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楚晋边境,军营。

楚天身穿盔甲,一脸愁容,盯着台上的沙盘,久久不语。营内众将脸色凝重,连呼吸都杂带着一丝绝望的气息。

“王上,未将请愿带兵重新夺回阵地!”带头的将领正憋着一股窝囊劲,杀气腾腾。

其余将领见状,立马纷纷请求出战,如此重要的阵地丢失,简直是直戳楚王朝的要害。

楚天眉头紧锁,问道:“此战败退,军中士兵伤亡如何?”

“此战正中晋军埋伏,我军死伤惨重,短时间内恐怕无法组织起第二次反攻。”营内随行的军需官冰冷的话语,再次令众人陷入一阵死寂般的沉默。

“王上,老臣附议撤退,修整三军再战。”默默跟在楚天身后的文官,神色异常不安。

“王大人,怎可说出如此丧气之话。”

“倘若你是贪生怕死之辈,请你离开这里。”

带头的将领断然拒绝了他的提议,此战楚军虽损失惨重,但晋军的处境未必能全身而退。如今楚军上下一心,士气高涨,恨不得立马报仇雪耻。

如果在这个时候,盲目退兵致楚军脸面何在?

此议实乃兵家大忌。

王禹虽贵为文官,但曾经的他亦是战场上赫赫有名的虎将,哪能受得了这样的耻辱。

“杨将军,老夫当年跟随太上王征战的时候,你还在军营耍枪闹着玩。”

杨敖正愁无处撒气,被王禹嘲讽一番,满腔怒火瞬间被点燃。

“王大人,你好大的口气。”

“可敢与未将一战?”

楚天看着两人舌锋相争,脸色温怒,厉声喊道:“你们的眼里可还有朕的存在?”

“前方军士血搏,后方将领内讧,真是可笑至极。”

两人立马被镇住,还气在头上的杨敖,直接朝营外离开。

“探子来报!”

这时,一道急促的吆喝声,瞬间把杨敖给挡住,他局促不安,接过传令官的信封,稍稍平复燥热的心绪,重新折返回军营。

楚天等人正在沙盘推演,只见杨敖心急如焚地闯入,扬起手中的信件,震惊道“血红印记,万里加急。”

“血红印记?”

王禹一把接过杨敖手中的信件仔细端详起来,连连朝楚天点头示意,这的确是楚王朝独有的血红印记。

“都退下吧!”杨敖意识到信件的机密性,立马示意营内正一脸懵逼的部将离开。

“打开吧!”楚天缓缓落座,脑海飞快思索,如此紧要关头,怎会有来自大周皇朝的加急密信。

王禹得到楚天的允许,便不再犹豫,当即撕开一道口子,拿出里面存放的信条。

“十万周军,兵发楚境,”

读完信,王禹眉目皆是深深的焦虑。连杨敖此等沉稳之人,都忍不住叹起气来。

楚天面无表情,强压着内心深底那股萌生的不安。

“大周皇朝正与大秦皇朝交战中,自身难顾,为何能向晋王朝兵发十万相助?”

杨敖甚是不解,大周皇朝分兵的意图。

楚天茫然道:“唯一的解释,便是大秦皇朝败了。”

“十万周兵压境,来势汹汹,非楚军所能抵挡。”王禹直言指出楚王朝遇到的困境。

杨敖默不作声,算是认同了王禹的观点。众所周知,大周皇朝善于骑兵作战,一旦发起攻势,以楚军步兵实力根本就挡不住。

当下该如何应对?三人陷入默契般的沉默。

楚天心绪万千,想不到再一次决定楚王朝命运的困局,会落在他的头上。

“王上,依老臣之见,退守方为上策之计。”王禹开口打破绝望中的沉寂。

杨敖眼神满是不甘,但这一次他不再反驳王禹,为了保存楚王朝那点来之不易的实力,他只能憋屈地当一回缩头乌龟。

楚天明白两人的意图,但想要完全撤退谈何容易,一旦晋周联军摧毁楚军的意志,楚王朝难逃覆国命运。

退可以,但必须有一个地方能拖住晋周联军的进攻,楚天在赌一场持久战。

“杨将军,可有地方暂时挡住周兵十万。”论军事能力,楚天是外行,他询问起杨敖。

杨敖旋即靠近演示沙盘,双目紧紧盯向所有防御的据点,大脑飞快思考,最终他把手指指向一处群山盘踞的高地。

“琅琊山!”

王禹捋了捋花白的胡子,展开分析道:“此地峭壁众多,易守难攻,不失为一个天然屏障。”

“最有效的作用,便是令大周皇朝引以为傲的骑兵,失去最强的战斗力。”

“如果还能够在此上面修建防御工事,起码能大大提高对晋周联军的打击。”

“王大人所言极是,这也是未将选择琅琊山作为楚军退守的根本原因。”

楚天思考片刻,便立马作出楚军退守琅琊山的决定,当务之急他唯有保住楚军的战斗力,才能在未来应对强大的晋周联军。

“杨将军,以你对大周皇朝士兵的了解,最快何时到达边境?”

“一个月,但不包括骑兵。”

杨敖脸色凝重,他不敢保证十万周兵之中拥有的骑兵规模,所以绝不能掉以轻心。

“我记得杨将军曾经说过,建造普通的防御工事可需十天,同样级别的工事,在琅琊山修建,需要多久?”

“琅琊山地势险恶,恐怕需要更多的时间。”

“等着周兵到达之前,晋军必然想方设法拖住我们的撤退。”

杨敖再抛出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十年前楚王朝乃晋王朝一块偏远的国土,琅琊山的地理位置,他们一清二楚。

“如果想要保住大部分楚军退守琅琊山,那必须有人断后,拖住晋军的进攻。”

王禹一言道出破局的关键。

杨敖目光闪烁,一股炙热的战意自心底泛起,为了楚王朝,他愿意身先士卒,留下来继续跟晋军纠缠。

楚天明白杨敖的意图,但他万般不愿损失这一员猛将。

“杨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杨敖站姿挺拔,道:“未将请求王上批准。”

他的态度十分坚决,楚天连拒绝的勇气都没有,但他也知道,此战非他莫属。

“朕在琅琊山巅等你归来。”

“王上请放心,未将一定会赴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