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紫虚元君按照上天的安排,腾云驾雾把天使送到了青峰山的青云道观。云雾缭绕的青峰山通体翠绿,景色妖娆,环绕青峰山的云雾永远也不会散去,所以青峰山的下面是什么景色谁也不知道,大概人们常说的仙境应该就是这样的。

天使仔细的看了青峰山一遍,这青峰山吞云吐雾,气度不凡,青峰山的山峰直插云端,就像一枚定海神针,坐落在云山雾海之中。青松翠柏,把这个清风道观装点的别有一番风味。

云雾缭绕的青云道观如临仙境。带有一股的仙气。天使再一想,这里本来就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怎么可能没有仙气。

天使在青云道观的前面见到了前来迎接他们的太清玄元天师。紫虚元君告诉天使,这位太清玄元天使,就是道教的祖师张道陵,人称张天师。

这时太清玄元天师已经在道观的外面等候着他们。太清玄元天师仙风道骨,绝对是一个超尘脱俗的神仙,高高隆起的雪白的发髻,更加显示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得道大神。得道之人自然是高深莫测,天使觉得自己这样的一个凡夫俗子,在太清玄元的面前,显的是那样猥琐,那样的战战兢兢。

天使的心里一直在嘀咕:“这太清玄元天师是一个著名的上天大神,在神仙的面前一定要毕恭毕敬。”

可是,太清玄元却是那样的平易近人,对天使始终是以礼相待,和颜悦色,谦恭温良,这才是一个得道神仙应有的品行。得道神仙就是至善至纯,使天使不由得心悦诚服。暗暗的发自内心的庆幸自己遇到了太清玄元天师这样的得道天神。

天使又想太清玄元是一位得道的神仙。自己这样一个凡胎俗身,不但遇上了神仙,还能得到神仙的教化,这就不知道是那一世修来的福分,内心不由得喜出望外。

紫虚元君已经做过介绍,告诉天使这位太清玄元天师就是道家祖师张道陵的化身。是太极天尊的嫡传弟子,是一名著名的上天天神,能聆听太清玄元的教诲,真是三生有幸。紫虚元君介绍完以后,飘然而去。

太清玄元天师带着天使首先参拜了三清殿,这三清殿里供奉的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一般称为三清天尊。此外还参拜了玉皇殿的玉皇大帝、祖师殿的张道陵、慈航殿慈航真人、药王殿扁鹊、孙思邈等等。到各大殿去上完香以后,太清玄元天师和天使对道家的各位大仙一一进行了参拜。太清玄元也给天使一一介绍了道家供奉四御、三官、西王母、真武大帝、文昌帝君、吕祖等各大神仙。

参拜完道家的各大神仙以后,太清玄元引领天使来到了内殿,每个人前面放着一个小桌子。小道士奉上茶来。张天师说道:“贫道一生善茶饮,请天使品茶。”

天使笑着说道:“不怕太清玄元天师笑话,本人本来出身一个普通人家,每日都是为温饱奔忙,很少喝茶,就是喝茶也是为了解渴而已,不懂得茶道。”

太清玄元爽朗的笑了:“天使过谦了,慢慢品,时间长了就能品出茶的芳香。”

天使慢慢的品了一口茶,回味无穷地说道:“太清玄元的茶果然不同凡响,一定是茶中的极品。我大概品出来了,太清玄元的茶味道另有一份清香。”

太清玄元微微一笑说道:“茶品,人品,都是要慢慢的品,品的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品出味道来。天使如今来到青云道观,其实也是品《道德经》真谛。《道德经》初读起来实在是晦涩难懂,非常折磨人,但是慢慢品来,就会觉得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会使人十分着迷。”

天使说道:“说句实在的话,我以前只听别人说过,在两千多年以前,有个被称为老子的人,写了一部叫《道德经》的书,和孔子一样名气很大。我们这一代人对文言文都不是很懂,读起这些书简直就是在读天书,没有人喜欢读这样的书。说实话,我就没有读过《道德经》这本书,也不知道《道德经》说的是些什么内容。”

太清玄元哈哈笑了起来:“天使说的都是大实话,一点也没有错。《道德经》在人类世界上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了,但是真正读过这本书的人并不多,能读懂这本书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不要说你是一个普通的人,就是那些学富五车的文化泰斗也不一定能完全搞得明白这部书的真正涵义。所以说,天使没有读过这本书不足为奇。”

天使说道:“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实在不是能了解像《道德经》这样高深的经典著作,紫虚元君介绍我来青云道观,听取太清玄元的教化,就怕我这个凡夫俗人实在太愚笨,难以理解的了《道德经》这么深奥的大作,耽误太清玄元天师宝贵的时光,心里一直忐忑不安。”

太清玄元说道:“天使实在没有必要担心,天使一定是一个和‘道’有缘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十分聪慧的人,要不然四大天尊就不会命你为人间天使。天使是要向人世间传播大道精神的,相信你一定会领悟大道之精髓,悟道、修道,成为一位造化高深的大道传人。”

天使说道:“但愿像天师所说的那样,我力争能够悟出大道精神,明白大道的真谛,不负太清玄元天师的教诲。”

太清玄元捋了一捋自己长长的雪白的胡须,哈哈一笑对使者说:“老子的《道德经》本身并不神秘,《道德经》也没有那么的深奥。为什么人们总觉的老子《道德经》是那么的神秘,其中好像有很多的奥妙,让人望而生畏。

“这主要是多少年来人们在弘扬《道德经》方法上不得要领,因此《道德经》在大众中不能广泛的传播。《道德经》的大智慧使大众不能受用,最终使众生不能广泛地从《道德经》的大智慧中受益,因而,众生一直都是处于迷昧状态,造成愚蠢者众多,智慧者具少。

“当然,老子的《道德经》成文,是在两千多年以前。对今天的人来说就会觉得文字上比较晦涩难懂。但是,两千多年以来,很多的文人墨客都在努力对《道德经》作注解说明,可是他们都是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语言文字来分析注解芷涩难懂的《道德经》,越是注解越是晦涩难懂。”说到这里,也可能是太清玄元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哈哈”大笑了起来。

天使也跟着笑了:“这也许就是文人区别于普通人的原因吧,如果注解的太浅显,就没有办法显示出文人的大智慧的深奥。”

太清玄元接着说道:“所以,千百年来人们有意无意的给《道德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道德经》越来越神秘,众生越来越远离《道德经》。因此《道德经》长长久久不能在众生中得到广泛的传播,人类自然就会愚昧无知,缺少智慧人生。

“从来没有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道德经》明白无误的介绍给芸芸众生,也从来没有人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道’学描述清楚。因此人们就对《道德经》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感觉,只好敬而远之。”

天使真诚地问道:“太清玄元天师,《道德经》是被众人推崇的经典著作,人世间,在文人雅士中间广泛流传,天上人间都有名气,我还是不知道《道德经》里面到底说了些什么?”

太清玄元说道:“既然是《道德经》,那顾名思义,说的就是道和德两个方面。首先要搞明白的就是‘道’。‘道’之所以会被老子所推崇,就是‘道’可以使众生明白天‘天道自然’的天道法则。人类领会了‘道’的真谛,就会是一个悟‘道’的高人,就会成为一个大智慧的人,顺‘道’而为的人。

“悟‘道’的人是一个具有极高天赋的人,也是一个悟性极高的人,也是绝顶聪明,绝非泛泛之辈的人能悟出‘道’来。上下五千年,老子的一部《道德经》,辉煌了上天,光耀了人间。

“芸芸众生,悟‘道’者极少,悟大‘道’者更是少之又少,中华泱泱五千年,悟出大‘道’者,也只有老子、孔子两位至尊至圣的大智慧者,其他比如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董仲舒、王阳明、曾国藩等,都是些小悟‘道’者,和老子、孔子是无法相比较的。

“当然,能在人世界悟出小‘道’者也是寥寥无几,也是人上之人,也是出类拔萃的人。人世上天门开启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众生,悟‘道’的天门都是关闭的。

“其实,老子悟出的“道”,和别人悟出的‘道’是完全是不一样的,老子悟出的‘道’,是‘天道’,是天理大‘道’,讲的是浩瀚宇宙太空,说的是宇宙起源,能说明白的是宇宙万物的生命的本源,自然也包括人的生命的本源。

“《道德经》就是一个大智慧,人类世界搞明白了《道德经》这个大智慧,人人就会有一个智慧人生。当人类懂得了《道德经》深厚涵义,人类就会更加智慧。当人类世界上的人不再愚蠢的时候,世界就会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世界。当人类世界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时候,人类就会顺道而为,人类只有顺道而为,就可以解密出许许多多的大道秘密,大道秘密可以使整个宇宙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的辉煌灿烂。这就是《道德经》无比巨大的魅力”

“老子告诉人们:‘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产生了宇宙万物,又为宇宙万物制定了运行的规律,‘道’是宇宙万物的母亲。‘道’是太阳的母亲,‘道’是月亮的母亲,‘道’是满天群星的母亲,‘道’是大地的母亲,‘道’是万千苍生的母亲,自然也是人类的母亲。

“道是普遍存在的,存在于我们的头顶,也存在于我们的脚下,存在于我们的前面,存在于我们的后面,存在于我们的左边,存在于我们的右边,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存在于我们看得见的一切,存在于我们看不见的一切,存在于我们听得见的一切,存在于我们听不见的一切,存在于我们身体的内脏器官,存在于我们的皮肤毛发和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存在与我们的油盐酱醋,存在于我们的生老病死,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道’给宇宙万物制定了许许多多的规律。太阳的东出西落,月亮的月圆月缺,大地的春、夏、秋、冬,农作物的春播秋收,天体的电闪雷鸣,人类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飞禽走兽各自的生存规律,无一不是按照‘道’的规律在运行。”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