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第二天上午,铁捕头和小六子也回来了。

二人熬了一个通宵,满脸倦色。

在赌场里,铁捕头一门心思赌博,小六子负责打探情况。

铁捕头白天的手气不错,赢了不少银子。晚上手气变坏了,连赌连输。赌到次日早上,不仅输光了从匪众那里缴来的钱,连本身几两碎银子也输出去了。

小六子却大有收获,先后看见十数锭官银现身,使用者都是天狼帮的大头目。

综合李家奴和小六子看到的情况,可以确定:天狼帮握有大量官银。

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李小跟李家奴的意见发生了分歧。

李家奴认为,案子办到这里,虽然不能确定谁是真凶,但找到了窝主,也算大功告成。应尽快返回朔州,将情况报告太守。接下来的事,官府自有处置。

李小认为,查出了窝主,离查出真凶只有一步之遥,为什么要半途而废呢?可以一面向太守报告情况,一面继续查案。

李小不是一个喜欢较真的人,也算不上一个做事认真的人,但他还算一个诚实的人。对别人诚实,对自己也诚实。

别人可以骗他,但他不喜欢骗自己。

他有时候不知道自己行不行,如果确切地知道自己不行,也不会假装很行。

在破案这件事上,他知道自己是一个三无人员:无知识,无经验,无技能,从哪方面看他都是一个外行。

作为一个外行,竟然轻轻松松侦破了一个行家都感到棘手的案子,有可能吗?

直觉告诉他,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也许他可以假装取得了成功,但他无法在心里对自己说这是真的。

自己骗自己,太不好玩了!

不仅不好玩,简直是给自己心里添堵。

所以他想继续查下去。

只有苏呆子赞成他的意见。

苏呆子不是一个有大才能的人,却是一个热衷公益的人。从小读圣贤书,自有天下苍生观念,也愿意为天下苍生有所奉献。

他一向关心时事,知道当今朝廷孱弱,藩镇坐大,涉及用兵之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藩镇的态度。之前官军多次征剿天狼帮不利,不是因为天狼帮有多强大,而是藩镇态度消极,没有尽力而为。

现在要破劫案,征剿天狼帮是一眼可见的手段。如果藩镇不肯用心,自有拒绝出兵的藉口,一来二去,破案时机丧失了,这个案子就会不了了之。

反之,如果他们再加把劲,查出真凶,各方就没有推诿的藉口了。不论真凶最终是否伏法,至少让天下人都知道了谁是真凶。

千夫所指,无疾无终,苏呆子相信古人的论断,只要真凶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就再难为害人间了。

所以,苏呆子极力主张继续往下查。

李家奴不太友善地问:“你想怎样继续往下查?”

苏呆子说:“办法可以大家商量嘛!”

李家奴环视众人问:“你们谁有办法?”

大家都不做声。

李小陷入沉思中,脑子里飞速运转着,寻找破案之方。

李家奴说:“大家都没有办法,就什么都做不了,不如先回去再说。”

李家奴凭感觉、经验,知道这个案子非同小可,再查下去必有凶险,不如见好就收。

案子破不破不是他关心的问题,他必须对李小的安全负责。

这时,李小从沉思中醒过神来,兴奋地说:“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大家齐问。

“我想去云州,请罗公子和罗都尉出兵剿匪。”

对李小这个主意,大家多半觉得莫名其妙:你一个民间人士,去请官军剿匪,不是管得太宽了么?

何青和李家奴却产生了别样的感觉。

何青想的是,你刚在罗公子面前吃了亏,又去找人家帮忙,不知怎么想的?难道你就一点不记仇?

李家奴想的是,这孩子好像什么都不懂,却能想出如此老辣的招数!罗公子被天狼帮捧为贵宾,平日必有勾连。以查办官银劫案为名,请罗氏父子出兵剿匪,理由正当,将使其陷入两难境地:要么对朝廷不忠,要么对天狼帮不义。

罗氏父子自然可以找出推脱的理由,却也留下了纵匪为患的把柄。朝廷不敢拿安禄山怎么着,惩办一个小小的都尉、校尉,还是很简单的,不过是一纸诏书的事情。

很显然,这是险招,切不可行!你把别人逼到了墙角,就不怕引起反弹吗?

李家奴料想一时难以劝转李小,便用了个缓兵之计,建议先让铁捕头和两个手下回去向太守报告。太守势必上请皇命,调兵征剿天狼帮。以皇命调兵,岂不比私下请兵更好?

李小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同意了。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