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看来,我们家和谐、友爱,家里的老人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但是家里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清楚,这只是一个表象。我的父母感情一直不和,主要是因为我父亲不务正业,可谓“吃喝嫖赌样样精通”。
在家里,我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母亲痛斥父亲败家、挣不到钱,父亲则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一脸不耐烦地抽着烟。我心里知道,照这样下去,父母离婚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对此也早有心理准备,但是不知道这件事什么时候会到来。直到那一段时间,母亲不再当着我的面在客厅里痛斥父亲,父亲也终于不是一脸不耐烦地抽着烟,而是两人每晚一吃过晚饭,就回到房间,然后把门反锁,听不清在里头说着什么。但我知道,现在是剧变的前夜了。
不久之后的一天,我如同往常一样,从学校放学回到曾祖父家。一进家门,就看到家里的所有人都在。我一想,今天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啊,怎么大家都在呢。而且父母和二叔二婶也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奇怪的感觉。吃过晚饭,我回到房间里写作业。不一会儿,父母进来了,母亲跟我说,父亲要外出打工一段时间,可能短期内不会回家了,然后,父亲哭了,那是我第一次看见一个大男人嚎啕大哭,母亲的眼眶也红红的。我知道,他们已经离婚了。父母出去没多久,二叔二婶也进来了,跟我聊天,虽说他们已经尽量让气氛比较活跃,但我还是感觉得到他们的伤感,这更加佐证了我之前的猜测。
几天之后,一个平常的夜晚,母亲把我叫过去,告诉我,她和父亲已经离异了。这算是坐实了我的猜测,不过原因倒不是因为感情不和,而是因为父亲出轨,被母亲发现了。
这场我人生的剧变,终究是来了。
1
父母离异没多久,母亲就改嫁了。
记得一天晚上,我放学回家,母亲带回来一个崭新的iPad拿给我玩。我之前的确跟母亲提过,想要一个平板电脑,她说,暑假再给我买。但当时才三月份,怎么就把东西买回来了呢?我向母亲提出这个疑问,她想了一下,告诉我说,她交男朋友了,这个iPad,就是那个叔叔买给我的,那个叔叔听说我一直想要一个平板电脑,二话不说就带母亲去专卖店买了一个。这时,我虽说还没有见过这个叔叔,但是心里对他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印象。我记得,当时二叔还怕我接受不了这个叔叔,专门来找我聊天,给我做思想工作。但其实,我对这种事毫不在意。
后来,我见到了那个叔叔,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那个叔叔很幽默、随和且平易近人。当年的劳动节,我第一次见到了哥哥——也就是那个叔叔的儿子,那是一个阳光帅气的大哥哥,而且在日后的相处中,我发现这个哥哥很好相处,双商都特别高,跟他待在一块儿总能给人一种很舒心的感觉。
当年7月,母亲就与那个叔叔领证结婚了,叔叔也正式成为了我的继父。
2
没多久,我就发现了“叔叔”与“继父”这两种身份的差别。
在我还把继父叫叔叔的时候,他什么事都惯着我,作业遇到不会写的题会耐心给我讲,晚上看电视到11点也只会让我早点休息。后来,成为我继父之后,就逐步对我严格要求,晚上要求我早点睡觉,不许熬夜;作业如果犯了粗心大意的错误,可能也会有点小小的惩罚之类的。我当时虽说还在读小学五年级,但是我心里也知道,这是为我着想,是对我有利的事,所以也没说什么,乖乖服从。但是后来,我就逐步发现了一些异常。
记得五年级上期的一个周末,我把周末作业写完,交给继父检查。不出所料,还是和往常一样,有个别地方因为粗心写错了。以前遇到这种情况,继父也只会给一点小小的惩罚,但是这次不一样,继父认为我是着急玩手机才会这样,直接把我的智能手机给没收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老年功能机。
我记得,我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了,是全班最早有智能手机的人之一。平心而论,当时我的“手机瘾”也不大,至少远不至于因为着急玩手机,作业就应付了事。后来我才知道,继父一直深信一句毒鸡汤,“想要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智能手机”。
我不襟想:一个孩子成绩下降,真的就一定与手机有关吗?手机对于孩子来说,真的就像那些毒鸡汤说的一样,百害而无一利了吗?手机大概不过是一个背锅侠,是一些家长,用来掩饰自己无能的一块遮羞布罢!
越到后来,继父对我的成绩、学习上的管理也越是严格。
五年级升六年级的那个暑假,有一天,我的暑假作业上有一道题,是给了一些成语,每个成语挖去两个字让我们填空。那道题我有几近一半的题没有写出来,继父知道后,因为我们学校正好发过一本成语词典,就让我今后每天抄那本成语,每个成语抄一次,解释抄五次,寒暑假每天抄50个成语,上学每天抄5个,而且他还不定时抽查。说实话,每天抄50个,怎么可能记得住呢。这到底是为了提升我的成绩,还是单纯为了压缩我的休息时间呢?并且整个小学阶段,知识点的难度都不算大,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习惯,抄50个成语,就得花掉我一整个上午的时间。
抄了一段时间,我确实是忍受不了这种无意义地压缩我休息时间的事情,我想到了变更抚养权的事。
我先是去找我的生父,在他那里玩了一段时间,然后提出,我不想走了,我也没说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生父当然是很高兴,打电话给母亲沟通这件事。母亲知道后,让我先回她那里去,然后把我带到了外公外婆那里。因为我跟外公外婆他们关系还算不错,就让他们来做我的思想工作。经过外公外婆的分析,我经过权衡,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跟随母亲,因为父亲平时确实是不务正业,收入不算太稳定,而且也有一些不良嗜好,从长远来看,确实是继续跟随母亲要更好一点。
后来跟母亲回了继父家,再次见到了继父,他还是如往常一样,给我做饭,照顾我生活,知道我可能是因为实在受不了抄成语,也就没让我继续抄了,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殊不知,这件事在继父心中埋下了一颗钉子,在多年之后的一个夜晚才显露出来。
3
时光飞逝,一转眼,我已经来到了小学六年级。
五年级的时候智能手机被没收,六年级时,这件事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出来了。
那段时间,歌手李玉刚演唱的歌曲《刚好遇见你》问世,瞬间火爆大江南北,年轻群体几乎就没有人没听过这首歌。有一节音乐课,音乐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电脑播放这首歌,引发全班大合唱。但是,我是懵的,因为我从来没有听过这首歌,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唱得那么开心。这时,我在脑海中回想了一下,最近同学们谈论的话题,我似乎也听不懂了,他们口中那些新潮的词汇,我完全没办法理解,甚至我可以把“死党”理解成死对头。
是的,我与时代、与同龄人脱节了。五、六年级那会儿,正是我们国家的互联网高速普及、快速发展的时候。但是我在这个时代,因为“如果你要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智能手机”而被没收了智能手机。我本该属于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那个群体,现在却脱节于时代了。
关于我的小学生涯,还有一件事是令我印象深刻的,那就是,母亲开始严格限制我在假期去探望曾祖父母。
母亲改嫁以后,我随她一同搬到了继父那里生活。因为学校离曾祖父母的家更近,而继父家离我就读的学校有十几公里,所以我平时上学还是住在曾祖父母家,周末与寒暑假则在继父那里。
但是,一到寒暑假,母亲就严格地限制我去探望曾祖父母。每一次去探望都要跟她申请,在答应了她提出的,诸如去之前要完成多少作业,去的时候要完成多少作业这样的附加条件之后,她才会批准,而且大概每半个月才会批准我去两三天。我有时候到了批准的时限,想再多留一两天,母亲是从来不会同意的,当我表达出强烈的意愿时,母亲就会使出她惯用的,但总是管用的威胁手段,“你要再不回来,我就马上跟单位请假,把你的衣物全部送到你那里去”。言下之意就是,你要不回来,那我今后就不管你了。
我每次听到这句话,都只得赶紧回去。我好几次因为这种事嚎啕大哭,我从不到一岁就是曾祖父母在带我,跟他们感情深厚,现在我回我自己家都得向母亲申请,甚至还要被她威胁,为什么要有这种事?
这种日子,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4
说起我的小学时代,那就不得不提到我那时的玩伴。
当时,我作为一个小学生,也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课间喜欢在校园内打闹,周末就和玩伴们在小镇里玩耍、疯跑。我属于那种在家里待不住的人,所以在周末,只要不下雨,我一吃过午饭就会出去找玩伴们玩耍,不到吃晚饭的时间是绝对不会着家的。
依稀记得,那是五年级时的一个周末。那天春光和煦,我如同往常一样,吃过午饭就出门了,叫上了几个玩伴在小镇里疯跑、打闹。玩累了之后,我们在一个草坪中躺下,身下是茵茵的绿草,头顶是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一阵春风拂过,惬意极了。要是这种无忧无虑的时光可以一直持续下去该多好啊。
傍晚,到了该吃晚饭的时候了,我与同伴们挥手告别。夕阳西下,我与落日的余晖相伴,走向家的方向。
现如今,我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经失去了联系,各自走上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与他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光,构成了我童年中一段珍贵的回忆。而与他们的分别,大概是我的成长道路中所必须面对的吧。
5
大家都说,技多不压身,我在小学时代也学会了许多的才艺。
我们学校开设了很多的兴趣社团,每周四的下午都有两节课的时间开展社团活动。五年级时我选择了加入声乐社,社团老师是我们学校的一位音乐老师,一个和霭的中年大叔。
声乐社主要就是教我们合唱及简单的合唱指挥,还会粗略地教我们一下弹钢琴。当然,社团里的大多数同学都并不在乎老师讲了什么,他们只是来这里玩耍,打发时间的——总比在教室里上语文数学课强吧。但是我却听得非常认真,于是我就在社团里学会了简单的合唱指挥和基础的钢琴弹奏。我们每周有两节课的时间进行社团活动,老师看大家积极性普遍不高,就只会讲一节课,剩下一节课的时间就让大家自由活动。
第二节课,其他人都出去在校园里打闹玩耍了,我就一个人在社团的教室里练钢琴,我的这个举动让社团的老师印象深刻。在学期末,学校让各个社团推选出一个优秀学员,我的社团老师第一个就想到了我。
我在读小学时还迷上了说评书。有一位评书大师叫李伯清,他的散打评书在我们省可谓是家喻户晓。那时,我经常会在吃过晚饭之后在电视上看他说评书,久而久之也就对评书这门艺术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并产生了模仿李伯清老师,在学校登台说评书的想法。
于是,我就每晚在电视上观看李老师的演出视频,思考表演时的状态,并自己在家排练,在觉得自己练得差不多了之后,就向学校老师提出申请,希望可以在学校的文艺展演中登台表演。学校老师在看了我的表演之后,说我很有天赋,在毕业之前让我实现了在学校登台表演的愿望。
就这样,我在小学时期收获了弹钢琴、合唱指挥以及说评书这三项才艺。在读高中时,我与一位朋友在聊天时谈及了彼此的小学时光。朋友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小学时就已经获奖无数。
我知晓后感慨地说,感觉自己的小学时光全部用于了毫无意义的玩耍。她说,也不是啊,你的小学时光过得比大多数人有意义。
我想,大约的确是这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