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勒大臣都到齐了,皇太极嫌人少,叫范文程把一些级别低微的文官武将也叫来,虽然这样小小的崇政殿就装不下了。会上,皇太极分析了明朝内外交困的局势,说出了自己战略前瞻上的担忧,众臣议论纷纷。这时挤在大殿门外的汉官游击,就是祖大寿的养子祖可法出了个好主意,“我军不是围困锦州么,就以锦州为试点,看能不能拿下,以后可以此为范例。”他说锦州北面的义州城现在八旗兵手里,虽然残破,一旦修好加固,就可在此屯兵,明军从山海关外至宁锦大片土地的耕种将直接受到威胁,那时候宁锦守军只能坐困等死。与他同样官职低微的张存仁接上说,“我军还可以就地收割他们的庄稼,人吃马喂都够了,这样,我军不缺粮草,又可随时截断关内的援兵和运送的给养,可以说一举两得。”贝勒群臣都笑起来,阿济格、多铎说,“这两个‘沙了密’还挺能出损招。”皇太极龙颜大悦,对这个建议爱不释手,他说,“我军迟早会与明朝进行夺城大战,如能攻下锦州、取得作战经验,对后续的作战将具深远意义,又可把明军九边精锐全部吸引到关外聚歼,中原就成了空架子。”范文程建言,“这样最好,不过围困必是旷日持久,需做好长期准备。”皇太极点头,“将八旗兵分为左右两翼轮班替换,蒙古八旗,朝鲜兵也要参加。另外,同明朝的这场战争,最好不要加重辽东臣民和蒙古兄弟的负担,这就要加强同朝鲜的贸易,蒙古人也可在张家口、察哈尔一带同明朝做些边贸生意。”
按照这个计划,多尔衮、豪格所率的正白和镶黄两旗及蒙古两旗人马先组成左翼军进驻义州,修砌、加固城墙,而后对锦州施以围困,轮换期为半年,给养除去由辽东供给,还要求朝鲜供应一部分军粮。朝鲜国王李倧痛快地答应了,派柳林率五千朝鲜步炮兵参战,另派水军统领林庆业督船队往辽西前线运送大米。
左翼军抵达义州,将士们开始搬砖、砌墙、挖沟、修房子,忙活了两个月,然后分批去锦州至宁远巡视。锦州明军密切注视着八旗兵的动向,但他们坚守不出,八旗将兵对这种例行的巡逻渐渐生出了厌倦,觉得乏味、枯燥、了无兴趣,而且辽西这穷地方没什么好玩的。这时多尔衮、豪格忽略了临行皇太极的千般叮嘱,“由远渐进,围逼锦州”。两人商议,似这样长期没有战事,不如让每牛录士兵三人回家探亲一次。一牛录为三百人,每次给三个人放假,半年时间,全军就都有一次回家的机会了。
皇太极急于了解大军围困锦州的进展,派人去前线督促检查。当他得知多尔衮、豪格驻在百里外的义州,没有进一步向南推进到锦州城外立栅挖堑,致明军在夜间一点也没耽误往城内运送粮草,足可与清军长期对峙,不禁勃然大怒,立刻调左翼军回盛京,由济尔哈朗、多铎的右翼军换防。他对多尔衮、豪格拒不执行命令给以严厉责问,尽管多尔衮摇舌巧辩,说是挑选一些瘦马回家替换,士兵们远离驻地是选肥美的草地牧马,皇太极一句都不听,他不许多尔衮、豪格及以下将官们入城,让他们跪在城外自己议罪。直到多尔衮、豪格承认了私自违背上命,纵兵回家,向皇太极请死,皇太极才平息了怒气,降多尔衮为郡王,罚银万两,降豪格为郡王,罚银八千两,令二人回家反省。
济尔哈朗、多铎汲取了左翼军的教训,一到义州,就率右翼军四面扎营逼围锦州,而后分兵攻打锦州城外围据点,让祖大寿坐立不安,不出几个月就见出了效果。到次年三月,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诺木齐、阿桑喜及手下千余蒙古兵因粮尽、外援无望发生哗变,蓄谋向清军献城。这些将兵是前任宁远总兵满桂招募的。祖大寿派兵阻拦,给他们发了些粮饷,也只能糊弄一时,暂时把他们稳住。祖大寿坐不住了,急向朝廷上奏求援,他写道,“城壕毁堑,声援断绝。锦州米仅供月余,而豆未及一月,倘敌兵频频进扰,宁锦弹尽粮绝,则松、杏、锦三城情势可岌,朝不逾夕。”他要求尽快发救兵并运送粮草到锦州。崇祯阅奏,气得直敲桌子,“虏兵欺我太甚,这一仗早晚要打,立即增援锦州!”他传旨兵部尚书陈新甲、蓟辽总督洪承畴召集军事会议,决定由洪承畴亲自率兵前往辽西救援。洪承畴提出,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应至少先筹集一年的军饷方可进兵。崇祯准奏,令户部尽快准备。洪承畴与蓟辽巡抚邱民仰点齐援剿总兵左光先、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山海关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辽东总兵刘肇基,及玉田总兵曹变蛟,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共带兵十三万、马四万匹,克期出山海关,于宁远集结。
吴巴什、诺木齐、阿桑喜一干蒙古兵的粮草很快用光了,饥肠辘辘之时,他们嗅到了从城外飘来的蒙古八旗兵烹煮牛羊肉的味道。他们都已汉化,吃惯粮食,对牛羊肉渐渐淡忘了,有时甚至同明军士兵一样觉得牛羊肉有股不好闻的膻味,而从前他们也觉得猪肉很腥很难吃,现在将士们饿得眼前金光乱迸,开始抵御不住诱人的肉香了,再次哗变,与守城明军拼杀起来。激战正酣,左翼军的阿济格连夜率兵赶来接应吴巴什叛军,镶白旗护军统领尼堪率军进逼锦州东关助战,右翼军多铎派出的护军参领噶赖也及时赶到。吴巴什、诺木齐,阿桑喜蒙古兵正与数倍于己的明军苦战,尼堪军到了城下,弃马登城参战,噶赖援兵也随后登城。明军被迫退入内城,清军占领了外城,吴巴什、诺木齐、阿桑喜手下千余人得救。
四月下旬,洪承畴的先头部队经宁远、塔山进入锦州南的杏山,抵达松山,在松山西北侧立营扎寨,松山与锦州相距约十八里,对锦州是个声援。济尔哈朗闻讯,决定给洪承畴军迎头一击,却遭到明军反击。明军人多势众,火力强大,以密集的枪炮对清军实施打击,济尔哈朗军被迫后撤,丢下了数百具尸体。固山额真叶臣领兵前来,看到济尔哈朗溃败,不敢与明军接战,观望不前,敖汉、奈曼、察哈尔蒙古四旗及孔有德的部队和内大臣伊尔登率领的侍卫军则与明军打得难分难解。洪承畴指挥大军冲上*峰山驱赶清军,阿济格派兵增援,八旗兵迅速下马登山,清军稍稍稳住阵脚。阿济格又派兵顺山坡绕到敌后,迫明军退回松山西北营寨。
这次交手,镶黄旗护军统领鳌拜表现神勇,他在路上遇到明军骑兵,立刻出击,将敌骑击败,此时他已经脱离了大队,仍不顾一切地率部追击,直至明军步兵木栅前沿,又下马步战,逼退了明军步兵,为清军挽回了一点颜面。
明军初战获得小胜,洪承畴立即向朝廷上报,奏称:四月二十五日,松山东西门双方开战,我各镇官兵皆照分定营,次分别旗色,出兵进剿。敌用步兵在*峰山上据高下击,而东西石门屯积精骑约两万,各埋伏环列等待出击。我七总兵人马在山下东西两路,各挑选精锐步兵、弓箭、枪炮上山攻敌,兵心甚壮。敌愈加顽强,而我兵从东西直攻,至*峰山之近台高处,放炮张旗,双方战事激烈。彼时山上之步兵与敌步兵实力相当,而敌兵先自西右门突出精骑约有七八千,我团练镇将兵鼓锐当先,直冲十余合,兵气强劲,敌锐气被挫,我军当阵斩敌首十级,俱为将官。建虏见我马步官兵拒战甚猛,遂用牛车推运红夷大炮三十余门,从东西两面同我马步营对打数百炮,我军各营拾有封口大炮子重七八斤上下,始知敌之火器不比从前。但各营兵心镇定,七营对敌攻击,申时分,敌力穷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