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明霞住在北京的一条胡同里。因为云中和锦绣工作都很忙,所以在明霞上学以前,云中和明霞的奶奶商量,把她接到北京来照顾明霞。
奶奶很痛快地答应了,因为奶奶也很想看看、陪一陪自己的孙女。看起来似乎是一片祥和,对吧?
但是这件事对于明霞来说,相当于单方协议。尽管她对于奶奶的百般照顾没有表现出很反感,但是也没有亲密的体现。在前面的日记里,明霞写过自己对小时候和奶奶的生活几乎没有印象,也许是因为这个吧?
不过,无论是和奶奶,还是和父母,明霞的童年时光过得还算比较充实。让明霞印象最深的,就是院子里的老国槐和偶尔会停落在自家平房房顶上的孔雀。很多次,在茶余饭后,明霞就会搬一个小马扎坐到国槐树下乘凉,或者听奶奶讲故事。那只孔雀,时而在,时而不在。
在没上学以前,这段经历算比较惬意的了。同时,它理想到明霞以为会在这里过一辈子。
但是很快,明霞就和父母搬家了。搬家那年,奶奶也回到了乡下。新家看上去的确比胡同里的小平房要高大上,因为它在七层,有两卧一厅一卫一阳台。要知道在过去的几年,明霞是在一个只有一厅一卫的小房子里度过了她的童年。不过小时候的她,并没有觉得自己生活得不好,和家人过得倒也其乐融融。
现在,条件比之前又好了一些,从几十平变成了一百平。但是对明霞来说,环境并没有变化。因为在她的世界里,无论环境变成什么样,都有属于自己的玩具。在七楼的时候,明霞每天晚上都会拿一个纸箱子做手工,或者自己收集不同饮料的瓶盖摆出各种形状。平时家里会接客,放假吃团圆饭会买很多水提供给来做客的七大姑八大姨,作为回礼他们也会买很多酒水。在每次聚会结束以后,家里一片狼藉是经常有的事,但是无论多乱,明霞都会花一天时间去收拾地上有盖子的瓶子。把瓶盖取下来,将所有瓶子放到一个大箱子。吃了三年团圆饭,她就攒了上千个不同的瓶盖。开始是纯粹因为好玩,形成习惯以后就逐渐变成了一个固定的游戏。
空间很大,和没有乐趣并不是绝对统一的。小时候她住着一个空旷的大院子,能看到屋顶的孔雀就是“幸运时刻”,能骑在院子里那棵大树的分叉上数星星,能躺在摇椅上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晃,能在每个晴朗的夜晚坐在小马扎上听奶奶讲故事,这些都让明霞对这个院子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
搬到楼房以后,院子是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两室一厅一卫外加一个阳台。她以为自己会在这么个封闭的空间里过得很绝望,好在云中带她走南闯北的那些年,明霞学会了如何自己找乐子。这种乐子也许在别人看来无足轻重甚至很无聊,却是明霞用来消磨时光的。
这两种环境,虽然差距非常大,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