤凰族皆可涅槃重生,其生命力近乎无限,至于麒麟族虽无出众之能力,但胜在繁殖力极强,且可号令百兽,亦是无畏消耗,如此千年万年之后,洪荒万物生灵十不存一,无数太古洪荒神兽就此含恨陨落,血染于天地海洋之间,咆哮于混沌三界之中,而三大神族亦如强弩之末,血脉不断退化,繁衍愈来愈难,几近亡族,至此洪荒局势已是万分危急,竟然大有灭世之象。

危机时刻,盘古三清、伏羲大帝、女娲娘娘等诸圣大能纷纷出面,调解三大神族之间的矛盾,祖龙、元凤、始麒麟方才罢手,自此之后,龙族被镇于四海而不得出,凤凰族居于不死火山而不现,而麒麟一族则隐于昆仑群峰之中,贬为瑞兽,守护苍生,天地终归平静,龙汉初劫大战至此而终。

是故,龙族之皇祖龙因杀伐太凶、因果太多、业力太深而致龙族气运衰竭,岌岌可危,为元始天尊以无上法力镇压于昆仑山龙泉洞底,面壁思过,如此又过无数岁月,巫妖大战,诸圣陨落,太古洪荒天庭覆灭,洪荒崩裂,化为三千大世界、亿万小世界,天地动荡,生灵涂炭,女娲娘娘为救世人,采石补天,最终牺牲了自己,成就圣人之位,不久之后东土玄门、西方净土决定推举三清门人昊天为新一代天帝,再立天庭治世,巫妖两族残存部众极为不满,群起而叛,致使三界局势大乱,昊天唯恐祖龙乘机脱困,为祸苍生,遂亲率人族大军围攻龙族,胁迫四海龙王(东海青龙王敖广、西海白龙王敖闰、南海赤龙王敖明、北海黑龙王敖顺)归顺天庭,并协助天庭出兵平乱,最终昊天(玉皇大帝)册封四海龙王为司水、司风、司火、司雷四海大龙神(即东海广德王敖广、西海广润王敖闰、南海广利王敖明、北海广泽王敖顺),自此无数岁月,龙族一蹶不振,再无昔日风光……

至于凤凰族之皇元凤、麒麟族之皇始麒麟,亦皆因伤势过重,分别陨落于落凤坡与麒麟崖,弥留之际各自将幼子孔雀、四不像托孤于女娲娘娘以及元始天尊,而凤凰族、麒麟族因得天道庇佑,反而渐渐恢复了几分元气,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按:龙汉初劫大战之后,始麒麟眼看麒麟一族死伤惨重,几近亡族,不免悲痛欲绝,遂向天道发誓:“但凡麒麟现世,天下必有祥瑞之兆。”之后天道赐福,庇佑麒麟一族重获新生,始麒麟心愿得偿,坐化于不周山之巅,自此无数岁月,洪荒生灵为纪念始麒麟之功德,便将其坐化之地称为“麒麟崖”。)

然事情却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这一切诸般杀劫,却是魔祖罗睺那缕不灭之残识一手挑拨而成,魔祖罗睺借助三大混沌神兽血战之机,汲取天地戾气与无尽怨念,竟以血入道,成功破境,法力更胜往昔,重聚肉身,成就一尊准圣,世间极少有人能出其右,之后魔祖罗睺攻破须弥山封印,夺取诛仙、戮仙、绝仙、陷仙四剑,妄图再灭洪荒,终为元始天尊等诸圣大能赶来并出手制止,落得一个形神俱灭之下场,而诛仙、戮仙、绝仙、陷仙四剑亦落入通天教主之手,成为后世截教一门的镇教之宝。

又过四万八千年,诸圣大能之中有一人顿悟天道玄机,斩去自身恶念、痴妄、情欲之三尸证道,成就混元大圣,于三十六天外开辟紫霄宫传道,教化众生,且收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女娲娘娘、接引道人、准提道人等诸圣于门下,立下九圣聚首、无量劫降、芸芸三界、重归混沌之契,就此奠定了东土玄门(中土道教)、西方净土(三乘佛教)分立之基,其始称道祖,号曰鸿钧,乃为天道显化之圣人也,名动整个太古洪荒。

是故,龙汉初劫大战虽为天地五劫(即宇宙生灭、万物演化之轮回)之始,却是最初最凶险的一大劫数,伊始阐截二教固然两败俱伤,但是更为严重的后果却是直接引发了三大混沌神兽祖龙、元凤、始麒麟血战,龙族、凤凰族、麒麟族三大神族菁英俱殒,元气大伤,致使洪荒生灵涂炭,十不存一,可谓是史无前例之惨烈,而十二祖巫所率领的巫族以及女娲娘娘所执掌的妖族坐收渔翁之利,逐渐发展壮大,奠定了日后妖族统治天庭、巫族管理大地的洪荒新格局,直到数十亿万年后巫妖两族再次爆发灭世大战,诸圣陨落,天地变色,洪荒崩裂,化为三千大世界、亿万小世界,曾经羸弱的人族乘势崛起,后历经苦难而成为三界之中新的主宰为止。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