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花开半夏,携一缕金光,为母亲称颂。云卷云舒,乘一群白鹭,为母爱高歌。那年初夏,相约美好园地,感恩母亲,回报母亲。

轻轻地,推开虚掩的房门,为正熟睡的母亲拉下窗帘。蓦地,阳光星星点点地洒落在她黯淡的脸上,却又浮现出曾经风华正茂的模样。我静静站在一旁,她的脸颊上又不知何时升起满意的微笑。这微笑让我欣慰,因为这是属于母亲的节日,也本该是她操劳一生要拥有的。

母亲从梦乡中渐渐醒来,下地站在我身侧。我指着窗外那缀满日光的柳,说:“妈,你想去欣赏吗?”母亲高兴地点了点头。换上整齐的衣装,我们并肩走在石青小路上,最后终于来到那桃花园了。这是记载我童年的地方,也是与母亲到来次数最多的地方。记忆里,母亲常来我这儿赏桃花,放风筝,在我无忧无虑的童年里,添上些许光彩。而如今,母亲早已失去了光华,皱纹渐渐刻在脸上,挥之不去。

观桃花三两枝,闻花香盈袖。携着母亲的手,回忆那太多美好的事物。那曾经幼小的孩童,跨坐于母亲肩上。到现在,母亲依偎在我的怀里,还是那样和谐安详。母亲自豪地说:“孩子,你真的长大了。幼时我背着你到处跑。现在我又要被你搀着走了!”此时,心里不知是何种滋味。陪母亲走在这石青小路上,大手紧攥着小手。我隐约感受到母亲粗糙的手的背后,藏匿着多少辛酸。我紧紧握住,生怕岁月流逝太快,让我无法追上母亲的脚步。天下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哺育成人,不就是为了到老有一个坚实地依靠吗?

自此,我和母亲的手不再分开……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我愿在每一个母亲节,都这样陪她散步,去回往,去捡拾那零碎的记忆碎片。去回报,感恩母亲的爱。

第二篇

我眼中的她

我的姥姥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在我眼中,她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

姥姥生活在不大的村庄里。那时,秋意正浓,满山都是金黄。火红的枫叶铺满在庭前,更像是喜庆的殿堂。我远眺那姥姥一手培养的田地,有麦穗,有玉米。金色的阳光星星点点地撒入麦田,恰是九月的模样,丰收的季节。

九月一到,姥姥就会整天的忙碌。一清早,我睡觉时,便没了姥姥的踪影。我猜她应该是忙些农务活吧。刚出门,果然不出我所料,她正坐在院子的中央掰苞米哩!娴熟的手法与灵巧的双手结合起来,让她干活的效率大大加快,片刻便掰了一箩筐。我凑在她旁边,在玉米堆里,随便抽出一个,想帮她掰。可她一把抢过玉米:“你手嫩,别被这皮刮伤了,你还要用手来学习呢”。双眼中尽是慈爱与点点嗔怪,我倔强地撒欢,摆出落泪的样子,姥姥霎时就慌了。“好,好,我的乖孙子!让你掰几穗吧。”她把平时舍不得带的胶皮手套递给我,亲手为我戴上。我仔细端详着她枯瘦的双手,早已被岁月留下印记。心中有泪水欲要涌出,可我终于抑制住了。一个姥姥,一个孙子,对坐在庭院里,诉说着往事。槐树用它的躯干,为我们遮蔽日光。在我眼中,她是个疼爱孙子,勤劳朴实的农民。

姥姥十分热爱自己与“我们”的故乡,一个平凡的村庄。母亲多少次拽着她去享受城市的滋润,可他像孩子一样死活不肯离开。她舍不得这田地,舍不得这故土,舍不得曾经留存我童年记忆的地方。她只愿在庭院中坐着,干些农务。她爱花,院子周围有许多盆兰花。春风吹,它便抽芽。秋风落,它便凋零。姥姥时长呆坐在庭院里,望着四季变迁,眼中黯淡无光。可我知道,她是快乐的。兰花凋落时,姥姥便去世了。之前没有一个人在她身边,她孤独的守望着我们到来,守望着这片土地。在我眼中她是一个眷恋故乡的老者。唉,不说什么,双目已湿······

这就是我眼中的她,一个疼爱我的农民,把故乡融在心底。怕是几百字,几千字,也写不完我对她的思念······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