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程飞剑仔细看了几遍这块黄色绢布,但绢布既无文字也无异样,心中不免疑惑犯难,遂将此事形成文字,让手下将书信送与苟参事。

程飞剑应酬打点完长安众官之后,便依早先计划返回宋水,并从禁卫军里抽调了50精干兵士随行。

我们心中智勇双全的柳钟意返回长安后,却是像一个在冰天雪地里苹果被人绑缚在枝头一般——没有了营养供应,又无法落地,只能悬在枝头盆友风吹雨打。怎么回事呢?原来柳钟意将控诉文书递上之后,很快便收到命令,不可擅离长安,原地等候差遣,同时身边还多了四个“贴身护卫”。以柳钟意的身手,甩掉这四人不难,但甩掉四人之后能去哪里?!一旦离开长安,身上便要背负“擅离职守”之罪!每次追问上级,上级都是“信函已经递交圣上,我等唯有耐心等候圣上裁决……”

柳钟意心急火燎,也是无计可施,尤其得知程飞剑回到京城面圣之后,柳钟意更是坐卧不安,时刻牵挂担忧刘羽安危——该有人问我,柳钟意既然这么在乎刘羽,干啥不辞职,以平民身份回去宋水刘羽身边呢?说这话的人,应该是没看我的前文,飞鸽营是怎样的司衙?除非是御批或者埋进土里的,断然没有“辞职罢官”之说的!

整日无所事事的男人,总要有点精神寄托才行啊!这柳钟意不好女色这口,怎么办呢——那就喝酒!借酒浇愁呗。

巧不巧,有酒友!谁呀?不是旁人,正是那个自称“酒仙”,后世人奉作“诗仙”的唱诗班班主李太白!

李白没事儿就跟柳钟意喝酒,柳钟意乐得有个酒友,李白更是没吃亏,白吃白喝不算,还跟柳钟意身上得了灵感,留下了不少千古佳句。后人熟知的《侠客行》跟《将进酒》一个是李白跟柳钟意切磋剑术后所做,一个就是在跟柳钟意对饮时偶然天成的。

笔者本身没啥文化,但不妨碍笔者对文豪的敬仰,所以在这里把《将进酒》的原文复述一遍,也给阅读本文的初中生补补课,说不定就能在中考时加了几分,考上个好点的高中。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俩人动不动就喝个酩酊大醉,其实也没啥好讲的,不过有两个小插曲可以说说:

一个是有一次二人饮酒时,长安富商章蓝之子章晓飞参与了酒局——这章晓飞就一标标准准的花花公子,早在妓馆的时间,章晓飞就听闻了宋水甲元楼的事,听李白说柳钟意是打宋水返回的长安,就凑到了一起,也吐吐自己的苦水。啥事儿?原来这章晓飞游历宋水时,曾买了一排商铺,打算在宋水也开个商号的——结果,这地契虽然在手,商铺却被人霸占——诉状递到司衙,司衙却是百般推脱,三年过去了,最后竟然说出“司衙并未见到诉状”这样的荒唐理由……李白和柳钟意听到后,皆唏嘘不已。

还有一事,是李白与柳钟意对饮时,已喝的大醉,结果李隆基召见——见李隆基时,李白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自己听说的甲元楼事件和章晓飞在宋水的遭遇激愤地说了出来,结果被李隆基一顿臭骂,说李白不务正业,唱诗班的职责是歌功颂德,不是吹毛求疵——这里说明一下,李白听到的甲元楼事件不是从柳钟意嘴里说出来的,是章晓飞说的,柳钟意虽然抑郁,但职业操守是杠杠的!换句话说,甲元楼的事儿,在大唐境内乃至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是妇孺皆知了!

唐朝时候没有影视明星,但娱乐圈是有的,也有歌星,也有大碗儿。有一个“娱乐圈大哥”听闻甲元楼事件后,当时就作诗一首,如下:

太平盛世人尽欢,

风吹柳絮雪满天。

岂容豺虎向农舍,

身负血债复归山!

这首诗作典籍没有记载,一是那个年代这种水准的诗作比比皆是,二来这首诗的作者在当时也算是名人,但同期既有诗仙,又有诗圣,所以这诗就没在典籍中留墨也不出奇。那写比诗的“娱乐圈大哥”是谁呢?不是旁人,就是杜甫“岐王府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的那位——李龟年!

除了李龟年,还有许多不见经传的艺伎,诗人或者其他名人名仕都纷纷发声谴责甲元楼事件——这情形不在李隆基的范围之内,当李隆基得知这事儿在全唐境内路人皆知的时候,尤其是外番的使者在他面前提到甲元楼之事时,李隆基稍稍有些懊悔给程飞剑的偏护,对程飞剑也有些个光火——不过呢,水能灭火嘛!当李隆基听臣子说有宋水富贾陆续填补了国库的空虚时,又慢慢释然了……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