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太子德才兼备,天策府技高一筹。上回我们讲到李二凤一战擒双王平定中原、河北,李唐集团一统天下,正式上线。二郎人前风光无限,天下尽识秦王武功,却并不愿关注到大唐帝国的第二号实权人物,那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幕后的大人物,老李家的长子——李建成。
新旧两版唐书中,对李建成大加批判,认为他是一个嫉贤妒能的无德小人,外无功绩,内少贤德。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就让我们从史书中的蛛丝马迹,来探寻这位大唐第一悲情太子的人生。
隋开皇七年(587年)李建成出生,这是老李的第一个儿子,李家后继有人。老李对李大的教育非常重视,如无意外李大郎将承袭老李的爵位,成为新一代唐国公,同时也成为陇西李氏新的掌门人。然而事情的变故总是来得那么突然。隋大业末年老板炀帝外派老李外出公干,前往汾州、晋州等地平定叛乱。作为家族的长房长子,在父亲出差的日子里,自然就被父亲寄予厚望,担负起照料家族的重任。而李建成也不负父亲重托,小小年纪便能肩负起家族的重任,我想这也是后来李渊不愿意换太子的原因吧,毕竟经历过隋末乱世,社会需要一位守成之君来恢复安稳的秩序,避免唐国如隋一样二世而亡。而李建成却完全符合李渊心中对于守正君王的想象,这也是为什么李二郎劳苦功高,李老爹对其的封赐超越常礼,却不肯立他为皇太子的一方面原因吧!
后来老李眼瞅着大隋集团要破产裁员,自己身为晋阳分公司总经理也难以自保,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从太原起兵,他密诏大郎携家眷前往。大郎的到来,令老李欣喜若狂。他觉得能得到自家大郎和二郎的支持,那么事情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这是来自老李对自信。很快大郎便成为老李的左膀右臂。
翻阅史书之后我认为李大郎也绝非平庸之辈,其自身受到老李多年的教育和培养,已经能够独挡一面。到军前效力的李大郎,被老李封为陇西公,官拜左领军大都督。有人可能觉得这个职位不高,那么我来举个例子,当时,李二凤担任敦煌公,官拜右领军大都督。也就是说,老李把最重要的两个职位交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由大郎和二郎节制三军,共谋大业。此时的你是否还觉得李大郎无能、没用呢?
若是论武功,李建成也绝不在李世民之下。当年老李决心自立门户,李大和李二将兵攻略河西。李大率军略定西河郡,攻略永丰仓,扼守潼关,死死卡住关中东大门,对隋王朝来了个关门打狗;此时的李二趁机攻占渭北、巡幸三秦大地,均是靠着李大在前面支撑,避免隋王朝政府军增援。而后合并一处,共谋长安也是功不可没。
此时的二李之争,倒不如说是关陇旧贵族与新归附的河东豪强之争。一场惊心动魄的夺嫡之争就此拉开帷幕。以李建成为首的太子党聚集齐王李元吉、左仆射裴寂、魏征、王珪、薛万彻、冯立等人,后宫更是有李渊爱姬尹德妃、张婕妤等日夜吹耳旁风。秦王党则聚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侯君集、高士廉等山东豪强。
武德七年,趁李渊带老二和老四去仁智宫避暑的机会,太子李建成私运一批甲胄给庆州都督杨文干,作为太子党外援力量以备非常之需。可偏偏这个消息传到了老李的耳中,老李顿时心中一惊:太子勾结外臣,意欲图谋不轨?朕还不希望提早退休,如之奈何?对了,先扣押太子,诏杨文干回来对质,真如密奏所陈,那么再行定罪也不晚,或杀头或流放皆在朕掌控之中。如密奏不实,那么一场误会,训斥两句再给点安抚,这事儿也就过了,毕竟牵扯到太子啊。于是老李派了一个叫做宇文颖的人到庆州传唤杨文干。我一度怀疑这个宇文颖是秦王府的人,因为他到庆州之后,杨文干直接反了,杨文干出身东宫护卫,妥妥的太子党成员。为什么杨文干偏偏在宇文颖到庆州之后就反了呢?杨文干造反,实属出乎老李的意料,因为杨文干牵涉到他的太子,杨文干叛乱就坐实太子参与谋反,意图颠覆老李的合法政权。我想此时的李建成心里应该飘过几万只草泥马,恨不得将杨文干祖宗十八代问候一遍。
杨文干谋反已成既定事实,那就只有请秦王出马平叛。出征前,李渊许诺事成之后立李二为太子,贬建成做蜀王,于是李世民怀揣着梦想出发了。这本来就是老李掉进了自己的设置的迷局,理由如下:一、李建成送盔甲,自然是挑选精明心腹秘密行事,为何会被手下出卖?想趁机扳倒李建成。二、李建成若真谋反,为何还敢前往仁智宫当面谢罪?杨文干收到李建成被扣押的消息为何不反?偏偏等到宇文颖到达之后选择造反?三、老李此时也对事情产生了怀疑,经过下属的点拨,他也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太子有可能确实是被冤枉了。要想解开疑惑,倒也不难,只要杨文干活着回来便能验证宇文颖是否受秦王府指派?然而,秦王又怎能允许他活着来见李渊呢?
史书记载李建成为了报复李世民,东宫夜宴时在酒中下药,准备毒杀李世民,所幸李世民被淮安王李神通所救,回到秦王府吐血数升,勉强捡回一条小命。我认为这也应当是李老二这家伙自导自演的一出苦情大戏。原因如下:一、直至玄武门事变前,李建成都在犹豫要不要斩草除根,其实李建成想要的只不过是巩固太子的地位,削减秦王的势力,将其控制在自己的掌心之中,这一点在魏征传里能够体现:魏征曾向李建成建议除掉李世民,可李建成犹豫踌躇,最终引祸上身;二、如果秦王死在东宫,天下人怎么看?老爹会不会依法严惩?毕竟唐以孝治天下,现在公然毒杀胞弟,别有用心之人不会趁机作乱?三、若真是李建成的想法,为何不直接动手,反而用下毒这种高风险的办法?派薛万彻或冯立直接强杀,岂不更加方便快捷又万无一失?综上所述:我认为太子李建成只不过是想剪除秦王府羽翼,削弱秦王权力,将其控制在自己眼皮之下,从而巩固自己的太子之位罢了。
【阅史可以知兴衰,本文将带您一起探访大唐289年不一样的历史,请大家多多关注,避免走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