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距今几百年前,结束了长久的战乱,金陵国初建,天下初具太平,整个社会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

可是总体上的和平并未能遮掩局部的地方性战乱。

地方义军四起,这些义军不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都是前朝的“幸存者”,可谓是“乱臣贼子”。他们有文臣也有武将,他们有组织、有铁律更有谋略,所以他们的义军行动总是能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头目,人称“贼王”,手持“金陵快刀”,凭借快刀的威力,更是让整个义军作战队伍战无不胜。

冬夜,岁寒。

“贼王”酒醉,夜潜金陵国,手持“金陵快刀”,屠人千百。次日清晨,街如死寂。尸横遍野、横七竖八堆积于府衙门前,血腥味充斥于空气中,久久不散。人心惶惶,三月不敢出家门。

“金陵屠城,唯此快刀!”

“金陵快刀”便因此得名。

也正因为此,“金陵快刀”一直作为金陵国的不详之物,人们都避而不谈。

此事震惊圣上,龙颜大怒。即下诏书寻国内高手,擒住“贼王”,破其“快刀”。

梁朝梁太公后嗣,梁家五兄弟,请命为民除害。

他们都是“太岁指”的嫡系传人,每一个人都拥有“一指破千军”的实力。

可是他们五人与“贼王”相斗时,即便是以五对一,也仅仅是打个平手。

不是“贼王”武功高,而是“快刀”威力强。

“金陵快刀”一挥之,飞沙走石;二挥之,地动山摇;再挥之,鬼哭狼嚎。

打斗之处,黄沙飞腾、昏天暗地。救援的军队只能远远观望,不敢上前一步,唯恐被这刀光和指力所伤及。

而具体的打斗细节,也无人看清、无人知晓。

只知道打斗最后,梁氏五兄弟每人封住“贼王”一肢。

四位哥哥更是以全部内力,聚于拇指上,与“快刀”相抗,才承接住刀光,五弟乘机封住“贼王”之手,夺下他手中的“快刀”,再一指封喉,让他魂归西天。

打斗最后,除了五弟之外,四位大哥皆耗尽心力,以身殉国。

“贼王”一除,义军的其他队伍便如老鼠般,逃窜不知所踪,天下即复得太平。

当梁五弟把“金陵快刀”呈于圣上时,陛下闭目良久,感受颇多。立即书写“敕造梁国府”匾额封赐与梁五弟,并下诏书,梁家后代,皆官封一品,享王侯礼遇。

这梁五弟,便是现一品侯爷梁文公与梁武侯的祖父。

“金陵快刀”毕竟怨念太重,是不详之物。当圣上将其封锁于皇宫内阁时,经常夜不能寐,总觉有鬼怪作祟。

传言某夜圣上觉起,竟发现有女鬼魂魄前来寻找刀的主人索命。“快刀”易主,所以那些鬼魂竟一齐扑向圣上,圣上受惊,加之夜寒,竟患了风寒,高烧不退。而在朝堂之上,阴雨连绵,宫殿内更是难见一丝阳光,整个皇宫阴气沉沉。更甚者,据说部分宫女接连死于非命。

人心惶惶,终不可散。

后得一高僧指点,欲消刀下亡魂之怨念,必以疏堵结合之方式。

圣上遂下旨,让百名工匠于金陵国之东南处,与天上星辰相呼应,建得寺庙四百八十座,聚百名高僧于寺中,天天念诵佛经超度亡灵。并将“金陵快刀”镇压于寺庙中的玲珑塔内,浇灌以金汁,封其刀气,又派人喂得红羽雄鸡于塔旁,每当日出东方之时,雄鸡立塔而鸣,鸣声化解刀怨,日复一日,半年之后,拨云见日,城内阴气才得散去,朝野之上逐渐变得阳光普照。又因每日闻鸡鸣于寺庙之塔上,遂世人称之为“鸡鸣禅寺”。

时间远去,已不再有人会记得此事,人们也逐渐忘却“鸡鸣禅寺”的本来用意。

当下天下太平,人们络绎不绝去往“鸡鸣禅寺”祈福,心里只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岁月静好,福泽盛世。

那把“金陵快刀”,生于战乱,息于太平。

和平的岁月,是用无数人的鲜血拼死换来的。

每当听到“金陵快刀”之传言时,人们都会感慨和平盛世之不易。

现如今,那把“金陵快刀”已被金汁浇铸,封于鸡鸣寺玲珑塔内。刀与金汁相融,被压于塔下,或化成水,或化成灰,已不可考。

但近日,江湖盛传,“贼王”党羽死灰复燃,“金陵快刀”已破土重生。

如若为真,只怕江湖上,又是一阵血雨腥风。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