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山村人家的人情味是很浓的,互帮互助是美好的传统,即使不是同宗同族,也是友好往来,和谐共处,俗称“供事”。然而,人众聚居,总会产生一些摩擦而产生邻里矛盾,吵嘴打架的事也常有发生,当双方矛盾达到自我不可调和的时候,村长邻长们则用人情的方式调解,结果往往是比打官司用法律还要处理的更尽人意,没有更加剧双方的仇恨矛盾,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家又和好如初。用胡泰恒的话说就是:都是邻里邻居一个村的人,闹的个甚嘛!

阳沟村胡刘高泰四姓人家,共计一百七八十人在这个向阳背风的山沟里过活。传说胡泰两姓是世居,高刘两姓是外地搬迁而来的。刘家迁来较早,至于是什么年月定居阳沟,刘家人也说不清楚。刘家虽说是外来户,但现在阳沟刘姓人最多,可见刘家家族人丁兴旺。泰家人最少,现在只有泰正文一家七口和他的那个傻子弟弟泰正明。胡家大院是阳沟最大的宅院,正屋窑洞就有十三眼。胡泰恒的他大死了以后,兄弟四人就分了家,一座大院就被墙隔成了四个小院,各家各自过活。刘家人小户居多,且大部分人家多少年来都依靠租种泰家的田地生活,这在前朝来说是泰家的佃户。自从胡家分家后,泰正文家的院落成了阳沟最大的院落,座落在村尽东面,正窑九眼,东西厢房南房都有,是完整的四合院。泰家人少房多,所以把很多房间都做成了客房。院东有一个圐圙可以停放车辆,设有马圈,可供骡马吃草饮喂,来往的骡马车大多都在这里歇息住宿,是阳沟村最大的车马店。村尽西头高家,虽然也有车马店,但规模不及泰家,只能供行人客商留宿。两家客店村里人习惯称为东店和西店。高家是最晚成为阳沟人的,据说高家祖上是盂阳关口的差兵,祖籍在盂阳城西,当年驻守盂阳关的年代较长,就在阳沟成家落户,裁撤后便没有再回原籍老家,如今已经过了几代。然而人丁欠旺,祖上好几代都是单传,直到高进斗他爷爷这一代生了两个男丁后家族才兴旺起来。说起高家的发达,阳沟村还有一个传说,说是有一年乌河发大水,高进斗他爷爷去簸箕弯村外的河槽拿耙子搭於柴,捞到了半口袋银元,他怕簸箕弯和阳沟人看见,把银元藏在柴捆里趁天黑扛回家,发了横财,从此买地置家,老高家开始富裕起来。

对于此传闻,有人问起高家人的时候,高家人总是笑而不答,不置可否,于是众人便猜测确有其事,并一代一代的传说下来。高进斗他爷爷生了高进斗他大和他大爷两个男丁,终于是改变了几代单传的局面,分成了两门系,高进斗这一门系又延续了单传,他大只生了他一个男丁,他大爷那一门系则生了五个男丁,可惜的是老大夭折,老三老五没娶到媳妇,打了光棍,只有老二老四延续了香火。高进斗他大爷大娘都下世后,弟兄们分家,又传下来两家,人口都不算太多。高进斗弱冠娶亲后,生了四个儿子栓金栓银栓富栓贵,儿子们长大后娶妻生子添丁进口,家庭成员逐渐增多,而阳沟有一个传统,那就是老人在世是不能分家的,由于这个缘故,阳沟村尽西头的老高家成了全村人口最多的大家庭。

小顺子的童年就是在这个大家庭里度过,和谐而热闹的家庭氛围给予了他莫大的欢乐,转眼间已经十岁了,到了该读书的年龄。幸运的小顺子赶上了“大兴教育”的社会背景环境,村里的学校刚好建成投入使用,新政府规定,凡到了入学年龄的孩童必须到学校念书识字,不用花钱。如果到了入学年龄而不去上学的孩子,则要罚款。不止是孩童,以前没上过学不识字的青少年,也鼓励去学校认字念书,同样不收取任何费用,学校所有开销都由村公所从摊派税收中提取留用,确保学校能正常教学。

阳沟新学校一下子就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由于簸箕弯离阳沟村很近,而学校就建在两村之间,所以,簸箕弯的孩子们也在这个学校上学。两村人共同举荐簸箕弯的老秀才庞万有做学校的教师。庞老先生学识渊博,精通儒家经典却不迂腐呆板,早年间年纪轻轻就乡试成为了秀才,也曾参加过科考,但不知什么原因,虽满腹文采却没有及第,再后来就不曾再去参加,大约是晚清时期不仅官场黑暗,科场也不光明,让老先生失望透顶,也就逐渐淡漠了功名之意,回乡以私塾为业兼种地谋生。

庞万有老先生成为阳沟学校的教书先生,阳沟村簸箕弯两村的人都很开心,大家都知道老先生是很有学识的人,孩子们跟着准能认好多的字,识字总是要比文盲强很多。以前没有学校的时候,大多数人家的孩子念不起私塾,没有学上,就只能满世界疯跑玩耍,家里大人也是很操心。如今好了,孩子们到了学校,受到了老师的约束管理,大人们也少操很多心。因此,大部分人家都乐意也很高兴的让孩子去学校,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家对于孩子念书识字的重要性理解不够,并且自家孩子也十多岁了,能帮家里做点活了,他们说“认字了也没什么用,还不是照样得受苦种地,尤其浪费时间念书,不如早早让孩子动弹干活,长大后成为好受苦人”。虽然孩子们上学不用花钱,他们可还是不大情愿。对于这些人家,村长胡泰恒和本族邻长进行了劝导,让他们明白认字识字的重要作用,有劝导不管用的则进行了警告:告诉你,不让孩子去学校念书,可是要罚款的!

于是,阳沟簸箕弯适龄孩童基本都入了学。

小顺子对于上学认字这件事既充满了期待与兴奋,也有些不安和忐忑。刘三爷说:学校的先生厉害着呢,手拿着教板,哪个孩子要是认不下字或是做了错事,先生就要拿教板打手心或者打屁股。

小顺子有些慌乱和恐惧,既担心认不下字手心挨板子,又怕做错事屁股挨打。刘三爷说的是不是真的?他必须找四叔落实一下情况,他知道先生以前教过四叔认字。

“四叔四叔,学校的先生是不是很厉害,会打人?”小顺子明亮的眼神中透着恐惧的慌乱。

“不好好认字,先生是要打人的”,四叔回答道。

“认字难不难?

“不好好认,就难。用心用功的认,就不难。”

“哦”,小顺子沉思了一下又问:“四叔四叔,你觉得我能认下字不?”

“能,一定能,小顺子聪明着呢”。

四叔好像一下想到了什么,问小顺子“哎,顺子,到了学校就不能再叫小顺子了,你知道你的大名不?”

“知道”。

“叫啥”?

“高海昌”。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