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李小和李家奴连夜回到了玉隐山庄。

第二天,李小向父亲禀告了此次出行的情况,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招募数位破案高手侦查郡守府血案的计划。

在李长风的印象中,他这个独生子,除了吃喝玩耍,就没做过什么正经事。没想到一出手就要做大事,而且是大大的麻烦事。

他整理了一下情绪,缓缓问:“以前你好好读过书吗?”

“没有。”

“你好好习过武吗?”

“没有。”

李长风听他把“没有”二字说得如此坦然,不禁从心里深深叹了口气。

回想他小时候,聪明好学,在每个人看来他都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再看看他现在,当年对他有多大的希望,现在就对他有多大的失望。

在李小之前,李夫人生过二男一女三个孩子,但很不幸的,都因病或意外夭折了。到40岁,生下李小后,便再未生育。

可想而知,夫妇俩对独子李小,爱愈珍宝。

李长风对儿子寄予厚望,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亲自教他学文习武。

李小八岁之前,还比较乖道听话,学什么都兴趣勃勃。八岁之后,风格变了,将学习当成了苦役,什么都不爱学,逼急了就打滚撒泼。

李长风想好好管教他,夫人拦着不让:他还小呢,学不了那么多,等长大点再学也不晚。

不料,李小越大越贪玩,对学习全无热情。

李长风无奈之下,怀疑自己的教法不好,于是重金请来高师,教李小修文习武。

第一个老师教不好,又换一个。

到李小十六岁时,已经换了十八个老师。

但李小仍是文不成,武不就。

李长风想不通:经过这么多名师打磨,就算一块朽木,也能雕成佳器,为什么这孩子总是学无长进呢?

面对极度失望的丈夫,李夫人缓言劝道:“你觉得让小儿学成文武艺重要呢,还是传宗接代重要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

李长风被点醒了:李家就这么一根独苗,传宗接代的希望全在他身上。只要他开恩,娶个贤妻,多生几个孩子,家业传承就有希望了。反之,他要不生孩子,纵然学到才高八斗、武功盖世,又有何用?自己苦心经营的事业谁来继承?

自此,李长风不太关心儿子的学习情况,对他的婚事更上心起来。唐律男子年满十五岁、身高五尺即可成婚,那还是抓紧替他操办婚事吧!

岂料李小对娶亲也毫无兴趣,替他物色了好几个门当户对的女子,他死活不肯答应,扬言如果逼他成婚,他就去五台山削发为僧。

李长风虽然很怀疑他削发为僧的勇气,却也不愿过于勉强他。毕竟,强扭的瓜不甜。他年龄也不大,娶亲之事再等几年也可以。

但他现在竟然要去撩拨天狼帮,岂不是拿性命开玩笑?不劝阻不行了。

李长风又问:“你有办案经验吗?”

“没有。”

“你既无文才武艺,又无办案经验,凭什么破案?假设案子好办,别人也能办,何须你插手?别人办不了的案子,你凭什么认为自己办得了?”

“我有一个人无我有的优势。”

“噢?你有什么优势?”

“我真想破案。”

“哈!”李长风不禁哑然失笑,“郡府的官员,衙门的捕快,还有一众赏金猎人,都想破案,怎能说这是你独有的优势呢?”

“他们或为钱,或为名,或为官位,只有我真想破案。”

李长风笑容顿敛。

李小的话虽然讲得不伦不类,但不得不承认,他讲得有道理。

世上怕就怕这种人:抛开一切利害计较,专注于一个目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专一者,近乎神。

创造奇迹的往往就是这种人。

他们不一定有多高的文才武功,因为文才武功从来不是成事的必要因素。

李长风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担忧。

高兴的是,这个傻儿子学什么都不认真,却意外地通晓这上乘妙道。

李长风本人直到不惑之年才渐渐悟出拙能胜巧、一可胜多的道理;同时也明白了世间强弱智愚只是假象,成事之道在于一以贯之。

担忧的是,办案难免跟凶顽之徒打交道,生命安全如何保障?

李长风一时不知该如何表态,就对李小说:“你先出去吧,我要跟你家叔商量一下。”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