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长河落日斜山,征蓬远度阳关过。平沙孤雁,掠影天际,渺天地阔。寒草残垣,橚篸萷叶,半壁弥勒坐。骑马金戈剑,黄沙掩没,汉家旗,狼胥落。

慕韦虎单车颀硕,问宗悫,长风当破。寒泉冷冽,化清风羽,托南斗鑊。看万波处,任公垂堕。觅芳泽九畹,浪沧水舞,啸青锋若。

《水龙吟》

李均文召来李修迪,下达作战任务。虽然李修迪是李均文的三叔,但军营之中只有将帅,并无叔侄。而李均文早已被李修泽任命为了最高统帅,故此李修迪虽执掌大军但依旧得听命于李均文。

此时剑南道节度使何威也在作战室之内,李修迪对此虽然有些疑惑,毕竟何威并非李家的人,而是魏朝中央的人,但他也知道这个时候并非是问这些的时候。

李均文先向何威问道:“你手中有多少兵马?”

何威身着戎装,正色拱手回道:“禀国公,加上罗家和蒲家的两万兵马,现在我可以调动共计六万人马。”

李均文点了点头道:“差不多,和我预计的一样。”皆着李均文让两人靠近,指着案上的地图道:“而今蜀地三道,我们已经占领了山南西道大部以及剑南道的北部诸州。但郭子远现在也在集结部队欲要争夺山南西道,而姜厚原等人现在也已经在巂州、嘉州、姚州这三州站住几脚跟,并且南诏也出兵了,并在姜厚原、张珍夋、王自为三家的配合下拿下了黔中道。而今三家勾连南诏,欲与我军抗衡到底。”

李修迪听了李均文的分析后不自觉的皱起了眉头,而后开口道:“现在的局势对我们并不利,一不注意,可能会被郭子远和姜、张、王三家逼退回汉中,先前所有努力都会毁于一旦。”

何威也对当前的形式感到有些棘手,可他见李均文却是一点都不紧张,似乎这一切好像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一样。

李修迪有些抱怨道:“如果当时我们便立即出兵,趁姜厚原等人没有站稳脚跟将其剿灭,这样我们的压力会小很多。”

说完李修迪看了看李均文,毕竟现在的这个局面说不好听些都是因为自己太相信李均文了所造成的。

李修迪这时却见李均文浅浅的笑了一下,这让李修迪更加的疑惑。这时李均文说道:“我要的就是这个局面,南诏早就有窥视窥视中国之心,与其后面将蜀地平定之后跟他在这里拉锯,不如趁此机会将南诏打疼,让他再无进犯之力。”

听李均文所讲,李修迪也明白了这样虽然可以让李家日后不用分心对付南诏,可现在他们十五万兵马根本就不够两线作战。

正在李修迪皱眉感到棘手时,李均文看向何威道:“何威,你带上你手中的六万兵马,我再给你四万兵马,你给我将山南西道平定了,并且,如果郭子远敢来侵犯,将他给我灭了,可做得到。”说着李均文眼神凛冽的看着地图上的山南西道。

山南西道并不难平定,难得是郭子远,如果何威只有六万兵马他却是不敢保证,但是李均文又给了他四万,他心里自然就有底了,毕竟郭子远总共也就十来万人马,能派出作战的绝对不会超过十万。所以在李均文给他下达命令之后何威毫不犹豫的就接下了,还当面立下了军令状。

而后李均文看向李修迪道:“三叔我与你一万兵马坐镇成都,若有胆敢闹事的,杀无赦。”李均文说着话时表情冷峻到了极点,李修迪回过神看见李均文的表情不觉都有些害怕。

他们刚占据成都不久,而今又遇到了如此局面,那些不安分的人自然便欲欲跃试了,这也是为什么李均文要等这半个月,一是想将南诏的主力部队调出南诏国内,借机歼灭,二来就是将所占领地方的那些有异心的人钓出来,毕竟蜀地的血还是流得太少了。

对于李均文的安排,李修迪有些不放心的向他问道:“如此安排我们就只有五万人马可以防备姜厚原和南诏了,这点兵力根本不够呀,姜厚原等人据传在巂州、嘉州、姚州三州就聚集了五六万人马,更不要说后面的南诏军了。”

“足够了,我亲领这五万人马,你们只管将自己的做好就行。”李均文豪迈而又坚定的说道。仿佛根本就没有把南诏的军队放在眼里。

虽然李修迪心中还是很担忧,但是见李均文已经下定了决心,所以他也不再说什么了,但李修迪心里已经暗暗准备向李家请求增兵了。

各方已经布置完,李均文让何威即刻出兵,当两人都转身下去时,李均文留下了李修迪。

李修迪转身道:“均文还有什么事吗?”

“三叔,我早就与家主商量过了,而其他放向也有了布置,所以就算是三叔向家主请求增兵也不会有的。”李均文淡淡道。

见李均文看出了自己的心思,李修迪直言道:“均文,你可知道现在的局面,一旦处理不好我们李家在蜀地的经营便毁于一旦了,那时候我们再想拿下蜀地将更加困难。”

“所以三叔这是不信任我吗?”李均文有些不乐的向李修迪道。

李修迪听李均文的口气并不友好,可对于现在的局面他心里实在是太过于担忧了。

李均文见李修迪的样子不禁叹了口气,对着自己的三叔道:“三叔,打仗哪有十拿九稳的事,父亲生前有多少次不是以少胜多,我李家难道不就是在这困苦之中崛起的吗?若每一战一定要自己的兵马多余对方了才敢跟他开战,那我李家也不要再谈争霸天下的事情了。自己守着这一隅之地便好了。”

说完李均文也不在看李修迪一眼,拂袖走出了作战室,出去整备兵马准备出发。

而李修迪听了李均文的话后站在那里愣住了,良久,李修迪才深深的吸两口气,感叹道:“哎,终究是老了,是呀,这点局面与当年二哥遇到的局势比起来,实在是算不上什么。”之后李修迪也不再想向李家求助的事了,他相信李均文心中已经有了对策,就像原来相信自己二哥李修延一样。

何威领兵向山南西道其余没有归附李家的地方而去,面对何威带领的十万兵马山南西道各个地方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力,而平定一个地方,对于当地归顺的世家大族,何威都依照李均文所言给其恩惠,而对于反抗的何威直接屠戮,收敛财帛。

对于李家介入蜀地,蜀地自然有很多的世家大族感到不服,而且那些原本迫势归顺的也在这种局面之下纷纷起兵叛乱,而李均文对于这些早就有了布置,因此整个蜀地可谓是血流成河,一批又一批不服从李家的世家大族被屠杀,剑南道和山南西道近三分之一的世家大族被李家屠戮。面对李家如此残酷的杀戮,很多世家大族内心都庆幸自己还好归附了李家,没有出来闹事。而其中蒲家和罗家更是被李家这一血腥的屠戮给吓到了,那些被屠杀的世家大族真的可以说是整个家族的人都被屠戮殆尽了,只要是反抗的世家,李家先是先将其主家给灭了,然后根据其族谱再杀,直到杀绝为止。

这一番流血之后,以罗家和蒲家为首的归降于李家的世家大族被深深的震住了,对李家的恐惧被深深的烙在了心头之上。当然,李家对于这些真心归降的世家大族也给予了很多的恩惠,例如册封罗家家主罗海轲为益州刺,蒲家家主蒲业生为梁州刺史等等。

而这时,虽然郭子远在占领了山南东道后便欲发兵吐并山南西道,进而再占领剑南道和黔中道,但因为与魏朝中央达成和解之后,郭子远一直都在对内进行大清洗以加固自己的权力,所以无暇西顾。此时郭子远听闻李家已经抢先他一步向蜀地下手了,郭子远知道如果李家将蜀地三道全部占据,那到时候再想夺下蜀地便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于是郭子远立即集结了八万兵马,准备趁李家现在立足未稳之时争夺蜀地。

而当郭子远听闻总领蜀地之事的宋国公李均文,坐镇成都的是李修迪,而攻略山南西道的是何威时,郭子远对于拿下蜀地信心更足了,他对身边的人说道:“李均文年不过二十四、五,不过是蒙父兄之功才得其位,有何才干而言。何威,自我起兵以来便未曾听说过这一号人,想来也是无名之辈,就李修迪还有些威望,但却被李均文留在了成都,可见其无谋,今孤发大兵,此俩小儿必定缚身以降。”

随后郭子远令吕江坐镇襄阳,张铁宝节度兵马。郭子远自领元帅,亲率兵马,并封刘三霸为前锋大将,兵峰直指山南西道。

而此时,何威也接到了前方所报,知道郭子远已经出兵而来,于是何威连忙召集军事会议,商讨如何应对。

会议上,何威对诸将道:“前方斥候来报,山南东道叛军郭子远现命刘三霸为先锋大将,自提兵八万向我军而来,诸位有何应对之策。”

何威刚说完,底下的将领脸色便有了沉重之色,而今山南西道刚刚平定,而且还杀了那么多的世家大族,此时交战,有太多的不确定的事了。

而就在诸将沉默时,一年轻将领出列道:“将军,山南西道与山南东道接壤的地方有高山县岭阻隔,郭子远若想入蜀,必会取道荆门,走水路过宜昌,我们可以先拿下瞿塘峡,扼守险地,那时即便郭子远有百万大军也过不了一步。”

何威听后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何威向着年轻看去,这将领身着鱼鳞甲,英姿非凡,何威向其问道:“何名?现居何职?”

长枪红缨鱼鳞甲,封侯不问少年时。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