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城结束和罗平的通话以后就开始思考职业教育到底要不要搞这件事,至于怎么去做这件事,很简单模仿发展路线,从考编的某公还是某图,还是做学历教育的中教,夜校电大等等,都可以作为借鉴的目标,而这件事对于未来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大的。
前世的陆城羡慕这个行业,羡慕那个大佬,如果自己能在教育行业同样拥有影响力,那么对于陆城的发展来说可以说是百利无一害的,另外对于罗平这个人,自从陆城离开金城以后,可见的是罗平自己的成长,以后两人在重新合作,首先合伙人来说,罗平是没问题的,当然陆城做整体的一个统筹规划,而罗平那边只要按部就班的执行就行。陆城也相信罗平的能力随着项目的做大,个人的成长会很迅速。
陆城想了一下以后便将做了大半的作业保存好,新建文档开始敲写起来。
职业教育领域并不是新赛道,目前已经有很多教培在做,但与其他教育领域相比,职业教育的发展却显得有些不温不火。但是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形势会发生变化,职业教育行业不仅不再受冷落,而且日益站上了舞台中央,成为各方的重点关注领域。在政策的助推之下,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更是迎来了黄金时期。
用户观念的转变,促使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就业需求就业形势以及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人们对提高自身竞争力、提高个人就业能力的需求也随之上升。受需求端推动影响,职业教育领域终将迎来了风口。
职业教育赛道细分领域众多,且部分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有限,这也意味着专注单一细分领域的话容易遇到天花板。基于此,拓宽产品品类就成为了企业提前布局的选择。不断向全品类拓展的举措,不仅拓宽了其业务边界,还有助于提升其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夯实并扩大自身优势,保持领先地位。
职业教育根据可视的发展,未来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等三大板块的多元化业务体系,能够得到蓬勃的发展,也能够为不同知识需求的学员提供全面的培训服务。
其次,即使单独拿出来一个项目也可以做大,做强。例如,学历提升教育横向可发展全民学历教育,高起专、高起本、专升本、自考、成考等等,继而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教育,设立技能技工学校,更甚至发展大学,这是时代刚需,也是健康的一个发展趋势,政策上国家需要高学历的人才,而未来一定是需要技术技能人才,提前布局发展。而就业根据现阶段的发展趋势,未来就业将很严峻,那么对此招录考试培训对于市场来说就是刚需、蓝海。
职业教育市场分散、用户续费率低、人才紧缺等特性造就了极高的开垦门槛,新入局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散”指的是赛道细分类目多且客户群体分散,用户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是为了通过短期、系统的学习,达成“上岸”或“拿证”的目标。因而,职业教育更像“一次性消费”,用户黏度低、续费率低,这也就要求入局者需要雄厚的资金来强化持续向外获取新用户的能力。
如果一旦打造好品牌以及口碑以后,获客成本这块应该会得到一个相当的缩减;而后期无论选择走那条路,公司集团化多元化产生盈收即可。
师资力量不足会阻碍着职业教育行业的发展。
师资力量是彰显教育企业教学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教育企业吸引用户的核心要素,目前师资供应链不完善是教育企业共同的难题。职业教育业务不断增长、师资需求随之增加,但现有的职业教学需求和师资力量不匹配,不仅仅是要网络金城各高校的老师能够在新的项目里面兼职上课,更要通过他们实现师资积累,进而为进军全国布局。注意既然开始职业教育的业务,那么师资这一块一定要严格把握师资,不能在像现在一般找学生兼职,这个情况要杜绝。
多渠道、多方式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从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获客能力,凸显了规模优势。
我们对于职业教育产业发展应该秉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服务经济发展”的高要求,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这是大势所趋,整个职业教育产业也正在迎来全面发展的契机。
政策重点关注、资本青睐,都进一步刺激职业教育赛道规模的扩大。对于用户来说,考公、考编、考证以及学习高新技术是职场人提升个人价值的途径,越来越多人想要通过职业培训提升自我能力。对于资本来说,职业教育市场需求旺盛,俨然是未完全开发的蓝海市场,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数千年的演变,师者依旧是在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是所涉及的领域精细到,把我们从小到老的每一个阶段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教育领域,按用户年龄划分,可以分为早幼教、学前教育、K12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按内容划分,可以分为语言教育、素质教育、学业教育、职业教育、兴趣教育等。
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和技术支持的升级,教育产品们不断进化,以丰富多彩的形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教育不再只是校园的专属,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我们的生活。
如果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从大学毕业计算到退休,大概有40年。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职业教育大有搞头。
罗平正在拿着陆城传真过来的文件一页一页的看着,上面这些只是陆城所写的一些分析报告,但是具体怎么做还需要在进行磋商,而陆城在完成以后给罗平也打电话表示对于这个项目很有想法,至于合作方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入股”,直接资金注入,当然这些事都需要两个人在面谈。
罗平看完陆城写的这些东西以后,尽管有些东西没看懂,但是不知道为啥浑身竟然有点战粟的感觉,心情有点激动,恨不得立刻前往燕京,能和陆城好好地聊一聊。对陆城这个人来说,罗平相信陆城的眼光也相信陆城的眼光。
罗平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心思明显还没有稳定下来。狠狠的剁了一下脚以后,将自己的助理喊到办公室说到:“我去趟燕京,这几天有什么事给我打电话就行,让几个负责人盯着点”
小助理不知道自己老板有什么事,但是可以看出来应该是挺着急的事,不然脸色也不会出现不正常的潮红,连忙应声答应下来。
罗平匆忙的收拾了一下东西就直奔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