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上回我们讲到李渊入主关中,代隋建唐,成为隋末一大政治势力,徐图东进而争天下。李渊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此时的天下大势,各地枭雄纷纷揭竿而起,裂土称王,李渊面对四分五裂的中原,如何一步步脱颖而出,做大做强,再创辉煌?首先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拦路虎,便是割据洛阳僭称郑帝的王世充,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为啥隋末牛人这么多,为什么只有李唐能够成功上位,成为天下之主。

谈及这个问题,就绕不开隋唐时期的东都——洛阳,洛阳可谓是炙手可热的地方,位于中原,一方风水宝地,早在两汉时期,就作为都城进行建设,然而洛阳在和平时期尚能发光发热,遇到战乱便不可取,多少豪杰折戟洛阳城下。究其原因,秦汉及隋唐时期,中国政治经济重心在北方,洛阳东临郑州,西接三门峡,北及临汾,南控南阳,四周地势平坦,处于平原之上,外无险峻地利,内靠君臣协同。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如此四战之地,和平期间尚能成为长安、燕京的“补血站”,战乱纷飞,便成为河北豪杰和关陇世家的战略缓冲带,双方都想取得对洛阳的控制权,西可以此为基地攻略河北山东,东可凭借做前沿讨伐关中甘陇。

时间需要推向隋炀帝东征辽东,督运杨玄感作乱。他的好基友李密给出上中下三策,下策即围攻洛阳,而最终杨玄感选择下策,为兵败身死埋下祸患。洛阳作为炀帝苦心经营数年的东都,粮草储备丰足,兵甲器械精良,如能控制洛阳,实在是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资源。然而杨玄感却忘记了洛阳城高池深,若不能闪击而定,守军凭险坚守,待各地援军感到,则必为朝廷军队所破。后来事态的发展,也正印证了如此。

纵观杨玄感作乱,大有倾覆炀帝江山的意思,然而最终功亏一篑,除了杨玄感刚愎自用、战略决策严重失误外。更多的是杨玄感触及到百官的利益,当时的洛阳城中居民,多为朝廷重臣家眷,杨玄感意图掌控洛阳进而逼迫关陇贵族、河东豪强屈服自己,显然是不符合当下大家的共同利益的,因而其兵败身死早已是情理之中。

大业十三年,李密、翟让率瓦岗义军袭占洛仓,开仓赈民,赢得百姓支持。而后兵围洛阳(真不知道李密咋想的)。经历过杨玄感围攻的洛阳,已危如累卵,告急求援的文书如同雪花般飞向隋炀帝江都办公室。当年的李密,也曾一度攻占洛阳,但由于军纪混乱,泥腿子出身的义军见识过了洛阳的繁华,瞬间变成了贪婪的狼,只顾着抢掠财物,隋军虽败未散,稍加收拢便能反击重新夺回对洛阳的控制权。尔后不甘心失败的李密并未放弃当年的梦想,重整兵马徐图再战,李密统帅三万余瓦岗义军,与隋将段达、高毗等指挥的七万政府军在洛阳老城展开正面对决,用硬实力来决定谁才是这座城市的大佬,丧失精锐的隋军岂会是久经沙场的瓦岗军的对手,李密再一次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如今的李密,也遇到和他的好基友相同的问题,西进长安还是围攻洛阳。此时的长安,才是真正的一块肥肉,防务空虚,凭险自保,进可逐鹿中原,退则经略西北,洛阳虽富庶繁华,却也易遭重创。权力会使人头脑发昏,李密也是如此,创业最早,却不能有投资的眼光。柴孝和力谏李密西进长安,以此为大后方则天下可定。然而却有致命缺点,李密部众多为河东河北豪强,未必能为关陇贵族所容,这也是李密担忧的一点,从而白白丧失良机,为天下群雄所打击。

反观李渊,投资眼光独到,迅速入主关中,竞成一番霸业,开创三年内基业。李渊人老奸马老滑,不仅成功在关中扎根,还结结实实的忽悠了一把李密,一顿彩虹屁就给李密夸上了天,成为李渊在关口浪尖上的挡箭牌,与河东王世充、与文化及等人死磕。双拳难敌四手,再强的李密也顶不住王八拳,最终被王世充所败,逃往关中投奔李唐。

经过洛阳大战,宇文化及元气大伤,李密向西逃窜,王世充虽暂控洛阳,却也惨胜,唯有李唐在关中韬光养晦,寻谋东征时机。李世民平定关陇后,也想去洛阳旅旅游,然而王世充为人小气,不愿意让李世民上自己家来做客。李世民可不是善茬,你不欢迎我来你家做客,那我就带人把你家抢过来变成自己家。

唐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来了,他真的来了,他带着八万大军走来了。铁头娃王世充表示不服,想和六边形战士李世民碰一碰,打个pk。李世民刚到新安,热情的王世充便率领三万人出城迎接,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并为他们准备了刀枪剑戟作为开胃菜。王世充架不住李二的打击,很快败下阵来,龟缩进洛阳。李二也不含糊,心想你先挑逗完我,就想溜?追到你家门口都要把你喊出来,调集重兵迅速对洛阳完成包围。唐军从容不迫的向城中发送着从关中带来的“大礼包”,砸的墙头的郑军鼻青脸肿,只敢在心里骂娘。然而唐军也是人,也会想家,打了这么久,不知道老婆怎么样了,孩子读书用不用功?此刻的众人都好似李渊附体,打起了退堂鼓。唯有李世民明白,郑军和洛阳已经成了强弩之末,现在就看谁更能坚持,假如现在退回关中,那么大唐集团上市又不知要到什么时候,他作为主帅责无旁贷,坚持不肯退军。

眼瞅着隔壁老王撑不住了,远在河北的夏王窦建德坐不住了。这李二很明显不是冲着收拾王世充来的,隔壁老王完蛋了,我这个夏王覆灭或许就在朝夕之间了。想到这里的窦建德也顾不上老王曾经扒他家墙头的纠纷。调十万大军向洛阳进发,誓要为老王讨个公道。李世民也不是神仙,现在兵疲将乏,军心思退,而小小的洛阳城还没啃下来,又来了窦建德趟浑水。李世民召集他的大将进行战前会议,是战是退,今天就得给个说法。大将郭孝恪给李二打了一针鸡血:他认为我军虽然疲倦,然夏军仓促起兵,必然准备不足,只要我军能抢先控制武牢关,便能将夏军挡在那里,到时候关门打老王,一旦老窦战败,王世充传檄可定,一战擒双王,大唐将有北疆万里江山。很显然李世民心动了,他采纳了郭的意见。命齐王李元吉进围洛阳,自己亲率三千余骑兵奔赴武牢抗拒窦建德。

三千五百疲惫精锐对抗十余万夏军劲旅。没错,这就是李世民的自信。窦建德阵营也有能人,魏征、凌敬便是智者。魏征怼人不倦、擅于劝谏;凌敬战略思想成熟,他作为窦建德幕僚,力劝夏军向西进发攻取长安,此时的长安空城一座。李世民若回师救援则围点打援,李世民若是不回,那么以当前长安的防守状态,必为夏军所破,届时洛阳之围不战自解,而夏军也可趁此机会平定疲弱不堪的王世充,一统北方。

而此时李世民所担心的,也恰恰如此。他担心窦建德不与他正面决战,他担心窦建德强渡黄河奔袭长安,他也担心在班师的路上中了夏军的埋伏。于是李世民写了一封信给窦建德,信中他骂窦建德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跑到武牢关来送死。看完信的窦建德笑了,他帐下的夏军将领也笑了。他们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李世民在向他挑衅,因此窦建德发誓要踏平唐军,强破武牢,把李世民的脑袋砍下来拿回去当球踢,现在任何人也别想让他退兵。常言说的好:好言难劝该死的鬼,窦建德深信自己十万兵马,吓都能吓死李世民,和他那区区三千五铁骑。

武牢关下,李世民以自己为诱饵,吸引窦建德出兵决战,他采取诱敌深入之计,迅速瓦解窦建德十万大军,生擒窦建德,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为了让王世充彻底死了顽抗的决心,李世民故意将窦建德在洛阳城下进行展览,城头上的王世充此刻心如死灰,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那就开城投降吧,打不过就加入。至此,唐军彻底平定洛阳,顺道还收拾了一下河北,将关中、中原和河北连成一片,完成对中原的统一大业,李唐集团正式上线,融资上市。

【阅史可以知兴衰,本文将带您一起探访大唐289年不一样的历史,请大家多多关注,避免走丢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