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陆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以后,首先就是给之前专门帮助企业招聘人才的猎头公司那边取得联系,将自己的需求说明白以后,猎头公司那边的工作人员倒是很热情一方面是因为三木这边给的报酬确实可以,另外一方面来说三木科技最近真的很拉风的,至少他们公司基本所有的员工都会用到贴吧,对于这样一个有潜力的客户,猎头公司还是蛮看中的。

陆城将自己待会要对于新产品的设计简单的在笔记本上写一下,尤其是功能设计方面,遭受过未来各种音乐app的轰炸以及各种在线音乐网站的熏陶,陆城有点选择困难症了。经过思考以后陆城在笔记本上写到:

「音乐馆」是音乐网站的曲库,为用户提供热门歌曲的推荐和检索,用户可以根据歌手、歌单、排行榜等不同维度去查找歌曲。作为最核心的功能模块之一,「音乐馆」是为用户提供音乐服务的根本,是实现商业变现最重要的方式。

「搜索」主要帮助用户快速查找歌曲,是一个非常基础但很重要的功能。在搜索的引导页,为用户提供歌手、排行、和分类歌单四个分类,方便用户查找。

平台也会保留用户的搜索历史记录,「搜索发现」像一个热词推荐,主要引导用户查看热点。在底部展示了各类热搜排行榜,包括热门搜索、曲类热搜等,为用户提供了全面丰富的搜索指数排行榜。音乐网站的内容体系非常庞大,搜索结果根据综合、歌曲、视频、歌单、专辑、歌手、电台、、歌词和用户十个维度进行展示。

「综合」是搜索结果的默认分类,这个页面聚合了所有和搜索关键词相关的内容,非常全面,几乎可以满足用户的所有检索需求。其他分类中,「歌曲」包含了该首歌曲的各种版本,比如live版本、Remix版本等,非常方便。其他分类搜索结果都非常直观,有效实现用户激活,快速找到喜欢的歌曲收听。

歌手按照地区(内地、港台、欧美、日韩)、性别(男、女、组合)和曲风(包含流行、摇滚、说唱、电子等常见曲风)进行划分,其次也可根据歌手姓氏快速查找。当然需要拿到这些歌手歌曲的版权,国内现在也有专门代理国外歌手歌曲的版权公司,这一块还是要慢慢的一步步拿下来,先将国内的歌曲歌手包圆以后,在拿下国外的歌曲版权,现在的任贤奇才刚刚崛起,可以说红遍大江南北,两岸三地,可以专门对于这位歌手做一个超级ip。

「歌手详情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落地页。在头部,关联了「明星贴吧」和「唱片购买」,这可以快速吸引粉丝消费变现,同时吸引粉丝加入扑通小组和其他歌迷一起交流,提高用户留存率。

「歌曲」和「专辑」可按照热门、时间等类型进行筛选,也可以一键播放,非常方便,其次歌曲筛选还提供了一个非常冷门的功能,用户点击切换箭头后,可根据演唱、作词、作曲、制作人等进行筛选。

根据每日用户听歌、搜索以及歌曲的上升指数生成四大类排行榜。「巅峰榜」包含飙升榜、热歌榜、新歌榜等,「地区榜」包含内地、香江、湾湾和欧美等榜单,「特色榜」按不同的主题比如影视金曲、DJ舞曲、动漫音乐生成榜单,「全球榜」包含全世界各地知名的排行榜,比如米国的billboard榜单、英国的UK榜等。

排行榜不仅仅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找歌的场景,而且可以提升平台的权威性、专业度,吸引音乐人发布更多优秀作品。

电台属于比较传统的听歌方式,受众虽然小,但它是一个音乐产品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平台按主题、心情、场景、曲风等不同的场景进行拆分,满足各类用户群特定的需求。在播放页,用户还可以切换不同的场景选择内容,比如学习工作、运动、睡前等。这方面陆城打算直接拿出来和地方广播台进行合作,相信只要是能够明白这款音乐平台带来的变革,他们一定会选择正确的选择。

「歌单」作为现在音乐产品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主要由用户生产,也就是UGC模式。歌单主要根据热门、主题、场景、心情、年代、流派和语种这七大类进行划分,差不多有80个小分类,可以说覆盖了不同年龄阶段用户的口味。

歌单其实就是把歌曲组合起来,增加了功能属性,让用户可以按场景、按主题听歌,从而解决用户找歌难的痛点,提升用户留存率。如果你读过微信读书的拆解,歌单和书单就是一个道理。

「播放页」作为音乐播放的页面,是一个权重非常高的页面,这个页面不但要考虑用户的听歌体验,还要考虑用户激活。会随着音乐社交化、娱乐化的发展,如今播放页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聚合页入口,这个小小的播放页设计了37个功能,11种分享方式以及17种歌曲海报,为用户提供各种个性化音乐服务。

「歌曲」是播放页的默认分类,这个分类的功能比较多,所以我把它拆分为「个性化设置」、「听歌场景」、「音乐工具」和「分享方式」四种类型。「个性化设置」和「音乐工具」为用户提供多种音乐偏好的设置,满足各类用户需求,特别是音乐发烧友;「听歌场景」则是根据场景划分听歌需求,用户可以查看听歌的网友,甚至邀请好友一起听,把听歌的行为社交娱乐化;「分享方式」则是利用贴吧强大的社交生态优势,为用户设计了丰富多样化的分享方式和个性化海报,吸引用户分享,传播,从而拉新引流。这部分功能需要贴吧和新做的音乐平台进行功能跳转,后期贴吧工作组和音乐平台工作组将会通过交流接洽,将这部分的功能完成。

「播放设置」是一个为用户提供对音乐播放进行个性化设置的功能,包括无缝播放、淡入/淡出、音量平衡、智能音质增强等功能,可以满足某部分有特定音乐需求的用户。

一边听歌一边看评论已经成为现在年轻用户非常喜欢的听歌方式,在评论里,可以找到这首歌很多感人的故事,引发共鸣,勾起回忆。用户进入评论后,除了可以看见其他用户的精彩评论,还可以进入歌手的贴吧,和其他歌迷一起交流,从而增加用户时间,提升用户留存率。

在线音乐产品发展到现在,个性化的音乐推荐已经成为音乐产品最重要的功能,为用户解决找歌难、不知道听什么这个核心痛点,这是用户激活和留存的重要方式。

根据用户音乐偏好,平台会每天为用户精选一张每日30首的歌单,这是一种用户激活的方式,可以解决用户选歌难的痛点。当用户开始收听音乐以后,平台会立刻记录用户的听歌偏好,以此来为用户推荐音乐。「个性电台」是一个非常受用户欢迎的功能,因为它是随机播放的,有多变性,以3-4个为一组,用户可不断点击下一首,然后出现下一组,这会让用户上瘾。其次当用户听了某个歌手的歌曲,或者某首歌,平台会快速的根据算法生成相似风格的歌曲或歌单,让你的耳朵停不下来。根据用户长期听歌的偏好,平台会为用户准备精心搜集的歌单。推荐机制充分利用了用户的从众心理,首先根据用户的听歌偏好为他推荐同类用户群都在收听的歌曲,提升用户听歌的广度,从而给用户更多的推荐。其次为用户推荐平台广受好评和收藏的歌单,比如百万收藏歌单,提高用户播放率。

为了满足用户不同场景、兴趣的需求,平台采用了信息流设计为用户提供了多变、新鲜的歌单推荐,比如一个摇滚重度听歌用户也会尝试一下民谣、说唱,而信息流刚好就能满足这样的需求。用户只要愿意,就可以一直刷新,直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歌单,从而实现用户留存。

陆城将简单的功能大概设计了一下,对于音乐平台的设计当然不能一下子达到未来的标准,还是要一步步的去完善,不然只会陷入困境很难有创新,就像是点餐似的,要一道道的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

陆城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收拾起来笔记本就又进入会议室,在会议上陆城有信心让那个那群技术人员对于自己的产品设计惊呆,陷入对未来的狂热,挣不挣钱?这件事太简单了,单单对于歌手的宣传以及专辑唱片的销售,这款产品的设计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