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两年间飞鸿所做之事并不毫无意义,广州城内武行之间二年来虽有摩擦,但及少发生拳脚之事。黄飞鸿创立的广州武行会互相教授武艺。飞鸿每天医馆营业,武馆教练武术。医馆有重病之人,武馆就让林世荣等人代授课,武馆要有新授课,就亲自去授,日子过得到也算充实。

可大清朝的情况却与日俱下,这一年康有为因《中法条约》上书光绪企图变法,奈何有心之士阻拦,奏折石沉大海。但维新思想确流传民间,读书之人赞誉有加。使得康有为小有名气。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北洋海军在李鸿章带领下正式成立。

12月中旬,一年就又要这么过去了。一天来了个故人,改变了黄飞鸿的后半生。黄飞鸿坐在宝芝林出诊看病,堂里来个五旬上下的男子,这人尖嘴猴腮。穿着深色绸子,那样子像个鱼肉百姓的地主。可走起路来不慌不忙,腰杆子溜直,颇有些官架子,那是要多奇怪有多奇怪。店里伙计忙上前问:“这位爷治病还是抓药?”

这爷不急不缓,语调有序:“听闻宝芝林治跌打损伤有高招?”飞鸿听到此声,若有所思。这声音好像在哪听过,又一时半会想不起。索性抬头打量起这人,猛地一惊。这人还真是熟人,飞鸿走到跟前,便行礼。“刘阿伯。”

这下可令这男子摸不着头脑了,一脸疑惑:“小兄弟可否认错了人?”

飞鸿道:“家父黄麒英,我是锡祥阿。”

这男子先是一惊,随后这脸上的表情五味杂陈。“唉,我早该想的到的名震广东的黄飞鸿必是黄大哥的后人。那时候见你还是个小孩子,数年不见你也这般大了。虎父无犬子阿,哈哈哈哈。对对对,黄大哥现可安好?”这男子是黄麒英闯荡江湖时认的结拜兄弟,刘永福。

飞鸿一时想起父亲,心里就难过。说道:“家父俩年前抱病去世了。”刘永福也是长叹,眼圈含泪:“想当年黄大哥,吴二哥,还有我三人与江湖相识。如今就剩我一人在世了。”飞鸿听后:“吴阿伯也?”

“是阿,与黄大哥一样也是两年前走的。”这吴阿伯正是吴全美,早年吴全美与刘永福认为朝廷腐败,组织民兵反抗朝廷,后被招安成了记名提督。黄飞鸿回广州城前曾给吴全美的兵当过教练,因黄麒英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便辞了职回家照看父亲。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与吴阿伯一别竟是天人两隔。想到这里飞鸿也是感慨万千。倒是这刘永福说:“锡祥不说这些,快给我讲讲你这些年的经历。”

这爷俩让伙计买了点酒菜,干脆在后院旁厅边吃边叙旧起来。飞鸿说起自己这几年的经历,刘永福那是赞赏有加。说起自己的经历,兄弟三人分别之后,天各一方。刘永福早年组织民间抗清,后来不敌又加入天地会,起义失败后。组织残兵败将开始逃亡,号称黑旗军。这一路波折又去响应其他起义组织,本想能安顿下来再图抗清,可各方人马意见不合闹得不欢而散。这又开始了逃亡之路,迫不得已逃往越南。再越南呆了几年,一直到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刘永福在越自发抗法,多次大败法军,以保华夏边疆不被入侵。当时因力主抗法,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欣赏刘永福,招安刘永福成记名提督。才得以回国,这几年在张之洞提拔之下成了正式提督。后来才知道自己的吴二哥也是记名提督,俩人还未相见,吴全美就撒手人寰了,造化弄人。说起这几年的凡事总总,不由得长叹一声。

爷俩寒暄好久,飞鸿才想起问刘阿伯为何来这宝芝林。原来这刘永福这些年来仗打了不少,前一阵又添新伤,这新伤旧伤搞得他疼痛难忍,本想来这宝芝林试试运气,看看能不能医治。可没曾想老天给了他一个更大的礼物。

第二天爷俩醒酒,飞鸿开了药后,刘永福服下几日。感觉身体确实比之前轻快许多,在这年的最后一天,刘永福差人制造的匾也挂在了宝芝林的正堂之内。匾上题字:技艺精通。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