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刘琦死后,刘备才真正成为荆州牧,事业发展的基地得以巩固。但是,孙、刘两家的关系更加微妙起来。

【壹】上位“荆州牧”

荆州老东家刘表的大公子刘琦挂了。

年纪轻轻,说没就没了,也曾是可以上马抡刀的人啊。估计大公子刘琦心理上是压抑的,名义上的荆州首长,顶着个虚名,但是实际荆州这片土地被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家占据,自己已是回天无力,郁闷之极。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生命就在笙歌酒色中散尽。

刘琦死了,荆州首长由谁来接替呢?

《三国志·刘备传》: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冬十二月,刘琦死后,荆州人士纷纷推举刘备接任荆州牧。

刘备欣然接受了群下的推举,成为新一届荆州牧,治所设在公安。

注意是手下员工的拥戴推举,不是中央的任命,当然曹丞相肯定是不答应的。曹操是否高兴不重要,重要的是刘备已经在荆州扎下了根。

这是否与刘备之前的做法有所不同?想想之前的“三让徐州”,在徐州的时候,糜竺、陈登等人劝说刘备接任徐州牧,刘备是百般推辞。

这次刘备上位荆州牧(其实是兼任,刘备已经是左将军、豫州牧),实在是因为有了底气,这底气就是实力与人心。

想当初在徐州时,军力薄弱,人心不定,四面强敌环绕,曹操、袁术、吕布虎视耽耽,自己根本无法立足。而如今,在荆州历经多年经营,众望所归,关键是军力强大起来,腰杆子粗了,自然要挺胸抬头做人了。

况且,年纪不小了,内心的理想也迫使自己要尽快做大做强。

但是,有一个人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孙权。

曹操暂时无力来荆州捣乱,但是孙权一直都想把荆州收入囊中,刘备做了荆州牧,孙权一定极度不爽。从实力上讲,刘备此时与孙权掰手腕,一定会失败。

刘备审时度势,先上位荆州牧,生米做成熟饭。毕竟,孙刘是同盟,这曹操刚刚赶走,盟军就干起来,两位政治家不可能目光如此短浅。

刘备决定亲自面见孙权,交流思想,免生嫌隙。

想法提出后,军师诸葛亮劝刘备不要去东吴(想必下属都是如此想法),到了人家地盘身不由己,怕是回不来。这是不是与《三国演义》诸葛亮撺掇刘备过江,而刘备不敢去的桥段截然相反?

此时的刘备是颇具政治家眼光的。其一,孙权如果与刘备翻脸,刘备想在荆州住下来发展,是不可能的;其二,就目前乃至以后形势看,孙刘联盟应该一直持续下去,否则谁都无法抗衡曹操(不要说东吴真正打败了曹操,是疫情帮了东吴),因此孙权绝不可能现在就与刘备翻脸,更不可能杀了刘备,目前刘备在荆州有三郡地盘,至少也有五万人马。

当然,不可预知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半生都在跌宕起伏中成长的刘备,心中早已是层峦沟壑,毅然决定过江东见孙权。

【贰】政治联姻

听说刘备自立为荆州牧,孙权自然是内心不爽,但是孙权是一方霸主,目光并非短浅之辈。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为天下英雄的孙权,目光长远,志向宏大,况且荆州形势不稳,曹操随时反扑,盟军内部不能乱。

此时,孙权做了两件事,说明对刘备的重视:嫁妹、恳谈。

1.龙凤呈祥

《三国志·刘备传》: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刘备一直被曹操追杀,躲到荆州并未有很大作为,且实力弱小,但赤壁大战之后,有了地盘,实力增长很快,这令孙权心生忧虑。

《三国志》记载孙权对刘备渐渐感到畏惧,将妹妹嫁给刘备以巩固双方关系。这很明显是一桩政治婚姻,刘备年近半百,而孙权二十八岁,其妹更是年轻。

孙权自是有其目的,在他眼里荆州战后是东吴的地盘,刘备是被曹操赶过来的外来人,但刘备毕竟是天下闻名的英雄,与其联姻,在“自家”地盘上,那就是上门女婿,成为东吴集团的附庸。如果曹操来犯,刘备可以前出抵挡。

刘备对此事是何想法呢?五个字:何乐而不为!

一是从集团利益来讲,与东吴达成姻亲,做荆州牧可以光明正大,孙权不会阻挠,在荆州可以立足更稳;二是内室空虚,有位夫人,有家的温暖,也可以好好照顾大胖小子阿斗了。而且郡主孙尚香年轻貌美,刘备同志属于老牛吃了嫩草,自然是很开心了。

2.借荆州

话说刘备接受员工推举担任荆州牧,为了坐稳这个首长位置,尤其是为了地盘稳定,毅然决定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见孙权。军师诸葛亮屡劝刘备不要去,主要担心到了东吴地盘就身不由己了,孙权年轻,冲动起来软禁了刘备,刘备集团麻烦就大了。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刘备更具备集团董事长的远见卓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此时,孙权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比刘备官职低很多。刘备出发前高调发声,推举孙权出任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车骑将军属于五星上将,比左将军还要高一级。

此时刘备年届五十,孙权年方二十八,刘备能推举孙权比自己更高的官职,说明刘备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刘备在舆论上表明,孙权是孙刘联军的总司令,自己愿意配合一并讨国贼曹操。而对孙权来讲,刘备高抬自己,自然内心舒畅,不能太过刻意玩阴招对付刘备。

《三国志·刘备传》:先主(刘备)至京见权,绸缪恩纪。两集团一把手相见,相处颇为礼敬友好。

为了欢迎刘备,孙权展示了军马阵容,这可不仅仅是礼仪,而是亮亮实力。刘备自然要夸奖一番,而且谈到此地很有帝王之气,可以定都城于此了,潜台词是让孙权更多去考虑东线战略,向徐州发展(刘备举荐孙权为徐州牧有其目的),而荆州这边由我刘备经略。

双方会谈的核心内容:分地盘。孙权想要刘琦在江夏的地盘,刘备想要孙权承认自己荆州牧的身份,以及江南三郡实际占有。

最终的结果:江夏归孙权,刘备在荆州的地盘算是从东吴“借”的。

“借荆州”是鲁肃给孙权出的,鲁肃可不是《三国演义》中的憨憨,非常精明。而孙权始终想把刘备搞成东吴的“附庸”,妹妹家给你刘备,荆州“借”给你刘备,刘备就是东吴的人。

对刘备而言,内心不爽,但是没有办法,实力不济,不能硬刚。而且,自己已经是光明正大的荆州牧,有了三郡地盘,“借荆州”是名义上的事,实际拥有才最重要。

至此,两集团大佬的恳谈圆满结束,这是一次成功而且胜利的外交会晤。曹操听闻此消息,惊得差点半身不遂。

对于借荆州的一点看法:借荆州是一笔糊涂账,孙刘两家各持一词。

在刘备方看来:所谓借荆州,其实只是借了南郡,其他南四郡,是靠刘备自己武力夺取的。

在孙权方看来,江南四郡都是孙吴“借”给刘备的,后面还有“借”南郡。

庐弼批注《三国志.刘备传》:赤壁战胜,不为无功,故孙权听其自取荆州数郡,不加阻力,无异假借。遂各持一说,亦即为孙、刘日后构衅之因。严格来说,“借荆州”只是孙、刘两家表述问题的方式,当时荆州的治所襄阳在曹操手中,“借荆州”并非借的整个荆州。同时,从孙刘两家争执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孙权的同意(至少是默许),以当时刘备的力量,他既无法夺取江南四郡,也无法获取南郡,毫无立锥之地。

3.小插曲

刘备向周瑜泼脏水。刘备与周瑜不睦,周瑜轻视刘备,且为东吴计,总想干掉刘备。与孙权分手之际,刘备对孙权说:“公谨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这有点离间君臣的嫌疑,但后未见孙权疏远周瑜。

刘备对孙权的评价。与孙权分别后,刘备对此行还是后怕,他对手下人说:“孙权这个人,长得上半身长下半身短,很难容人啊,今后千万不能再去冒险见他了。”(《山阳公载记》曰:备还,谓左右曰:“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乃昼夜兼行。)

对于此次的会晤,在东吴集团中有一位核心骨干很不爽,这个人就是周瑜。

【叁】将星陨落

1.东吴名将

周瑜是个帅哥,“瑜长壮有姿貌”。苏轼曾经说:“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国志·周瑜传》: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周帅哥不仅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而且加入东吴集团以后战功累累,是名副其实的一代名将。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周瑜称得上是十分完美,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

周瑜是东吴集团第二代领导人孙策的连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周瑜是东吴集团第三代领导人孙权的重臣。孙权主政东吴后,周瑜对其极其敬重,尤其是在抗击强敌曹操上,坚定支持孙权,并把来犯之敌杀得大败,把周瑜比作东吴的大柱石也是恰如其分的。《三国志·周瑜传》: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

2.计陷刘备

周瑜对东吴忠心耿耿,凡事皆为东吴利益着想。在对待刘备的态度上,推行轻视和挤压的政策,不是周瑜肚量小,而是他已觉出刘备是个英雄,将来可能会对东吴不利,想方设法扼杀势力逐渐做大的刘备集团。

周瑜为孙权出了很多主意,但孙权嫁妹并非周瑜之谋,而是孙权自己的决定。

在达成这桩政治婚姻后,得知刘备赴江东与孙权会面,住在刘备对门的周瑜立即上书孙权。《三国志·周瑜传》: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周瑜的计策就是软禁刘备,以奢靡之风腐化、消磨刘备的志向。站在东吴的立场,周瑜的建议是有一定道理的,刘备是枭雄,关张是虎将,不会久屈人下。周瑜考虑把刘备迁走,安置在吴郡,为他大兴土木建造豪宅,多给他供应美女和其它玩赏娱乐的物品,使他耳目迷恋。同时,把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人分开,派他们各驻一地,使像我周瑜这样的将领能统率他们攻战,天下大事就可以安定了。如今滥割土地给他作为资本,使这三人都聚在疆界,恐怕就会像蛟龙得到云雨的赞助,终究不会再留在水池中了。同时,东吴的彭泽太守吕范也表达了与周瑜一致的意见。但是孙权考虑曹操的威胁,没有采纳二人的建议。

另有一人提出了与周瑜不同的想法,此人也是东吴重臣——鲁肃。《三国志·鲁肃传》: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汉晋春秋》也记载: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鲁肃根据现实情况指出:荆州不稳,要借助刘备的名望,团结荆州人心,要扶植刘备共抗强敌,因为曹公威力实重,说明单凭东吴一股力量不是曹操的对手。同时,鲁肃并非不想遏制刘备,“借”荆州给刘备就是他的主意。他与周瑜对待刘备的想法,一急一缓而已。

最终,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

3.壮志难酬

荆州定后,天下可取的好地方只剩下益州与交州,周瑜面见孙权建议攻取益州(西川)。经历赤壁之战的胜利,孙权的信心是满满的,有了开疆拓土的志向,批准了周瑜的建议。而且拿下益州,也就将刘备围在中间,随时可以拔除了。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

但是,这个让刘备极度不爽的行动,还未正式实施便夭折了。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周瑜拜别孙权回江陵,计划招募士兵、安排军资物品,以便攻蜀。但是在回去的路上,突患重病,在巴丘(湖南岳阳)病逝了,享年三十六岁。

《三国演义》的周瑜性情狭隘,被诸葛亮“三气”而亡,这完全是罗贯中老先生的杜撰。

4.千古英杰

周公谨英年早逝,让东吴集团乃至千百年来的无数后人悲叹不已。

周瑜亡故,东吴集团最为悲伤的就是孙权。《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

周瑜最初加入孙氏集团,家长让孙权以兄奉之,当时孙权还不是东吴之主,而周瑜对孙权执臣节。老将军程普起初因为年龄大资历老(东吴第一代领导人孙坚的重臣),对周瑜不敬,但周瑜大度包容,最终使程普敬服而亲重。《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初瑜见友於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江表传》记载: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曹操曾遣九江才辩高手蒋干游说周瑜,但周瑜不为所动,蒋干称其雅量高致。《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幹往见瑜。幹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讬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幹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幹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瑜曰:“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幹入,为设酒食。毕,遣之曰:“適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请幹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幹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幹但笑,终无所言。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三国演义》中“群英会”,星光最盛的非周郎所属。

从曹、刘、孙三大势力的领导人评价周瑜,更见周瑜英雄之名属实。《三国志·周瑜传》记载:瑜之破曹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及卒,权流涕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后权称尊号,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周瑜至死都在考虑东吴集团的发展,并推荐了鲁肃继任。周瑜病困,上疏曰:“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愿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

周瑜陨落,对东吴集团正当扩张之机,尤其是抑制刘备的发展,可谓损失惨重。

【肆】交州与南郡

周瑜、甘宁等人曾建议孙权谋划益州,其实孙权不仅想到益州,而且还盯上了交州。

交州大致上相当于今天的广西、广东等地,当时天下十三州之一,有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交州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但是毕竟是一个大州,最为重要的是地势没有益州那样险峻,而且没有曹操的势力,进攻比较容易。

若取交州,有两个问题。其一,交州刺史赖恭、郡守等人是刘表任命的,都是荆州人士,与刘备有交情,刘备当初当阳惨败时,就想投奔苍梧太守吴巨。其二,进攻路线最佳选择是从长沙过桂阳,进入郁林和苍梧郡,但这条道路已经在刘备手中。

于是,孙权想与刘备做个交易,以南郡“换取”交州。将南郡借给刘备,同时让刘备不染指交州,协助东吴完成兼并交州的战略。

可以说,孙权再“借”南郡给刘备完全是另图发展而为。让刘备顶替自己站在对抗曹操的最前方,东吴的北部压力将会迅速减弱,可以抽出手来从其他方向进行扩张。

周瑜死后,南郡对孙权来说是一个包袱,从夷陵、江陵、江夏、柴桑到京口几千里的防线太长,东吴的军队并不是很充裕,而且曹操、刘备势力在此地盘根错节,南郡江陵地区和江夏郡北部处在了刘备和曹操的夹击之下,地势极为不利,东吴已经无法再从荆州地区获取更大的利益。而拿到交州,经略的压力小很多,比占着南郡更有价值。

建安十五年(210年),腾出手来的孙权便攻占了交州。

对刘备而言呢?

南郡是梦寐以求的。没有南郡,刘备集团处于孙权的半包围之中,西进益州同样需要借道南郡,可以说南郡的归属直接关系到刘备的未来发展。没有南郡,如果向西发展只能与孙权动手。有了南郡,一切都舒畅了,这样一块北接曹操,西连益州的用武之地,未来可期。

交易达成了。南郡本在孙权手里,现在是“借”给刘备。名义上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成了刘备控制的地盘了。

【伍】荆州之主

“荆州之主”是带引号的,原因是“借”来的。但是,现在刘备真真正正拥有了荆州大部分领土,重要的是收获了荆州人心。曾经白手起家的草根,帝王之相初现。

1.有了地盘。刘备成了真正的荆州牧,拥有荆州七郡的五郡之地:南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武陵人稀、资源不佳,被东吴视为鸡肋,一并借与刘备),名正言顺占据了荆州三分之二的地盘,手下数万将士。

2.收获人才。事业发展什么最重要?人才!因为有了地盘,就有了钱,有了衙门,有了待遇,过去留不住人才的被动局面一去不复返。《三国志》史载“荆楚群士从之如云”,比较有名的:伊籍、马良、马谡、魏延、廖化、廖立、霍峻、陈震、向郎、殷观、邓方、辅匡、习祯、郝普、潘濬、宗预、黄柱、张存、刘邕、冯习、张南、傅彤等人。

其中,最有名的是襄阳人“凤雏”庞统,字士元。水镜先生司马徽称之为“南州士之冠冕”。最初庞统跟随周瑜,担任功曹(人事处处长),周瑜死后南郡归属刘备,庞统便投奔刘备帐下,这与《三国演义》中庞统因貌丑而被孙权拒之门外是不同的。庞统归入刘备集团最初的经历很不顺利,虽然庞统名气很大,但刘备根本不重视他,因为庞统最初是东吴集团的员工,而且是比较不对付的周瑜帐下的官员,入职之后,直接打发到偏远小县耒阳县做县令。庞统上任后整日不理政事,天天喝酒睡觉。此时的刘备正在埋头搞内政建设,发展荆州经济,对庞统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准备将其开除。幸好诸葛亮与鲁肃都写了举荐信,刘备也亲自做了面试,庞统果然非百里之才。爱才如命的刘备从此对庞统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人事厅长兼机要秘书),后升为军事中郎将,与诸葛亮待遇相同。

3.整顿组织。一是封侯,主要是封张飞为新亭侯、征虏将军、宜都太守(宜都是分割南郡增设的一个郡),注意封侯是中央政府的权利,刘备封张飞侯爵,不仅仅是对多年同生死老弟兄的关爱,更是透露一个信号,要与曹操把持的中央政府分庭抗礼。二是换人,最初取江南四郡的时候,为了稳定原班人马照用,现在要发展,对于懒政不忠心的人一律换掉,这样对掌控地方更加可靠。

4.发展经济。政局稳定、军事斗争最根本的基础是经济实力强大,刘备安排军事中郎将诸葛亮全面抓经济。刘备在知人善任方面水平很高,诸葛亮是个不世出的人才,最擅长的是理政理民,抓经济,搞建设,以及科技创新。至于《三国演义》中神机妙算、用兵如神的形象,是被罗贯中老先生夸大了。

5.顶层战略。此时,刘备处于出世以来最为稳定、发展最为顺利的时期。他军事、内政两手抓,实力已经悄然做大。他让关羽镇守襄阳,张飞镇守宜都,加之大本营公安,将江陵围在中心,足见得对这个地盘的重视。但是,刘备绝非盯着这一亩三分地,隆中对的发展战略刚刚起步。此时,曹操正在关中与马超激战,孙权初占交州,刘备必须抓住时间窗口期尽快推进隆中对战略。

刘备心中期许的目标就是益州,一群老虎、恶狼盯着的益州,天下最后一块肥肉了。

如何才能顺利获取益州呢?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