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东宫智略风尘远,玄武箭落英魂散。上回我们讲到天下大定,李建成和李世民对于太子之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今天咱们来聊一聊玄武门之变的真相。长久以来受影视作品影响,我们内心都会认为李建成步步紧逼之下李世民迫于无奈只得诛杀太子李建成,其实这些编剧大多也都受到《旧唐书》李建成传的影响。让我带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玄武门之变的前因后果,从史书的角落里捡起那些尘封的记忆。上回讲到东宫夜宴,李世民自导自演一出苦情大戏,老李逮着大郎就是一顿批评。然而面对秦王党咄咄逼人的态势,太子党也坐不住了,要开始他们的反击。秦王党之所以敢于争权就在于天策府有一批来自河东的豪强贵族,老李已经承诺天策府可以建立草台班子,那么这道命令自然也是不能驳回的,毕竟皇帝的权威还是要维护的。要想彻底控制秦王最简洁有效的办法就是剪除拥护秦王的羽翼,谅区区秦王独木难支,自然也就翻不起什么大风浪。想法自然是很美好的。

太子党走出的第一招:重金收买尉迟敬德,此人可是秦王党第一铁杆粉丝且武艺超群,擅长空手夺槊,连李元吉这样的狠人都不是他的对手被打出了敬德恐惧症。但是他们却低估了尉迟的忠义并非金银珠宝所能撼动,尉迟敬德婉拒了李建成的好意,并再一次向太子党表明了自己的坚定立场。既然第一步棋走不通那就开展第二条路线:太子党诱惑老李下令,将房玄龄、杜如晦等调离秦王府。鉴于秦王如日中天的势力,李渊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采纳了这个意见,令房玄龄和杜如晦收拾包袱搬出秦王府,且规定亲王不得与朝廷大臣有私交。此举果然奏效,天策府最高级别谋士顺利被裁员,出谋划策的人没了,总不能靠一帮字都认不全的大老粗来搞阴谋诡计吧?我觉得让这帮人出去打打仗还行,搞政治斗争还是算了吧!

常言道:“一招鲜,吃遍天”。既然尉迟软硬不吃那就只能搞阴谋诡计了。总之目标已经确定,至于实现目标的计划怎么执行那就真的不重要!离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越来越近,兄弟两已经剑拔弩张,形同水火了。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突厥犯边,太子党力荐齐王李元吉统兵御敌。因为太子党也知道,彻底剪除秦王羽翼的机会来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李元吉在出征前向李渊提了一个要求:令秦王府骁将秦琼、尉迟恭、程知节等随同出征,作为自己的先锋大将。此举首先便是能剪除天策府的武力班底,如此一来秦王便成了没牙的老虎;其次,也能拉近与这些秦王党大将之间的关系,毕竟大家要肩并肩作战了。最后如果实在不听招呼那就给你弄死,报个战场失踪或阵亡,让你死都没有全尸。太子党此举可谓大获全胜,天策府最倚重的文武臣将可谓被裁剪的支离破碎。

至于史书中记载的太子党准备趁出征的时机做掉秦王,秦王迫于无奈只能率先动手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之事,我认为完全是无稽之谈。各位看官切莫着急且听我一一分析:首先此时的太子党已经赢了这场斗争,何况我在前文已经分析过了为什么太子不愿意动手杀秦王的原因,实在是舆论压力太大且此时天策府已经濒临倒闭,太子党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目标,没必要再去冒风险杀掉秦王李世民,此举无疑只会搞臭太子党的名声;二是如若太子党决心要在为齐王李元吉饯行宴上动手那为什么事前一点准备也不做?况且宴会地点定在李渊控制下的太极宫,私自带兵进入皇城禁地会被视同谋反,太子党可并没有做好在李渊面前谋杀秦王的准备(具体参考杨文干谋反,私运盔甲事发后李建成是慌忙进宫请罪);三是我甚至有理由怀疑突厥犯边都是捏造出来的事情,太子党的计划是利用宴会除掉秦王,然后由齐王李元吉带兵备边抵御突厥。然而还未出征大元帅李元吉就遭遇斩杀,大唐经历严重内乱,按理说突厥应当是主动进攻,却为何突然销声匿迹?很有可能是李世民为了掩盖他弑兄逼父而故意捏造的假消息!例如赵匡胤陈桥兵变,不也用得是抵御契丹和北汉的借口吗?

为了顺利运兵进入皇城,李二捏造自己将要被谋害的消息,然后顺理成章的诛杀太子和齐王,其实也是经过周密谋划的。政变讲究的是稳、准、狠,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可能万劫不复。李世民的计划也很简单:首先把老父亲控制起来,这样听令于皇帝的禁军便不会收到命令,更不会与自己为敌;其次将太子党首要全部聚集在一起,这样就能避免两线作战和防止太子党援军增援;最后只要前面两条顺利实现,斩杀太子控制皇帝,那么这个权力自然就能尽握我手,何愁不能做皇帝?计划已经制定了,接下来就是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了,要想把太子和齐王“一网打尽”,就得借助老皇帝的命令,要不然太子和齐王凭啥听你李世民调遣?你让我来我就来?你算老几啊在这指手画脚的?于是秦王当夜密奏李渊:您被戴绿帽子啦,是您亲爱这几个儿子现在为了皇位争的不可开交,现在这条消息真假难辨,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明天把大家叫到一起当面锣对面鼓的把问题说清楚。然而这正是李世民想要的结果,这样自己才会有有胜算,如果摆开了在长安火并,自己的八百府兵会被东宫的两千长林兵撕成碎片吧!

时间紧迫,李世民回到天策府,马上开展了部署。他立即诏令原秦王府所有旧臣归建。成败在此一举。输了身首异处灰飞烟灭,赢了普天同庆荣华富贵,搏一搏才能单车变劳斯莱斯。计划第一步在于如何将八百府兵顺利送进皇城且埋伏在哪里?这是至关重要的。原天策府旧臣经过一番商议,决定先由李世民入宫将李渊骗至海池湖船上,这样便于控制老李渊。太子党入宫觐见必须要经过玄武门才能到达太极殿,而玄武门内接皇城,外联京城,一旦关闭则外援进不来、禁军出不去,实在是杀人放火再合适不过的地方了。然后秦王府兵在玄武门内截杀太子党首要人物李建成和李元吉,唯有此举才有成功的可能。然而就在实施过程中,众人傻眼了,因为有一个关键问题摆在了大家都面前,那就是如何才能将兵马送进玄武门呢?毕竟造反这玩意,人多并不一定是好事,只有保密性极佳的人才能参与到这条贼船上来。总不能拿个大喇叭上街摇人吧?玄武门守将常何,大家都知道他是太子党的忠实粉丝。这不就尴尬了吗?关键时刻政变第一功臣长孙无忌觉得自己亲自跑一趟常何将军府或许事情还有转机。但此时的李世民决定自己去找常何。因为他知道常何虽为太子党的人,却一直不得重用只被派去看守大门。常何也曾是个少年,也曾一腔热血誓要戎马倥偬立于万军之中。这样的人只要稍加拉拢,便会成为自己的忠实粉丝,他一个眼神就能电的常何肝脑涂地。而常何也确实没有被高估,他卖了太子的项上人头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间:凌晨时分。地点:玄武门。目的:干掉太子、齐王,推举秦王为太子。约定暗号:三声布谷鸟叫。天策府马裹蹄、人衔枚,整装进发。天灰蒙蒙亮,东方已然出现鱼肚白,再过几个时辰,太子和齐王就要到来,届时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就是权力带来的巨大挑战。暮色下玄武门缓缓开启,一个人影晃动在门前。“布谷布谷”,玄武门方向传出熟悉的声音,李世民张弓搭箭对准来人,待催马向前的尉迟敬德确认环境安全后,秦王府兵顺利进城。

此时的李世民来到李渊寝殿,梳洗打扮完毕的李渊惊讶于李世民的突然出现,李世民也不行礼。他告诉老李渊今天不能在太极殿议事,因为太子党要杀害他,因此必须到海池的船上去,这样大家才能相安无事。老李看着杀气腾腾的李世民,他明白了事情的发展已经不能为自己所控制。于是他同意了李世民的建议,直到此时他仍然幻想着自己的儿子们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解决争端,他仍然不愿意看到手足相残的场面,他也仍然不愿意相信“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古训。

朝见的时候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迈着自信的步伐踏进玄武门,同时也踏进了鬼门关。嗖的一声,一只冷箭射穿了李建成的身躯,毫无防备的他跌落马下,瞬间毙命。着急忙慌的李元吉迅速张弓搭箭,也许是过于紧张,也许是准备不足。一向骁勇的李元吉三箭均脱靶(他怎么就一点也没遗传到老李的精髓呢?),他立即催动战马靠近秦王,准备与他短兵相接。很幸运,李世民不是他的对手,被他用弓弦死死的勒住脖颈,成功就在一线之间。尉迟敬德赶到了。对,就是那个最让李元吉深感恐惧的尉迟敬德,他不费吹灰之力解决了李元吉再次成功救驾。

门外的长林兵在太子党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人的带领下,火速向玄武门集结。太子殿下待我等厚恩,如今殿下有难,大丈夫岂能袖手旁观?长安恶少岂是浪得虚名?所幸敬君弘及时关闭玄武门才使李世民免遭屠戮。然而敬君弘、吕世衡等人头脑一热,率军进行反冲锋。他们一定是觉得长林兵多为长安恶少,一群乌合之众岂能与我久经沙场的将军相比?此役,敬君弘、吕世衡战殁于乱军之中,直到尉迟敬德带着李建成、李元吉的人头出来,长林兵才在不甘与无奈中散去。今日之事,上报太子知遇之恩,下表忠良赤胆忠肝。罢了罢了,大势已去,我等亦是竭尽所能。所谓斩草除根,李世民一不做二不休,连同李建成和李元吉所留下的十个幼子一并屠戮。老李渊伤心欲绝,短短一夜之间,痛失两子十孙,这便是得天下的代价吗?今日你手足相残,他年你的子孙必效仿于你,互相屠戮。很不幸,这句话成为李唐挥之不去的阴影,伴随着李唐289命运。

【阅史可以知兴衰,本文将带您一起探访大唐289年不一样的历史,请大家多多关注,避免走丢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