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可后来,温伯雪被外派出京,两人之间的交流便只能通过书信实现了。

在他刚刚去到偏远西北之地做县令的时候,在信中得知楚明秋辞别太子,游历江湖,还收揽了一位说书先生。

看来就是这位,对自己满眼崇拜的书生了。

“在下周奉,见过温府君。”

周先生竭力压抑内心的激动,站起身对其行礼。

温伯雪温和地看着他,拍了拍肩膀笑道:“请坐,不必多礼。”

“早就听楚兄说过,周先生出身书香世家,见多识广,天下奇闻轶事都在囊中,不知何时能让我也一饱耳福?”

周先生谦虚一笑:“温府君谬赞了,在下不过是练个一技之长,混口饭吃,而且还比不过这位常老先生。”

“不过若是府君不嫌弃,找个空闲时候,在下倒是可以献丑一段。”

楚明秋此时也没有再去全神贯注听常先生说书,好友温伯雪来这里待不了多长时间,应该多关注他一些,“老周谦虚了,虽然你比不上常老先生,但再好好历练一段时间,肯定就能超过他。”

这倒不是他说瞎话,周奉的说书技巧已经是他见过最好的——年轻人中,而且他又如此痴迷故事,天资不俗,假以时日必定会超越这位常老先生。

岁月的打磨,就是他成长的历程。

周先生十分谦虚:“那我还真是很期待,有朝一日能够达到常老先生的水准。”

看寒暄的差不多了,楚明秋咳嗽两声,开始谈论正题:“如愿和尚行踪飘忽不定,藏身的位置我掌握不了,但是可以在他一定会去的地方设下埋伏。”

“一定会去的地方。”

温伯雪轻轻抿了一口茶,“是给你传递消息的那人?”

楚明秋凑近,低声说道:“对,陈府。”

“可靠吗?”

温伯雪对这种事很谨慎,那如愿和尚恶名昭彰,魔教最近的动作也越来越大,万一传递消息的人跟他是一伙的,或者被其利用,就算小侯爷不出事,这一次失败也会让如愿和尚再度名声大噪,金川县和潮州巡察使便会名声扫地。

“可靠,一个全家族都被灭门的人,怎么会愿意与其同流合污?”

楚明秋依然很有自信,补充说道,“我能看出来他是个聪明人,一直在吊着如愿和尚。”

温伯雪不置可否,只是提示道:“钓鱼需要饵,如愿和尚想要的是什么?”

“加入魔教。”

“加入魔教?”

听了答案之后,温伯雪显得有些诧异,他不明白。

这不会很诡异嘛吗?

你灭人满门,然后还要别人加入魔教。

那陈从周在金川县也是有才名的,从小受诗书熏陶,怎么可能认贼作父呢?

任何一个正常的门派,招收弟子都是靠着山门考核,或者是用令牌特招。可没有听说过把刀架在人家脖子上逼迫加入门派的,更何况是这种情况呢?

只能感叹一句,无愧于魔教之名。

而且,再来想一想。

一个被灭了满门的人,面对罪魁祸首一定是满心恨意,恨不得生啖其肉那种不共戴天的恨。

温伯雪不相信如愿和尚是个好脾气的人,如果对着一个仇恨自己迟迟不愿加入门派的人,肯定会用强硬手段。

要么是掳走,迫使他加入魔教,要么就是直接杀了。

没有希望,如愿和尚就不会一直在这里。

陈从周在钓鱼,而且在很有节奏地给他放饵。

但是,他如何能够做到收敛起恨意跟如愿和尚来回扯皮推诿,甚至拖延时间等到小侯爷与自己来这里收网的呢?

忍常人所不能忍。

这种人真的只是颇有才名吗?

温伯雪在底层任职多年,在鱼龙混杂的环境中见过不少人,大浪淘沙下,是能出现一些惊艳之辈的。

陈从周,温伯雪隐隐觉得,这人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楚明秋显然没有更多的疑点:“没错,不知道如愿和尚抽了什么疯,陈从周本就是个书生,陈家也从未涉足江湖,连一本武学都没有。”

“一个书生加入魔教,能做什么?”

温伯雪沉默了一阵,还是没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毕竟是些无端猜想,还是有了更多确切证据后再说。

但他还是提醒了一句:“还是要小心,这个陈从周不简单。”

楚明秋点头,他不是容易昏头的傻子官二代,“这个人能够与仇人虚与委蛇,心性远超常人,待到完事之后,我可以推荐他去花洲书院读书。”

花洲书院,位于南州花县。

南州于潮州同属于东南大州,但地理位置要更加靠近北方一些,而且境内大部分临海,当地的花花草草吸引着全天下的爱花之人。

大周不少文人墨客和公卿大臣都曾在这附近留下过不少的诗词大作,

自花县东门而出,快马加鞭三刻钟,便能看到一处雅致的书院。

那书院正门有河流穿过,将整个书院一分为二,此书院的建造者便是刻意让这条花河分割书院。

而这一段花河,顾名思义,正是流经潮州城外百里花海的一条河流。

这书院,便称之为,花洲书院。

在漫山遍野的鲜花掩映之下,一座雅致的书院中传来朗朗读书声,这幅景象确实是称得上大周绝妙一景。

一百五十年前,花洲书院落成之际,便有不少朝堂上的文臣表示了艳羡之意,纷纷戏称自己真是早生了几十年,不然非得要去那花洲书院中度过自己苦读的岁月,若是那样,定然能将这苦字给摘了去。

当时的大周皇帝当然知道这些大臣的戏言,不过都是给花洲书院的建设者——已经告老还乡的右相黄夷抬轿子而已。

不过对于这座花洲书院,皇帝也是大加赞赏,彰显大周风采,当然是好事,但就怕对读书的士子有些懈怠。

此等环境,读书人可还能坚持刻苦?

不少人都担心,可后来花洲书院一代代的士子成功登上太平殿,为大周各地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便打消了这种顾虑。

温伯雪点了点头,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眼下还是先将这个逃亡江湖多年的如愿和尚缉拿归案吧。

“楚兄真不用巡查司的人?”

两人写信交流的时候,楚明秋就明确表示,不用巡查司,自己完全能够做得到。

“放心,不会搞砸的。”

楚明秋继续说道,“最近如愿和尚找了他一次,最近两天之内,是不用布置埋伏的,只需要从那些被杀害的陈家人身上找到关于老和尚的手段。”

这么看来,他们的工作还算是挺轻松的了。

一百三十七人,一夜之间悄无声息地暴毙,温伯雪对此有所耳闻,但他始终不清楚,什么武学或者秘术能有如此威力。

“尸体都臭了吧?”

周先生听了半天,终于插了一句话进来。

这陈家灭门案发生至今已经过了许久,尸身如何存放呢,若是一具尸体,在事关重大的情况下,是可以用冰棺保存的,可这一百余人,金川县怕是没有这么大的能力。

“不会,金川县尉从里面挑选了不同房间内不同年龄段的死者,又向金川县的虎帮借了冰棺,具有代表性的尸身基本上都保存下来了。”

楚明秋显然知道内情,打消了周先生的顾虑。

“虎帮?”

温伯雪眉头一皱。

这种在街面上讨生活的帮派,居然有冰棺,他们是要做什么?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