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徽州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籍记载有“三天子都”之称。相传上古人皇统治时期,此处东临大海,颇多异族生存,经历千万年岁月,当时的痕迹早不见了踪影。因水运交通便利,在一代又一代的君王治下,致使徽州府物阜民丰,商业极为发达。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富饶的民生也使得徽州地界才子名士层出不穷,是有名文人雅士聚集之所。

杨潜二人于城门不远处下了马车,打发了车夫便望着徽州府高大城墙,看着城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贩夫走卒,儒士道冠皆有,不仅心生感慨,脱口而出

“不愧为江南腹地,此繁华之景怕只有京城洛州能与之比拟了!”

却不料听得此言,旁边一粗豪嗓音不以为然地朗声笑道

“徽州虽繁华,文华虽鼎盛,终是少了些勇武之风,阳刚之气!颇为美中不足,美中不足啊!”

周围人闻听此言不由发出一声声“莽夫”“粗鄙”的低声唾骂,而那人却也不以为意。

杨潜闻言一愣,回过头来只见一名手牵高大狮骢马,身着短打武士服,背负一条装麻布包裹的红脸虬髯大汉站在他的不远处,刚才的说话声正是此人发出。

杨潜见此人气质豪迈,鼻直口方,与话本之中形容的游侠儿颇为相似。见对方此时也看着自己,遂拱手一礼问道

“敢问兄台哪里人士?”

大汉抱拳朗声道

“好说,燕州魏青山!”

杨潜一听是北地人士,心中了然,又施一礼道

“见过魏兄,在下江州杨潜”

“久闻燕赵大地,多有豪侠义气之辈,今日得见方知传言无误!不过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地尚武,南人好文,二者皆有可取之处。”

魏青山听得此言,心中颇为高兴,摆手道

“豪侠不敢当,我也不会拽你那些劳什子的文,不过兄弟你说的也有道理。方才我见,你与小厮仅二人便敢一路行来,难道说,这江南之地太平的连拦路匪徒也没有吗?”

杨潜一听知他北人初来南地不知江南风土,于是笑着回道

“呵呵,兄台这就有所不知了,这江南之地官道行走的多是些书生,官吏。书生大多无甚财物,而官吏他们又不敢劫持,所以,这官道对我等读书人来说反而安全!”

听罢,魏青山却更是疑惑接着问

“哦?那这南方就没有匪患吗?”

还未待杨潜开口回答,旁边一直听他俩交谈的二宝便开口替少爷回道

“魏大侠有所不知,如今虽然天下大治,盗匪却还是有的,不过,这江南之地的盗匪多为水贼,江南水运发达,盗匪多是劫持水上行商的船只,这陆地却是少见。”

闻听此言,魏青山方是恍然大悟

“唔,原是如此。”

见状,杨潜接着问道

“还不知魏兄弟从北地来江南,所谓何事?”

魏青山道

“哈哈哈,实不相瞒,我自小习武,最好游历江湖!自学艺有成以来,这夏国的北方我是逛了个遍,官府缉捕的山贼盗匪也杀了不少。就想着来南方看看,于是一人一马从北向南一路至此!”

杨潜一听,心下一动,随即拱手道

“魏兄弟果是义士,失敬失敬,不瞒兄长,小弟亦是从老家出门游学至此,若不嫌弃,同行一段可否?”

见此,魏青山也无有多想,是爽朗笑道

“哈哈哈,好说好说,你这读书人虽然文绉绉的,倒也直言快语,那便一同进城游赏一番!”

随即三人一马便顺着人流一起走进了徽州府城门。

徽州府,长康坊的街道上。虽时至傍晚,却依然是人群簇簇。只见推车的,赶驴的,牵着骡马叫卖小商品的络绎不绝。坊市两旁各种书肆,酒坊亦是琳琅满目。坊间开阔处也可见许多杂耍艺人,什么火树银花,踢碗碎大石等等让人看的是应接不暇。

造成此等光景原因有三,一则是这徽州府每年的商业税收占了户部的大头。二来这府内举子多如过江之鲫,着实是给朝廷提供了不少的人才。这第三点自是徽州府向来治安稳定,少有盗窃抢劫害命的事情出现。于是乎朝廷直接允可徽州府府城可不必宵禁。在别的城镇已经亮起点点灯火,关门闭户之时,此地却正是热闹喧嚣伊始。

行走在街上的杨潜三人此时亦不时左右回顾。杨潜主仆还好,江州虽不如徽州繁华,却也不差多少。这北方大汉魏青山却是看的连连咋舌,摇头感慨

“都说江南繁华,当真不错。我在北地就从没见过这等排场!”

杨潜听闻浅笑道

“今上圣明,庙堂赖有贤相能臣治世,江湖亦有魏兄这等嫉恶如仇的勇士,我相信,不久后的北地城镇也会如此繁华热闹的!”

到了还不忘小小的恭维了一句

听闻此言,魏青山拍了拍杨潜的肩膀,不顾杨潜龇牙咧嘴的苦笑,朗声笑道

“哈哈哈,你小子会说话,但愿如你所说!”

行不多久,三人一马来到一家客栈门前。

魏青山将马缰绳递给迎客的小厮,吩咐了几句,就随着杨潜二人一起步入了大门。

魏杨二人向掌柜定了两间客房,并要了一些酒水饭食,便在一层大厅找了个安静的所在,围着张四方桌坐了下来。

见众人坐定,杨潜开口向魏青山问道

“魏兄弟,你阅历远较我丰富,游历这许多年,可曾见过或听闻一座形似青牛的山峰?那山上无有草木,怪石峥嵘,只高约百丈许。”

听得杨潜发问,魏青山低头凝眉沉思了一阵,随即摇了摇头道

“我这些年游历的山川虽多,却并未听闻过你所描述的山峰。”

见此,杨潜心里不禁有些失望,沉吟片刻又问道

“那魏兄弟游历江湖之时可有见过一些奇人异士,鬼神妖怪?”

魏青山听后,却是上下打量了一下杨潜,疑惑的反问道

“杨兄弟莫不是看了些话本小说,想找仙山修仙吧?”

杨潜连忙摆手说道

“哪里哪里,只是我向来对民间传说故事感兴趣,想听听魏兄弟讲述些你的经历罢了。”

魏青山虽不信,却也不以为意,道

“唔,如果是想修仙我劝你还是放弃吧,这世间哪有仙人,就算有,那岂是我们能够找得到的。如果想听些奇人异士,妖啊鬼的我却着实亲身经历过,可以给你讲讲。”

杨潜听罢,眼睛一亮,忙道

“魏兄弟请说。”

见杨潜与二宝作出一副认真倾听状,魏青山便清了清嗓子,开口讲诉了起来

“这仙人我是没有见过的,不过这世间会点障眼法,懂驱邪之术的道士,法师我倒是见过一二……”

随着魏青山的讲诉,时间一点点的过去。不久,酒菜上桌,三人推杯换盏之后,关系不由又拉近了些。

用罢酒饭,魏青山与二宝先上了楼,杨潜忽觉内急,便独自匆匆地走向了客栈后院。

正要跨出门时,却只闻得一缕馨香扑鼻而来,登时脑中一轻,酒意去了不少。刚要抬头看个究竟,却和一个身着绿色襦裙姑娘撞了个满怀。杨潜只听得“哎哟”一声轻呼,忙上前扶住,待松开手,就看见那姑娘忙是低头施礼,略带羞怯的语气说道:

“抱歉,方才路走的急,被门槛拌了脚,还要谢谢公子援手。”

杨潜听罢也是拱手一礼道

“不必客气,姑娘无事便好。”

待二人抬起头来,四目相对,都是不由得一愣

只见此女十七八岁,头插蝴蝶簪,面似出水莲,秀色端丽,气质温婉,脸颊还未褪去的坨红更添了几分明艳。

而此女看着杨潜也是暗赞其清癯俊秀,隽朗都丽,不由得双颊更是滚烫了。

过得稍顷,二人见对方都不再开口,登时都是尴尬地低头各自离去。

待杨潜回到房间,望着窗外已是繁星满天,映衬着坊市的万家灯火,长街上忽近忽远的人声呼喝。此情此景,杨潜看的竟不觉恍了神,口中呢喃

“一赏人间烟火色,宁落凡尘不做仙啊……”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