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中
襄王府内
那偌大的襄王府之中,书房之内。一男子于桌前提笔下字,桌上一副“以民为本”的字帖已经写到了结束的时候。
就在那男子下完最后一笔之时,书房之外传来了声音。
“禀告襄王,刚刚文先生府上人来过了。”
那里面题字的男子正是襄中四郡之主..襄王!
书房内襄王看着写完的字帖,然后坐在椅子上面开口道。
“进来吧,管家。”
“是。”
书房外管家闻声走了进来,向着襄王行了一礼。
“主子,文先生来言,上京有讯。想请文先生入京参加年终祭祀。”
管家缓缓说出传话的内容。
“上京有讯?是何人想请文先生?”
襄王悠悠地问道。
“是新任的钦天监监正!同时还邀请了川蜀之地的唐老先生,与并州范老先生,青州莫先生。”
“新任监正!!”
襄王闻言,眉心一锁,好似在思虑些什么,继而便是一阵叹息声。
“钦天监监正亲自相邀参加年终祭祀,这必定是陛下下的旨意!”
“天下大儒皆进京,皇兄......你要准备开始了么?”
襄王一阵无奈,朝着上京的方向看过去,眼神里面充满着质疑。
“年终祭祀主子要亲自前去么?”
那管家看着襄王一阵郁闷,不禁地开口。
“不得诏令,诸王不得擅自进京!”
“况且,云儿已经在上京之中,再加上诸位世子。这些人已经代表了诸王了!”
管家一听襄王没有进京的意图,便低下了头。
“是。”
“哦,对了。”
“安排到上京的人到位了么?”
襄王看着管家询问着。
“早在接到上京诏令的时候便已经开始准备,如今已经到位了。只不过这段时间涌入上京城中的势力太多,光光是诸位藩王的人马明里暗里的便已经能够引起注意了,为了掩人耳目所以我们的人稍微慢了一些。”
襄王听后点头,轻轻一嗯。
“不过.....那些江湖宗门的人露出马脚的时候上京的兵马司并没有刻意阻挡,反而把各路人马皆具放进了上京城中!”
“这也是老奴疑惑的地方。”
襄王听后轻轻一笑。
“这并不奇怪,这大秦帝国的陛下,我的王兄从来没有畏惧过。”
“这天下涌入上京之中的高手越多..我这位王兄方才觉得更加有趣,甚至巴不得天下高手全在这上京城中!”
管家一听这话,额头之中冒出一阵冷汗。他实在不敢想象天下所有高手齐聚上京的形势,着实有些可怕。
“想当年,王兄刚刚扫平天下之时,光是立下大功的外姓之臣便有十余位,再加上皇家十余位立下大功之人,如此便已经有三十二人之多。”
“当年我刚刚得知王兄有大封天下,论功行赏,准备封天下诸王之时。便已经谏言,切不可大封诸王,若封诸王天下必乱!”
管家一愣,继而想到当今天下三十二位诸王便颤颤巍巍的询问。
“那......陛下没听您的?”
襄王听到管家的疑问,嘴角上扬。
“我这位王兄不但没听,反而把皇家的十余位有功的皇族,再加上立下大功的十余位外姓功臣一起册封,立下三十二位王侯!”
管家一听,此举着实有些惊人了!
“不仅如此,在立下王侯之后,王兄便是推行了科举制度,摒弃了自古以来世家的举荐,天下有才之士皆可以科举制度实现理想报国之志愿!”
“当时此诏令一出,天下皆惊!庶族可以依靠自身努力改变现状,而不是有才之士依附于世家再由世家举荐入仕。当年多少世家联名反对抗议,甚至于牵动了上京所有士族。直到王兄以铁血手腕灭掉了带头的几家,风波方才停了下来。”
管家一听,当年世家风波他也有所耳闻,只不过当时刚刚襄王刚刚封王,襄中四郡诸事繁多管家分不得心,所以不知详情。
“可是直到现在庶族为官者也不算多啊!三品以上的官员好似闻所未闻呐。”
管家露出疑惑,在这襄中四郡之内,庶族中的代表便是那襄中名捕霍冉了,可是即便是霍冉,在襄中若不知其中详细的人一听襄中名捕的名声可能下意识会认为是襄中的什么大人物。
可是,只有知晓内情的人方才知道这霍冉在襄中也仅仅是名气略微大些罢了,摆在民众眼前的标杆与庶族奋斗的目标,也是襄中的一种官方必要的宣传而已,而霍冉也是深知这点,所以方才想也不想的在文先生要求陪云世子进京之时答应了下来。
“三品之上没有庶族.......”
“呵呵,那只不过是暂时的而已,在时间的垫基之下,大秦帝国庶族人才辈出之下,这些士族无论怎样去压制都没有用,因为种子已经在王兄登基之时便已经种下了,经过了几十年的培育,成长,发芽。现在已经快到了结果之时了!”
襄王说着,眼神里面露出感叹。
“正是因为有此结果,所以当初天下士族放才会联名反对抗议么?”
管家感觉吃惊。
“当年这些士族那种老东西们哪一个不是钻到心里去算计,正是因为当时有人感觉但可以危险,所以这些人方才会在发布诏令之时便拼命反对,而在见反对无效之后便拼了命地压制庶族。”
襄王缓缓说出当今科举制度之下的内幕。
“那.....陛下见这些士族如此压制庶族没有去为庶族撑腰么?”
管家一想到如今三品以上官员庶族闻所未闻的情况便忍不住地询问襄王,脑子里面满满地疑惑。
襄王闻言,看了看管家,继而笑道。
“为何要去为庶族撑腰?又为何要去管庶族与士族的争斗?”
“王兄想要给的,只不过是给庶族一个与士族争斗的机会罢了。”
管家一听,疑惑更深了,立下了科举而不去管,仅仅是给庶族一个争斗的机会而不去为庶族撑腰。
襄王一见管家还在思考,轻轻一笑,也不去理会管家,只是把桌上的“以民为本”字帖郑重的收起放到一旁继而继续写着下面的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