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初中三年,是我人生中最不想重复的三年,一直被我视为我人生中的“中世纪”。

我小学的成绩还算不错,初中时升到了我们这边最好的公立初中,并且考入了重点班。也正是在这里,我遇见了人生中两个很重要的朋友。

因为是重点班,所以班上的同学也都是标准的“好孩子”,上课很专注,学习氛围不错,当然,老师也都很负责任。

当时,班上有一个政策,如果周末放假的时候有背书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或者还有当周的作业没有完成,那班主任就会把你留下,完成了再放你走,并且是让你的家长来学校把你领回家,也就是俗称的请家长。

我那时确实是玩心很大,几乎每周都有没有完成的任务,所以也经常被母亲从学校领回去。每次被留下来补作业、背书的时候,看着空空荡荡的教室,等着母亲把我领回去,也算是一种独特的青春回忆了吧?

但是,母亲每次把我领回去之后,都会对我进行时长近半天的冷暴力。具体的情形就是,板着脸,作出一副我这辈子都不想再看见的那种表情,不管我干什么,说什么话,迎来的都是她那种令人厌恶至极的语气。被请家长之后心里生气我可以理解,这是人之常情,回去之后,就算是骂我、打我,我都不可能有半点怨言,因为确实是我的过错。但是这种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冷暴力,真的是让我打心底里反感。

本来,我与母亲的关系还算不错,甚至可能还有一点妈宝,但正是从这里开始,我与母亲之间,慢慢地产生了隔阂,后来这条裂痕越来越大,直到再也无法愈合。

我刚上初中没多久,因为考入了重点班,母亲与继父曾讨论决定,重新给我一部智能手机,虽说是他们淘汰下来的旧手机,但性能也还算不错。但是,他们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把手机密码设定为他们指定的密码;第二,绝对不允许玩游戏。

我知道,他们让我把手机密码设定为指定密码是为了在我上学的时候方便查看我手机,所以也就没有在手机里储存什么不方便让他们看到的东西,所有聊天记录也会在每周上学之前删除。

后来出现了一款游戏,由于题材我非常感兴趣,所以想冒险下载到手机上玩。在下载的时候我遇到了问题,因为继父给我的是某外国品牌手机,下载任何软件都需要输入手机的账号密码。继父和母亲没有告诉我密码,手机上的软件都是他们提前帮我下载好的。不过,我还是用一种特殊的办法下载了那款游戏,并且由于重新下载回来很麻烦,所以上学之前也没有卸载,只是用了一种很低级的掩饰手法——把软件放在手机文件夹的第二页。

果然,这个办法在第二周就被发现,正好那一周又被请了家长,所以回去之后手机就被没收,取而代之的则是那部手机的上一代产品,性能已经严重落后,基本就是个可以打电话的MP4。母亲和继父把这个老古董给我,就是想给我当作老年功能机使用。

至此,我人生中黑暗的“中世纪”,正式开始了。

2

如果之前的冷暴力是我与母亲产生隔阂的开始,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算是让我与母亲彻底疏远了。

在初一的寒假,我因为实在受不了手中的那个老古董了,连最基本的社交软件都无法更新到最新版本,功能严重受限。因为我从小学开始就有存钱的习惯,并且曾祖父母经常给我零花钱,所以当时已经攒下了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至少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这个数目不少了。母亲也只是知道我有小金库这件事,但是不知道里头具体有多少。于是,我就用小金库里的钱,再加上曾祖父母的接济,悄悄买了一部新手机。说实话,我不追星,对游戏的需求在同龄人中也不算大,我买新手机的目的,也确实是为了使用社交软件与听歌软件,满足最基本的社交与娱乐需求,仅此而已。

后来由于某些原因,母亲知道了我买手机的事,没有很生气,也没有告诉继父,让我每周去上学前,把手机交给她保管,她放在单位。

我问母亲,你如果知道我手机密码,会不会偷看我手机,她说不会。我居然天真地选择了相信,并把手机的锁屏密码与保密文件夹的密码都设置为了母亲很容易猜到的密码。不过保险起见,我还是会删除部分聊天记录。但是,保密文件夹里保存了几张当时我喜欢的女孩子的照片,以及一个与她有关的视频,我没有删除。

之后的某一个周末,我和母亲因为一些事发生了一些小争执,母亲就提起了我手机保密文件夹里我保存的那几张照片。这时我才知道,母亲每周都在偷看我手机。并且母亲经常出尔反尔,答应我的事经常办不到,而且不是不办,是直接不承认她答应过我这件事。所以从那以后,我也就对母亲彻底失去了信任。至于她今后再答应我什么事的时候,我也从来没有相信过她能办到,只要一开始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我就不信还能搞出什么意料之外的操作来。

到了这里,我与母亲的关系也算是彻底疏远,从来没有再与她讲过心里话,也慢慢地拒绝任何形式的沟通。

在那之后,我的手机虽说还是交由母亲保管,但是更换了所有密码,并且定期更换新编译的密码。

后来的一周,由于母亲要出差几天,就在我去上学之后,把我的手机放在了我房间书桌的抽屉里。结果那一周,手机被继父发现了。我放学之后一回到继父那里,继父就对我说,他在我房间的抽屉里发现了一部手机,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如实回答之后,他就以“我还没有到该用手机的年龄”为由,把这部手机没收了。我只得继续使用他们给我的老古董。

至于为什么会看见这部手机,继父给的解释是,“我去你的房间里找笔。”对于这个看似很合理的理由,我也没有多想。直到高中,我才知道,继父在某些事情上,做得比母亲还细致。

3

到了初二,一切都如往常一样,母亲的冷暴力依旧不时到来,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直到初二下期的一天。

那天,我在打闹中不慎将一位同学的手指划伤。我平时因为偶尔会遇到一些需要用到小刀的情况,所以习惯随身带一把小刀。但是我曾经出于某些复杂的原因,用那把小刀试图划伤过自己,当时已经很用力了,但连一条小口子都没有划破,于是我以为那把刀是没有开锋的。

那天在打闹中,我心想反正那把刀也没开锋,就拿了出来,结果不慎将同学的手指划出了一道小口子。虽说没有主观恶性,但确实造成了客观上的结果。班主任知晓后,没收了我那把刀,且告知了母亲,让我回家反省一天。

本来,这件事确实是我的过错,因为安全意识不强,导致同学手指被划伤。要是就这件事本身来说,怎么处罚我我都不会有二话。可是母亲与继父对这件事的处理,着实让我大开眼界。

这件事的处理,是母亲与继父,联合了我的亲生奶奶一起进行的。

由于在母亲与父亲离异后,我还是会经常待在曾祖父母那里,且奶奶与曾祖父母住得比较近,所以母亲为了方便管我,就依旧与奶奶保持了联系。我不慎将同学划伤后,一场母亲、继父与奶奶对我开展的联合打击就开始了。

他们知道我刚刚犯了错,不论对我做什么我都毫无反抗能力,所以就趁着这个时候,强行剥夺了我的爱好。因为我本人从小学开始就是军迷,平时就喜欢收集一些枪械的模型,可母亲一直觉得这很幼稚,于是就趁此良机,让奶奶把我放在曾祖父母那里的模型全部扔掉了。

同时,母亲还让奶奶把我存放在曾祖父母那里的小金库也一并带走没收,交给了她。给我的理由是,“你犯了错,难道就不付出一点代价吗?”母亲的这个举动,差一点就毁了我存钱的习惯。我从小学开始就已经慢慢有了存钱的意识,最开始还没什么零花钱,小金库的来源主要就是曾祖父母平时给我的用于上学的车费,乍一看,好像能攒下来的不多,但是耐心一点,积少成多,慢慢的,攒下来的数目也就还算可观了。后来有了零花钱,我的小金库也就越来越充实了。但是母亲一次性就把我积攒的小金库全部没收了,说得官方、书面一点,就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我当时真的想破罐子破摔,反正辛辛苦苦攒的钱最后也不一定属于自己,那干脆就不用攒了嘛。曾祖母对母亲的这一举动也很是气愤,虽说奶奶告知了她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但她还是为母亲对我的处理鸣不平。最后,由于曾祖母大致知道我已经攒了多少钱,于是就一次性把我被母亲没收的钱全部补给了我,还让我藏好,别再让其他人知道我把钱放在什么地方了。曾祖母的这一举动真的让我很感动,也算是挽救了我存钱的好习惯,并且令我把这个习惯保持到了现在。

我平时穿衣服喜欢穿深色的,而且衣服上的花纹、图案要尽可能少,最好是接近纯色,且不穿短裤。当时正值夏天,母亲在入夏之前给我买了一套新衣服——一件蓝白相间的T恤,和一条短裤。这种风格的衣服我并不喜欢,就一直没穿,还是穿着以前的衣服。那件事之后,母亲就用命令的语气,强迫我穿上了那套衣服,还美其名曰,“多有青春活力啊”。虽说我也就被强制穿了一两次那套衣服,然后就再次放入了衣柜的深处,但是事件过去的一两年后,我再次看见那套衣服时,依旧会想到之前被强制穿上的情形,有一种想拿出剪刀,把衣服连同那段该死的回忆剪成碎片的冲动。

经历了这件事,我仿佛在一夜之间成长了,透过母亲他们在这件事上对我的处理,我似乎可以隐约看到一点人性中的黑暗了。

我想,人们大概都喜欢这种,棒打落水狗的感觉吧。

4

在初三的寒假,疫情爆发了,我们开始了史无前例的线上教学,也就是俗称的“上网课”。

母亲因为单位停工,与我一同在继父家,继父的单位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停工,所以照常上班。

上网课需要使用智能设备,我手中的那个老古董显然是没有办法满足使用需求的,继父与母亲只好被迫暂时将家里的平板电脑交由我使用了。至于为何不把没收我的手机还给我,那是因为之前奶奶的手机坏了,她知道我买的手机被母亲没收了,就问母亲能不能把没收我的手机交给她用,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在网课期间,我会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之后,以及休假的时候看一下电视剧。因为我是军迷,所以看的也是军旅剧,题材还算比较正经。但是继父知道后,不允许我看电视剧,让我拿着平板电脑就别想着干别的。我心想,算了,不看就不看呗。我平时也比较喜欢看央视的节目,就用平板电脑观看央视的一档大型青年公开课节目,结果继父还是不允许。

本来我可以勉强使用手中的那个老古董观看,但是性能过于落后,连使用视频软件反应都很慢。我手中的那个手机可以勉强使用视频软件的事,继父是知道的,他知道在这方面已经将我限制到极限了,家里没有现成的老年功能机可以使用,所以也就默许了我适当使用视频软件的事,只要我别太嚣张,当着他的面用就行了。

后来,我等了很多年的电视连续剧的最终季上线了,这一部电视剧承载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青春回忆,所以我非常想看,但是需要买会员才能观看。我一想,反正买一个月的会员也才十几块,于是就用我自己攒下来的、曾祖父母给我的钱买了会员。

可是,继父同样不允许我在视频平台购买会员(想来也是,连使用都只是无奈之下勉强默许,怎么可能允许我买会员呢)。由于某些复杂的原因,继父察觉到我可能购买了视频平台的会员,就在吃早饭的时候强制让我把手机的密码解开交给他检查。当时我还把那个老古董放在自己房间,就在回房间拿手机时迅速将视频平台删除了。之后,继父就与母亲一同查看那个老古董里的内容。在打开手机相册之后,他们看到了一张我保存的图片,是一部电视剧里,女演员亲吻男演员额头的截屏。然后继父就对母亲说,“看看他一天天看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之后删掉了那张图片。

在查看完手机之后,继父看见我一脸不爽,就对我说出了一句“小孩子没有隐私”,同时脸上还带有一丝傲慢,还有一种成功掌控我之后的那种得意。那个情景,终生难忘。那天,我对“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句话有了深刻的领悟。

回到房间之后,我想,继父虽说是强行查看了我手机,但至少也算是光明正大地看,不像母亲那般偷偷摸摸。

后来我才明白,继父的这种光明正大,只是极少数情况罢了。

5

四月份,我们结束了网课,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校园,经历了这个“史上最长寒假”,我头一次这么期盼回学校。本来我就无法与母亲和继父相处,结果在封控期间24小时都关在继父那里,真的让我很难受。

大概在四月底,班主任告诉我们,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开始招收新一届学员了。我虽为军迷,可之前从没听说过这种学校。经过班主任介绍,我才知道,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是定向培养空军飞行员的高中阶段学校。学校里的学员除了要学习高中的文化知识,还会学习一些航空专业课程,实行军事化管理,空军还会每月向学员提供经济补助,学员毕业后会被输送到空军航空大学。

不过,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对学员的成绩与身体素质的要求都极为严苛,中考成绩的排名要达到全地级市的前15%,体检与政审的要求也与空军飞行员的标准一致。

我知道我的成绩要达到这个要求基本是不可能的,对于体检的要求也没有把握,毕竟空军飞行员对身体条件的要求是出了名的严格。不过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我们学校一共有15人报名参与选拔。

在五月中旬,空军组织报名的人到指定地点参加体检,这是预选,初步检查我们的基本身体状况,通过后还会有复选和定选。

在预选前一天,学校给了我们一张第二天要用的体检表,上面需要贴一张证件照,还需要家长在知情栏上签个字。我当时还在学校,就打电话给母亲,让她来学校签字,顺便带我出去拍张证件照。

本来在报名之前,我与母亲商量这件事的时候,母亲很高兴地答应了,支持我去参加选拔。结果在预选前一天,在电话里,母亲听说要到学校签字,突然就反悔了,让我别去参加选拔了吧,刚开始还带有一点商量的语气,到后面语气愈发坚定、强硬。我问她为什么,母亲说“没有为什么”。我再仔细向母亲说明了一下签字的流程:我带着体检表到校门口等她,她带我出去拍证件照,顺便在体检表上签个字,表示家长知情且同意参与选拔。母亲说“那就是不用见你们班主任,对吧?”这才同意来学校接我去拍证件照并签字。

在体检时,主要是检查了外科与眼科,我们学校15个人只有6个人通过了预选,我是那幸运的六分之一,虽说我后来因为中考成绩未达到要求而被淘汰,但是我能通过空军飞行员的体检预选,证明我的身体素质已经超越了大多数同龄人,虽然无缘成为飞行员,但我依旧有意愿入伍成为解放军其他兵种中的一员,这件事依旧为我今后的人生和学习增添了不少的信心与动力。

事后我问母亲,为什么在电话里刚开始想反悔,她振振有词地说,“我还以为要见到你们班主任呢,你初一初二在学校里给我惹了多少事你不知道?我还敢去见你们班主任?”难道你那点可怜的面子、虚荣心,比我的前途还重要吗?

之前,我与母亲的隔阂已经十分巨大,现在,算是彻底无法愈合了。

当然了,我三年的初中生涯虽说总的来看非常压抑,但也并非毫无亮色。我虽曾一度后悔选择来到我就读的这所初中,可我毕竟在这里遇到了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朋友。

其中一个,我叫他“川哥”,我们从小学就认识,但当时也仅仅是认识而已,后来初中我们分到了一个班,又住在同一间宿舍,渐渐的就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

而另一个则是一位异性朋友,她是我上初中之后的第一个同桌,在做同桌那会儿,我们两个经常一言不合就吵架,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俩有什么世仇呢。不过就是这样两个看似像仇人一样的人,最后竟也成了关系很好的朋友。与其说是朋友,我倒觉得用“知己”这个词更为贴切一点。都说知音相遇非常不易,那红颜知己则显得更为难得了。

我的初中生涯是我人生中迄今为止最黑暗的时刻,是他们两个在漫漫长夜中照亮我的内心,在我绝望、无助时给予我帮助。也正是他们,让我悟出了一条非常重要的人生道理:不要为你的选择感到后悔,只要自己选择了这条路,那就踏踏实实地走下去,纵使眼前有再多的不如意,回头一看,总有一些人和事值得你留恋。

6

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为我这位异性朋友单独写一个小节。

正如前文所说,她是我上初中之后的第一个同桌,她的性格强势又高冷,平常看起来是个文静的高冷女神,可一旦强势起来,能因为各种各样的甚至我至今想起来都无法理解的原因跟我吵起来,并且她的逻辑思维很强,不管我占不占理,最后吵输的那个人总是我。

她还有一个令我终身难忘的小癖好——喜欢拆我的中性笔。我当时使用的是按动中性笔,笔的内部有一根小弹簧,如果没有这根弹簧,中性笔就无法正常使用。她在知道我用的中性笔的这个弱点以后,就经常把我笔中的那根弹簧拆掉,然后自己玩儿或者直接扔了,导致我那一周用笔写字都很麻烦......

可就是这样两个外人看起来像死对头一样的人,最后也还是成为了关系很好的朋友。

每周放学,我们回家的路线有一段是一致的。也记不清是谁先开的口了,有一次放学,我俩在同一条路上一左一右地走着,之后就奇迹般地、心平气和地闲聊了起来。那时,我发现她貌似也没有我印象中的那么高冷、强势,还是挺温柔、挺好相处的;渐渐的,她也发现我好像也没有那么讨人厌,跟我也有不少共同话题,对有些事情看法也挺一致的。就这样,我们就逐渐从之前仇人般的关系变成了朋友。

后来,在初三上网课时,我俩打电话聊天,她当时因为一些事心情不好,为了让她开心一点,我就自降身段认她当了“大哥”,我也就成了她的“小弟”,只记得她当时笑得很开心,很开心......

我很庆幸,在我人生漫长的“中世纪”里,有她和川哥化为一束光,在黑夜之中照亮了我冰冷的内心。

7

在初中毕业的时候,我给班上的一些同学发了同学录,其中包括了小张同学。

这个小张同学是外地人,在一个离我们当地比较远的地方长大的,初中时才来我们这里读书,所以她的口音我们有些听不懂。刚开始的时候,她说的话我们只能听懂一半。

一开始,班上还有一些同学拿她的口音打趣,可我从来没有,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好玩的呀。本以为很小一件事,没想到她却是印象深刻。

初中三年,我跟这位小张同学一直是很普通的同学关系,但是可能是我这个人比较喜欢操闲心吧,她近视比较严重,用眼习惯不太好,我在课间看见她几乎是趴在课桌上写作业时,都会上前提醒她,让她注意眼睛,她每次都是一边“不耐烦”地说知道了,一边调整座姿。

我买的同学录有留言板块,我本以为那个板块她不会写或只是简单写几句话,没想到她却写了很多,写得很认真,文笔也非常好,我看了之后十分震惊,我原以为压根儿就不值一提的、以及是自己瞎操心的事,她却印象深刻。

小张同学写给我的同学录,也让我联想到了小学毕业时一位同学在同学录上写给我的留言。同样是一个在我看来关系很普通的女同学,竟然很认真地给我写了一首小诗,大致意思是祝我梦想成真。

有时,我们一个无意间的善举就可能温暖到他人,我有了这接近二十年的人生经历,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也愈发认同。我将会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