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周瑜营寨内。

此时,周瑜被诸葛亮的计谋夺取了荆州各郡,顿时急火攻心,气晕了过去。半晌过后,他这才苏醒了过来,而众将再三劝解他勿要生气,也勿要急火攻心。

周瑜对众将说道:“若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程老将军,可助我攻打南郡,定要夺还东吴。”

正议间,鲁肃来到了。

周瑜对鲁肃说道:“我欲起兵与刘备、诸葛亮共决雌雄,复夺城池,子敬幸助我。”

鲁肃对周瑜说道:“都督不可。方今与曹操相持,尚未分成败,主公现攻合淝不下。不争自家互相吞并,倘曹兵乘虚而来,其势危矣。况刘备旧曾与曹操相厚。若逼得紧急,献了城池,一同攻打东吴,如之奈何啊?”

周瑜对鲁肃说道:“我等用计策,损兵马,费钱粮,他却图现成,岂能不恨!”

鲁肃对周瑜说道:“都督暂且耐,容我亲见刘备,将理来说他。若说不通,那时动兵未迟。”

诸将说道:“子敬之言甚善。”

于是,鲁肃带着从者径投南郡来,到城下叫门。

赵云出问,鲁肃对赵云:“我要见你家主公,而且有话说。”

赵云答道:“我家主公与军师在荆州城中。”

鲁肃就不入南郡,径奔荆州。他看见旌旗整列,军容甚盛。

鲁肃心中暗暗羡慕道:诸葛亮真非常人也!

只见军士报入城中,说鲁肃要见。

诸葛亮就立刻令大开城门,接鲁肃入衙。

讲礼毕,刘备、诸葛亮和鲁肃分宾主而坐。

茶罢,鲁肃对诸葛亮和刘备说道:“皇叔、诸葛先生,我主吴侯与都督周瑜,让我再三申意皇叔。前者,曹操引百万之众,名下江南,实则来图皇叔。幸得我东吴杀退曹兵,救了皇叔。所有荆州九郡,合当归于东吴。今皇叔用计夺占荆襄,使江东空费钱粮军马,而皇叔安受其利,恐于理未顺。”

诸葛亮对鲁肃说道:“子敬乃高明之士,何故出此之言?常言道:物必归主。荆襄九郡,并非东吴之地,乃刘景升之基业。我主乃景升之弟。景升虽亡,其子尚在。以叔辅侄而取荆州,有何不可?”

鲁肃对诸葛亮说道:“若是公子刘琦占据,尚有可解。如今公子在江夏,须不在这里!”

诸葛亮问鲁肃:“子敬欲见公子乎?”

鲁肃向诸葛亮点了点头。

诸葛亮便命左右之人:“请公子。”

话音刚落。

这是,有两名从者从屏风后扶出刘琦。

刘琦虚弱地对鲁肃说道:“病躯不能施礼,子敬勿罪。”

鲁肃吃了一惊,默然无语,说道:“公子若不在,便如何?”

诸葛亮对鲁肃说道:“公子在一日,守一日。若不在,别有商议。”

鲁肃对诸葛亮说道:“若公子不在,须将城池还我东吴。”

诸葛亮对鲁肃说道:“子敬之言是也。”

于是,诸葛亮和刘备就设宴相待鲁肃。

宴罢,鲁肃辞出城,连夜归寨,具言前事。

周瑜对鲁肃说道:“子敬,你好糊涂。刘琦正是青春年少,如何便得死去?那这荆州何日得还?”

鲁肃对周瑜说道:“都督放心,只在肃之身上,务要讨荆襄还东吴。”

周瑜问鲁肃:“子敬有何高见?”

鲁肃对周瑜说道:“我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现今面色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那时往取荆州,刘备须无得推故。”

周瑜犹自忿气未消,忽然孙权遣使来到。他便立刻令孙权的使者进来。

孙权的使者气喘吁吁地对周瑜说道:“主公围攻合淝,累战不捷。特令都督收回大军,且拨兵赴合淝相助。”

周瑜只得班师回柴桑养病,令程普部领战船士卒,来合淝听孙权调用。

刘备自得荆州、南郡、襄阳,心中大喜,便商议久远之计。

这时,有一人上厅献策,刘备和诸葛亮视之,乃伊籍也。

刘备感其旧日之恩,十分相敬,坐而问之。

伊籍对刘备说道:“使君,要知荆州久远之计,为何不求贤士以问之?”

刘备问道:“贤士安在?”

伊籍对刘备说道:“荆襄马氏,兄弟五人并有才名:幼者名谡,字幼常;其最贤者,眉间有白毛,名良,字季常。乡里为之传唱:‘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使君为何不求此人而与之谋?”

刘备听了伊籍的话,就命人去请之。

马良到了刘备的府邸,刘备便优礼相待,请问保守荆襄之策。

马良对刘备说道:“荆襄四面受敌之地,恐不可久守,可令公子刘琦于此养病,招谕旧人以守之,就表奏公子为荆州刺史,以安民心。然后南征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积收钱粮,以为根本。此久远之计也。”

刘备听了马良的话,瞬间大喜,就问道:“四郡当先取何郡?”

马良对刘备说道:“湘江之西,零陵最近,可先取之,次取武陵,然后湘江之东取桂阳,长沙为后。”

刘备就用马良为从事,伊籍副之。他请诸葛亮商议送刘琦回襄阳,替关羽回荆州。他便调兵取零陵,差张飞为先锋,赵云合后,自己和诸葛亮为中军,人马一万五千,留关羽和守荆州、糜竺、刘封守江陵。

零陵太守刘度听闻刘备军马到来,乃与其子刘贤商议。

刘贤对刘度说道:“父亲放心,刘备虽有张飞、赵云之勇,我本州上将邢道荣,力敌万人,可以抵对。”

刘度就命刘贤与邢道荣引兵万余,离城三十里,依山靠水下寨。

这时,探马来报:“公子,诸葛亮亲自引一军到来。”

邢道荣便立刻带着军马出战了。

两阵对圆。

邢道荣出马,手使开山大斧,厉声高叫道:“反贼安敢侵我境界?”

话音刚落。

只见对阵之中,一簇黄旗出。旗开处,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中端坐一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

那人用扇招邢道荣,对邢道荣说道:“我乃南阳诸葛孔明。曹操引百万之众,被我聊施小计,杀得片甲不回,汝等岂堪与我对敌?我今来招安汝等,何不早降?”

邢道荣大笑道:“赤壁鏖兵,乃周郎之谋也,干汝何事,敢来诳语!”

然后,邢道荣便拿着他手中的大斧竟奔诸葛亮。

诸葛亮看见了,便回车,望阵中走,阵门复闭。

邢道荣直冲杀过来,阵势急分两下而走。他遥望中央一簇黄旗,料是诸葛亮,乃只望黄旗而赶。

抹过山脚,黄旗扎住,中央分开,不见四轮车,就看见有一将拿着长矛,骑着马,大喝一声,直取邢道荣。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张飞。

邢道荣看见了,就轮起手中的大斧来迎。

战不到数合,邢道荣气力不加,拨马便走。

张飞看见了,就随后赶来,喊声大震,两下伏兵齐出。

邢道荣看见伏兵突然杀出,便舍死冲过。

这时,前面有一员大将,拦住了邢道荣的去路,向邢道荣大叫道:“邢道荣,认得常山赵子龙否?”

邢道荣料敌不过,又无处奔走,只得下马请降了。

赵云将邢道荣缚到寨中见刘备和诸葛亮,刘备喝命将邢道荣斩首。

诸葛亮急忙阻止,问邢道荣:“你若与我捉了刘贤,便准你投降。”

邢道荣连声愿往。

诸葛亮问邢道荣:“你用何法捉他?”

邢道荣对诸葛亮说道:“军师若肯放我回去,我自有巧说。今晚军师调兵劫寨,我为内应,活捉刘贤,献与军师。刘贤既擒,刘度自降矣。”

刘备不信其言。

诸葛亮看向了刘备,对刘备说道:“邢将军非谬言也。”

于是,诸葛亮就放邢道荣回去。

邢道荣得放回寨,将前事实诉刘贤。

刘贤问邢道荣:“如之奈何?”

邢道荣对刘贤说道:“可将计就计。今夜将兵伏于寨外,寨中虚立旗幡,待诸葛亮来劫寨,就而擒之。”

刘贤听了邢道荣的计策,便依计。

当夜二更,果然有一彪军到寨口,每人各带草把,一齐放火。

刘贤、邢道荣两下杀来,放火军便退。

刘贤、邢道荣两军乘势追赶,赶了十余里,军马皆不见。他们瞬间大惊,急忙回本寨。

只见火光未灭,寨中突然杀出一将,乃张飞也。

刘贤对邢道荣说道:“不可入寨,可去劫诸葛亮的营寨便了。”

于是,刘贤和邢道荣便再次回军。

走到不十里,赵云带着一军从刺斜里杀出,一枪刺死邢道荣于马下。

刘贤看见了,便急忙拨马奔走,背后的张飞赶来,活捉过马,将刘贤绑起来去见诸葛亮。

刘贤慌忙对诸葛亮说道:“邢道荣教我如此,实非本心。”

诸葛亮令释其缚,与衣给刘贤穿了,并且赐酒压惊,叫人将他送入城说刘度投降,如果其不降,打破城池,满门尽诛。

刘贤回零陵见父刘度,备述诸葛亮之德,劝其父投降。

刘度从之,就于城上竖起降旗,大开城门,赍捧印绶出城,竟投刘备的大寨纳降。

诸葛亮让刘度仍为郡守,其子刘贤赴荆州随军办事。

只见零陵一郡居民,尽皆喜悦。

刘备入城安抚已毕,赏劳三军。

刘备问众将:“零陵已取之,桂阳郡何人敢取?”

赵云应道:“我愿往。”

张飞奋然出战道:“我也愿往!”

现在,他们二人相争。

诸葛亮说道:“终是子龙先应,只叫子龙去。”

张飞不服,定要去取。

诸葛亮让他们二人拈阉,拈着的便去。

最终,拈阉又是赵云拈着了。

张飞大怒道:“军师,我并不要人相帮,只独领三千军去,稳取城池。”

赵云对诸葛亮说道:“军师,我也只领三千军去。如不得城,愿受军令。”

诸葛亮瞬间大喜,责了军令状,选三千精兵交付赵云离去。

张飞不服,刘备将其喝退。

只见赵云领了三千人马,径往桂阳进发。

早有探马报知桂阳太守赵范,赵范急聚众商议。管军校尉陈应、鲍隆愿领兵出战。

原来他们二人都是桂阳岭山乡猎户出身,陈应会使飞叉,鲍隆曾射杀双虎。

陈应和鲍隆自恃勇力,对赵范说道:“太守,刘备若来,我二人愿为前部。”

赵范对陈应和鲍隆说道:“我闻刘备乃大汉皇叔,更兼诸葛亮多谋啊,关羽、张飞、罗技极勇。如今领兵来的赵子龙,在当阳长坂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我桂阳能有多少人马?我等不可迎敌,只可投降。”

陈应对赵范说道:“太守,我请出战。若擒不得赵云,那时任太守投降不迟。”

赵范拗不过,只得应允。

于是,陈应领三千人马出城迎敌,早望见赵云领军来到。

陈应列成阵势,飞马绰叉而出。

赵云挺枪出马,责骂陈应道:“我主刘玄德,乃刘景升之弟,如今辅公子刘琦同领荆州,特来抚民。汝何敢迎敌?”

陈应骂道:“我等只服曹丞相,岂顺刘备?”

赵云大怒,挺枪骤马,直取陈应,而陈应捻叉来迎。

两马相交,开始战斗起来了。

战到四五个回合,陈应料敌不过,拨马便走,赵云便追赶。

陈应回顾赵云马来相近,用飞叉掷去,被赵云接住了,再次回掷于自己。

陈应看见了,就急忙躲过。

只见赵云的马早到,将陈应活捉过马,掷于地下,喝军士将陈应绑缚回寨,而败军四散奔走。

赵云入寨叱陈应道:“量汝安敢敌我?我今不杀你,放你回去,让赵范早来投降。”

陈应谢罪,抱头鼠窜,回到城中,对赵范尽言其事。

赵范对陈应说道:“我本要投降,你强要战,以致如此。”

然后,赵范就叱退了陈应,赍捧印绶,带着十数骑出城投大寨纳降。

赵云出寨迎接,待以宾礼,置酒共饮,纳了印绶。

酒至数巡,赵范对赵云说道:“将军姓赵,我亦姓赵,五百年前,合是一家。将军乃真定人,我亦真定人。我们既是同宗,又是同乡。倘得不弃,结为兄弟,实为万幸。”

赵云大喜,各叙年庚。

赵云与赵范同年,他长赵范四个月,而赵范就拜他为兄。

赵云和赵范二人同乡,同年,又同姓,十分相得。

到了晚上,席散,赵范推辞回城了。

第二天早上,赵范请赵云入城安民。

赵云让军士休动,而自己只带五十余名骑随入城中。

城内。

只见居民执香伏道而接。

赵云安民已毕,赵范邀请入衙饮宴。

酒至半酣,赵范又邀赵云入后堂深处,洗盏更酌,赵云饮微醉。

赵范忽然请出一名妇人,与赵云把酒。

赵云见那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便问赵范:“贤弟,此乃何人?”

赵范对赵云说道:“家嫂樊氏。”

赵云改容敬之。

樊氏把盏毕,赵范令就坐,赵云辞谢。

随即,樊氏便辞归后堂去了。

赵云问赵范:“贤弟何必烦令嫂举杯?”

赵范对赵云说道:“中间有个缘故,我兄长弃世已有三年,家嫂寡居,终非了局,弟常劝其改嫁。其嫂对我说道:‘若得三件事兼全之人,我方嫁之:第一要文武双全,名闻天下;第二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第三要与家兄同姓。’可是,天下哪得有这般凑巧的?今尊兄堂堂仪表,名震四海,又与家兄同姓,正合家嫂所言。若不嫌家嫂貌陋,愿陪嫁资,与将军为妻,结累世之亲,如何?”

赵云闻言,大怒而起,厉声道:“我既与弟结为兄弟,你嫂即我嫂,岂可作此乱人伦之事?”

赵范羞惭满面,答道:“我好意相待,如何这般无礼!”

于是,赵范便目视左右之人,有相害之意。

赵云已觉,一拳打倒赵范,径出府门,上马出城去了。

赵范急唤陈应、鲍隆商议。

陈应对赵范说道:“太守,这人发怒去了,只索与他厮杀。”

赵范对陈应说道:“但恐赢他不得。”

鲍隆对赵范说道:“我两个诈降在他军中,太守却引兵来搦战,我二人就阵上擒之。”

陈应对鲍隆说道:“必须带些人马。”

鲍隆对陈应说道:“五百骑兵足矣。”

当夜,鲍隆和陈应二人带着五百军径奔赵云寨来投降。

赵云得知后,心中就知道其诈,就命人将其唤入。

陈应和鲍隆二将来到帐下,说道:“赵范欲用美人计赚将军,只等将军醉了,扶入后堂谋杀,将头去曹丞相处献功:如此不仁。我二人见将军怒出,必连累于我二人,因此投降。”

赵云佯喜,置酒与二人痛饮。

他们二人大醉,而赵云便将他们缚于帐中,擒其手下人问之,果然是诈降。

于是,赵云唤五百军入,各赐酒食。

赵云传令道:“要害我者,陈应、鲍隆也,不干众人之事。汝等听我行计,皆有重赏。”

众军拜谢。

于是,赵云便将降将陈应、鲍隆二人斩了,却让那五百军引路,而赵云引一千军在后,连夜到桂阳城下叫门。

城上守兵们听时,说陈应、鲍隆二位将军杀了赵云回军,请太守商议事务。他们将火把照看时,果然是自家军马。

然后,赵范急忙出城去迎接。

这时,赵云命左右之人将赵范捉下,就直接入城,安抚百姓已定,飞报刘备。

刘备与诸葛亮亲赴桂阳,赵云迎接入城,推赵范于阶下。

诸葛亮问之,赵范备言以嫂许嫁之事。

诸葛亮对赵云说道:“此乃也是一桩美事,子龙何如此?”

赵云对诸葛亮说道:“赵范既与我结为兄弟,今若娶其嫂,惹人唾骂,实乃一也。其嫂再嫁,使失大节,实乃二也。赵范初降,其心难测,实乃三也。主公新定江汉,枕席未安,云安敢以一妇人而废主公之大事?”

刘备问赵云:“今日大事已定,与汝娶之,若何?”

赵云对刘备说道:“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誉不立,何患无妻子乎?”

刘备赞叹道:“子龙真丈夫也!”

于是,刘备便释放赵范,仍令他为桂阳太守,并且重赏赵云。

张飞大叫道:“大哥,偏让子龙干得功,偏我是无用之人!我只拨三千军与我去取武陵郡,活捉太守金旋来献!”

诸葛亮大喜道:“翼德要去不妨,但要依一件事。前者子龙取桂阳郡时,责下军令状而去。今日翼德要取武陵,必须也责下军令状,方可领兵去。”

于是,张飞就立了军令状,欣然领三千军,星夜投武陵界上来。

武陵郡内。

武陵太守金旋听得张飞引兵到,乃集将校,整点精兵器械,出城迎敌。

从事巩志谏言道:“太守,刘玄德乃大汉皇叔,仁义布于天下,加之张翼德骁勇非常,不可迎敌,不如纳降为上。”

金旋大怒道:“汝要与贼通连为内变吗?”

于是,金旋便喝令武士将巩志推出斩之。

众官皆对金旋说道:“太守,先斩家人,于军不利。”

无奈之下,金旋便喝退巩志,亲自率兵出城。

离城二十里,金旋正迎张飞。

只见张飞挺矛立马,大喝金旋。

金旋问自己的部将:“谁敢出战?”

众人皆畏惧张飞,不敢向前。

无奈之下,金旋便亲自骤马舞刀,去迎张飞。

张飞大喝一声,浑如巨雷。金旋失色,不敢交锋,拨马便走。

张飞带着众军随后掩杀。

金旋走至城边,城上乱箭射下。他顿时吃了一惊,视之,见巩志立于城上。

巩志对金旋说道:“汝不顺天时,自取败亡,我与百姓自降刘皇叔了。”

话音刚落。

这时,巩志便用一箭射中金旋的面门,坠于马下,军士们将金旋的首级给割了下来,献给张飞。他出城向张飞纳降。

张飞就令巩志赍印绶,前往桂阳去见刘备。

刘备大喜,就令巩志代金旋之职,去镇守桂阳。

刘备亲自到武陵安民毕,驰书报关羽和罗技,说张飞和赵云各得一郡。

关羽和罗技便在回信上写了这么几句话:闻长沙尚未取,如兄长不以弟为不才,叫我二人干这件功劳甚好。

刘备看了关羽和罗技的书信之后,大喜,就让张飞星夜去替关羽和罗瑜守荆州,令关羽和罗瑜来取长沙。

关羽和罗技既到,入见刘备和诸葛亮。

诸葛亮对关羽和罗技说道:“前者子龙取桂阳,翼德取武陵,都是三千军去。如今长沙太守韩玄,固本不足道,只是他有一员大将,乃南阳人,姓黄,名忠,字汉升。他是刘表帐下中郎将,与刘表之侄刘磐共守长沙,后事韩玄。虽然今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可轻敌。云长和子义去,必须多带军马。”

关羽对诸葛亮说道:“军师何故长别人锐气,灭自己威风?量一老卒,何足道哉?我二人不须用三千军,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决定斩黄忠、韩玄之首,献来麾下。”

刘备听了关羽的话,就立刻苦挡。关羽不依,和罗技一起只领五百校刀手而去。

诸葛亮对刘备说道:“主公,云长轻敌黄忠,虽有子义在旁边,但怕不听,只恐有失。主公当往接应。”

刘备从之,随后便引兵向长沙进发了。

长沙太守韩玄,平生性急,轻于杀戮,众皆恶之。

此时,他得知关羽和罗技的军马已到,便唤老将黄忠商议。

黄忠对韩玄说道:“不须主公忧虑,凭我这口刀,这张弓,一千个来,一千个死!”

原来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

话音刚落。

阶下一人应声而出道:“不须老将军出战,只就我手中,定活捉关羽和罗技。”

韩玄视之,乃管军校尉杨龄。

韩玄瞬间大喜,就令杨龄引军一千,飞奔出城。

大约行五十里,杨龄望见尘头起处,关羽和罗技的军马早到了。

杨龄挺枪出马,立于阵前骂战。

关羽大怒,更不打话,飞马舞刀,准备直取杨龄。

这时,罗技拦住了关羽,而关羽看向了罗技,很是疑惑。

关羽问罗技:“怎么了,四弟?”

“让我来吧,二哥。”罗技对关羽说道。

关羽向罗技点了点头:“好吧。四弟,你要小心啊!”

“放心吧!”罗技对关羽说道。

于是,罗技就拿着他的方天画戟,骑着他胯下的夜照玉狮子,向杨龄跑去了。

杨龄看见了,就挺枪来迎。

不到三个回合,罗技手起刀落,将杨龄砍于马下。

现在,罗技和关羽追杀败兵,直至城下。

韩玄闻之,大惊,便让黄忠出马,并且亲自来城上观看。

黄忠提刀纵马,引五百骑兵飞过吊桥。

关羽和罗瑜见一老将出马,知是黄忠,就把五百校刀手一字摆开,便横刀立马而问道:“来将莫非就是黄忠?”

黄忠反问关羽和罗技:“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

关羽对黄忠说道:“特来取汝首级!”

说罢。

关羽和黄忠便开始两马交锋。

斗了一百余回合,关羽和黄忠不分胜负。

韩玄恐黄忠有失,鸣金收军。

黄忠无奈之下,就收军入城,而关羽和罗技也退军,离城十里下寨。

关羽心中暗忖道: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我跟他斗了一百个回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

第二天。

关羽和罗技早饭毕,又来城下搦战。

韩玄坐在城上,叫黄忠出马。

只见黄忠带着数百骑杀过吊桥,再与关羽交马。

又斗了五、六十回合,关羽和黄忠胜负不分,两军齐声喝采。

鼓声正急时,关羽拨马便走,黄忠瞬间赶来了。

关羽方欲用刀向黄忠砍去,只听得脑后一声响。他急回头看时,看见黄忠的战马前失,被掀在地下。

关羽急忙回马,双手举刀,猛喝道:“我且饶你性命,快换马来厮杀!”

黄忠急提起马蹄,飞身上马,弃入城中。

长沙城内。

韩玄看见黄忠如此,便惊问之。

黄忠对韩玄说道:“此马久不上阵,故有此失。”

韩玄问黄忠:“将军箭法百发百中,何不射之?”

黄忠对韩玄说道:“来日再战,必然诈败,诱到吊桥边射之。”

韩玄以自己所乘一匹青马送与黄忠,黄忠拜谢而退。

黄忠寻思道:难得关云长如此义气!他不忍杀害我,我又安忍射他?若不射,又恐违了将令。

当天晚上,黄忠踌躇未定。

第二天早上,有人来报,说关羽和罗技搦战。

于是,黄忠领兵出城了。

关羽在前两日战黄忠不下,十分焦躁,便抖擞威风,与黄忠交马。

战不到三十余合,黄忠诈败,关羽赶来了。

罗技看见了,就顿时将他的心提到了他的嗓子眼上。

黄忠想昨日关羽的不杀之恩,不忍便射,便带住刀,把弓虚拽弦响。

只见关羽看见了,就立刻闪开了,却不见箭。他又赶黄忠,而黄忠又虚拽,又再次急忙闪身,又无见箭,只道黄忠不会射,放心赶来。

将近吊桥,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弦响箭到,他的箭矢正好射在了关羽的盔缨根上,前面军齐声喊起。

关羽吃了一惊,便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今日只射盔缨,正是报昨日不杀之恩。

于是,关羽和罗技便领兵而退。

黄忠回到城上来见韩玄,韩玄便喝左右之人捉下黄忠。

黄忠叫道:“黄忠无罪!”

韩玄大怒道:“我在城上看了三日,你敢欺我!你前日不力战,必有私心;昨日马失,他不杀汝,必有私通;今日两番虚拽弓弦,第三箭却只射他的盔缨,如何不是外通内连?若不斩汝,必为后患!”

然后,韩玄便喝令刀斧手将黄忠推下城门外斩之。

众将欲告免,韩玄对众人说道:“但有告免,便是老贼同党!”

刚推到门外,刀斧手恰欲举刀,忽然有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斧手,救起了黄忠。

那人大叫道:“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愿随我者便来!”

众视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乃义阳人魏延也。

自从魏延在襄阳赶刘备不着,来投韩玄,而韩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

当日他救下了黄忠,让百姓同杀韩玄,袒臂一呼,相从者数百余人,黄忠拦当不住。

魏延直杀上城头,一刀砍韩玄为两段,提头上马,引百姓出城,投拜关羽和罗技。

关羽和罗技大喜,就入城安抚百姓。

安抚已毕,关羽和罗技便请黄忠相见,但黄忠托病不出。

关羽和罗技得知后,即使派人去请刘备和诸葛亮。

刘备自关羽和罗技来取长沙,与诸葛亮随后催促人马接应。

正行间,青旗倒卷,一鸦自北南飞,连叫三声而去了。

刘备问诸葛亮:“军师,此应何祸福?”

诸葛亮就在马上袖占一卦,对刘备说道:“长沙郡已得,又主得大将。午时后定见分晓。”

少顷,前面有一个小校飞报前来,来到了诸葛亮和刘备的面前。

那个小校对刘备对诸葛亮说道:“启禀皇叔、军师,关将军和罗将军已得长沙郡,降将黄忠、魏延已经投降,专等皇叔到长沙。”

刘备得知后,瞬间大喜,就前往长沙。

刘备和诸葛亮一到长沙,关羽和罗技便将他们两人接入厅上,具言黄忠之事。

刘备得知后,便亲往黄忠家相请,黄忠这才出降,求葬韩玄尸首于长沙之东。

刘备待黄忠甚厚,便同意了。

只见关羽和罗技带着魏延来见刘备和诸葛亮,但诸葛亮喝令刀斧手推下去,并斩之。

刘备惊问诸葛亮:“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军师何故欲杀之?”

诸葛亮对刘备说道:“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我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刘备对诸葛亮说道:“若斩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还望军师恕之。”

诸葛亮指着魏延,对魏延说道:“我今饶你的性命,你可尽忠报主,勿生异心。若生异心,我好歹取你的首级。”

魏延喏喏连声而退。

然后,黄忠推荐刘表之侄、现在攸县闲居的刘磐当长沙太守。

于是,刘备便让刘磐回来,让他为长沙太守。

现在,四郡已平,刘备便班师回荆州,改油江口为公安。

自此,钱粮广盛,贤士归之,而军马四散屯于隘口。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