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不表吴军前往南中,且说关子仪率领大军返回汉中。

于淮听说关子仪归来,马上出城迎接。其实他早就知道吴三桂逃跑的事了,但嘴上还是说道:“恭喜大都督,贺喜大都督。”

关子仪听闻此话,眉头紧皱,看向他,问道:“何喜之有?”

“都督擒拿吴三桂,立下大功,难道不值得恭喜吗?”于淮故作惊讶地问道。

“唉,”关子仪夸张地摇摇头,“吴三桂将栈道烧毁,跑了。”

“这,”于淮迟疑一下,继而说道,“虽说跑了吴三桂,也应该有别的收获吧?”

关子仪看他一眼,复叹口气,道:“本来已经擒拿王府臣,可却被周先生放跑了。周先生屡立战功,在下不好处置。”

“交给朝廷处理啊!”

关子仪听闻此话,两眼放光,望向于淮,嘴角浮出一丝笑来:“于先生口才好,深得纵横捭阖之道,可前去京城,替关某美言一番,将周先生之事上报朝廷,先生意下如何?”

于淮也笑了起来,说道:“在下本为一介草民,全凭都督一手提拔,都督既已下令,在下如何不从?”

关子仪闻言大喜,随即进入城去,寻来纸笔,写下文书,递给于淮,于淮放在袖中,辞别关子仪,上路去了。

却说当时肃亲王率领大军来到西安,宝泰见城中隐隐约约,含有杀气,便跑回京城,此刻已经来到城外。

宝泰进入大殿,直入后堂,去寻玄烨。

玄烨正在养心殿批阅奏折,见宝泰进来,放下手中的笔,充满疑惑地问道:“贤侄?你怎么回来了?”

宝泰跪在地上,嗷嚎大哭:“回皇上的话,海图将军遇刺身亡,三军动荡。”

“什么?!”玄烨表示震惊,身子往后退了退,“那现在战事如何?”

“回皇上的话,”宝泰依旧跪着,“后来肃亲王挂帅,关子仪与他争夺兵权,奈何关子仪诡计多端,偷到兵符,小侄见情况不好,急忙回京禀报!”

玄烨听到关子仪窃取兵权,火冒三丈,一拳擂在案上,怒道:“岂有此理!”

“还有,小侄认为刺客与关子仪有关。”宝泰信誓旦旦地说道。

“哦?”玄烨轻声问道,“贤侄何出此言?”

宝泰便将关子仪出入大牢的事禀报玄烨,又添油加醋地说了一番。

玄烨听后,脸色铁青,握紧双拳,刚要发怒,旋即镇定下来,问道:“似此,如之奈何?”

“小侄有一计,或许可行。”

“说。”

“皇上可下道圣旨,就说处死刺客,并令关子仪监斩,到时候小侄在刑场布下刀斧手,此人若是泰然自若,皇上不必追究,此人若有推脱,休问长短,即刻逮捕入狱!”言讫,凑近玄烨,“皇上以为如何?”

玄烨点点头,轻启朱唇,道:“也只能这样了。”

话音未落,一名小太监跑到屋内,跪在宝泰身边,说道:“启禀皇上,于淮求见。”

“于淮?”玄烨似乎不认识他,“他是何人?”

“南郡总兵。”

“哈哈哈,”玄烨想了起来,笑了几声,“朕还以为是谁呢,原来是他啊!此人必是给关子仪当说客的。”转对小太监,“宣。”

小太监起身,疾步退出,转出门去,来见于淮。

于淮第一次面圣,不免有些紧张,手心渗出汗来,听到小太监的话,正正衣襟,大步流星地走了进去。

于淮走到屋内,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毕,朗声唱道:“微臣于淮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

玄烨此刻也想起宝泰还跪着,急忙说道:“贤侄,你也平身。”

“谢皇上。”二人答道,随后一同起身。

玄烨目光扫视于淮,不怒自威:“爱卿身为南郡总兵,乃是百忙之身,此刻进京面圣,必有急事。”

“是的,”于淮作揖答道,“文宣王驱兵五万,大败吴三桂,并擒拿大将王府臣,后被周培公私自放走,奈何周先生乃有功之人,文宣王不便处理,特令微臣来奏请皇上。”

“什么?”玄烨慌忙起身,正欲发问,似觉不妥,又坐了下来,细声问道,“爱卿是说,关子仪将王府臣擒拿了?”

“正是,文宣王率天师南下,屡战屡胜,大败吴三桂,几次差点将其生擒,均是被王府臣化解,可见此人之威力。”于淮说完,掏出关子仪的书信,递给一名太监,说道,“此是文宣王亲笔书信,请皇上过目。”

太监接过书信,递给玄烨。

玄烨拿在手中,打开书信,只见信上写道:“仪以凡才,得海图将军厚爱,受任水师提督,本欲效于麾下,奈何将军死于小人之手。后肃亲王拥麾,屡战屡败。仪不得已,为大清也,乃窃兵符,尚望主上勿怪。今吴三桂遁逃成都,烧绝栈道,仪请朝廷下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今令大军屯于汉中安顿,待春时,再行征伐,仪必不辱命。微臣关子仪拜上。”

关子仪在信上并无虚报,单对肃亲王之死,有所隐瞒。

玄烨见信,欣慰不已,说道:“看来裕亲王说的没有错,子仪真乃擎天之柱。朕见其信,如见其人。”随后对方才的太监说道,“小柱子,你去工部,传朕旨意,就说文宣王大破敌寇,此刻需要重修栈道,追击敌寇。”

“嗻,奴才遵旨。”叫小柱子的太监说道,随后退出。

玄烨见小太监走后,单对于淮说道:“对了,爱卿适才说周培公放走王府臣?”

“正是。”

“那就这样,”玄烨对着于淮说道,“传朕口谕,任命周培公为盛京提督,负责戍边。”

“微臣遵旨。”

于淮受命而去,返回汉中。

等于淮走后,玄烨对宝泰说道:“贤侄,朕想修明史。”

“小侄举荐一人,或许可行。”

“谁?”

“顾炎武。”

玄烨一听是自己岳父,笑道:“原来是顾答应之父啊!那这件事就交给贤侄处理吧。”

宝泰领命而去。

正是:当年百姓今犹在,谁云大明已经亡?

未知顾炎武是否修史,且看下文分解。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