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今晚发生的一切是风姿始料不及的,未来就像一幅画卷一样展现在风姿面前,带来的却不是期待,更像是压在心头的一副重担。带着这副重担的风姿自然彻夜难眠,直到第二天清晨才迷迷糊糊睡了过去,这一睡就睡到了下午。期间福禄虽然来看过,却也只是叮嘱下人等风姿醒后再行梳洗用膳。因为冰风的缘故,风姿作息的偶尔不规律福禄和下人们也已经见怪不怪了。用过晚膳后风姿突然记起昨夜师傅给的那只纸折的小鸟,回来后心绪繁杂的他随意找了个盒子装好后就放在了床头,不知现在还在不在?风姿忙到床头一看,盒子还在,风姿松了口气。想起师傅的交代,纸折的小鸟自燃就代表师傅已经离去了。师傅会去哪?为什么他不告诉自己?当你熟悉的一个人有一天突然要永远的离开你了,你才惊觉那个人对自己有多重要!风姿现在才发觉师傅对自己原来如此重要,他手忙脚乱地打开那个盒子,可是纸折的白色小鸟已经化为了一堆黑色的纸屑。风姿终于意识到昨晚的一切已经是自己和师傅的诀别,他再也见不到师傅了,顿时悲从心中来,忍不住就想放声大哭一场,只是泪还未下又想起师傅有东西留给自己,要自己一个人去他房里。忙赶到师傅的房里,只见桌上放着一封信,床上早已空空如也。风姿拿起信打开来,上面写道:风姿徒儿,为师床上有两物,一为玉清丸,日后若你受重伤或生命垂危之时服用有意想不到的奇效,乃为师特意为你所制。二为为师尸骨所化结晶,如能带回雪域安葬于寒月潭附近,则为师必能含笑九泉矣!勿怪为师未提前告知于你,生死如常,勿念,为师去矣!看完信的风姿这才知道自己和师傅已经永别了,强忍着泪来到师傅床前,果见床上有一圆形木盒,里面放的想必就是师傅所说的玉清丸,木盒旁边则是一段成人拇指大小的透明结晶,想到这就是师傅的尸骨所化,风姿内心的伤痛再也无法抑制,泪水顿时如泉般涌了下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伤心过度昏睡过去的风姿重新睁开了双眼,脸上的泪痕犹未干,床上的一切依旧,看着那一小段结晶,风姿明白,再也没有人能依靠了,以后能靠的只有自己。默默擦干脸上的泪痕,整理好仪容,收好师傅留下的遗物,来到门外时天还未明。不过不用担心有人看见,冰风的小屋在这个小院就是禁地,除了风姿也没谁敢去,没谁敢问。风姿想师傅这样的离开就是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的逝去吧。那好,这个秘密就由自己来守护!回到自己屋中的风姿如此对自己说。

有的人离开了,就像未曾来过一样。师傅已经离开一个月了,风姿发现没有人在意,也没有人过问,有限的几次见到父王,父王也不曾问询过,可见师傅也并未向父王透露过他生死的事。想起师傅的特立独行、冷言寡语,也许师傅从未融入过这个世界,所以才走得如此凄凉。雪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自己的命运会不会和师傅一样?风姿在心里坚定的说:不!他绝不接受这样的命运,绝不!自从师傅“走后”,风姿比起以前更加努力了,短短半年多时间,他就已经可以下床走路了,虽然还走不远,更不能做剧烈的运动,但总算摆脱了轮椅的束缚。风姿能走路了,最高兴的却不是风姿,福禄知道后高兴得差点蹦了起来,硬拉着风姿在小院里转了一圈后就欢天喜地的去禀报王爷王妃了。而对于风姿来说,必然的事对他已经没有那么大的惊喜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玩心越来越淡,再加上跟着师傅在这个小院住了这么长时间,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要他像风扬一样已经不可能了。

风姿没想到第一个来看他的居然是弟弟风扬,他风风火火地跑进来绕着站着的风姿转了一圈后拉起风姿的手就想往外跑,还好福禄眼尖紧紧攥住了风扬的小手,要不然这一跑起来风姿还真有可能吃个狗吃屎,这也足可以看出才八岁的风扬身体有多壮实。风扬见哥哥还是不能跑,不能跟自己玩,又一溜烟地跑了。紧接着来的是父王风云凡和母妃云梦瑶,两人看得出来都很为风姿高兴,特别母妃云梦瑶,虽然身体看着很虚弱,却拿出了一双不知何时亲手做的鞋送给风姿,令风姿心中为之一暖。风姿把父王和母妃请上上座,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大礼。这是懂事以来的头一次,以前因为双腿不能下地,所以有心无力,现在自然要补上。风云凡和云梦瑶都甚感欣慰,云梦瑶赶紧把行完礼的风姿扶了起来,好一番叮嘱。风云凡武将出身,本就不善言辞,风姿从小体弱又怀病在身,性格也渐渐内敛,尤其喜欢舞文弄墨之后越来越肖似其母,所以父子俩实也没什么话可说。好在云梦瑶在,今天她兴致特别高,也不顾风云凡在旁,拉着风姿的手家长里短的说了半天,而后似乎觉得还不尽兴,硬要拉着风姿逛一逛王府。说走就走,云梦瑶也顾不得风云凡,拉着风姿就出了小院。王府虽大,却没有什么爬高下低的险路,但一路上云梦瑶还是体谅风姿双腿刚刚痊愈,不能走远路,所以总是走走停停。说起来母子俩也好久没这样开心的一起做过什么事了,所以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直到日暮西下吃过晚饭后云梦瑶才亲自把风姿送回了小院。能走路风姿终于可以自己梳洗做一切他力所能及的事了,别人不理解他贵为王子之身何必事事亲力亲为,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必须得为去雪域有所准备了,所以不顾别人异样的目光,他依然努力坚持着。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