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时间一天天拖下去,刘兴治的思想就像海面上的舟船,来回摇荡,一忽儿想做明朝的忠臣,又害怕朝廷秋后算账;一忽儿想到身在沈阳的老母和家小子侄,想到投靠皇太极也不失为一条生存之道。有一段时间他甚至想过带兵去攻打朝鲜,做一个像当年的西夏王朝那样的逍遥自在王,至少明廷和后金两方都能接受,但因先前连几个小岛都没攻下来,他又泄气了。

皇太极继续给他写信,要求他赶快派人到沈阳签订归顺盟约。他回信要皇太极派使团到东江来商谈具体事宜。皇太极回信说,因为上过毛文龙的当,金朝官员多不愿去皮岛,最好由刘氏兄弟中的一人来沈阳,他就放心了,还说这封信是受他年迈的老母和众多家人之托写来的,让他好好考虑考虑。刘兴治看出了字里行间的胁迫之意,但还是假装糊涂,一面回信解释,说还没有完全做通属下的工作,一面拖延,同时等待着明朝能给他一颗最后不再让他犹豫彷徨的定心丸。这时候的刘兴治已完全摸清了皇太极的底线:只要东江不威胁到后金,他可以自成一国,唯一的条件是借用他的兵船时不可推诿。他含糊地应答下来,却仍在向明朝称臣效忠。最后皇太极有些不耐烦了,以怀疑的口气质问他是否真的杀了皮岛上的明朝官员,不然为什么继续与明朝往来,甚至威胁说,再不明确表态就杀了他在沈阳的亲人。刘兴治只好向皇太极诉苦,说目下他没有粮饷养活众多岛兵,不得不倚靠明朝,“正糊弄他们呢。”

皇太极把刘兴治的妻子送还皮岛,做为大棒出手之前的一件不失礼仪的赠品。

这时明朝也开始逼迫他,新任登莱巡抚孙元化建议他把皮岛上的七百名后金降兵杀掉,即可表明对朝廷的忠心,赢得最终的信任,同时决定派黄龙为东江总兵,进驻旅顺,与兴治共辖军务。岛上的平衡再次被打破了,刘兴治犹豫不决;接受朝廷的建议,把身边的降兵杀掉,对于这位叛将来说,就一个亲兵也没有了,到时候,朝廷若真的跟他翻了脸,他只能束手就擒;不除掉降兵,他就露馅了,何况黄龙还要来东江上任,他与皇太极的来往早晚会被查出来。他决定找四位兄弟商量一下。

对刘兴治这种左右逢源,模棱两可,四兄弟多有不同看法,尤其三哥刘兴基,甚至跟他吵起来,“刘五,墙头草,随风倒不是长久之计,一旦败露两边都不讨好,这也不是咱刘家的作风。二哥若在,绝不会允许你这么干的!”二哥即刘兴祚,其实这五兄弟中,老大兴沛和老七兴邦与他们并非一奶同胞,是族兄,刘兴治排行第五。三哥的一番话让刘兴治恼羞成怒,命手下将兴基捆起来抡一顿大棒,先出口恶气再说。那些降兵护卫都挺实在,听说刘三主张忠于明朝,一点都没客气,抡起大棒把刘兴基打了个皮开肉绽,哭爹叫妈。其他三位兄弟兴沛,兴梁,兴邦都不敢吭声了,他们害怕大棒的威力,表示愿意听刘五的。其实刘兴治对于降金还是继续事明自己也没拿定主意,但这一顿大棒至少可以笼络住七百名卫士,这是他的狡猾之处。随后他与其他兄弟及七位东江官员,参将李登科,游击崔耀祖,都司马良,李世安,郭天盛,守备王才,何成功联名对天盟誓,决意投靠后金。事后他又与这些人密谋如何把七百卫兵斩尽杀绝,继续玩弄两面三刀的手法。

他没想到,那些卫兵一点也不傻,他们精明得很,女真人向来被称为“狡虏”,他们抢先出手了,把刘兴治和刘兴梁捆起来,逼迫这兄弟俩带他们返回建州,降兵当中一部分人岛上还有家眷。当一把把锋利的刀架到刘兴治脖子上,兴治指天发誓,“各位兄弟,本将军既然已经盟誓,岂有违约之理!现在岛上汉兵一部分人已调走,身强体壮者越来越少,仅剩下一些老弱,正是你我举事的大好时机,五哥怎么会预谋杀你们呢?若不信,我等可歃血为盟,等机会成熟了一定把各位带到建州去,连汉兵也一起带走,分给大家当奴,各位看怎么样!”降卒们相信了他,当即与他杀牛盟誓,众人举杯痛饮,喝了个烂醉,一个个东倒西歪,做起了故乡梦。傍晚,兴治与兴梁爬起来,互相搀扶着悄悄溜走,找到另三位兄弟,哥五个达成了一致意见,这些降兵比明朝更危险,决定先干掉他们再说。

岛上的兵将被纠合起来,经过简短的动员,众人带着兵器来杀这些呼呼大睡的醉鬼。

后金降卒在梦中被一声声凄厉的惨叫惊醒,迅速爬起来与岛兵搏斗。他们真是一群猛兽,近一半人被杀了,仍表现出固有的血性与勇猛,尽管少有盔甲,也没有马匹,还是杀死了刘氏兄弟及以下两千名岛兵,杀开一条血路,护着妇女儿童突破东江将领张焘和沈世魁的阻截,占领了泊船的码头,跳上船只逃往朝鲜。朝鲜政府不敢得罪后金,把这些浑身血迹的人送到安东镇江,三百八十五名男女传奇般地回到沈阳,受到了城中居民们的夹道欢迎。

皇太极从归来的勇士们口中得知刘兴治的背信弃义,立刻下令将羁押的兴贤及刘氏子侄全部杀掉,妇女尽没为奴,兴柞母年事已高,给予宽免,由朝廷恩养至终年。

皮岛这边,沈世魁割下刘兴治兄弟的首级献给带兵前来平叛并赴任的朝廷命官黄龙,总兵官黄龙再将兴治的首级送往京师请赏。崇祯帝定刘兴治,刘兴沛,刘兴梁,刘兴邦四兄弟为大明叛逆,下令将兴治人头传首九边。

命运跟明朝开了个大玩笑,刘氏兄弟本意是想助明伐金,由此也促成了袁崇焕决意杀掉毛文龙。结果却恰恰相反,事实证明,起用刘氏兄弟对东江不曾起到积极作用反而起了破坏作用,刘兴祚、刘兴基为明尽忠,刘兴治既想讨好后金又想讨好明朝,结果鸡飞蛋打,两边都不得好,唯一的作用是搅乱了东江的平静。

佟养性仿制的大炮造好了,一共四十门,试验期间多次炸膛,前后死伤了数十名工匠,其中一只飞来的胳膊正好抽在他的脸上,让他想起来就心有余悸。样炮送到沈阳城,皇太极很高兴,连连夸奖额驸,说炮造的好,并为大炮命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佟养性又把带来的几轴画卷加地图呈送给皇太极,说这都是宗人画匠呕心沥血的大作,是不是超过了汉人,请汗鉴赏。皇太极更加高兴,把画卷拿到崇政殿,同众贝勒们一起观看。画卷展开,其中一幅描绘努尔哈赤骑在马上,画面上战马比人还小,努尔哈赤不得不收起腿来才不至于两脚着地,显然这匹马驮不动背上的努尔哈赤。另一幅表现的不知是萨满还是喇嘛,近处的人拥拥挤挤,反而很小,远处的人却很高大。再看地图,皇太极就更皱眉头了,这简直就是儿童的涂鸦,简直分不出东西南北,一些符号不知指的什么,气得皇太极把画卷摔到桌子上,“这画得什么玩意,像一群怪物!”对人物和地图的评价,皇太极都说不像是艺术品,还不如汉人和朝鲜人画得好。贝勒们一阵大笑,臊得佟养性面红耳赤,急忙用袖子遮住脸面,这动作又像汉人在唱戏,众贝勒又是一阵大笑。

东江经此动荡,已是面目全非,元气大伤,留下来的岛兵仅具象征性意义,成了累赘。但兵变的余温并未就此平息,仍在发酵。刘兴治兄弟作乱,朝廷任命黄龙为东江总兵官,毛文龙的旧将沈世魁对此不服,认为平息刘兴治之乱是自己的功劳,岛帅应由他来做,私下里正酝酿着一场新的兵变,由此东江成了动荡的温床。

移防到登莱的孔有德,耿仲明,与陈继盛关系向来不睦,又惧怕刘氏兄弟,离开皮岛这块是非之地,对他们来说,应该是感到庆幸--他们刚走,就发生了刘兴治兄弟的兵变。然而到了登莱,他们却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也将陷入一场兵变的旋涡不能自拔。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