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夏国
北方。
平泽城。
天空明朗,皓月当空,繁星点点。
县尉伍蒙孤坐在城北绫锣江边,旁边点了一堆篝火,鱼竿斜插在土中,鱼线连着的浮漂已经很久没动过了。
衙门的烦心事太多,一个县几千人口,所有治安方面的事情,都要他来主持。
还好,他喜欢钓鱼,可以独自一人享受安静的时光——即当娱乐,又可以休息。
一阵冷风吹来,伍蒙觉得浑身颤抖,打了个寒颤,感觉像到了冬至。
“不应该啊,现在正值秋天,这么会有这么冷的风。”
他喃喃自语道。
不知何时,周围泛起了浓浓的雾气,很快便升腾到了天空中,繁星也被遮住,篝火能照亮之处也很近。
夜,死一样的安静。
安静的有点不正常,安静的让人有点害怕。
鱼钩好像勾住了什么东西,鱼漂在上下浮动,拉着鱼杆也在不停抖动。
伍蒙感觉鱼儿上钩了,开始往回收线。
不知是不是疲惫的缘故,今日的鱼感觉比往常大一些,更重一些。
鱼儿被拉了上来,是一条手臂长短的青鱼,只是一起拉上来的,还有挂在鱼线上的一个类似手环的东西。
伍蒙将它取了出来,拿在手里,感觉有点分量。
这确实是个手环,而且还是金属材质,整个呈银灰色,宽度大概有两指,厚度大概半指。
手环表面并不光滑,正面有五个椭圆状凸起,中间的凸起最大,左右两侧偏小,里面似乎还有荧光。
天空中几道电光闪过,将整个雾气照亮,整个四周就像无数朵白色的棉花——电光让伍蒙的脑袋有了短暂的空白,记忆似乎出现了错位,然后又恢复了原状。
他感觉这个世界都变了,但又像什么都没变——总之感觉很奇怪。
电光还照出了雾气中站着一人——根据黑影可以看出,此人身穿披风,头上还戴着披风的连体帽。
最后一次闪光时,那人不见了。
伍蒙看到此情此景,心里一紧张,差点把手环掉在地上。
“那是谁?他在雾气中看了我多久?”
他喃喃自语道。
发现不对劲后,伍蒙连忙收拾渔具,骑马回城。
一路上,雾气依然较大,夜还是那样安静,只听到马蹄在地上蹦跶的声音。
周围的雾气中,他总感觉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看。
直到看见平泽城,雾气才开始散开,城头的硕大灯笼已经清晰看见,他才稍微放下心来。
东夏国并不实施宵禁,入夜后人们还会在大街上活动一段时间,城门也并不会太早关闭,毕竟天下还算太平。
“伍县尉,又去钓鱼了啊?”捕头余世显问道。
“是的,余捕头,钓了一会;刚才你看见闪光了吗?”
“今日我巡夜,是看到空中闪了几下,不过看这天气,不像是要下雨呀。”
街上的百姓,也在三两成群的讨论着异象。
平泽百姓还不知道,雾气里面的城北天空中,几道光柱悬浮在云层之下,而接下来的几日,他们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伍蒙回到家中,拿出手环,发现两侧还有转轴,似乎可以转动,再将底部翻转过来,居然还有个铁扣。
他捣鼓了两下,手环被打开了,并且无意识的戴在了左手手腕上。
手环上的五个凸起亮了起来,并且逐渐变亮,然后又逐渐变暗,不断循环。
伍蒙想将手环取下,发现根本取不下来,慌乱中触动了中间最大的按钮,手环立刻出现了变化,开始往两边延展。
一边往左手手掌,再往指尖。
一边往左手手臂,然后左肩,然后再分别往头部、右肩、下半身延展。
顷刻之间,手环就覆盖了全身。
他急忙站到铜镜面前观看,发现自己全身已经覆盖了银灰色铠甲,肩上背着一把弓箭,腰部右侧还挂着一把长刀。
整个头部被一个光滑的银灰色铁盔包裹着,顶部还有一根半尺来长的红色羽毛,头盔两侧有两片护耳,垂下来搭在了左右两肩上。
面部则是被一张深灰色面具覆盖,只在眼部开了两个孔,但这两个孔也被透明东西覆盖着——伍蒙发现,这个透明物质丝毫不影响视力。
鼻孔处和耳孔处也被一种柔软的物质堵塞着,但并不影响正常呼吸,也不影响倾听外界的声音。
颈部是波纹状的护颈,与头盔、肩部无缝连接着。
上半身则是银灰色的鱼鳞甲,一直垂到膝盖;两侧则有护肩,胸口正中有个护心镜,左右手臂也被更细的鱼鳞甲包裹着,双手亦是如此。
下半身的双腿则覆盖着环状铁甲,一环压着一环,从大腿一直到脚踝;双脚则是一双黑色短靴,上面也有鱼鳞甲。
他又走了几步,感觉全身并不是很沉重,然后又抽出长刀,往手臂上轻轻割了一下,护手上的鱼鳞甲居然没有丝毫刮痕——他又重重的砍了一下,依然没有丝毫痕迹。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伍蒙一时还接受不了身上的这身“神甲”,想把它脱下来,却发现不行,铠甲从头到脚根本就是一个整体,没有丝毫缝隙;右手去摸左手手环上那个最大的凸起,发现也没什么变化。
他感觉身上应该还有机关,于是到处摸着,发现护心镜居然可以打开,里面有一个不大的凹陷空间,上面有个凸起——伸手按了一下后,铠甲开始渐渐消失,最后收回到了手环中。
“这确实是个神物,不知那些见多识广的古董店老板可否认识。”
伍蒙惊恐得想着,打算明天带着此物去古董街问问。
第二日,城外空气中的雾气依旧未散,跟昨夜一样浓。
城内最热闹的东楼街上,人们正在往来穿梭。
“姥爷,快看,天空中好像有光柱。”一个小孩说着。
老人家眼力不行,拉着旁边路过的青年问道:“小兄,你看那城北的天空中,是否有几道光?”
青年透过雾气,往天空中看去:“阿叔,确实是有几道光柱,这天不知是怎么了,昨天晚上又是闪电,又是雾气,今天都还不散去。”
“你们快看,光柱中好像有东西,似乎是一尊人像。”
“那不是人像,那是仙人。”
“好像还真是,那是神仙吧,要不我们去拜拜?”
“只是这雾气从城北袭来,不知那里会不会更浓,有没有危险。”
“没事,我们结伴而行,路上也有个照应。”
于是,少数信教的百姓,开始一起走出城门,往城北的方向走去。
随行的人中,有一位妇女带着双目失明的女儿,还有一位男子推着双腿瘫痪的母亲,想去求神明医治。
众人来到光柱之下,都说从未见过此等祥兆,光柱中肯定有神仙。
于是,大家纷纷依次而列,然后齐齐下跪,口中还念着感谢神仙之类的话。
果然,神仙真的显灵了。
所有去拜神的人,都看到雾气之上的光柱中,缓缓飞下一位手持权杖,白发童颜、身穿白色长袍,颇有仙风道骨的人。
最后,他落到了人群前面的空地上,身上还散发着光芒。
众人见状,全都毫不犹豫的一致认为:神仙下凡了。
“求仙人保佑平泽县!”
“求仙人保佑平泽风调雨顺呀!”
人群中,有人突然大声呼喊。
“仙人,求你医治我的女儿吧,她五岁得了场病,双目失明了。”那位妇女说道。
“仙人,求你救救我母亲吧,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根本站不起来。”男子说道。
仙人向前走来,到了人群跟前。
“你等皆为凡人,只要诚心参拜,必会得到护佑!”
他走到妇女前面,伸手摸了摸女孩的头,递给了一个药盒。
“此为双凤丹,回去拿水服用,明日即可重见光明。”
“谢谢仙人,谢谢仙人!”妇女接过药盒,连忙磕头。
他又走到男子跟前,看了看老妇人的腿,也拿出一个药盒。
“此为混阳丹,回去也用水服下,数个时辰后即可重新站起。”
男子接过盒子,连忙磕头感谢神仙。
仙人说完后,开始缓缓飞升,朝光柱中飞去。
众人皆再次跪拜:“恭送仙人回宫!”
为了表示虔诚和感谢,大家都继续跪拜了好长一段时间,然后在依依不舍中,开始慢慢往县城走去。
伍蒙这边,拿着手环来到了古董街。
走进街口最大的店铺,店内放着些上古时期的青铜鼎、青铜釜,还有琉璃杯、彩色陶瓶等,一副高大上的样子。
掌柜是位中年男子。
“客官,可看中哪件?我取下与你看?”
伍蒙摸出手环:“掌柜,可见过此物?”
他接过手环,端详片刻,摇了摇头。
“此物不像是古物,几乎没有旧痕,上古也没有这种器型;不过,这几个凸起里面有荧光,有点意思。”
“掌柜的,就不再想想?”
“不用想了,我确实没见过。”
伍蒙又来到了第二家。
掌柜的表示也没见过,直接说是地摊货,还问五个铜钱卖不卖。
伍蒙在心里面问候了他十八代祖宗后,又跑了几家,也说不认得此物。
就在灰心之时,他瞧见街尾似乎新开了一家小的古董店,抱着试试的心态走了进去。
店铺不大,摆放的东西也跟其他家差不多,唯独古书要放的多一些。
掌柜是一位梳着发髻、别着二字簪,头发、胡子半百的精瘦老头。
伍蒙拿出手环。
“掌柜的,可曾见过此物?”
老头接过手,仔细端详起来,想了半天,也微微摇了摇头。
“此物看着新鲜,不像是古物,但给我的感觉很奇怪。”
“是不是荧光,让掌柜的感觉奇怪?”
“这是一个因素;另外,此物我总感觉在哪里看到过,又想不起来。”
老头冥思苦想了又一阵,突然拍案而起。
“想起来了,客官请稍等。”
他走向后室,不一会拿了一本没有封面的、泛黄的旧书出来。
旧书被平铺在了柜台上,翻到了其中一页。
伍蒙一看,这一页中所画的手环果然跟自己的一样。
老头说道:“此手环乃上古神物——后羿之环,相传后羿就是拿着它射下了九个太阳;不过我没搞明白的是,手环如何射日?”
伍蒙心头一笑,你不懂没关系,我懂就是了。
他回到家,将手环放在抽屉最底层,然后继续去县衙当值。
第二日。
小女孩的眼睛真的见到了光明,高兴的跑到街上,与同龄孩子玩耍。
老妇人的腿也好了,在儿子的搀扶下,走到街上与人嘘寒问暖。
一个时辰内,此消息就传遍了城内、城外,部分百姓更加笃定——城北有神仙,而且能治百病!
但还有部分百姓认为,神仙也没什么,我行得正、坐得端,而且又没灾没病,为什么要去参拜?
于是,城内与城外信教之人,还有那些久病难医之人,全都陆陆续续出发,向北而行。
平泽城县衙内。
伍蒙正在向县令赵启明汇报工作。
“赵县令,城外雾气从北方而来,几日都未消散,天空中还有几根光柱。”
“城内还在传,此光柱内有神仙,而且还下了凡,医好了百姓的疑难杂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往参拜;敢问县令,这世上真的有神仙?”
赵启明略微思索了下。
“本官也不知有无,只是百姓确实看到了仙人下凡,我也只能默认。”
“对于百姓参拜之事,无需过多干涉;只是北面雾气太大,恐有危险,还需你派人前往,维持现场秩序。”
伍蒙接过指令后,随即安排了张捕头,带着五十人前往北方,维护现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