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问“可否为我军配备骏马。”
“不可,我朝歌人马均不足。”
“如没有马军,怕是无法躲避敌人的追击。”
“我会让黎侯派兵在边境接应。”
“可否知悉黎侯军队的将领,我可与之联络。”
“暂时并不知晓黎侯会派哪位将领出战。”
姜尚拜别,酒正送行时对他说“若是败退,记得可丢弃军队,使仙术离去,”他点头。回营之后,他愤愤的骂道“这不是让我这夷方一千多人去送死吗?”他把情况告诉众位百夫长,他们都说“不如趁机会逃回夷方吧!据说帝辛已经被杀死了!”
姜尚说“不可,我看水正官及其下属军士都很冷静,不像是帝辛驾崩的样子,我们如果逃离,肯定会被沿途的诸侯国追杀,我们没有战马,是逃不出的。”
众士兵都问可怎么办。姜尚说“我们先拿到武器再说,在攻击鬼方军队的时候,再想办法引黎侯的军队出战,我们则作壁上观。”
只过了几天,飞廉就来报帝辛说鄂侯盂侯联合出兵,已接近黎国,帝辛说“想不到是这两个小人在联合鬼方图谋我大商!西伯有没有动静?”
“崇侯回复说暂时没有军队调动的迹象。”
“告诉虞侯,让他出兵从后面袭击其国!”
这时候,姜尚已经率军到达黎国边境,他们根本没有去碰鬼方军队,只是出了都城便往黎国而去,黎人将领犁氏正率领军队逡巡于边境,看到姜尚军队来访,便接待了他。姜尚看犁氏,是个30出头的中年汉子,他来不及细看便先说“鬼方侯的骑兵已经接近王畿,我军与之战后败退,上仙可立即率兵讨伐。”
“我军正在等待黎侯的命令,现在不敢妄动。”
“我军奉大王命令,作为先锋引诱鬼方进入王畿的埋伏,现鬼方侯已到,上仙可就此率军加入大王设下的埋伏,共同阻击鬼方侯!”
犁氏听了,有些惶恐,连忙说“我先派人禀报黎侯,军队这就出发勤王!”
犁氏招来一只带翅膀的大白狗,对他说“报告黎侯,说大王已经埋伏了军队等待鬼方侯,让他带兵勤王,我先参战去了。”
那白狗化作人面,答应一声,就展翅腾空而去。姜尚很高兴,想不到这话一说就有效,帝辛很有可能没有死,现在敌军已经接近王畿,现在透露这个消息给黎侯,帝辛也不会怪罪自己,万一帝辛真的死了,黎侯可趁机攻取朝歌,仍然不会怪罪到自己头上。他对犁氏说“这兽叫什么,用它来传信不知比飞廉大人的风语传信快慢如何?”
“叫天马,身形小,因而飞行速度很快,至于与风相比的快慢,这倒不敢妄下定论。”
姜尚看他话语很谨慎,便不再问。同行途中,姜尚看他的坐骑是一只背上有驼峰的怪牛,一问,才知道他是神农氏的后裔,坐下的牛叫领胡,是用来耕田的,兴奋至极,又跟他套近乎“原来上仙是神农氏族人,我祖先是大禹时期的四岳官,我本也姓姜。”
“我神农氏苗裔很多,不知道是否是我氏族的姜姓苗裔?”
“在虞夏时我祖被封在中原的吕地,不知道神农氏是否由此一脉?夏亡之后我族便为庶人,祖先隐居于海滨,因此而善于钩钓仙术,但最近我聚落受到东夷诸国的入侵,难以生存,我才到夷方,后辗转来到大商,想学农耕之术再到中原开辟地方以定居。”姜尚说着,手指成钩,从壶中凭空抓取一团酒浆,放入酒爵中,刚好满杯,递给了犁氏。
犁氏看他剖露真心,又透露法术,知道真心归顺,便说“农耕之术始于犁,即我的名氏,还有锄、耙、镰等工具,并需要尽修筑水沟、捕捉昆虫、熬制肥料等物事,这次倘若其他神农八部的仙人都在,你可在军中观察他们的法宝,之后再回乡与农耕乡民为邻,必定可以学会。”
“我曾看到有神农部族上仙使用绳索卷取法宝,可随意折叠,躲过敌人攻击,这是什么法宝呢?”
“这是丈量土地的绳墨,能够度量万物,邮氏、田畯官、水庸氏他们都很擅长。”
“但水火没有形状,如果以水火攻击,就可破这种法宝?”
“对极了!你学仙术的资质真的不错!”犁氏拍掌大笑,“帝辛怎么让你这样的人仍然为奴,率领夷方俘兵呢?”
“帝辛手下仙人众多,仙术高强,已经形成各自的阵营,我孤身来到大商,没有依托,只能暂居人下了。”
“看来这一战之后,你一定可以得到爵位,不知你认为这一仗的胜败如何?”
“我看商王这次不动声色的吸引鬼方大军贸然进攻,已经布置的差不多了,鬼方侯必败无疑。”
“好!我若这次勤王成功,必然会以你报信为念!”路上姜尚给犁氏讲述了他们姜姓聚落是如何在薄姑、纪国和莱国中的争夺中生存下去的,但隐瞒了他在夷方的战斗不说,犁氏听了很是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