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参加完艺术节以后,班里同学又突击了三个月,迎来了中考和暑假。那个暑假,明霞和云中去了杭州,度过了一个充实的暑假。
升高中以后,学校分了文理班,鉴于小时候无数次因为作业错误率太高挨过数学老师的训斥,以及初中狂补课物理化学才勉强及格,她觉得高中理科已经不是自己能看得懂的知识了。因此明霞毫不犹豫去了文科班,并且在去了以后没有任何想改变自己人缘的想法。她只想跟着文科班老师踏踏实实做完自己高中的每一份作业、尽自己之力完成每一次考试。
然而她没想到,她的班主任看重的不完全是学业成绩。刚开学没几周,老师就找时间带班里二十个同学去天坛走了一圈。那段时间刚好春暖花开的时节,而且去的那天阳光正好。老师找了一个空地,让大家围坐在一起读诗。微风轻轻拂过,身后有青松绿柏,时不时还能听到喜鹊叫。在这样的氛围下读诗,明霞忽然明白了:诗,或者说文字其实就是生活的写照。
从天坛回来没几周,文科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传统————齐鲁游学。但是明霞得知出去以后并不开心,因为要分组住房间,而她平时在班里最多的交情是“见了面打声招呼,笑一笑、挥挥手,然后就擦肩而过”的类型。平时基本没什么能真正说得上话的朋友,这次分组搞不好要耍单了。而后面老师统计分组名单的时候,有好多她认为能说上话的早就分好了,最后到她的时候无比尴尬:自己班没人了。当时她已经要哭了,不能和自己班的组队就只能被强行塞入另一个文科班的分组之中。那一刻,她感觉自己就像个外人。
可是班里的同学却让她感动,主动提出换分组。虽然当时明霞内心很不好意思,甚至觉得很对不起那个和她换分组的女孩,但是她只能带着这种矛盾的心情去接受。
而那个最后和她分到一组的,就是若冰。
若冰平时在班里很文静、很乖巧,同时成绩在班里是一等一的棒,平时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和明霞来往不算很多。因此这次和她分到一个组里,其实明霞内心很慌。但是如果让她真的和其他班的同学一起住,她可能会对自己班的同学更加生疏。所以她只能在心底感谢提出换分组的姑娘。
接下来,收拾行李,集合,坐高铁,一切都是按部就班。那是明霞又一次自己出远门,这次云中没有极力反对是因为有学校老师带队。他只是让明霞坐上高铁和到达目的地以后给他发消息。其实明霞自己也不放心,所以刚在高铁车厢坐定她就给云中发了一条:“已上车。”在到泰安以后,又给云中发了一条:“已到达。”
白天游览的时候,,由于有导游和大队同学,明霞还没觉得有多尴尬。但是晚上进了房间以后,看着有的好姐妹三三两两出入房间,听着隔壁游戏的笑声,不知为何明霞感觉自己内心有些失落。那一刻她决定假装自己一个人住这个房间。这样可能心理负担还小一点儿。是当天晚上若冰的一句话改变了她这个想法。
住下的当天晚上,由于白天天气特别热,出了一身汗,因此明霞当天打算洗个澡。可是她不好意思和若冰说,于是换好室内服以后她直接打开了电视,打算等若冰洗漱完自己可以不争不抢地用。她刚开电视时,若冰在收拾自己地洗漱用品。她在整理好以后就问明霞:“你一会儿洗漱还是现在洗漱呢?”明霞想着自己晚上也不吃东西了,干脆直接洗澡洗漱一条龙得了。于是明霞说:“那我现在洗漱吧,我......刚才开了电视,你要想看可以先看看节目什么的。”
这句话说出口,明霞心里就释然了很多很多。她之前最艰难的那道坎是不知道说什么以及怎么说。此时此刻,她心里除了感谢她这些同学,还是感谢,别无其他。
晚上,两个人都洗漱完了以后,明霞想开口问若冰“你喜欢看什么节目,咱们可以一起看。”可是一开口却变了味:“那个,你有想看的节目吗?如果没有的话我就关电视了。”若冰很利索地回答说:“我喜欢看《最强大脑》。”虽然明霞没看过这个节目,但是她初步感觉节目地内容应该很有挑战性。于是她就说:“嗯!这节目是挺好看地,那等等我调一下台看看在哪儿啊。”刚开始若冰看得津津有味,可是看到十点半的时候,她说:“不看了,不早了我先去睡啦。你也别睡太晚,明天还得早起呢。”她说话地时候,明霞正在全神贯注地看电视里那些选手是如何在一分钟之内记下了几十张甚至上百张扑克牌地花色和数,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十几秒以内成功在上千个色子里盲选选出评委指定的点数的。听到若冰的话她简单回应了一句:“好,晚安啦。”
经过这一晚上简短的聊天,明霞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改变了。她现在敢于和自己不太熟地人打招呼甚至聊天问话了,这对于有社恐的明霞来说已经迈出很大的一步了。
第二天明霞跟随大部队一起去爬泰山,那是明霞第一次爬泰山。虽然小时候云中带她爬过黄山、登过峨眉山,爬山对她来说没什么稀奇。但是在中天门上山入口,导游说了一句:“你们往上走有一段路特别难走,因为特别陡。那一段路叫十八盘,你们到了那儿就说明离南天门也就是顶峰不远了,一定要小心!”当时明霞就在想,十八盘是什么样子的呢?
前面的路都很顺畅,明霞当时因为和班里大多数人也没什么交集,所以就只顾着自己一头往前走、向上爬。(泰山之旅她在大四的时候又来了一次,为的是带云中体验一下,这是后话。)不知道爬了多久,她终于站在了十八盘脚下。抬头一看,眼前是近乎90°坡度的一连串台阶,似乎望不到头。她想也没想,就直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进军了。爬到一半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些班上的同学在聚团聊天休息。她也想融入其中,可是还是那个大难题:和她们说什么呢?没话找话吗?
思想斗争了一番她决定不休息了继续向上走,融不进去那就自己给自己一些享受吧,成功登顶也许还快乐一点儿。
但是在她登顶以后,她看见了若冰和其他同学在聊天。于是壮着胆子打了声招呼:“嗨!”“嗨,你好快啊。”“你们更快。”说完明霞还竖起了大拇指,这是她发自内心的点赞,也是她当时那种紧张心态下能想到的唯一表达方式。让她开心的是,若冰回了她一个点赞手势。
当天晚上明霞明显就比第一天开放了好多,爬完山两人都是一身汗,若冰说她想早睡,明霞就很爽快地说:“那你先去洗澡吧,我晚点儿没事。”说完她不放心,居然又添了一句:“你要注意身体啊!”听到这话,若冰冲她真诚地笑了笑。这算是友谊的开端吗?明霞想,就算这不是友谊的开始,起码说明她的社交能力提升了,无论怎么样绝对是收获大于困难的。
这次泰安之行,明霞再次有了独自出门的经验,并顺带提升了自我。
回学校以后,在班主任不举行活动的时候,每天的生活节奏都大同小异:写题,讲题,留题,背提纲,默写提纲,答疑......令她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件事,就是有一次换座位排同桌,若冰和她成为了同桌。那段时间明霞每天开心得像个小公主一样,有时候还会向她请教一些不会的错题。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交流,她们两个人的对话也不像之前那么生硬了。甚至在明霞生日那天,若冰还送了明霞一个有三只小猫头像的钥匙环和一封短信。对于明霞来说,这都是金子一样的收获。
高中并不长,有什么收获一旦抓不住就会转瞬即逝。所以明霞在高中虽然没什么人缘,但是她趁着功课之余,把每一个让她有感触的人或者事或者物,都写进了她的日记里。没有则罢,有的话一定要珍惜记录下来。这是支持她走过高中的信仰。对于她来说,这些难忘的点点滴滴,可能会记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