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冲锋。林秋垂直上跃,膝撞。
BOSS僵住,林秋落地,揪住BOSS,把他扔到屏幕外面,随即快速以轻拳封路。
BOSS从屏幕外冲出来,撞在轻拳上一个僵直。快速两拳之后,林秋反向轻拳。BOSS僵直刚过,林秋的轻拳转了回来,BOSS再次僵直……
观众哗然。
他们还是第一次看见居然可以这样对付BOSS……只要林秋愿意,甚至可以用这一招把BOSS活活磨死在这里。
但是他不想,这种打法太累了。
BOSS有一次僵直的时候,林秋上前半步,把BOSS扔到擂台边缘自己能看到的这边。随即走到BOSS倒地位置的正下方。
所有人都知道BOSS站起来会一个斜向冲锋,伤害极高。
所以这时看林秋换了战术,都鸦雀无声地看这个装逼犯操作。
果然BOSS起身就朝着林秋的位置斜冲而下。
关键是林秋站的位置是他正下方,他的冲锋并没有撞到林秋。
林秋又是跃起、膝击,BOSS僵直。
林秋落地抓住BOSS,两次膝撞输出一些伤害之后,又把他扔到擂台的里面。
然后又走到BOSS落地的正上方……
观众们已经看明白了这种战术,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通过站位卡BOSS冲锋的死角,利用角色跃起膝击造成的僵直效果反复摔击BOSS。
摔击的伤害很高,十几次下来BOSS就红血了,接着就无耐地倒在擂台上。
过了第二关,后面的BOSS难度也并不高。
林秋后世无聊的时候经常怀旧,去看一些经典街机游戏攻略,很快就重拾了对这款游戏的记忆。
通关时间整整一小时四十分钟,林秋觉得自己右手都快失去知觉了……那位发誓要把烟嚼着吞了的男青年早在他无伤打死第三关BOSS的时候就偷偷溜了。
这个下午是游戏厅老板噩梦的开始。
林秋接着顺手一币把“雷电”和“一九四二”也通关了,完成的时候都下午两点过了。整个游戏厅的人全都围在林秋所在的游戏机旁,没人去空着的游戏机投币。
这种观摩高手技战术的机会很少,而且高手所展现出来的东西并非遥不可及,只要稍加练习,对付AI确实难度就大大降低。
林秋把后世的先进经验提前带到了这里。
这一天以后,游戏厅一夜之间出现了大量高手,就算没有一币通关,也能玩上一个小时左右,老板欲哭无泪,却也记住了那个在这里免费打教学赛的小个子学生。
终林秋重生之后的一世,他在十三中外面的游戏厅都不再被老板接待过。
结束游戏之后,还饿着肚子的林秋和孙海告别后就匆匆赶回了家。
林秋赶回家,除了要准备次日开学的功课,他还有一篇极其重要的中篇小说要抄袭。
《同桌的你》。
原本是没有这部小说的,但是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是国内青春校园题材的开山之作。
林秋还记得这部剧播出时的轰动效应。
这部电视剧是没有原著小说的,似乎是1990年立项而后迅速创作剧本并投入拍摄——当然,这部电视剧创作的背景有点特别,不过既然能够火到那种程度,可见这个题材和故事线是这个年代能够取得成功的。
棒子国和蛙岛后来的校园题材那种无病呻吟、炫富降智的都能火,没道理这部剧不能红……林秋是会写剧本,不过他现在可没人脉把剧本卖给电视台(这个时候是没有影视公司的,电影是专门的电影厂拍摄,电视剧是电视台拍摄),那么就写成中篇小说。
至于为什么名字叫《同桌的你》,因为林秋已经打定主意要剽窃一首传唱度非常高的歌曲作为小说扉页,以后还可以作为电视剧的主题曲。
抄那个人的作品,林秋完全没有一点心理负担。
一九八八年三月十三日夜,林秋趴在自己的“小黑屋”低矮的柜子上,就着昏黄的台灯光芒,开始凭着记忆改写他这一世最早的中篇小说《同桌的你》。
林秋对内容进行了些微改动,把发生的时间从高一改成了初三,角色团的年龄改成了十五岁。
无论十五岁还是十六岁,青春的躁动都是一样的鲜活,尤其是毕业季又给剧情带来了更多的变数。
凌晨五点多,母亲来叫林秋起床的时候发现,林秋正精神奕奕地收拾课本。
她以为林秋自己已经起了床,便匆忙给他煮了一碗面条吃了,然后在林秋的要求下,给了他两角钱——国内邮费是八分钱,一个信封是两分钱,林秋准备同时寄给《当代》和《青年文学》两本杂志社。
就着初春尚有寒意的晨风,在颠簸不平的道路上,林秋遥遥望着渐亮的天色,为自己装的这个巨逼感到无比的充实,和无尽的遐想。
到学校的时候还不到七点。
林秋到教室时,已经有十来个同学坐在座位上了。
周一上午的早自习往往是班主任们盯得最严密的时段,很少有学生胆敢在这个时候去触班主任的霉头。
陈娅早已经在自己的座位上开始了自习,但她的样子明显有点心不在焉。
班长李洁靠在讲桌边,把物理书摊在讲桌上,一边默诵着上周物理课的知识要点,偶尔转头巡视教室里同学们的自习情况——班长最主要的任务还是服务同学。
林秋进到教室,向李洁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然后坐到自己位置上,从课桌里掏出笔和作业本,其实是继续从脑海中誊写《同桌的你》。
他估计还得写上两天左右才能彻底完成,毕竟细节他是不可能记清的,只能根据故事主线进行再创作。
他的书包里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东西,是他在初二上期参加一次模拟地质考察时获得的:《融城市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协会会员证》。
这是林秋赚更多钱的一个敲门砖。
八十年代的时候,绝大多数文学类杂志的稿费是每千字10-15元,报纸的稿费是每千字15-20元。
《同桌的你》(林秋版)的总字数是八万四千字左右,如果顺利发表,最多可以得到1200元钱,这相当于林秋父亲几乎一整年的工资。
但是当时有个特别的杂志,给出的稿费高达每千字35-40元,后来最高的时候甚至达到过每千字200元。
这就是同样位于融城市的《科幻世界》杂志。
这本杂志专门有一个《校园科幻》栏目,针对的就是类似林秋这样的中学生投稿。
而那本会员证,给予会员们的优待措施就是在向《科幻世界》投稿时,会有比较优先的审稿顺序和更优容的发表可能。
至于会不会被毙稿?你在开玩笑,电工拿雨果奖的作品会被《校园科幻》的编辑枪毙?
至于电工……额,林秋讪讪地想,都是为华夏科幻做贡献,谁写的不重要,对不对?
更何况林某也很有骨气的,不抄你的短篇。
林秋决定,投递出《同桌的你》之后,就开始撰写《三体》的大纲。
大纲和第一节送到杂志社后,只要第一节发表了,按照这个杂志每月一刊的频率,林秋能一直把它写到高中毕业……
抄完《三体三部曲》之后,林秋上了大学还可以继续抄《古国三部曲》,可以发表在《今古传奇》一类的刊物……感谢上辈子的这些文豪,东西都是三部三部地写,简直不费林大爷的脑筋。
距离融城市一千多公里的某个电厂里,刚刚参加工作两年半,还在苦逼地实践摸鱼方法的某电工骤然觉得身上一冷,似乎有什么非常重要的东西突然离体而去,禁不住打了个寒颤,决定下班后要去医务室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