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光影婆娑,岁月静好。思绪飘飞,翩跹出惊世之舞。记忆中,是染布老人,是传统文化,让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低矮的房屋,斑驳的墙壁,有些黄晕的灯光,我脱离人群,独自走向染步布体验室,推开门,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静默地刻着模具。他们粗糙的大手,灵活地如翻飞的蝶,在模具上翩跹起舞。好奇的我拿着刻刀,趔趄地滑了一下,手却有些酸痛。心中浮起几丝困惑:这些模具为何不用机器呢?又快又好!带着疑惑,我继续前进。走进染布房间,仔细观摩四周,又哪有什么机器可言?我向一位做活的老伯询问。他微笑着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用手工,亲切自然,用机器,缺了人情味,呆板~~~~有阳光从窗间迸射,照得他发间一片金黄,仿佛一尊佛。我了然明白他朴实话语间那种坚定。是对传统文化永恒的守护.....

这一刻,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染布老艺人站在齐膝深的水中,将素色的布探入含植物汁液的池水中,素白的绢幅,如银色的巨蟒,蜿蜒着隐匿于水中。他一遍遍拖拽,一次次漂染,在他的一撑一放间,染池时而水花翻溅,层层水波荡漾......

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上下浮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抬眸,老人身上衣服的色迹斑斓,拨动衣服的手也是蓝色的,濡湿的衣服贴在后背,甚至额头上洒落的池水从脸颊流淌而下。

可我能从他的神情中感受到莫名的自信与快乐,任工作再苦,老艺人从未停歇。染布老艺人,用他的行动诠释了“坚守”的内涵。让我为之驻足,为之赞叹。心此时无比平静,我望着老艺人的眼神,如潭水,诉不尽的虔诚......

遥想,曾经的木偶戏,点亮孩子晦涩的童年,如今哪去了?曾经的茶文化,渲染了中国文化的天空,如今哪去了?在时光深处,却总有这样一些手艺人,在流行与古老的缝隙中,默默传承,不忘初心是对自己,对传统不变的诺言......

天渐渐被藏蓝色交织,我沿着离去的路行走。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啊,我愿再次为你们停下脚步.......

第二篇

偶遇

我看着路,梦的路口有点窄,我遇见你们,恰是最美好的缘分。

炎炎夏日,学习疲乏,我斜倚沙发,不住地抱怨生活太过于无趣。母亲缓缓凑到我身旁,柳眉弯弯,指着窗外那缀满日光的柳,说:“何不去那园中看看?”外面的景致着实引人入胜,我便匆忙下楼,向那园中走去。

阳光熹微,在石青小道上洒下细碎光斑,春风吹拂着我满头墨色,顿时豁然了很多。陶醉于园中的景色,却不时留意那端坐园中的一群工人,身着蓝色工服,头戴安全帽。我霎时间认清了他们的来历:街道建设的普通工人。我便更加得疑惑不解,如此繁忙的工作,他们为何能来到园中赏景呢?只见有的工人们手执一卷旧著,安逸地诵读着长篇文字。还有的年岁较大者,悠闲地泡着一壶春水,品味着茶中的香气。阳光星星点点地洒来,携着花色,溶成油彩涂抹。柠黄在他们身上流淌,似那无忧河,泛着寂静的光,一阙清绝。素日繁忙,却无人露出疲态。

月光逐显,恰似黑色薄纱轻掩。使那漫天星辰,灿烂如萤火虫摇曳的尾光。在梦乡中,依然在脑畔回想起中午的那一次偶遇。遇见那一行工人,在园中读书、品茶。我何曾想过?那是每个人心中的情致吧。它璀璨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不沾俗气,却又在风烟卷尘中点着一豆灯火,使生活变得悠哉乐哉,那边是情致。

那一次偶遇,使我杳如窗扉突启,感受到喧嚣生活中依存的情致。

那一次偶遇,使我静若婀娜垂柳,执一杯香茗,醇香了世界。

这,是我的起点。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