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免礼”,赵光林挥挥手,自顾自的走到了自己的案桌前坐下。

此时,殿内三位中书省大臣已经将一些比较紧急的奏章、奏折都放置到了龙案上,分类摆放,一摞一摞,粗略一数大概也有十余本。

这还不算完,因为在审批章折的过程中,朝廷各部衙门会陆续派人将最新章折的送至文宫殿,而中书省吏官做完初审后做好分类呈递到张奇等人手中,而三位中书大臣则是对奏章奏折进行批注,同时挑出来比较紧急和敏感的呈递到赵光林的龙案上。

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即便是像赵光林这样的君王,也不会有将龙案上的奏章、奏折全部处理完的时候。

如此过了一两个时辰,很快就是午饭时间了。赵光林就在文宫殿简单地吃了午饭,两荤两素的四菜一汤一水果,这是赵光林正常午餐的标准,对于一国之主来说,可以说是很寒酸了,但对于赵光林来说,这很正常,其即位之初,国家百废待兴,所以其继位后对于宫内的饮食有着严格的规定,严禁铺张浪费,上行下效,所以赵成峻当初的餐食也是极尽简单,这也是养成了习惯。

三位中书省大臣也是在殿内用餐,跟赵光林的餐食基本一样,只是烹饪上没有赵光林的精致而已。

四人边吃边聊,就像是平常聊天而已。

“世人皆言天子好,谁知天子也难当”,赵光林感慨的说道,

“陛下”,正在用饭的三人纷纷一愣,赶紧停下碗筷,

“没事儿,就是感慨下而已”赵光林摆手说道,“朕继位也有十余年了,想当年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弓马骑射样样精通,朕当年的愿望可不是坐上这三尺皇位,而是仗剑走天涯,可现在你看看,刚刚四十余岁,双鬓早已斑白,大腹便便,心爱的宝剑良弓也只能在闲暇的时候追忆一下了”,

“陛下文功武治,历届帝王无人能出其左右,现如今,我大赵,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张奇放下碗筷,正色说道,

“不用那么紧张,我今天看到了小九,犹如看到了二三十年前的自己,这才多说了几句”,

“陛下说的是九殿下?九殿下回宫了”何苗问道,作为皇帝的近臣,他们是知道九皇子是已经离宫好几年了

“是啊,昨天回的宫,走的时候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没想到三年一别,都快变成男子汉了”赵成林笑着说道,

张奇三人互相看了一眼,国主此时提起九皇子,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

饭后,负责杂役的吏官奉上茶水,几人也是暂作休息,

看着殿下三人,赵光林沉吟了片刻,开口说道“三位爱卿,你们觉得朕日后传位于哪位皇子比较稳妥”?

三人闻言,身形不禁的抖了几下,虽然他们是天子近臣,位列中书令最短的时间也有7、8年了,但是关于皇储的问题,他们也是不敢轻易开口,“陛下,臣等惶恐,各位皇子均是天纵之资,想必陛下心中有了定夺”,

赵光林听闻不禁皱了下眉头,看着三人说道“不碍事,这属于饭后闲聊,你们尽可畅所欲言,无罪耳”。

三人不禁有些为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国主说的是可以畅所欲言,但他们的身份对这种话题可不敢轻易涉及,毕竟皇储之事牵连巨大,不仅涉及到几位皇子,更是牵扯到后宫的几位娘娘,而这些娘娘的身后,摇旗呐喊的势力更是让人不可忽视,万一那句话说的不合适,得罪了不该得罪的,虽然以他们的身份暂时不至于害怕,但是以后呢,谁知道麻烦会何时上身。

想了想,张奇讪笑着说道“老臣觉得,陛下既然册封长皇子为太子,想必是中意长皇子殿下的”,

“臣附议”海青、何苗二人纷纷开口。三人纯粹就是将大皇子推理出来,反正今年9月初八,册封太子的典礼就要举行了,说了一句人尽皆知的事情,谁也不得罪。

“你们三个啊,真是三条老狐狸”,赵光林摇头说道,“我大赵自我之前均是立长,此举有利有弊,我一直在想到底是立长好,还是立贤好,目前看来,朕的几个皇子吧,利弊均有,还需要时间予以打磨”,

张奇三人讳莫如深,毕竟无论人在哪里,处在什么位置,讨论皇储人选都是禁忌。

入夜,养极殿,国主寝宫。

“李田,今日白天三位中书大臣的表现你怎么看”赵光林问向站立一旁的大太监李田,

“陛下,老奴只管伺候陛下,殿堂之事老奴岂敢轻易妄言”,

“你们啊,都不敢说实话啊”赵光林摇摇头,

“李田,传旨各皇子,明日卯时早朝前召集皇子于承光殿前殿,朕要亲测几位皇子的学识,看看他们的学识成果,宫学讲师陪同”。

“遵陛下口谕”,

次日,天还未亮,赵光林膝下九位皇子便早早地赶到了承光殿,所有人都是神采奕奕,摩拳擦掌,可是仔细一看,有一位皇子却是与其他人格格不入,蜷缩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昏昏欲睡。

然而赵光林却是没有发觉,正准备颁布考题。

“小九,小九,醒醒”,赵成峻的旁边,国主第七子年长赵成峻二年的赵成畅正在悄然提醒着赵成峻。赵成畅生母乃是齐淑妃,与赵成峻生母崔淑妃亲如姐妹,连带着赵成畅与赵成峻的关系也是不错,要说皇宫内关系赵成峻最好的兄弟,非七皇子赵成畅莫属。

“啊,七哥,怎么了,完事儿了”?赵成峻睡眼惺忪的问道,

“小九,你啊,父王来了,正在准备颁布考题了,你看看其他人,哪个不是胸有成竹的,你这吊儿郎当的,小心父王批你”

“哦”赵成峻漫不经心的应了一声,稍稍坐直了身体。

赵光林刚刚走到殿内的时候就将各皇子的表现扫入眼底,九皇子和七皇子的小动作他自然是一清二楚,但是七皇子赵成畅虽然今年刚刚年满十五,但是已经是京都内有名的才子,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颇有历代文坛大家风范,平常日子也深受赵光林喜爱。而九皇子赵成峻则是其最小的儿子,贪玩爱睡,孩子心性,他想生气也气不起来。

不咸不淡的咳嗽了一声,赵光林便颁布了这次皇试的考题。总共两道题,第一题是考验个人才学,要求九人参照四书五经写一篇文章,篇幅不限,自由发挥;第二题而是考验各皇子的治国才学,要求众皇子以当今赵国国情为题,可以就具体事情予以分析并提出解决之道,也可以针砭朝廷施行的政策的利弊,总而言之,文章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求各皇子提出自己在某一领域的治国主张,达到增强赵国国力的目的。

颁布完考题后,赵光林就起身赴早朝了,而宫学的各位讲师则化身成监考官盯着他的那些儿子们。

一个时辰后,早朝结束的赵光林又回到了承光殿,准备检验各位皇子的成果。此时各位皇子都已经写完了文章,坐在桌案后恭候着,唯独一人例外,那就是九皇子赵成峻,此子案卷放在一边,身体却趴在案几上呼呼大睡。

看到此子的表现,赵光林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个孩子啊,怎么就这么贪睡呢。

李田指挥着小太监们将各位皇子的考卷纷纷收集起来,呈到了赵光林桌案前。

“各位皇子请回,陛下评阅结果,老奴稍后会告知各位殿下”。

众皇子纷纷起身,行礼告退。半睡半醒的赵成峻被七皇子连拖带拉的拽走了。

屏退了四周,赵光林细细读着众皇子的考卷,不时地拿起笔来指指点点,众皇子的二道考题答卷在常人看来均是十分出彩的,赵光林心中也是十分欣慰,看来自己的这几个儿子没有荒废学业,均是十分刻苦努力。

不过,看到赵成峻的答卷后,赵光林顿时瞪大了眼睛。

承光殿赋

报晓雄鸡尚未啼,

一众皇子全聚集,

心中惶惶难言语

承光殿前答皇题,

一考个人才学,

二考治国才略,

吾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奈何吾才疏学浅,

抓耳挠腮文难成,

世人皆言皇子好,

岂知皇子心中苦,

千辛万苦争大位,

一招不慎满盘空,

自古皇家多薄情,

不如做个小透明,

哈哈,

随他去吧。。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