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又是多事之秋。过去六年间,刘永福聘飞鸿为军医官和黑旗军技击教练。这六年来,飞鸿一日不敢怠慢,专心教武,以求军士在战场上能英勇杀敌。广州武行会弟子在飞鸿号召之下也加入黑旗军,陈平在广州香港多地招兵买马。
这一年的7月25日,丰海战争爆发。“济远”“广已”2艘战舰在潮鲜丰海遇上日本舰队,“吉野”“浪速”“秋津洲”3艘战舰,大清军舰老旧不敌日本。
8月1日大清宣战日本,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日军准备占领澎湖群岛,飞鸿随自己的刘阿伯赴台抗击日军驻守台湾。飞鸿以为这六年间军士搏击之术全面提升,赴台抗日信心十足,可现实并不如意。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5月29日大炮声音震耳欲聋,帐外更是哇哇乱叫。刘永福等人更是吵得焦头烂额商量对策,这时一军士边跑边喊“报!澳底要失守了,提督大人。”听到这话,顿时鸦雀无声,刘永福听后咬咬牙“传令,全军撤往台北。”就这样清军边打边退。清军刚刚撤到台北准备死守,再传噩耗。清廷早已在4月17日投降,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割让土地正是台湾。
当时台湾人民反抗情绪高涨,请刘永福当大将军继续指挥作战。大部分官员一听朝廷已经投降,不愿再守,便坐船连夜逃回大陆。与此同时日军加派军队赴台,以图加快占领台湾各地。只有飞鸿陪着阿伯继续守着台湾,广州武行会随飞鸿赴台二百余人,可不到半月十不存一,炮弹所过之处,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随风而逝了。这让飞鸿不禁开始怀疑起自己。
台北失守的前一天6月6日的夜里,大帐内飞鸿终于把内心的疑问说了出来:“刘阿伯,我不懂。我原以为只要军士们能学好技击就能在战场上以一敌十,可真到了战场上,洋枪洋炮的威力人体如何能敌?人还未达身前,便死伤大半。仗打不赢,又如何光复华夏?”说到这里黄飞鸿不自觉的哭了起来,刘永福听到这心里也不是滋味,一个坚信了30多年的信念,在这几日里破碎,这叫人如何接受?
“锡祥阿,阿伯官是越做越大,可心也是越来越迷茫。年少时,觉得朝廷腐败,反抗朝廷,加入起义,可加入起义之后呢?这团那团,为了自己私欲,不顾大敌当前,不顾家国百姓。甚至互相出卖给朝廷,这又和朝廷有何区别?后来遇到张香帅,有幸受其教导。以为朝廷多出几个李中堂,张香帅还有救。张香帅一心实业救国,搞来搞去搞出什么了吗?那李中堂建立北洋水师,更是不惜背负骂名签订条约,最后呢?无银买军械,只留一身骂名在世间。这朝堂之上多是献媚之徒,知老佛爷喜好,拼命巴结老佛爷,只为自己一身荣华富贵。老佛爷过寿要银子,老佛爷修园子要银子,老佛爷看戏要银子。各个亲王贝勒生活要银子,朝廷赔款要银子。难道搞洋务就不用银子吗?买军械就不用银子吗?可伶前线将士军备稀缺,枉死战场。天下百姓维持生计就不用银子吗?你看看这天下多少百姓吃不上饭还要交重税。这大清朝它是烂在根子上了!锡祥,阿伯今天和你说的话切记不可与他人说起,怕有杀身之祸。这台湾是守不住了,一会儿你乘船回广东吧,等回了广东朝廷必定兴师问罪,怕是你的军队教练之职不保,唉!我真不该把你卷进这浑水之中。”
飞鸿哽咽道:“不,阿伯,我陪你留在这。”
刘永福听到这心头一暖说:“听话锡祥,我堂堂提督,他们不能拿我怎么样,他们看朝廷面子也得放我生路,无须担心我。但你有个闪失,我如何向黄大哥交代?我把你当亲骨肉,快走吧!你若不走,我就死你面前。”
飞鸿听到这自知拗不过他,别无它法,便乘船回了广东去。只是不知道他的阿伯赴台就带着必死的决心,不成功便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