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宁扬听得目瞪口呆,愣愣地看着这个老人,心说自己怎还忘了这一茬!

他看了眼老者身旁的女子,只见女子一副泫然若泣的模样,十分可怜,让人忍不住产生保护的冲动。

叹了口气,他开口问道:“先生,我现在还有多少时间好活,这阴寿是何意?”

“阴寿,顾名思义,乃阴魂之寿命也,天地轮转皆有定数,人死后,倘若没有特殊的法门或者布置,阴魂存世的时日是有限制的,一般而言,活了多少年阳寿,则阴寿就会有多少载,倘若一人活了百年阳寿,那此人阴魂只能在世间徘徊百年,如果到了时间不往生轮回,则会魂飞魄散。此女子身陨之时乃二九之数,则她阴寿则为十八年。昨夜我施展手段连接你们二人的命数,则你们二人从此命运相连,福祸相依,同耗阴寿。又因此手段有违天地运行规则,不容于世,须以阴寿为引,须以十年阴寿为代价方可勾连你们二人的命数,这么算来仅余八年时间,因而你自昨夜起还剩下四年的光阴。”

四年...

宁扬心说四年时间弹指即过,他心中苦涩又有不甘,脸色一阵变幻...

想起母亲此时还在缠绵卧榻,倘若自己四年后就死去,恐怕母亲也会承受不住这等打击...

他咬咬牙:“晚辈感激先生昨夜救命之恩,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不必说先生救了我这一条性命,从今往后我这条命就是您的。家中病母卧榻十余载,为人子自当侍奉与前,四载光阴太少,我还不能死!”

想要活命,只能按照这位老者所说的,帮助此女重塑魂肉,这样他才能摆脱必死的命运结局,他似乎并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宁扬拱手抱拳,对老者询问道:“先生,晚辈宁扬,还不知先生和姑娘的名讳,方才您说阴寿乃阴魂之寿,我观您二人都是古人衣着相貌,身陨之时怕是不止上百年前了,你们又是如何在那青铜镜中存在至今的?”

老人笑道:“老夫早已身死殒灭,如今只是一缕残魄,算不上阴魂。而此女子殒命之时我以道门秘法封存于铜镜中,非以血为介不能唤醒我二人,因此于我二人而言,上一瞬间还封禁与铜镜的一刻。”

顿了顿他又说道,“至于名讳,老夫姓吕字号微子,法号德明道人,你换我吕微子先生即可,我乃庐州人士,幼时拜入道门,师从黄冠子。”

“庐州...好像是如今的合肥人...这黄观子,听着好耳熟啊...”

他思索片刻,随即他瞳孔一缩:“这黄观子...莫非是那位留下推背|图的李淳风?!”

对于这位留下号称能预测身后两千年历史的推背|图的道家大能,宁扬自然是知道的,传说他掐指间就能预测千年后的事情。

当然宁扬对他的了解自然不仅仅是在他占卜问卦的本事之上,作为历史系出身的宁扬,对李淳风的认知主要偏向实际应用方面,例如他在数学、天问、气象上的造诣等等,可如今看着面前这位吕微子先生,他又不禁对李淳风的一系列传说信任了几分...

“吕先生,您刚才说您师从...黄冠子?”宁扬吞了口唾沫,试探着问道。

“正是家师。”老人抚摸着长须道。

眼前一阵发黑,宁扬干笑道:“怪不得先生有如此神鬼莫测的手段,原来是师承大能...”

能教出个有起死回生大能耐的吕微子,李淳风自身水平肯定比眼下这位老者更厉害。

宁扬目光转向老者身旁的女子,拱手试探着问道:“那姑娘您...”他没有直接问对方的来历,毕竟对于古人而言,直接问女性的名讳是不礼貌的。

“本...”女子正想说什么,隔壁的吕微子却咳嗽了几声,看得宁扬狐疑不已:

“您不是都成一缕残魄了?还有痰堵在喉咙不成?”

“奴家姓木名子鹿,乃长安人士。”

这位名叫木子鹿的女鬼脸色微红似是不敢直视宁扬,看着地面...随后她身躯矮了几分,款款一盈,对宁扬行了个礼。

宁扬心中不禁夸道这个木姑娘果真人如其名,只一眼就让人小鹿乱撞...

心念至此,不料木子鹿神情更是娇羞几分,低着头娇滴滴地说道:

“宁哥哥莫要胡思乱想,你我二人命数勾连,心神相通...宁哥哥方才所想奴家都能听见...”

“我去...”宁扬见内心的龌龊想法被对方所知晓,不由尴尬不已,只得干笑几声...

身边的吕微子则咳嗽了一声,打断宁扬和木子鹿两人的对话:

“我与子鹿姑娘封存于镜中不觉年岁流逝,不知此时是唐室几世为皇?”

宁扬摸了摸鼻子,不由苦涩地说道:“吕先生,此间世距离先生所在的年代已有千载有余,先生生活在唐朝年间,又如何不知世间朝代并无千秋万代之基业?纵强汉盛唐,也不免有更迭的那一日。”

吕微子和木子鹿两人轻叹一声,相顾无言...

宁扬看着两人,又不知如何安慰,只得沉默以对。

吕微子喟然长叹道:“大梦未觉醒,世上已千年...”

“想当初我修行有成,恰其时粟特贼儿反叛,社稷动荡,有倾覆之危。我欲以微末道行挽大厦之将倾,到头来终不免黄粱一梦。”

“粟特...”宁扬思虑片刻。“是粟特人安禄山?”

那这么说来眼前这两鬼生前都是是天宝年间人...他暗自思忖。

那时唐朝国力强盛,百姓富饶,不仅如此整个社会吏治清明,社会氛围包容,民族自信却又不骄傲自满,不同文化在华夏大地相互碰撞又互相交流,不但将诸国精粹吸纳广采到华夏文明之中,更将华夏文明的种子远播世界,影响了周围一大片国家,正所谓大唐之气象就是因此而来。

而安禄山掀起的这场持续八年的战乱将盛唐气象生生打断,连续的战祸导致中原地区人口凋敝,而唐廷为了扑灭反叛所建立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手握兵权的藩镇,这一措施不仅为唐灭亡埋下祸根,更深远影响到后来的五代十国乃至宋朝...

这段近百年的分裂时期不仅由于武将权柄过大导致中原大地互相攻略混战,更是让宋朝不敢放任武将势力坐大而一直压制军人地位,这又反过来为宋朝被北方辽、金、西夏政权压制乃至于被蒙古铁骑灭国埋下祸根,而这一切的源头还是这个安禄山...

思绪渐渐偏远,宁扬连忙止住发散的思维...

“先生,后来安禄山反叛终究还是平定了,历时八载有余,只是终究还是伤了根基,从此唐室就走向了下坡路...”

斟酌着话语,他又问:“先生,您方才所说,您当年以一身道行挽大厦之将倾,这又是何意?”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