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对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倒不是因为他生在山里长在山里,他是农村穷小子出身,老家普遍都是茅草房,每家都有一块地,播点种子劳作一年勉强做得到温饱。村里没有山,那一片都没有山,放眼望去都是平原。但是云中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山里的孩子》,让被麦芒戳着长大的他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山里的孩子,所吃所穿所用都是大山无私的馈赠。他们每天走的山路,仿佛一条通向天边的带子,他们肩上的布袋,能轻轻碰到云彩呀。
在云中看来,大山能给人一种依靠,不是非得住了人才叫依靠。这种依靠就好像一个沉默寡言的朋友,你说你需要什么他会默默无闻地提供给你,无怨无悔。你远眺一座高山,云轻飘飘地从山尖拂过,但是山尖不会因此而动摇。它教给人不要被任何诱惑所迷倒,做事情应该像山体本身一样,拥有难以动摇的决心(当然前提是利人利己)。山里的树和平原的树相比,条件要苛刻多了,要经受山里一年四季的风吹雨打,才能在大山中立足跟。它们和外面的植物相比可能没什么两样,但是它们的内在多了一层保护自己的屏障。所以这告诉了人们,一定要在严酷的环境中锻炼自己,才有可能升华。
那篇课文打开了云中的一扇新窗户。他成家以后就盘算着带女儿多去一些名山大川。
明霞已经是西川大学文学作品系的一名学生了,这个专业需要天天和文字打交道,每隔三个星期就会有一篇三千字的作品评论等着她,加上她自己得空就去图书馆借书,一学期下来她读+写了上百万字的作品评论和新闻时评,晚上做梦都在读书。除去学校大作业,她每两周还会去学校的院组织参加培训,为年底竞争会长奖学金做准备。一个学期下来,她少了开学前的骄躁,多了几分成熟;去了一些可有可无的小脾气,多了几分体谅和宽容。加上期末考得还不错,云中打算借着寒假带明霞去一次峨眉山。
峨眉山就像一个美人儿的双眉,悠长、有内涵,只是这个内涵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体会。所以云中没有选择乘坐索道上山,而是带着女儿从直通万年寺的这条路徒步上山。他以为女儿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可当他看向身后的女儿时,却发现她的眼神中带有惊恐。“我怕猴子突然跳到我身上来......”她指着一块牌子说。“那么多山路你都走过来了,还怕这点儿苦吗?”云中反问她。明霞的语气听上去快哭了:“我害怕它们的爪子抓我的脸,万一......万一被挠破了麻烦就大了呀!”云中的回答是随手从路边捡了一根粗树枝给她:“如果它蛮不讲理,你用它来保护!”有了树枝的庇护,明霞心里舒坦多了,这才迈开大步向上爬。
走到万年寺了,一只猴也没看见,明霞的胆子这才大了起来。从万年寺去清音阁的路上也是连个猴影都没见到,然而这时候明霞反倒有点儿期待见到它们了,幸运的是这个愿望似乎很快就要实现了,因为下一个景点是生态猴区。来之前做了点儿功课:别让猴儿察觉出人带着吃的,尤其是用塑料袋装的。如果它们感受到了可能会过来抢,万一吃的被它盯上了就拱手送给它了事,皆大欢喜。因此在进入生态猴区之前她飞快解决掉了上山路上买的一根大香肠和一个可爱多,然后喝了点儿水润嗓,才一步步跨进去。
担心了一路猴子的袭击,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生,明霞总算松了口气。不过她留了一个心眼,见着有回去的游客就顺口问了一句:“不好意思啊打扰你们一下,你们在猴区看见猴子了吗?”问了好几个,都回答说“一只都没见到。”于是她放心了,虽然想看猴儿,但是自身安全大于天,宁可不享受,也不能让自己陷入更大的麻烦之中。沿途的风景还是非常迷人的,对于她这样在城里长大的娃来讲,能看见飞流的瀑布、青葱的山林、湍流的溪水或山顶的一座小亭子就是福气。在这里,她全看到了。
一路听着水声,明霞心里别说多放松了。时不时还能听见鸟鸣,这对于听惯了城市杂响的她来说简直就是天籁之音。虽然她一路都在担心猴子的攻击,但其实她内心也有少许的想看到这群野孩子的欲望。不过她只把这个愿望埋藏在了心底,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一切随缘吧。
拜谒了张天师,他们一路下山畅行无阻,唯独在一个地方被好多人堵了路,过去一看,一群人围在一片树丛下面,明霞抬头一瞧,嘿!
她看见,一只藏酋猴在树丛中穿梭。速度之快,让人根本来不及为它留下影像纪念。继续往山下走,来到了一个走廊。他们发现,这里有好多只藏酋猴在活动。明霞激动坏了,取出相机,刚要拍照的时候听见云中对她说:“别离太近。”这几个字,少而精,精简到足以让人言听计从。明霞小心翼翼地退后了好几步,照下了坐在木桩子上四处观望的“首领”(她是听一个导游说的),也拍到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猴在房顶四处游走,以及猴妈妈带着宝宝过桥......这些照片可以让她至少开心一整天了。
可是俗话说的好:几家欢喜几家愁。明霞和云中做足了功课,可是有的游客并没有这个意识。明霞看见有一个小伙拎着塑料袋(里面有吃的)去撩拨一只猴儿,当时明霞心里就在喊:完了。果不其然,那猴儿上去就抢袋子,把小伙吓得往后一缩,还直说:“它欺负我!”道理大家都明白,说出来准叫人家难堪,因此旁人都去看别的热闹,不做任何评论。云中只和女儿说了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做下的事迟早要付出代价的。”
到山脚要乘车返程了,明霞仰头望了望这座大山。有特别之处吗?肯定有,但是不仔细品是体会不到的。这是后来云中告诉她的。
云中和她说:“大山是我们接触大自然的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它可以告诉我们教科书上学不到的人情世故。这些猴儿都是山里的居民,咱们来打扰它们本来就不怎么好,不过既然碰巧路过看一看也未尝不可。但是它们是主咱们是客,了解一下它们的生活即可,断不能去挑逗它们。在生活中你要是干预主人的日常生活,即使人家面上不说什么,也会在心里把你拉进黑名单吧。”
“山里的水也不是至清的,不是因为要捕鱼,而是因为,山里的环境并不像许多人想的那样纯洁。山里有飞虫,有出没的群兽,有随时暴发的山洪,有泥石流,还有变幻莫测的天气……要不然白素贞在青城山中也不需要苦修数十载,张天师也不会经受那么多考验才得道。可是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深山老林里可以清除人心的杂质呢?因为远离人烟啊,你要知道尘世间不干净的东西太多了,深山老林不会有太多人去,思想也就不会太肮脏太龌龊,如果静坐勤修,或许有看破世尘的可能。可以说,大山的环境,给了人一个生活的选择。”
“它可以给人类上课,也就可以给人类下马威。所以,一定要对大山保持一个敬畏的心态。”
一阵风吹过,明霞听到了山上树木发出一阵哗啦啦的响声.她明白,这是大山的呼吸,是亘古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