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添加你好友了,请记得通过一下,然后把你的位置发给我,我给叔叔带了一些礼物,今天我送过去。”
“谢谢你的心意,礼物就不必了,而且雪天路滑,你就不要出来了。”大钟回复道。
“我已经在路上了,难不成还要我再折返回去么?”
大钟本来打算让他回去,但还是把已经没发出去的短信删除了,然后通过了钱洋的好友申请。
“你都不知道我爸住在哪里,你就提前出发了?”
“大概的方向我是知道的,等你告诉我的时候,正好我也可以赶到。”
“今天是除夕,你应该好好陪家人过年,不应该出来的。”
“没关系,你把定位发给我呗,路上的确比较滑,快发给我。”
大钟并没有把父亲家的定位发给钱洋,而是找了附近一家可以见面的餐厅,因为他并不想让一个十多年没见过面的人,突然出现在自己的生活,更不想让一个“陌生人”扰乱父子二人的春节。
父亲带着美丽遛弯回来时,大钟正在厨房准备除夕的午饭。葱段、姜末、蒜末、小米辣、八角、胡椒,各种炒菜使用的配料装在小碗里面,被整整齐齐地放在桌子上。大钟把清洗完的蔬菜放在盘子里面,等各种食材准备齐全之后,厨房的桌面已经变得很拥挤。这十道菜,有的需要爆炒、有的需要慢炖、有的需要凉拌、有的需要煎炸、有的需要清蒸。大钟按照烹饪的方法,理顺了一下每道菜下锅的顺序。备菜、洗菜、炒菜,经过大概三个小时的忙碌准备,大钟的后背已经开始流汗,快到下午一点的时候,十道菜终于摆放在了餐桌上。这是大钟自去年年底新冠痊愈之后,第一次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现在仍处于恢复期。即使不是因为新冠的原因,大钟依然能体会到母亲当年照顾一家人时的辛苦,大钟完成的只不过是三百六十五天当中,除夕这一天的午饭而已,而母亲却连续坚持了十年,每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三餐,从未中断,直到她癌症晚期住进医院为止。
“爸,饭终于做好了,终于可以吃饭了。”大钟对父亲说。
“做了这么多。”父亲慢慢悠悠地从自己的卧室走出来,看着满桌的饭菜说。
“我也没想到这么多,我也很久没有做饭了,味道不知道如何。”
“没事,吃饭吧。”父亲说看着满桌的菜说,“中午我们一起喝点酒吧。”
“我们要不要一起喝点果酒。”大钟拿出了昨天在超市买的果酒,先给父亲倒满。
“你喝吧,我还是喝点白酒吧。”父亲品尝了一口,然后把这杯酒给了大钟。
“我觉得味道还好,度数不高,有水果的味道。”大钟接过父亲的这杯酒喝了一口。
“咱俩要不要喝点白酒啊,我这正好有一瓶好几百块钱的白酒,别人送给我的。”父亲一边说一边拆着盒子。
“我真的不能喝白酒,我的肠胃不好,不能喝这种刺激大的东西,”大钟说,“我觉得还是留着你自己在家时慢慢喝吧。”
“行吧,那我还是喝这个白酒吧,这个也不错,是高粱酿的白酒。”父亲把拿出来的酒装回了盒子里。提起放在地板上的一瓶散装白酒。
虽然大钟很期待家里除夕的饭菜,但忙了一上午之后,看着满桌的山珍海味,大钟已经没有了胃口,取而代之的则是从头到脚的疲惫不堪。坐在饭桌前的大钟很难把自己的腰背挺直,他不想让父亲看到自己倦怠的表情,极力地用笑容掩饰倦容。
“爸,我敬您一杯,您辛苦了。”大钟举起酒杯碰向父亲的杯子。
“饭菜的味道还好么?”大钟问父亲。
“还行吧,主要是上菜的顺序不对,鱼都是最后一道菜。”父亲说。
“哦,对,我想起来了,鱼的确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我光顾着如何高效的完成这顿午饭了,却忘了一些习俗。”
大钟忽然感觉到,现在完成的每一件事情,似乎都是完成有生之年的既定任务,因为自己活在世上的时间屈指可数,他更像快速高效的完成那些还没完成的任务,却忘记了某些事情背后,附带着一些不一样的含义,就像除夕晚上的饺子一样,不仅仅是年俗,更重要的是家人可以聚在一起,一边包饺子,一边唠嗑。
在大钟小的时候,她对春节的记忆里面没有爷爷,爷爷在他很小的时候便离开了。现在回头想想,以前年味最浓的就是在奶奶家的时候,叔叔、婶子、姑姑、姐姐、妹妹聚在一起,虽然奶奶的家不大,家人们挤坐在一起,增进了彼此的距离,屋外万家灯火,屋内其乐融融。年复一年,姐姐和妹妹们结婚了,嫁了出去,每年除夕在奶奶家团圆的人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大钟的母亲、奶奶和叔叔相继离开人世,再也没有机会像以前的除夕一样,一家人整整齐齐坐在奶奶的火炕上团聚了。
午饭时,大钟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家人都还在世时的过年情景,顿时喉咙和鼻子里面充满了酸涩感。人生真的就是一趟列车,总有人会在中途下车,无法继续相伴下去。不久之后,大钟也将提前离开这趟列车。离开的人越来越多,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能陪伴父亲的人越来越少。正因如此,大钟觉得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弥足珍贵。就像此刻家中他和父亲,虽然只有两个人过年,但更让人觉得每分每秒都值得好好珍惜。大钟内心装满了想和父亲说的话,却又生怕自己难以掩饰激动的情绪,所以他以向父亲敬酒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想说的心里话。
晚饭过后,已经是下午两点了。大钟没吃几口饭菜,父亲仍旧慢条斯理的边吃饭边看电视。趁着父亲还在吃饭的间隙,大钟已经开始在厨房准备今晚的饺子馅儿了。包饺子是大钟最擅长的家常菜,这个手艺是从母亲那里学到的。以前母亲在世的时候,只要大钟在家,母亲包饺子的时候就会拉上大钟打下手。大钟从小就心灵手巧,按照奶奶的说法,这个是遗传自爷爷。母亲第一次交大钟包饺子,是在大钟大学三年级的一个寒假。目前熟练地揉着面团,把面团揉成长条之后,用菜刀均匀地切成一个个面剂子,大钟负责把面剂子压平,母亲开始教大钟擀饺子皮。
“一定要记得,饺子皮中间要比边缘厚一些,这样饺子不容易破。”母亲边说边示范,“你来尝试一下,一定记得让面皮中间厚一些。”
大钟按照母亲的做法,很快就擀出了几张饺子皮。
“还可以。”母亲接过饺子皮用手摸了一下说,“等掌握了方法之后,就可以加快速度和力度了,这样的话,不需要擀几次,就能完成一张。”
饺子皮被大钟整齐的摆放在面板的一侧,母亲开始示范饺子的包法。
“饺子馅儿不要放的太多,不然很难把面皮捏到一起,饺子馅儿一定要适量,但也不能太少。先把中间的皮捏到一起,起到固定的作用,然后再捏两侧的面皮。”母亲认真地向大钟示范饺子的包法,一边包一边讲解,“把饺子放在虎口里,用手指拖住底部,饺子最终能不能立起来的关键就在这一步,捏两侧的皮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直接对称地捏上。”
大钟按照母亲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学者母亲的样子,终于勉强包出一个可以站立起来的水饺。母亲的手很小,两个虎口只需一挤一压,一个饺子就完成了。大钟的手很大,没法像母亲那样用虎口用力,一开始的时候包出的饺子奇形怪状。
“天啊,你这饺子包的,形状太丑了。”母亲直言不讳的说道。
“哎呀,凡正能吃就好,管他好不好看。”大钟不耐烦的说。
母亲在世的时候,逢年过节的传统节日,一定会按照习俗准备相应的饭菜。冬至、元旦和春节一定会吃饺子,元宵节一定会吃元宵,端午节一定会自己包粽子······当母亲走后,大钟也保留了这些习惯,按照大钟自己的说法,这是在纪念母亲,即使没有办法继续吃母亲亲手做的饭菜,但大钟学会了母亲的做饭手艺,所以逢年过节的时候大钟都会亲自做母亲以前习惯做的饭菜,一是为了缅怀母亲,再者,大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感受到母亲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除夕的饺子更是重中之重。按照母亲以前的习惯,她总是会准备两种馅料——韭菜鸡蛋虾仁和白菜猪肉。大钟记得最后一次吃到这两种饺子馅的时候,已经是13年前了,那年春节,姥姥还在世,晚上大钟和姥姥躺在同一个床上,陪着姥姥看春晚里面的小品。
如今,除夕的饺子,只剩下大钟和父亲两个人来张罗着。大钟已经把肉馅剁好了放在盆中,他打开一瓶新的生抽倒进肉馅,然后加入了浸泡着花椒、大葱和八角的水,开始顺时针搅拌起来,让肉馅先充分吸收佐料的味道。大钟把肉馅分成了两份,其中一份倒入了解冻后的蚬子肉,这是父亲春节前就买回来的,大钟放假回来之前就让父亲准备一个蚬子肉的饺子陷,说是比虾仁味道更鲜美。蚬子肉和汤汁全部被倒进肉馅中,大钟开始期待自己亲手调的馅料的味道了。除此之外,大钟也准备了酸菜馅。
“爸,酸菜馅儿是不是可以放点猪大油啊?”大钟问父亲,“家里有猪大油么?”
“有的,放在上面的柜子里。”父亲把装着猪大油的瓶子递给了大钟。
“爸,我的馅料儿准备好了,面你来和好了,今年的面千万别整多了哈。”大钟叮嘱父亲,“去年过年剩了很多面呢。”
“好的,知道了。”父亲答应道。
包饺子的面和馅料准备好之后,已经是下午三点了。距离晚饭时间还早,大钟走在卧室,看着窗外,路上几乎没有行人了,他拿起了手机,忽然想知道钱洋走到了哪里。
“难道这又是他在给我出难题么?”大钟看向窗外满是冰雪的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