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此时天色逐渐发亮,刚刚破晓的天空,露出斗大的太阳,照耀在地面上。只见满地鲜血,染红了整个大地。

“唉。”关子仪望着满地的尸体,叹息一声,“将他们埋了吧。”

“嗻。”士卒照做。

关子仪率领众人走至厦门府,伸手指着门口:“在下料郑克爽必在此地。”言讫,走上前去,推一下门,见推不开,耸耸肩,“谁能把这门撞开?”

“我来。”李梓高叫一声,猛地向门撞去,那门就是不开。

众人各个铆足劲头,撸起袖子便要去撞,关子仪伸手将他们拦住,没有开口,声音似从牙缝里挤出,一字一顿地说道:“放火。”随后闭上双眼。

“嗻。”清兵照做,将夜里用的火把重新点燃,扔上房屋,瞬间燃起熊熊烈火。

此时屋内仅剩郑克爽与伍猛,当他听见关子仪说要放火,吓得瑟瑟发抖,躲在一旁,冲着伍猛说道:“伍叔,我怕。”

“别怕,伍叔在呢。”伍猛伸手抚摸郑克爽的额头。

大火伴随着狂风,愈来愈大,瞬间将屋子烧得片瓦无存,只见那滚滚浓烟,直透云霄。

“元帅,房梁快烧断了。”一名清兵指向快要坍塌的屋子说道。

关子仪急忙睁眼,见屋顶已被烧漏,大声喊道:“快去救火!”

话音未落,只听‘嘎吱’一声巨响,房梁已被烧断,轰然落地,奔着郑克爽砸来,吓得他抱住脑袋,紧闭双眼,伍猛一个箭步上前,抱住郑克爽,用自己结实的身躯为他抗住这致命的一击,一口鲜血喷出,洒了一地。

“少主,老臣定会护你周全。”伍猛拼死抱紧郑克爽,不想让大火蔓延到他的身上,他自知活不下去,但死也要死的有尊严,当下嘴里唱起了明朝大才子杨慎的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还没等唱完,一口鲜血伴随着吐沫喷出,气绝身亡。

郑克爽心中一阵感动,索性接上歌词,唱道:“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声音嘹亮,贯彻到天空之上,传入关子仪的耳朵,不觉令他潸然泪下。

“救火!”关子仪声音几乎咆哮,“赶尽杀绝,可不是本帅的作风!”言讫,亲自拿着水桶,前去救火。

不一会儿,清兵便将大火扑灭,关子仪冲进废墟之中,左翻右翻,他奋力推开压在伍猛身上的房梁,见郑克爽身上并无半点伤痕,此刻只是昏迷,当下将郑克爽背在身上,走出废墟。

良久,郑克爽苏醒,他躺在地上,望见关子仪,本能地将身子向后退了退。

关子仪见他害怕,感觉好奇,问道:“你认识我?”

郑克爽摇摇头,很显然他没有见过关子仪,但是他身上的白甲很是显眼:“我认得你身上的盔甲,你是八旗子弟兵。”

关子仪蹲在他的面前,笑道:“知道我为什么不杀你吗?”

郑克爽摇摇头:“不知道。”

关子仪告诉他:“因为我恨战争,讨厌杀戮,我想兵不血刃地拿下台湾,避免生灵涂炭,无辜的百姓受苦。”

郑克爽知道他什么意思了,当即说道:“我可以投降,但是你需要答应我三个条件。”

“有趣,”关子仪冲着他一笑,“你说吧。”

“那便是,”郑克爽站起身子,掷地有声地说道,“不伤郑室一人,不伤百官将士一人,不伤台湾黎庶一个!”

关子仪冲着他连连点头,一连说了三个好:“好好好,本帅为得就是不伤害黎民百姓,你既然这么说,本帅答应你就是了。”

于是乎,康熙二十年,正月二十八日,郑克爽答应关子仪投降清廷并带清兵渡海入台。

夜间,关子仪坐在厦门府,与众人说道:“本帅明日便随郑克爽入台,自此天下终将一统,就不劳烦诸公亲往了,但是功劳簿上不会没有诸公名字的。”

“全凭元帅做主!”众人拱手说道。

关子仪将目光落在郭少济身上:“郭将军,明日你随我去。”又看向钱浩,“钱将军,你也随我一同前往。”

“嗻。”郭少济、钱浩拱手答道。

第二日,众人各自收拾行囊离开,返回江宁。

渡海前一天的晚上。

“元帅,你怎么还不睡?明日还要出海呢。”郭少济去营外解手,回来望见关子仪坐在一块石头上,问道。

关子仪扭过头,见是他,笑道:“正因如此,在下心里激动,睡不着啊!”

郭少济冲着他一乐,问道:“元帅,你说天下一统之后,我们还能干嘛呢?”

此话说到关子仪心坎里了,不免心头一颤,只是嘿嘿一乐,没有说话。因为太平盛世,他们将再无用武之地了。

就在此时,一只白鹿冲着关子仪跑来,绕着他屁股下的石头连转三圈,又从嘴里吐出一块玉石,随后又反绕三圈,顺着海边跑去。

关子仪感到惊奇,从石头上站起,拿起地上的玉石,只见上面绑着条红线,像是个玉佩,正面写了个‘海’字,背面写了个‘关’字,望有一时,仍旧是眉头紧锁,不解其意,只得揣进怀里。

郭少济刚要发问,只听四周传来一阵幽幽地声音:“明日渡海时一定要佩带它,可保汝平安无事。”

关子仪将信将疑地将玉佩栓挂在脖子上,回营睡觉去了。

翌日,晨起。

海上战船森森,旌旗猎猎,战鼓雷鸣,震耳欲聋。

关子仪腰悬佩剑,登上战船,手持青龙旗,意气风发地说道:“诸位,等在下将黄底青龙旗插入台湾的领土上,天下便已一统!”

“万岁!”

“万岁!”

“万岁!”

船上清兵各个高呼。

关子仪连连罢手:“不是在下万岁,是大清江山万岁!”

“大清江山万岁!”

“大清江山万岁!”

“大清江山万岁!”

清兵换了口号,继续高呼。

将近下午,清廷水师行驶到台湾,正欲靠岸,只听一声炮响,千船竞发,各个打着‘郑’字大旗。郑军炮火齐轰、万箭齐发,海面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火炮打将过来,掀起波涛,清军战船开始摇晃,因为清军当中八旗子弟居多,具皆在马上打天下,这突然在海上作战,各个感觉晕船。

关子仪大吃一惊,走入船舱,一脚踹开大门,拎着郑克爽的衣领,将他拖拽到甲板上,指向打着‘郑’字大旗的船队,问道:“这是什么情况?开炮迎接?”

“误会,误会。”郑克爽挣脱。

关子仪松开他,怒道:“你若是存心骗我,小心我将你丢进大海喂鱼!”

郑克爽心中大惊,站立不安,心道:“这这这,同是此人,前后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关子仪不顾郑克爽,抽出佩剑,登上船帮,指挥水师作战。说来也巧,恰在此时,郑军一炮轰来,那炮不偏不倚地打在关子仪身上,将他从船帮击落。

众人大惊,急忙围了过来,见关子仪竟然平安无事。

关子仪想起那日天空上传来的声音了,当即站起身子,一把将悬挂在脖子上的玉石扯断,掷入海中,瞬间,海面上风平浪静,没有半点波涛。

众人大喜,急忙跪地叩首:“元帅真乃天人也!”

“我非天人,实乃有天人相助!”

关子仪突然振奋,以为老天助他,当下捡起地上的尚方宝剑,再度登上船帮,率领众人作战。

清军没有火器,只得万箭齐发,但却管用,不一会儿便将郑军打得竖起白旗,扬言投降。

船只靠岸,关子仪率众登上台湾岛,亲自将黄底青龙旗插在台湾的领土上,并在一旁的石柱上刻着几个字:‘大清关子仪’,随后写份奏折,派人送至江宁。

正是:明朝江山已非故,郑氏台湾不复属。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