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十万大山坐落于东临洲西部,自是绵延不绝,其间山峰风格迥然不同,有峻险者,有森然者,更有重岩叠嶂者,可若论其苍翠秀丽之景,当属清霄门所在之地——青云山脉。

云青青兮欲雨,水潺潺兮生烟。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此山脉常年隐于云雾之中,只在落日余晖之中方可窥得其些许真容,而其山脚处,却有一座不小的城池。

此城似城又非城,只是在路旁有一竖起的牌匾,上刻着几个大字,落云城。

城中人烟稠密,云雾缭绕其中带着不尽的湿意。城中格局却无严谨的排列,似是随意分布着,又像是数十家村落打散又连接在了一起。

说它非城,其中的居民毫无吆喝贩卖的情形,也无劳作耕种的景象,家家户户似倶是闲情逸致,小孩嬉戏打闹,老人坐在一旁眯眼欲睡。

又看到学堂中诗书吟诵之声,一切祥和景象间却又透露着奇异。

但风朝夕并不认为其间有奇异之处。

风朝夕在三年以前家住在北芦国溪风城中,在家中排行老二,其人确实挺二的,整天咧着嘴傻乐,城东卖豆腐的刘大婶看到他就说:“小逸,今儿怎么不见你脸上有红印啊?”,小逸子是风朝夕的小名,那时他才十二三岁,听此只得掩笑作哈哈状。

但风朝夕的母亲却很愁苦,好不容易生了个儿子却傻兮兮的,没有想考取功名的志向,也没有学得一门手艺傍身的想法。

风母那是一个恨铁不成钢啊,如今的世道没有一番进取之心,又如何在溪风城中有所立足,更别提去北芦国中求得事业。忧虑之中便一直对风二是严苛的管教。

风朝夕平日里做事学习稍有不如意之处,不是责骂便要用竹条对着他身上招呼,可是风朝夕也并不怕疼,该是怎样便是怎样,没有因其母亲的严厉督促便有所进益,也没有因为挨打就对平日功课有所怠慢。

风家只是城中一小户,虽然取名溪风,风姓之人也算是挺多,但溪风城只是北芦国的偏远一偶,靠近山脉之角,城外有条蜿蜒小溪傍城而过,算不得一座堂皇之城池。

但也有着些许奇异之处,城中有着许多的采药之人,往山中而去,时常闻得有山中闲散人谈到仙人一事。

一些比较名贵又稀缺的草药常常在溪风城旁的溪连山中能够采得。

故而城中精壮男子以及入山经验颇丰的老人以采药为傍身之术,可山中毕竟多蛇蚁虫兽,更是有着雾障在山腰处环绕,也有着猛兽出没,伤人的事件常有发生。

所以入山采药非是一件入宝山拾金的好差事,反而是艰辛异常,稍有不慎便得丢掉性命。

风父便是这么一位采药人,如今更是进入了溪风城自己的采药队中,在队中担任着不错的职位,但也得时常得进入溪连山中,往往一去便是一周有余。

风父靠着这份营生便养活了一家四口,但是风母对这样的好事却也常常怀着担忧之心,往往风父进山采药时日一长,便得在处理完家中杂事后来至城门口,遥望远山。

毕竟如果风父出了意外,非是此情断肠,更是如今家中安然之景也将随之消融。

风母的心忧,自然而然落到了家中长子风朝夕身上,或许风朝夕多点上进心思,进入城中的草药堂当个学徒也好啊,可风二心性如此,故此份心忧确也带着几分无奈......

风二天性懒懒散散、做事晃晃乎乎,怕是一个不注意就要打起了瞌睡。风二还有个大姐,大他三岁,已至冠笄之礼。大姐和风二是截然不同,不仅能将家中事务帮忙做好,在这不大不小的溪风城也博得了个聪慧貌美的好名头。

一天下午,斜阳余晖,风父突然早早从溪连山中采药归家,带着一脸郑重之意找到了在家中歇息的风二,“小逸,你今日已有十三岁许,我知道你一向对五经诗书不感兴趣,也对贩鞋织缕木工活不爱,过几日便随我入山采药吧。”风父道。

风朝夕虽然不知采药具体为何事,但也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于他而言,入得深山中也算是未曾经历的好事,自然也有着兴趣。答应了一声便急忙出门而去,他打算将这件算得上英勇稀奇的事说给街巷里的好友听听。

可风父的这一番话却引来了一番吵闹。“风立岳,你这人怎么把自家孩子往火坑里推,你自己非要往那山里跑,我拦不住,今日你俩父子还都想往山上跑,你怎么不把我也带进那山里!”

此话先是带着些许训斥,到后来又有着点哭腔了,这正是风母在怒视着她的丈夫风立岳。

风立岳先是坐在一旁低着头听着,然后从桌角处拿来一杆旱烟,“吧嗒”“吧嗒”的抽了几口,等着风母渐渐平息了心中的怒火,然后便回身站起看着她。

“我也知道进山采药攀山越岭是带着危险的,也明白你的担忧,可孩子总要长大的,他如今什么事都起不上心思,或许进山去尝一下这番苦,才会有所改变...”风父所言确实听来有几分道理。

风母想到或许如此做法真能使这不成器的二小子收起他那恍惚惚的性子,便也是停住了职责之语,低头嘀咕着对其子的担忧关切。

太上有言,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其实风朝夕的恍惚并不是傻,反而倒是有几分太上所言“明道若昧”的味道。此间若是有真修行之人遇之,或许会对风朝夕生起几分爱才之心。而这也是风朝夕仙道缘起之故。

修行一事,除了血脉世家一途,多是师傅来找弟子的,毕竟世上众生往往多被名利色欲所裹挟,其中上等根器者少之又少。同样,遇得良师也得趁早,大多孩童出生以后,有受风邪入身者,有饱暖不足导致气虚血弱,乃至便是带着修道之根基,也被荒废了。

既然找弟子,自然是什么样的师找什么徒弟,什么样的宗门收什么样的弟子,世上修道者虽寥寥,但其修道理念却多是不一。

故而找弟子有的重资质,有的重灵根或心性,有的求缘法或福报,有的则看的是其悟性等等,世间法门万千,修炼中人的差异亦是有万千之数。

是日清晨,风朝夕告别了风母和大姐,风母劝他在山中数日要多多注意自身的安全,在山路间行走时要时刻注意脚下之路。大姐则拿出了一身由兽皮所制成的衣物,还拿出了从城外道观中求来的护身符,希望能靠外物来保证家弟的安全,毕竟风二今年也就十三岁许,其间短暂分别的温侬话语,自是不必一一道来。

风朝夕随其父亲出得了溪风城城门,又于采药队处拿了些上山的必备之物,便从山涧小路往溪连山而去,风朝夕一路听着风父讲述着进山的要事。

“朝夕,山里面空气还是有些潮湿,一些蛇虫大都藏在树丛中,你把这瓶药拿好,前方找个地方休息的时候就往身上涂抹一些,还有这把小镰刀也拿好,遇到危险了别过多指望我,你要时刻警醒,切记不要离我太远。”

风父凝重的话语里也是带着对风二的拳拳关切之心,虽然此行不会走些偏僻险阻的路,大多都是采药队长年搜寻的地方。可山中事哪能都如人所愿,一切的小心都是值得的,风父这样想道。

朝阳从山腰处照出,金光披散在绿林之中,花香鸟语与山间无尽风光映入风朝阳的眼帘。

风父与他的身影渐渐缩小,化作此光景中微不足道的小点,往溪连山中而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